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仙侠武侠 > 我和女儿共长生 > 第四十五章: 道在传承,我自远行

我和女儿共长生 第四十五章: 道在传承,我自远行

簡繁轉換
作者:Oo闲 分类:仙侠武侠 更新时间:2025-08-16 15:26:37 来源:源1

第四十五章:道在传承,我自远行(第1/2页)

子墨的葬礼,是稷下学宫百年来最隆重,也最特殊的一次。

没有繁复的宗教仪式,没有悲戚的哭丧招魂。按照子墨的遗愿,一切从简。他的灵柩停放在格物院最宽阔的广场上,四周摆满了学子们自发采来的白色山菊。

那一日,天色阴沉,铅灰色的云层低低地压着,仿佛整个天地都在为这位大儒的离去而默哀。整个稷下学宫,从外院到内院,从垂髫小童到白发夫子,数千人自发地汇聚于此,黑压压的一片,却寂静无声。

江修远和江一一站在人群的最前方。江一一换上了一身素白的衣裙,小脸苍白,眼神空洞,仿佛灵魂被抽离了身体。这几日,她不哭不闹,只是沉默,那种沉寂的悲伤,比任何嚎啕大哭都更令人心碎。

葬礼的主持者,是学宫如今的祭酒,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他也是当年最早从反对格物学,转为支持的夫子之一。

老祭酒走上高台,目光扫过下方一张张肃穆而悲伤的脸,声音沉重而洪亮:

“今日,我们在此,送别我稷下学宫的大儒,子墨先生。”

“子墨先生一生,求真、求实、求知。他以儒者之风骨,行格物之大道。他让我们明白,敬畏天地,并非是盲目地叩拜其威严,而是要谦卑地探寻其规律,理解其本源。”

“他将毕生心血,凝于一部《格物新论》。此书,非为一家之言,而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之作!子墨先生遗愿,不奏哀乐,不诵悼文。他希望,在他离去之际,能听到他所追求的‘道’,在这稷下学宫的上空回响。”

老祭主深吸一口气,从袖中取出一卷崭新的竹简,缓缓展开。那是《格物新论》的开篇。

他用尽全身的浩然正气,朗声诵读: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然其常,非不可知,非不可探。夫格物者,格天下万物之理也。理者,道之显化,万物运行之根本……”

他的声音,如同洪钟大吕,在广场上空回荡。

紧接着,台下的数千名学子,仿佛受到了感召,齐齐地从怀中取出了早已准备好的《格物新论》抄本。他们跟着老祭酒,一同朗声诵读起来。

“……故水之就下,非其性也,乃地心之引力使然。月之悬空,非神迹也,乃斥力与引力相衡之果。雷霆之威,非天神之怒,乃阴阳电荷激荡之象……”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以假设为引,以实证为基,以逻辑为梁,方可建认知之殿堂,破愚昧之迷墙……”

数千人的声音汇聚成一股磅礴的洪流,那声音里没有悲戚,却充满了力量。那是一个个理性的词汇,一句句严谨的论断,它们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人心的“道音”。

这声音,穿透了铅灰色的云层,回荡在稷下学宫的每一个角落。它宣告着一个旧时代的落幕,和一个新时代的开启。

江修远静静地听着,眼中露出了欣慰的神色。他知道,他八十年前播下的那颗种子,如今已经不仅仅是发芽了。它已经成长为一棵足以抵御风雨的大树,并且,它已经在这片土地上,撒下了无数新的种子。

子墨虽然离去了,但他的思想,他的精神,已经通过这部《格物新论》,通过这数千名学子的口与心,获得了另一种形式的“永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四十五章:道在传承,我自远行(第2/2页)

他侧过头,看向身旁的江一一。少女依旧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那震天的诵读声似乎都无法传入她的耳中。她的悲伤,是私人的,是纯粹的,是任何宏大的场面都无法稀释的。

江修远心中微叹。成长,终究是需要自己走出来的。

葬礼结束后,人群渐渐散去。江修远带着江一一和江小白,没有和任何人告别,悄然离开了这座他们生活了八十年的稷下学宫。

他们走在下山的小径上,身后,是那依旧在风中回响的琅琅道音。

一路无话。

直到他们走出很远,彻底看不见学宫的轮廓时,江修一才终于开口,声音沙哑而空洞:“爹爹,我们为什么要走?”

江修远停下脚步,转身看着她,目光温和而深邃:“因为,那里的火种已经点燃,不再需要我们去添柴了。我们的道,在远方。”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一一,我知道你很难过。子墨的离去,让你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了长生的孤独。”

“爹爹……”江一一的眼泪又一次涌了上来,“长生,太苦了。我们要不停地看着身边的人老去、死去。每一次相遇,都注定了离别。这样的生命,有什么意义?”

江修远没有直接回答她的问题。他伸出手,轻轻拂去女儿脸上的泪水,指着远方连绵不绝的山脉和变幻的云霞,缓缓说道:

“我们无法阻止死亡,就像我们无法阻止日落月升,四季更迭。这是宇宙最根本的规律之一,是‘熵增定律’在生命形态上的体现。但是,一一,你看。”

他指了指自己的心口,又指了指江一一的心口。

“子墨虽然离开了,但他是不是还活在我们的记忆里?他的音容笑貌,他与你辩论时的神采,他临终前的嘱托,是不是都清晰地刻在这里?”

江一一愣愣地点了点头。

“他的思想,是不是写进了《格物新论》,正在被成千上万的人学习、传承,并将在未来影响更多的人?这,是不是也是一种活着?”

江修远的声音充满了力量:“一一,长生的意义,或许不在于我们自己能活多久,能看到多少风景。它的意义之一,在于我们能成为一个‘容器’,一个‘传承者’。我们可以承载那些逝去的美好灵魂,记住他们的故事,并将他们的思想、他们的精神、他们的梦想,带到更遥远的未来,带给更多的人。”

“我们替子墨,将格物学的火种点燃在文道圣地。我们记住他们,传承他们,他们的生命,就通过我们,得到了延续。这,便是我们对他们最好的告慰。”

她抬起头,看着阿爹那双仿佛蕴含着智慧的眼睛,泪光中,渐渐有了一丝明悟。

是啊,记住他们,传承他们。

这或许,就是长生者对抗永恒孤独的方式。

“爹爹,”她擦干眼泪,眼神重新变得坚定,“我明白了。我们接下来,去哪里?”

江修远欣慰地笑了。

我们去东域最大的散修聚集地——流云仙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