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 第55章 我确实不爱钱(求追读)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第55章 我确实不爱钱(求追读)

簡繁轉換
作者:最能编的狗牙根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8-15 15:24:52 来源:源1

第55章我确实不爱钱(求追读)(第1/2页)

1978年10月2日,刘一民站在长安街上时不时地按下手中的快门。长安街上人来来往往,穿着灰蓝色工装的工人拿着扫把在人群中打理着地球,军绿色的吉普和寻常地方见不到的黑色高级轿车在这里不算罕见。

不少群众站在城楼门口,看着红色城墙上的领袖画像脸上的崇拜油然而生。

**城楼门口的摄影师最是忙碌,找他拍照的人已经排成了长队。他们都是国营照相馆的摄影师,每天的工作就是在这里拍照。刘一民排了好长时间的队,才轮到他。

“你好,同志,能不能用我的相机给我拍几张照片?我付一样的钱!”刘一民笑着询问道。

如果用国营照相馆的相机,还得过几天才能过来取照片,太麻烦。

摄影师瞥了刘一民一眼,又打量了一下他带的设备,能自己拥有一台相机的,可都不是普通人。不过看了一下,摄影师就疑惑地问道:“作协的?”

“您怎么看出来的?这是我从作协借来的。”刘一民犹豫了一下说道:“我是一名作家。”

“作家?”摄影师的声音立马提高了几个分贝,看刘一民一脸肯定的样子,加上照相机上面的‘作协’字样,痛快地答应了刘一民的要求。

刘一民没有忘记从挎包里面掏出李兰勇的照片,也让他跟**合了个影,经典的背景角度都拍了一张。

“谢了,同志!”

“不客气!”摄影师将相机还给刘一民后,就开始忙着跟后面排队的人拍照。

“对了,作家同志,你叫什么名字?”

刘一民走了十几步后,摄影师才想起来还没问名字,在身后远远地扯着嗓子问道。

听到后,刘一民转身冲着摄影师摆了摆手:“刘一民!”

摄影师听到后点头接着开始躬下身子继续给其他的顾客拍照:“好了,下一位!”

“同志,刚才找你拍照的应该还是个诗人,《一代人》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作者就是刘一民!”

“对,最近《人民文艺》上的一篇小说讲高考的也是刘一民写的。”

“高考那篇我看了,我挎包里还有这一期的《人民文艺》,刚才从前门楼子那里过来的时候,还有不少人在报亭前排队买杂志,旁边还有买过的人在跟大家讨论这篇小说。”

摄影师听到大家的议论声,急忙朝着城门楼望去,刘一民此时早已经走到故宫里面去了。

“你们怎么不早说,早知道我得跟他拍一张合影留个纪念!”

“我……我也后悔了,谁知道他这么年轻啊,刚想起来!”

“忒年轻了!”

刘一民顺着金水桥,通过**和端门一直走到故宫的午门,花了一块钱买了张门票进去参观了一下。

可惜这时候的故宫开放的地方还很少,一些大殿还在修缮,工人们和游客互不干扰。转了一圈,又从午门退出了故宫。

半天下来,累的渴的差点脱水,可惜陈奇还没有在前门楼卖大碗茶,要不然非得过去蹭一碗。

.......

《高考1977》这本小说在《人民文艺》上刚一发表就引起了大家的热议。一些报纸也开始对《高考1977》这篇小说发表书评。

中青报第一时间以《中国青年奋力向上生长,无数高考生的精神食粮》为题率先发表了书评,不仅如此,还专门采访了一些高考生,询问他们的高考经历和对这部小说的感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55章我确实不爱钱(求追读)(第2/2页)

记者:“你觉得这部小说里面反映的农场干部刚开始对知青参加高考持排斥态度,是否属实?”

有知青思考了一下说道:“我们是插队知青,大队对于我们的高考还是比较支持,因为我们回城了,大队就能省去我们一份粮食。

但我朋友在一些地方的农场,确实遇到了这种情况。朋友告诉我,他很高兴有人能将这个情况给反映出来,很多考生都对这本小说的作者十分推崇。”

记者:“你们看完这部小说有什么感受?”

“无穷的精神力量,积极乐观的前进态度和对知识的渴望。最重要的是,书中男知青潘志友的选择给了我们一个启发,我们每个人都承担着不同的分工,不一定非要上大学。考上大学是建设祖国,留在农场当知青也是建设祖国。”

报纸文章的最后,记者写道:“一场顶风冒雪状况频出的赶考之旅,历经磨难心志不改,一群年轻人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恢复高考的这个伟大决策是成功的,是受到人民拥护的决策。年轻人的心被打开了,这群年轻人的未来也打开了。

我们要坚持高考的伟大决策,通过公平的手段挑选出优秀的人才,用年轻人的智慧去建设未来的中国。”

一些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在乡下参加高考是那么的不容易,都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一边从事体力劳动,另一边还要熬夜看书,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

可是很快又被书中知青们和当地社员互相帮助的温暖所打动,艰难的岁月里互相打气,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善意。

前面在大家心中是面目可憎的老迟,到后面成为了知青的支柱,再看到老迟以前的战斗经历,对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同志感到敬佩。

既讲述了这群孩子参加高考的不易,又没有过多的渲染,让大家通过这篇小说感受到深深的绝望。

总之,看完这篇小说读者不是抱怨,而是充满信心!

招待所里,邹获凡告诉刘一民,下午的时候《燕京文艺》的周燕如来过,只不过被他给请走了。

“老邹,怎么回事?”刘一民很好奇,《诗刊》和《燕京文艺》的竞争关系是不大的,《燕京文艺》跟《人民文艺》才是铁杆竞争对手。

“老周来找你约稿子,我问她《燕京文艺》能给什么样的标准?你知道她怎么回答我的?”

邹获凡说到最后十分生气。

“什么标准?”

“千字五块!这不是看不起人吗?虽然一民我知道你写作不是为了钱,是为了文学,但是稿费的标准是个尊重问题,哪有人越写稿费标准越低的道理。”

刘一民老脸一红,咳嗽了一声,挺着胸膛说道:“是,我确实不爱钱!”

邹获凡看刘一民这个样子,满意地点了点头:“我当时就给她说,慢走不送,出门左拐有门槛,您老当心可别摔着!”

“老邹同志,你这是为我得罪人了啊!”

“不怕,别看我们两个认识的久,但感情还是咱们两个深!”

看到刘一民感动的样子,邹获凡更满意了,咱说这么多,要的不就是这个效果?

感谢大家的月票,感谢书友浩瀚3393的100点币打赏,感谢书友20180612083652658的500点币打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