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仙侠武侠 > 我和女儿共长生 > 第219章 有教无类传薪火,百家争鸣初显

我和女儿共长生 第219章 有教无类传薪火,百家争鸣初显

簡繁轉換
作者:Oo闲 分类:仙侠武侠 更新时间:2025-09-30 03:48:51 来源:源1

第219章有教无类传薪火,百家争鸣初显形(第1/2页)

那名误入山谷的少年,名叫“野”。

这是一个在洪荒大地上最常见的名字,代表着生于荒野,顽强如草芥。

当他看到那座整洁得不像话的村落,闻到空气中飘来的谷物香气时,他以为自己饿昏了头,闯入了传说中神仙的居所。

他畏惧、迟疑,但腹中的饥饿最终战胜了恐惧。

迎接他的,不是神仙的威严,而是一位笑容和蔼的妇人。妇人递给了他一个热气腾腾的麦饼,和一碗温热的清水。

那是“野”有生以来,吃过的最美味的东西。

随后,他被带到了稷下宫。

在这里,他见到了那位如同月宫仙子般的宫主,江一一。

江一一没有问他的来历,只是温和地问他:“你想留下来吗?在这里,有饱饭吃,有暖屋住,但需要用你的双手去劳动,用你的头脑去学习。”

“学习?”“野”不懂这个词的含义,但他听懂了前两句。

他用力地点了点头。

于是,“野”成为了稷下学宫的第一位外来弟子。

他被安排跟着一位叫江木学习。他要学的第一件事,就是“识字”。

江木用一根木炭,在光滑的石板上,写下了两个符号,告诉他:“这个,读‘人’。你看,它就像一个站立行走的人。我们,就是人。”

“这个,读‘一’。代表着开始,也代表着所有。宫主的名字,就叫一一。”

“野”瞪大了眼睛,仿佛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在他面前缓缓打开。

他从未想过,口中的声音,可以用符号记录下来。

接下来的日子,对“野”而言,是颠覆性的。

清晨,他和其他人族的孩子一起,在稷下宫宽敞明亮的大厅里,跟着江木学习文字和简单的算术。他们知道了如何记录自己的名字,如何计算一天能收获多少果实。

上午,他会跟着壮年男子们去田间劳作,或者去工坊学习。他学会了如何使用一种叫做“犁”的工具,它比用手刨地快上十倍不止。他也见识了如何用卯榫结构,将两块木头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起,造出坚固的桌椅。

下午,是草药课。一位名叫“芷”的妇人,会带着他们进入山林,教他们辨认哪些植物可以果腹,哪些可以治伤,哪些又含有剧毒。

而到了夜晚,当星辰布满天空时,便是最神秘,也最让“野”期待的时刻。

江一一会亲自走上讲台。

她不讲高深的仙法,不谈玄奥的大道。

她讲的,是天上的星辰。她告诉他们,那些闪烁的星点,并非神仙的眼睛,而是一个个巨大无比的火球,离他们无比遥远。她教他们如何通过北极星辨别方向,如何通过星辰的运转判断季节的更替。

她讲的,是脚下的大地。她告诉他们,大地是圆的,高山之下有地脉,江河奔流有其规律。

她讲的,是人体的奥秘。她以最浅显的语言,描述了“气”在人体内的运转,教给他们一套简单的呼吸吐纳之法。这套方法不能让他们飞天遁地,却能让他们精力充沛,百病不生。

江一一将这些知识,统称为“格物”。格物致知,探究万物的原理,从而获得真知。

“野”像一块干涸的海绵,疯狂地吸收着这一切。他的眼中,曾经的蒙昧与畏惧,渐渐被求知的渴望与自信的光芒所取代。

而像“野”这样的“奇遇”,并非个例。

稷下学宫虽然隐蔽,但江一一并没有完全断绝与外界的联系。她让一些已经学有所成的族人,定期离开山谷,以“游商”的身份,去往周边的部落。

他们带去的,不是丝绸或珠宝,而是锋利的钢铁器具、陶制的器皿,以及最重要的——用草药制成的伤药和解毒丹。

他们用这些东西,换取部落的皮毛或特产。但交易并非唯一目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19章有教无类传薪火,百家争鸣初显形(第2/2页)

