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 第51章 朱霖(求追读)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第51章 朱霖(求追读)

簡繁轉換
作者:最能编的狗牙根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8-15 15:24:52 来源:源1

第51章朱霖(求追读)(第1/2页)

崔道逸一想还真是,要是消息传了出去,不说别人,就说《燕京文艺》的周燕如早就跑过来了。邹获凡走进来拿起桌子上的稿子,看了一眼故事的大概剧情,笑着看向崔道逸:“看来又是一篇好稿子!”

“那是当然,我们燕大中文系,什么时候让人失望过!听说昨天一民还给你们写了一首诗,咱们是扯平了,这个306房间,咱们共用。”

邹获凡淡淡地说道:“那能一样吗?一首诗歌多少字,一篇小说多少字?”

“嘿!我说你这老邹,也太贪心了!你还打算让一民给你们写几万字的诗歌?再说了,一首诗歌几块钱,撑死也上不了一百块。我们编辑部给一民的稿费,哪次不是两三百块钱?”

崔道逸这话算是说到了刘一民的心窝里面,诗歌出名快,小说挣钱快。

写小说夹杂着诗歌,那是快上加快!

“小说写的时间还长,费精力费纸费墨水,多给点钱也是应该的。”邹获凡不服气地说道。

“老邹,你还真以为谁的灵感都跟一民一样快,大部分人写小说和诗歌所用的时间差不了多少。”

邹获凡没办法反驳,最后梗着脖子说着什么诗人的事情怎么能用钱衡量等等。

崔道逸开心地走了,不仅10月的第一天已经找到了一篇优秀的稿件,还因为怼的邹获凡无话可说,

走出招待所的那一刻,他浑身充满了干劲……

他走后,邹获凡郑重地对刘一民嘱咐道:“一民,可别听他瞎说,你要知道,我只听说过有人当街朗诵诗歌的,可没听说过有人当街背小说的,小说的传播速度可比诗歌差远了。”

刘一民点了点头,啊对对对,你们说的都对!

崔道逸走后不久,刘一民跟着邹获凡来到了《诗刊》的编辑部,通往编辑部的走廊里扔着一个个的麻袋,邹获凡告诉他这些都是投稿信,走廊的另一头做着标记的都是废稿。

“跟小说相比,大部人都觉得诗歌创作门槛低,只要感叹几句就能成为诗人,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诗刊》接到的稿子要比《人民文艺》多得多。《诗刊》复刊以后,发表的诗歌在国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现在投稿的信跟雪花一样,很多都来不及看。”

邹获凡介绍道。

“看来我还是比较幸运了,投稿信没有泯然于这些信之中。”

“锥处囊中,锋芒自露。你的诗歌就算是我们没看到,其它的杂志也不会放过。这些就不一样了,我们看不上,别家也看不上!”

邹获凡一边说一边走进编辑部,笑着向大家介绍刘一民,一时间不少人冲着他打招呼。

“这是我们主编严晨、副主编邵燕向.....”

“大家好!”

“年轻人,年轻的诗人,文坛就需要一民这样的人。”严晨右手握手,左手拍着刘一民的肱二头肌,对着编辑部的众人夸奖起来了刘一民。

众人熟络之后,严晨笑着问起了刘一民如何看待当前及未来的诗坛。昨天邹获凡给大家讲了刘一民的几句话,都觉得刘一民对当前的诗坛的看法很有参考意义。

于是,才有了今天严晨的提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51章朱霖(求追读)(第2/2页)

“严主编,我就是班门弄斧。你们对诗坛的了解肯定比我更多,我只是从最近几期《诗刊》上的诗歌作者和表达进行了分析。诗坛现在有两种诗人,一部分是年轻人、一部分是从十年中甚至是新中国成立后走过来的诗人,他们的诗歌创作的思想必然是不一样的,所以分歧是必然的。”

以艾清为首的归来派诗人和以北島、舒婷几人为代表的朦胧派,在八十年代争夺诗坛的主流地位。“朦胧派”这三个字,大家不仔细去研究出现的背景不会发现,实际上这是一代老诗人对这些年轻诗人的批判,认为是“晦涩怪异,畸形的产物”。

80年《诗刊》第八期发表了《令人气闷的朦胧》,所以朦胧派以此得名。

刘一民没有讲太多,把话题转向了如今的燕京诗坛,老乡葛落开始向他介绍如今的诗坛现状。

“一民整体上讲的是对的,我们都有这种感觉,不过这才符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北島和芒可他们估计过不了多久,也知道你来燕京的消息,他们可急着见你,现在燕京诗坛.....”

.........

燕京西单,一套摆设简约但整理的十分干净的房子内,一名教授模样的男人正坐在沙发上翻看杂志。房间内普通人家寻不到的一些电子物件,在这里都可以看到。

大厅内的桌子和房间内,各种物件摆放的整整齐齐,入户门的后面木质挂钩衣架上挂着几件衣服,还有刚洗好的白大褂,屋子内定然有一名主人是一位医生。

男人看杂志的时候一丝不苟,甚至有的地方要反复琢磨一下,遇到不好的文章还会轻声文明的咒骂一下。

翻看到下一页的时候,忽然眼前一亮,读了许久后冲着另外一个房间喊道:“霖霖,今天《人民文艺》有一篇文章写得不错!”

房间内传来一声略带慵懒且疲惫的声音:“爸,什么题材的?”

“关于高考的,名字叫《高考1977》!”

房间内,正在看医学专业书籍的女孩儿疲惫的揉了揉眼睛,头也不回地说道:“你看吧,我上大学又没有通过高考,不看!”

女孩儿手里握着钢笔,遇见不懂的还要标出来,白嫩的手指因为握笔挤压多了几分红润,她叫朱霖,中国医学科学院的学生。

“刘一民写的!你真不看?”

朱父说完刚抬头,就发现女儿已经出现在自己的眼前,眼睛紧紧地盯着他手中的杂志。

“AUV,刘一民这三个字比你爸爸我都好使,这是他第三部作品了吧,写的真快,我刚看了几千字,写的非常不错,来,咱们父女两人一块看。”

“爸,你说错了,加上诗歌是第四部,《诗刊》封面上的《一代人》你是不是忘了?还有他不仅快,质量也高!”朱霖说完,便认真地看了起来,窗外的阳光通过斑驳的玻璃落在她长长的眼睫毛上。

一边看书,还不忘偷偷地从兜里掏出一颗奶糖放进嘴里吸吮。

《诗刊》编辑部内,刘一民刚从编辑部出来,迎面走来了几个人,嘴里嚷嚷着:“刘一民同志在哪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