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布衣锦绣 > 第三十四章 兰谱初成

布衣锦绣 第三十四章 兰谱初成

簡繁轉換
作者:启砚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7 03:27:19 来源:源1

第三十四章兰谱初成(第1/2页)

元启十三年芒种,苏州的蝉鸣刚起,砚微染坊的后院已晒满了新收的染材。茜草、紫草、苏木分门别类地铺在竹匾里,像摊开的调色盘,被日头晒出草木的腥甜。苏微蹲在青石板上,将晾干的靛蓝粉收进陶罐,指尖沾着的蓝渍蹭在竹匾边缘,画出道歪歪扭扭的线——像《砚微染谱》里刚画好的靛蓝配比图。

她今年三十岁了。前日对着铜镜绾发,竟在鬓角发现根极细的白发,被她悄悄拔了,藏在樟木箱的夹层里。沈砚说她“瞎折腾”,却在夜里给她梳发时,指尖格外轻,像对待染坊里最珍贵的云纹锦。

“苏姐姐,这页‘烟霞色’的配比,三哥哥改了五次了。”沈明抱着卷书稿进来,十七岁的少年已能独当一面,只是说起沈砚的执拗,仍带着点无奈,“他说枫香脂的用量多一分则艳,少一分则暗,非要精确到铢两。”

苏微接过书稿,指尖抚过沈砚的笔迹。他的右手虽仍不稳,却刻意放慢了速度,笔画间带着股笨拙的认真,像当年在牢里用炭条写字时的模样。“让他改。”她笑着翻到“龙井绿”那页,上面有沈明补画的茶树,叶片尖尖的,带着少年人的锐气,“咱们的染谱,得经得起后世看。”

沈明的耳尖微红,转身去翻晒新到的西洋苏木。阳光透过紫藤架落在他背上,影子被拉得很长,像株正在拔节的竹。苏微望着他的背影,忽然想起元启元年那个雪夜,孩子蜷缩在她怀里,小拳头攥着她的衣角,如今却已能替她撑起半片天。

午后,李栓柱从落霞镇来,带来个好消息:沈墨的小儿子沈砚安,竟跟着李木匠学起了刨木料,“那孩子话少,却肯下力气,刨出来的染架比我爹年轻时做得还匀”。

“没提他父亲?”苏微递过杯凉茶,目光落在李栓柱腰间的木牌上,那是砚微染坊的工牌,正面刻着兰草,背面刻着“忠”字。

“没敢提。”李栓柱挠着头,“只是告诉他,他爹是个读书人,去了很远的地方。”他忽然压低声音,“落霞镇的老槐树桩上,竟冒出新枝了,嫩绿的,像极了当年苏姐姐刻的‘微’字。”

苏微的心轻轻一动。老槐树没死透?她想起沈砚说的“种新的槐树”,忽然觉得,有些东西,比人想象中更坚韧。

傍晚收工时,沈砚抱着染谱的定稿回来,袖口沾着点墨渍。他今年三十七岁,鬓边的白发愈发明显,却在说起染谱时,眼里亮得像染缸里的新调染料。“周大人说,要请最好的刻工,用梨木做版。”他从袖中取出片晒干的兰草叶,夹在书稿里,“这是去年从寒山寺移栽的,香气最正,当作书签正好。”

苏微看着那片兰草叶,忽然道:“等刻版完成,咱们去趟寒山寺吧。”她想起元启五年在寺外求的平安符,被沈砚贴身带了八年,边角都磨破了,“谢谢菩萨保佑。”

沈砚笑着点头,左手握住她的手。他的掌心有道新疤,是前日试调“赭石黄”时被沸水烫的,此刻正贴着她的指尖,带着温热的疼。“该谢的是你。”他的声音很轻,“当年若不是你在落霞镇等着,我早成了刑部大牢的堆白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三十四章兰谱初成(第2/2页)

“那我该谢那棵老槐树。”苏微笑着抽回手,去灶上张罗晚饭,“是它替我挡了沈府的追兵,还结了那么多槐花。”

夜里,沈明睡熟后,苏微坐在灯下,给沈砚缝补被木屑勾破的袖口。他趴在旁边,用那支象牙画笔,在染谱的扉页画着染坊的全景:青瓦白墙,晾布架上的绸缎像彩色的云,后院的兰草旁,站着三个小人,一个高些,左手牵着另一个,旁边是个蹦跳的少年——和元启六年那幅画几乎一样,只是小人的轮廓更清晰了。

“该给染谱写个跋了。”苏微的针穿过布面,发出细微的声响,“就写‘元启十三年,岁在癸巳,砚微染坊于苏州,成此谱’。”

沈砚放下画笔,忽然从身后抱住她,下巴抵在她发顶,带着皂角的清香:“再加上一句——‘此谱非一人之功,乃吾妻苏微、吾侄明儿与诸同仁共著’。”

苏微的脸瞬间红了,针尖差点戳到指尖。他们从未行过三媒六聘,沈砚却总在这些细微处,给她最妥帖的名分。就像这染坊的名字,“砚”与“微”并立,从不是谁依附谁,是共生,是相守。

窗外的蝉鸣渐渐歇了,月光透过窗棂,落在染谱的书稿上,像撒了层银粉。苏微忽然想起元启三年的秋天,沈砚站在落霞镇的槐树下,绯色官袍扫过落叶,说“秋凉后,我再来看你”。那时的承诺,像颗埋在土里的兰草籽,如今终于破土,开成了满院芬芳。

“沈砚,”她转过身,认真地看着他,“等染谱刻好了,咱们去京城吧。”

他愣了愣,眼里闪过一丝讶异。

“去给父亲和母亲上柱香。”苏微的声音很稳,“告诉他们,沈家的手艺,没丢;沈家的人,活得很好。”

沈砚的眼眶忽然热了。他知道,苏微不是要去揭那道疤,是想陪他堂堂正正地站在阳光下,告诉那些逝去的人,他们熬过来了,还把日子过成了想要的模样。

元启十三年的夏夜,染坊的灯亮到很晚。苏微将缝好的袖口抚平,沈砚则在染谱的跋文后,补画了株并蒂兰。墨香混着兰草香,像首温柔的曲子,漫过账册,漫过染缸,漫过两人交握的手。

三十岁的苏微,终于明白,最好的岁月从不是镜中无白发,而是身边有可依之人,手中有可守之艺,心中有可念之事。就像这《砚微染谱》,不只是染料的配比,是她和沈砚走过的路,是沈明将要走的路,是所有藏在草木染香里的,关于救赎与传承的秘密。

烛火摇曳,映着扉页上那三个小人的影子。远处传来更鼓声,咚、咚、咚,一共三下。苏微靠在沈砚肩头,听着他均匀的呼吸,忽然觉得,这世间最珍贵的,从不是未染尘埃的白,而是被岁月染透了的暖。

就像那棵老槐树桩上的新枝,带着旧痕,却向着阳光,倔强地生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