每到一个部落,他们都会展示这些工具的用法,会为部落里的病人诊治,会教孩子们几个简单的文字。

渐渐地,“渭水之畔,有一神秘村落,其民智慧,其物精良”的传言,开始在方圆数百里的部落间流传。

越来越多像“野”一样,对未来充满渴望、不甘于蒙昧的年轻人,开始踏上寻找“稷下宫”的道路。

江一一对所有前来求学者,都秉持截教“有教无类”的原则,无论出身,无论男女,只要心诚,皆可入学。

短短两年时间,稷下学宫的规模,已经从最初的三百余人,扩展到了近千人。

山谷内的建筑一扩再扩,田地也开垦到了山腰。整个山谷,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书声琅琅的景象。

更重要的是,一种思想的萌芽,开始在这里悄然生长。

在江一一的刻意引导下,稷下学宫的教学并非铁板一块。那三百名来自蓬莱的“元老”,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渐渐形成了自己的侧重和理念。

江木,这位博学的老者,认为“礼”与“德”是维系族群的根本。他强调长幼有序,尊师重道,认为人只有先修身,才能齐家,进而安邦。他的身边,聚集了一批崇尚秩序与道德的学者,形成了“儒”家的雏形。

另一位名叫“墨翟”的壮汉,他本是工匠出身,精通机关器械。他认为,人与人之间应当“兼爱非攻”,互助互利。他带着一批弟子,专注于研究更实用的工具、更坚固的城防器械,并主张节约,反对一切不必要的奢华。

还有一位对耕种极有天赋的农师“神农氏后人”,他认为土地是万物之母,人族的根本在于农耕。他带领弟子研究四时节气,改良谷物,试图让天下所有人都免于饥饿。这是“农”家的思想。

更有甚者,开始研究江一一所传“格物”之学,试图从天地万物的运转中,总结出普适的“法”与“理”,并主张以此为准绳,来管理人群。这便是“法”家的萌芽。

儒、墨、农、法、医、工……

新的“百家争鸣”的种子,竟然在这小小的山谷中,被江一一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全部播撒了下去!

她不偏袒任何一家,甚至鼓励他们互相辩论。

稷下宫的广场上,经常能看到江木的弟子与墨翟的门人,为了“礼”与“利”哪个更重要而争得面红耳赤。也能看到农家的学者与工家的匠人,探讨如何结合彼此的知识,制造出更高效的耕作机械。

江一一只是含笑看着这一切。

她要的,不是培养出一批唯她之命是从的信徒。她要的,是培养出千千万万个能够独立思考的“人”!

只有当人族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璀璨的、多元的思想文明,他们才能真正地站立起来,不再是任何神魔的附庸。

然而,这股新生文明的“气”,虽然被阵法遮掩,但其汇聚的速度实在太快,其本质也太过独特,终究还是引起了“本土神灵”的注意。

这一日,山谷所在地域的土地神,一个留着山羊胡的小老头,从土里钻了出来。他看着山谷内那股让他感到既亲切又陌生的冲天“文思之气”,满脸的困惑与震惊。

“怪哉,怪哉!此地不似仙家洞府,也无妖魔气息,为何会有如此浓厚的人道气运汇聚?而且……这气运之中,竟蕴含着教化之功德?”

他只是最低阶的神祇,看不透山谷的虚实,更不敢擅闯。犹豫再三,他化作一道流光,向着自己的上司——此地的城隍庙,飞奔而去。

他要将这件“怪事”,层层上报。

稷下学宫的宁静与低调,即将迎来它的第一个挑战。而江一一,对此似乎早有预料,她的目光,平静地望向了山谷之外,深邃而悠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