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 第22章 热情的过分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第22章 热情的过分

簡繁轉換
作者:最能编的狗牙根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8-15 15:24:52 来源:源1

第22章热情的过分(第1/2页)

下午三点多,刘一民跟着老孙三人朝着县里面而去。走之前,老孙三人特意在饭桌上留下了饭钱,刘福庆不要,老孙说这是规矩,再说了文化馆给他们有补贴,不用他们掏钱。

刘福庆也没再推辞,下乡支援生产或者调查的公社干部也经常会在刘家吃派饭。吃派饭是指这些干部到普通社员家吃饭,社员吃什么,他们吃什么。

做到同吃同住同劳动,不准精心准备,不喝酒,吃饭还要交伙食费。后来规定更加严格,不准在大队干部和富农家里面吃,刘家也再没有做过派饭。

吃派饭的干部,必须坚持五不准---不准抽烟、不准喝酒、不准吃鱼、不准吃肉、不准白吃。

刘福庆觉得这跟吃派饭没什么区别,唯一的区别就是这次单独来找刘一民的。

一路上,老孙滔滔不绝地给刘一民介绍着文化馆,不仅包括里面有多少人,还将工资和其他分房等福利给他介绍了一遍。

见刘一民听的很认真,他更开心了,拉着他又讲起了文学创作。

老孙之所以讲这些,是因为他知道馆长老张绝不是仅仅让刘一民做一场报告那么简单,而是直接调进文化馆。

这次作报告实际上是一次考察,看刘一民这个人怎么样。

老孙经过中午跟刘一民聊过天,对眼前年轻人的印象完全改观,谈吐大大方方,没有丝毫因为自己的身份感到一丝自卑,说出来的话就像是受过教育的,对文学的理解也很透彻。

又听说刘一民当过队办初中班的老师,心里面大感震惊,文能上课教学、武能下地挑水,体格比城里的年轻人好多了。

自己亲眼所见,汗水打湿的背心,里面都是紧绷的肌肉。

“一民,你跟我孙女好像是一届的?我孙女叫孙艺红,你认识不?”老孙骑着自行车扭头对坐在后座上的刘一民说道。

“不认识,我们当时好几个班。老孙同志,我来骑吧,我年轻,有力气。”

“不用,这下坡,不费劲儿!”

刘一民满脸苦涩,不断地调整着屁股的位置。前座是皮质的,减震效果好一点。自己这后座,肉下面就是钢棍,减震效果全看屁股上的肉厚不厚。

自己这瘦弱的身体,屁股上全是骨头,一路下来,他只觉得尾巴骨都快要裂开了。这还不说,疼的呲牙咧嘴的还得跟老孙聊天。

“一民,你怎么不说话,你对《班主任》这本小说怎么看?”

“我...我用屁股看,不不是,我屁股有点疼。”

终于明白大哥刘一国的感受了,难怪那天一个劲的想要自己骑。想要感同身受,还真得体验一下。

........

眼看到了下班的时间,实际上文化馆也没有下班时间,来去自由,想走就走。

要是问上班来的晚是干什么去了?

回答:“采风找灵感去了!”

下班那么早干什么?

回答:“采风找灵感去喽!”

但今天,一个人都没有走,大家围坐在一起,棋盘上的棋子还保持着上午的残局,下午谁都没心思继续下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2章热情的过分(第2/2页)

因为汝县的神秘作家找到了,而且根据老孙在电话里面说的,只有22岁,找到的时候,身上的泥还没有干。

这让他们所有人都没办法平静下来,对着镜子看看自己的年龄,都有一种这日子过到狗身上的感觉。

老张命令所有人都不准走,必须等到刘一民过来见个面后,大家才能回家。要是往常肯定会怨声载道,但今天大家没有一个人有怨言。

即使老张不说,也没有人走。

爱发牢骚的老李也不再发牢骚,一下午一句话都没说,《人民文艺》杂志里面刊登《驴得水》的那几页都快翻烂了。

茶喝了一杯又一杯,想保持往日那目空一切又风轻云淡的神情,却怎么都保持不住,眼睛不断地朝门口瞟去。

“老张,你去拿着文化馆的介绍信,到革委会的招待所给刘一民同志安排一个房间。”老张站在办公室的大门中间,急切地说道。

经过几小时的颠簸,刘一民终于到了汝县,经过一处斑驳的土城墙,土城墙两侧刷着各种各样的革命标语。

左边是“从现在开始就要有所准备,祖国辽阔土地到处都是侵略者的坟墓!”上面还画着绿军装红领章,头上戴着军帽和草帽的军人以及民兵的宣传画。

右边写的是“深入批L批k,猛促轻工业发展,积极为国家贡献煤炭和粮食!”配的是煤炭工人挖煤和生产队生产的画面。

城楼上写着“望嵩”两字,这是汝县的北城门。

再走过一段路,建筑气派了许多。汝县的人民电影院和县革委会、招待所、工会大楼都在这边。

“那就是咱们文化馆,咱们汝县最漂亮的地方。”老孙得意地说道。

文化馆的大门由中门加两个侧门组成,正门上面写着“汝县人民文化馆”,两道侧门上方分别写着“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

整个大门的造型十分气派,正门的柱子方方正正,基座上还雕刻着纹路。

大门里面的院子里,种着各种各样的花草,跟个小花园一样。

“一民,知道我为什么说咱们文化馆是汝县最漂亮的了吧,咱们馆长喜欢花草,院子里都是他种的。十年期间,这院子也立了大功,馆长将很多文物都埋在了下面。”老孙一一介绍道。

还没说完,正中间的房间里面几个人快步跑了出来,几个人的目光紧紧盯着刘一民,老李则不像他们,只是站在门里面,静静地注视着院子里发生的一切。

“你就是刘一民同志吧,欢迎欢迎,我是馆长张久意,你叫我老张就行。你的文章我们都研读过了,非常好。在电话里,老孙就夸你年轻,果然是才华洋溢的少年郎!”

“是啊,英雄出少年,倒是让我们这些老人汗颜!”

“你好,馆长同志!”

“叫老张,以后就是一家人了,先带你参观一下文化馆和同志们见一见,住处已经安排好了,就在革委会的招待所。补助嘛,每天补助一块两毛钱。”

刘一民有点纳闷,怎么着就是一家人了?文化馆的这些人热情的有点过分了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