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仙侠武侠 > 十国侠影 > 第157章 算计

十国侠影 第157章 算计

簡繁轉換
作者:花天酒地丶 分类:仙侠武侠 更新时间:2025-10-04 04:33:45 来源:源1

西宫的门被人从外面一把推开。

那两扇沉重的朱红木门,狠狠撞在冰冷的门框上,发出一声沉闷至极的巨响。

殿内燃了几十年早已浸透了每一寸雕梁画栋的檀香,像是被一头闯进来的野牛给撞散了魂儿,变得散...

天边泛起一丝青灰,像是被雨水泡烂的纸,湿漉漉地贴在洛阳城上空。风停了,雨也终于倦了,只余屋檐滴水声,一声声敲在死寂的大地上。洛河依旧浑浊翻涌,裹挟着断肢残甲、碎布破旗,还有那具静静伏在泥泞中的尸体??赵九。

小藕仍抱着他,小小的身子蜷缩在他逐渐冰冷的怀里。她不懂什么是死,只觉得叔叔不再说话,不再摸她的头,也不再背着她跑过长街短巷。她只知道饿,肚子像被猫抓一样疼,可她不敢松手,生怕一放开,他就真的不见了。

沈寄欢跪坐在不远处,浑身湿透,发丝黏在脸上,如同疯妇。她望着赵九的尸身,眼神空洞,仿佛魂魄已被那一道青光抽走。她曾以为自己能掌控一切:权势、江湖、天下。她要建一座新秩序,斩断百年纷争,让百姓不再流离。可如今,她才明白,真正的代价不是敌人的头颅,而是亲人的血。

“姑姑……”小藕忽然轻唤。

沈寄欢猛地抬头,泪水混着雨水滑落。她想应,却发不出声音。她想上前抱起这个孩子,可双腿如铅,动弹不得。她知道,从今往后,她不再是那个可以庇护妹妹血脉的人,而是一个被通缉的叛盟者,是十国影卫追杀的目标。

裴麟站在河边,手中剑早已落地。她看着赵九的尸体,看着沈寄欢的崩溃,看着石敬瑭滚落在泥中的头颅,心中一片荒芜。她曾以为自己在守护正义,可到头来,却发现正义早已模糊不清。她听命于沈寄欢,却又不得不举剑相向;她信奉十国盟,却眼睁睁看着守令使自裁明志。她究竟是谁的剑?又是为谁而战?

“你走吧。”一个低沉的声音响起。

裴麟回头,只见一名影卫不知何时出现在她身后,面具覆面,大氅垂地,手中握着一柄漆黑短刃。

“我……违令?”她哑声问。

“是。”那人点头,“但你未下杀手,亦未真正废黜盟主。按律,可减等处置。”

“如何减?”

“废去三年内力,逐出十国盟,十年之内不得执剑入中原。”

裴麟怔住。这已是宽恕。可她忽然笑了,笑声比雨夜更冷:“三年内力?我练了二十年。逐出中原?我生于江南,长于黄山,何处不是家?可若没有她……”她指向沈寄欢,“我的剑,还有什么意义?”

影卫沉默片刻,终是抬手一掌拍出。

不重,却精准无比,直击丹田。裴麟闷哼一声,体内真气如潮水退去,经脉骤然空虚。她踉跄后退,脸色惨白,却挺直脊背,未曾倒下。

“走。”影卫道,“若再见你持剑踏入中原一步,格杀勿论。”

裴麟没有回头,一步一步走入晨雾之中,身影渐淡,终至不见。

沈寄欢缓缓起身,抱起小藕。女孩瘦得惊人,骨头硌着手臂,可她依旧紧紧攥着那卷帛书,仿佛那是唯一能抓住的东西。

“我们……走吗?”小藕问。

沈寄欢点头:“走。离开这里。”

“不去找叔叔了吗?”

