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前门村的留守妇女 > 第585 章 赠送密方

前门村的留守妇女 第585 章 赠送密方

簡繁轉換
作者:曾经撞过的南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8-16 03:25:45 来源:源1

明月攥着残绳,听着师太的话,痛苦如潮水退去些许,可心底那道被撕裂的伤口,仍在渗血。普济师太知她心结难消,又诵起《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施主当明白,婚姻的‘完整’从不在形式,而在内心是否能容下慈悲与放下。简施主的‘求得’是苦,施主的‘放不下’亦是苦,唯有勘破这因果纠缠,方能解脱。”

明月望着佛前摇曳的烛火,想起这些年和志生的点点滴滴,想起公司里熬夜奋斗的日夜,也想起简依依酷似志生的眉眼。普济师太的话,像一把钝刀,慢慢剖开她执念的壳——或许真如师太所说,因果循环里,自己守着的“完整”早已腐坏,放下这具空壳,才能护住真正珍贵的东西……

可明月和志生十年夫妻,难道就这样结束了,儿子如果问起来怎么办?工人,同事问起来怎么办?难道告诉工人,同事,儿子,自己深爱的老公,在外面和别的女人有了六七岁的女儿?这对自己是多大的讽刺?

明月真的后悔创办明升公司,早知如此,那年带儿子去东莞看望老公,就不回来了,无论穷富,和老公守在一起,也没有今天的结果!

明月想着想着,眼泪又下来了,普济师太知道明月一时心结难解,她高念佛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普济师太轻捻佛珠,烛火映着她眼角的皱纹,声音如清泉淌过磐石:“施主可听过蚌病成珠?伤口若被执念捂住,只会溃烂发臭;若以慈悲为药,终能化出光华。你与志生十年情分,不是虚妄——那些并肩奋斗的日子,那些深夜里的牵挂,早已在你心底种下善因。如今这果报,看似摧折,实则是要你看清,真正的圆满从不在别人手中。”

她走到窗边推开木棂,山风裹着松涛漫入殿内:“你瞧那流云,聚散无常却自在洒脱。儿子若问,你便以真心相告,他会看见母亲在苦难中长出的坚韧;工人同事议论,你无需辩解,时间自会证明,一个能直面破碎的人,比强撑‘完整’更值得敬重。至于那酷似志生的孩子,她何尝不是另一个被命运裹挟的生灵?冤冤相报终无尽头,放下怨恨,方能解脱彼此。”

师太缓步走到蒲团前跪坐,佛前长明灯忽明忽暗:“施主莫要悔恨创业,若不是那些拼搏的岁月,你怎会知晓自己能撑起一片天?这世间本无‘早知如此’,每一步都是修行。试着将目光从破碎处移开,看看你亲手建起的公司,看看膝下的孩儿,还有这满山草木——它们都在告诉你,生命自有生生不息的力量。

明月听着师太苦心劝解,止住了哭声,她仿佛一下子清醒过来,感觉自己此时最不该做的是在此伤心,自己还有很多事要做,狱中的曹玉娟等着自己去解救,危危可及的公司,等着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工作,而简鑫蕊的这笔钱,不正是自己求而不得的吗?至于自己和志生的爱情,他选择了背叛,自己又有什么理由去为这段感情伤心?

明月擦干眼泪,低声的说:“师太,我知道了,人生总在得失中选择,有些必将失去的东西,我又何必不舍,我这就下山去!”

师太说:“山路不平,晚上又有蛇虫出没,施主还是在此休息一晚,明天再下山吧,明天早上,我还有话和你说。”

明月看着外面的夜色,自己也和志生说好了明天回去,就点了点头。

明月已经一天没吃东西了。放下了情感的纠结,就感觉肚子有点饿,师太已经让人送来了斋饭,明月慢慢的吃着,吃着吃着,眼泪又下来了,普济师太知道明月还在感情的漩涡中挣扎,她也知道,有些事彻底放下了需要时间,所以也不再劝解,左手捻胸前佛珠,微闭双眼。右手拿起木鱼,敲了起来,边敲边念佛经。