沈寄欢喉头一哽,几乎窒息。她低头看着赵九的脸,雨水洗去了血污,露出他最后那抹释然的笑。她忽然伸手,轻轻合上他的双眼。

“他累了。”她说,“让他歇一会儿。”

话音落下,她抱着小藕转身离去。脚步沉重,每一步都像踩在刀尖上。她不再是盟主,不再是统御千军的女子,只是一个带着侄女逃亡的姑母。

就在此时,洛河对岸传来马蹄声。

一骑快马破雾而来,马上之人披着蓑衣,面容隐藏在斗笠之下。他在岸边勒马,静静望着这边。

沈寄欢警觉地后退一步,将小藕护在身后。

那人缓缓摘下斗笠,露出一张苍老却锐利的脸??正是尚让。

他笑了,嘴角咧开,依旧是那副令人作呕的黄牙笑容。

“你以为这就完了?”他声音沙哑,“赵九死了,影卫出动,誓言完成。可你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吗?”

沈寄欢冷冷道:“你说。”

“九国影卫一旦觉醒,就不会停下。”尚让缓缓道,“他们会追杀所有违背誓约之人,不只是你,还有那些暗中勾结外族、意图称帝的藩镇节度使,有贪恋权位的武林宗主,甚至……那些早已腐朽的皇室余脉。”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狂热:“这不是终结,而是清洗的开始。十国盟真正的意志,从来不是维持现状,而是重塑江湖!赵九不过是引信,真正的火药,还在后面。”

沈寄欢心头一震。

她忽然明白,尚让根本不是监察者那么简单。他是十国盟最古老的一支??“清源会”的传人。这个组织百年来隐于幕后,专司清除背叛者,哪怕牺牲整个武林也在所不惜。他们信奉的是绝对的秩序,而非人间温情。

“你利用了赵九。”她咬牙道。

“不。”尚让摇头,“是他选择了使命。我只是提醒他,誓约不可违。”

“那你现在来做什么?”

“来看结果。”尚让目光落在小藕身上,意味深长,“顺便告诉你一件事??那孩子手中的帛书,不是普通的遗言。”

沈寄欢一凛:“什么意思?”

“那是‘承平卷’。”尚让低声道,“百年前九大掌门立誓之时,除了太平令,还留下了一卷秘传,记载着十国盟真正的传承之法。唯有守令使临终前以心血激活,才能显现。而继承者……必须是血脉与信念兼具之人。”

他看向小藕:“她是林霜的女儿,你是林霜的姐姐,赵九是最后一任守令使。三者交汇,因果闭环。她,就是下一任守令使。”

沈寄欢如遭雷击。

小藕茫然地看着两人:“姑姑,我在听故事吗?”

沈寄欢紧紧抱住她,指尖发颤。她终于明白赵九最后为何说“好好照顾她”。他不是托孤,是在交付天下。

“你不能带走她。”尚让缓缓抽出腰间短刀,“清源会有令:新任守令使须由我们亲自培养,直至成年。期间不得接触世俗权力,不得知晓身世,更不得与任何江湖势力往来。”

“休想!”沈寄欢厉声喝道,“她是孩子,不是工具!”

“她是命运。”尚让冷声道,“若你不交,我便杀你夺人。”

话音未落,刀光乍起!

沈寄欢旋身避让,左手将小藕推向身后,右手已拔出藏在袖中的软剑。剑光如雪,划破晨雾,直取尚让咽喉。

可她忘了??她已非全盛之态。连番激战,心神俱疲,加之方才情绪震荡,功力大打折扣。

尚让冷笑一声,刀锋一转,竟以极诡异的角度绕过剑势,直刺她右肩!

“嗤??”

血花飞溅。

沈寄欢闷哼一声,肩头剧痛,软剑几乎脱手。她踉跄后退,靠在一棵枯柳旁,喘息不止。

尚让步步逼近:“放下她,我留你一命。”

“做梦。”沈寄欢咬牙,将小藕护得更紧。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道寒光自河面掠过!

芦苇丛中,一人踏水而来,身形轻盈如燕,足尖点波,竟不沉半寸。他身穿灰袍,头戴竹笠,手中一柄细长铁尺,尺尾缀着一枚铜铃。

“铛??”

铃声清越,穿透晨雾。

尚让脸色骤变:“是你!”

来人掀开竹笠,露出一张清癯面容,三缕长须随风轻扬,双目如星,深不见底。

“沈姑娘,别来无恙。”他淡淡开口,“十年不见,你竟成了众矢之的。”

沈寄欢瞳孔一缩:“师父?!”

来人正是她早年师从的武当山隐士??**陆栖云**。此人三十年前便已退出江湖,传闻早已坐化,谁知今日竟现身于此。

“师尊!”尚让单膝跪地,语气恭敬却不掩敌意,“您为何阻我执行清源令?”

陆栖云负手而立,目光如渊:“清源会确有权处置叛盟者,但无权染指守令使继承人。承平卷既现,便归十国盟正统执掌,而非你们私相授受。”

“可她年纪尚幼,难当大任!”

“正因为年幼,才需正确引导。”陆栖云缓步上前,看向小藕,“孩子,把帛书给我看看。”

小藕怯生生地递出帛书。陆栖云接过,指尖轻抚那八个字,忽而闭目凝神。片刻后,他睁开眼,眼中竟有泪光闪动。

“果然如此。”他低声叹道,“赵九以心血唤醒承平卷,指定继任者……是他用自己的命,换来了新的开始。”

他转向沈寄欢:“你愿代为抚养她?”

沈寄欢毫不犹豫:“我愿意。”

“那你要答应我三件事。”陆栖云肃然道,“第一,十年之内,不得让她执剑习武,以免根基未稳,反噬其身;第二,带她远离中原,去南诏边境,隐姓埋名;第三,待她十六岁生辰那日,将此卷交予她,并告诉她真相。”

沈寄欢郑重点头:“我誓死遵守。”

陆栖云又看向尚让:“你若敢违逆此令,我陆栖云,即便归隐三十年,也必亲手取你性命。”

尚让低头,沉默良久,终是收刀入鞘:“弟子……遵命。”

陆栖云这才转身,走向赵九的遗体。他蹲下身,轻轻抚过他的脸,低声道:“徒儿,你终究完成了使命。可惜,为师未能护你到最后。”

众人皆惊。

“徒儿?”沈寄欢喃喃,“赵九……是您的弟子?”

陆栖云点头:“他是我最小的徒弟,也是最有慧根的一个。我本欲传他武当剑心,可他一心只想守护江湖。于是我说,真正的剑心不在山中,而在人心。他便走了,一走就是二十年。”

他站起身,从怀中取出一支玉箫,放在赵九胸前:“这是他当年离开时落下的。如今,物归原主。”

说罢,他纵身一跃,踏水而去,身影渐行渐远,终没入晨雾深处。

沈寄欢抱着小藕,久久伫立。

天光微亮,洛阳城废墟之上,升起第一缕炊烟。那是幸存者在挣扎求生,是劫后余烬中的希望。

“姑姑,”小藕轻声问,“我们真的要走吗?”

“要走。”沈寄欢柔声道,“去一个没有刀剑的地方。”

“那叔叔呢?”

“他在这里。”沈寄欢指着她的心口,“也在那里。”她抬头望向天空,青灰色的云层裂开一道缝隙,透出一线金光。

“他会看着我们。”

小藕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将脸埋进沈寄欢怀里。

她们一步步离开河滩,走过残垣断壁,走过尸横遍野,走过曾经繁华的朱雀大街。身后,赵九的遗体静静躺在泥水中,身旁玉箫微响,似有风吟。

数日后,江湖传出消息:

**沈寄欢失踪,十国盟分裂;**

**九国影卫现身各地,连斩七名意图自立为帝的藩王;**

**南诏边境,一名女子携幼童定居山村,种茶养鸡,不问世事;**

**而洛阳城外洛河畔,每逢风雨之夜,总有青光一闪,似有人影跪拜,久久不起。**

又一年春,山花开遍。

小藕坐在院中,捧着那卷帛书,一字一句地读着。

风吹起她的发丝,也吹动了屋檐下挂着的一块旧木牌。

牌上刻着两个字,墨迹斑驳,却清晰可见:

**“太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