木鱼声一下又一下,在寂静的禅房里回荡,像是山间潺潺的溪流,又似母亲温柔的呢喃。明月捧着粗瓷碗的手渐渐不再颤抖,咸涩的泪水滴落在碗里,和着清淡的斋饭一同咽下。那些纠缠在心头的爱恨、不甘与委屈,仿佛也随着这泪水,一点一点地流淌出去。

普济师太的诵经声与木鱼声交织,如同一层轻柔的纱,缓缓笼罩住明月。她紧绷的肩膀慢慢松弛下来,紧绷了许久的神经也开始放松。窗外的夜色愈发深沉,山风轻拂窗棂,带来阵阵草木的清香。

明月放下碗筷,走到窗边。远处的山峦在夜色中朦胧起伏,点点星火在山脚下闪烁,那是尘世的烟火。这一刻,她忽然觉得,那些曾经以为天大的事,似乎也没那么沉重了。

回到床榻上,明月躺下,闭上眼睛。木鱼声依旧在耳边回响,带着一种安定人心的力量。她的思绪渐渐变得模糊,那些痛苦的回忆不再如潮水般汹涌,而是化作轻柔的薄雾,慢慢散去。

在普济师太有节奏的木鱼声和诵经声中,明月的呼吸变得均匀而绵长。她的眉头不再紧锁,嘴角甚至有了一丝若有若无的放松。夜色温柔,禅房静谧,疲惫不堪的明月,终于在这安宁的氛围中,沉入了久违的、安稳的梦乡。窗外,月光如水,洒在寺院的青瓦上,为这一夜增添了几分祥和与宁静。

明月醒来时,见师太还在打坐,晨光透过雕花窗棂,在普济师太身上洒下细碎的金斑。她仍保持着昨夜的坐姿,脊背挺直如青松,袈裟褶皱间凝着山岚的清寂。左手托着圆润的佛珠,右手轻搭膝头,掌心向内,似在拢住一缕晨光。灰白的发丝用木簪松松挽起,几缕垂落的银发随着窗外的微风轻颤,宛如岁月织就的丝线。

她的面容沉静如水,眼角的皱纹里藏着经年累月的慈悲,唇角微抿,似含着半阙未言的偈语。长眉下,双目轻阖,睫毛在眼睑投下淡淡的影,仿佛尘世纷扰皆被隔绝在外。脖颈间的佛珠垂落如莲,每颗圆润的珠子都被摩挲得泛着温润的光泽,在晨光中流转着岁月的痕迹。

禅房内,木鱼与经卷静立一旁,与端坐的师太共同构成一幅凝固的画卷。偶尔有檐角风铃轻响,或是窗外鸟鸣掠过,她却纹丝不动,仿若与这方天地融为一体,唯有胸前佛珠随着绵长的呼吸,微微起伏,诉说着禅意与安宁。

明月坐了起来,感激的说道:“师太。你一夜没睡,就在这陪着我?”

普济师太缓缓睁开双眼,眸中流转着晨露般的清透,嘴角漾起一抹温和的笑意:“施主可听过‘风动幡动’的典故?老尼看似枯坐整夜,实则心已随山间云雾行遍万里。”她抬手轻拂袈裟褶皱,起身时带起一阵若有似无的檀香,“倒是施主眉间仍有郁气,可愿饮盏新茶?”

不等明月推辞,师太已取过陶壶注水,竹炉内的炭火噼啪轻响,蒸腾的热气将窗棂的金斑晕染成流动的光。“昨夜你说后悔创办公司,”她将粗陶茶盏推至明月面前,茶汤在晨光里泛着琥珀色涟漪,“可曾想过,若当年留在东莞,此刻困在灶台烟火中的妇人,又该如何生出解救曹施主的底气?”

见明月指尖轻颤,师太执起茶壶又添半盏:“那笔求而不得的钱、狱中等待的友人、风雨飘摇的公司,在老尼看来,皆是施主修行路上的‘助缘’。就像这茶汤,初尝清苦,细品方知回甘。”她望向窗外跃上山巅的朝阳,“世人总执着于‘如果当初’,却不知当下每一步,都在重塑‘如果’。”

茶香氤氲间,明月低头望着茶汤里晃动的光斑,忽觉喉头哽咽:“可儿子......我该如何向他解释?”师太将佛珠轻轻覆在她手背上,温润的触感带着岁月沉淀的力量:“就像教他走路时松开双手——坦诚的伤痕,远比粉饰的圆满更能教会他何为坚韧。”

用佛家的道义去劝解别人,比用俗话劝解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明月仿佛听到自己内心最强的声音,她面对眼前的情景,不再彷徨,也不再犹豫,对师太说道:“谢谢你的开导陪伴,我知道自己怎么做了。”

师太看着明月,她知道,明月终将冲破身上所有的束缚,如天鹅般直冲云霄,她微微一笑:“施主,请跟我来!”

师太带着明月,清水净面,又吃了点东西,又回到禅房,关上门,轻轻移开书架,又在墙上转动一下凸起的小石柱,小石柱平时挂着衣服,明月来了多少次也没发现。随着石柱的转动,一道暗门轻轻打开,师太带着明月走了进去,随手关上了暗门。

暗室中弥漫着陈年檀香与草药的气息,石壁上嵌着琉璃盏,豆大的烛火将摇曳的光影投在满墙的经卷与木匣上。墙角的竹架上晾晒着风干的药材,陶瓮里浸泡的药汁泛着琥珀色微光,一张古朴的榆木案几上,整齐码放着泛黄的手抄医典,最显眼处摆着只描金瓷罐,贴着褪色的“桃胶膏”标签。

明月知道,这些东西,都是历代掌门人修行多年的心得,她们把心得写在纸上,代代相传。

普济师太指尖拂过瓷罐边缘,声音如幽谷清泉:“这是老尼师父传下的桃胶膏秘方,以桃花庵后面的古井水熬制的桃胶为引,辅以三十六味药材,可愈心疾、通气血,是妇科良药。”她揭开罐盖,浓稠的膏体泛着珍珠光泽,药香混着桃花甜腻漫溢开来,“世人皆知桃胶生于桃树伤痕,却不知愈伤愈盛,愈盛愈凝脂,这何尝不是天道慈悲?”

话音未落,师太已将瓷罐轻轻托在掌心,佛珠与瓷罐相撞发出清响:“施主可知为何带你来此处?因为桃花庵每年生产的桃胶膏受人力物力的限制,数量很少,只能赠给有缘之人,不能普救众生,我师傅去世前就叮嘱我,要找有缘之人,把流传几百年的桃胶膏密方献出去,这样才能普救众生,真正的良药,从不在瓷罐里,而在懂得施与受的机缘中。”

见明月仍不明白,师太接着说:“这些年来,由于桃胶膏的功效已为众人所知,很多人用各种方法来求桃胶膏的密方,有的许愿重修大殿,重塑菩萨金身,有的出资几千万来买,我都拒绝了,告诉他们,本来就不存在什么密方,所谓的密方,只存在人的良心里,孩子,你我多年的交往,让我知道你是可以信任的人,当你为钱而烦恼时,我可以帮你,此方何止值千万,但我知道你还有劫难要渡,所以才让你住下,现在好了,所有的劫难都过去了,我也可以放心的把此方交给你,希望你不要辜负我桃花山世代掌门人的心愿。”

明月到这时,才明白普济师太带她来密室的目的。连忙推辞:“师太,您还是另选他人,我萧明月何德何能敢受此重托?我怕做不好,辜负你和前辈们的希望。”

师太动情的说:“孩子,我已经九十多岁了,余下的时日也不多了,你就成全我的心愿吧!你也不必以品德配不上我的重托为借口推辞,你为救曹施主四处奔走,为保公司殚精竭虑,给乡亲提供工作岗位,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布施’?收下这桃胶膏密方,他日若遇有缘人,再将秘方与慈悲一并传下去,并扩大生产,让世人都得到福报,便是对老尼最好的回礼。”暗室烛火忽然骤亮,映得瓷罐上“因果循环”四字朱砂印愈发鲜红。

明月推荐不过,在桃花庵历代掌门人的遗物前磕了头,又朗读了接收密方的前辈遗训,才小心的接过师太手中用油纸包着的密方。

两个人走出密室,明月收拾一下准备下山,师太突然叫住明月,说道:“明月,要熬出和桃花庵一样的桃胶膏,还需要重要的一味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