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布衣锦绣 > 第四十八章 暗流染霜

布衣锦绣 第四十八章 暗流染霜

簡繁轉換
作者:启砚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7 03:27:19 来源:源1

第四十八章暗流染霜(第1/2页)

元启十四年端午,苏州城的龙舟鼓声震得窗纸发颤,砚微染坊的晾布架上却挂着素白的孝布——南京传来消息,周大人昨夜突发恶疾,殁了。

苏微站在账房的案前,看着沈砚用左手誊抄周大人的祭文,他的笔尖在宣纸上抖得厉害,墨点溅在“忘年之交”四个字上,晕成朵乌黑的云。她今年三十一岁,腕上的沉香木珠子被攥得发烫,昨夜南京的急信还摊在案边,陈小姐的字迹潦草得像被风吹过的芦苇:“周大人暴毙前,曾与南京织造府的人密谈,提及‘砚微染坊的旧案’……”

“三爷爷,南京的人又来了!”阿福撞开棉帘,声音带着哭腔,手里捏着封火漆封口的信函,蜡印上是个陌生的兽纹,“说是……说是织造府派来的,要查咱们和周大人的往来账目!”

沈砚的笔猛地顿住,墨滴在祭文上洇开,像块洗不掉的血渍。他抬头时,眼里的红血丝比染缸里的苏木水还深:“让他们进来。”

苏微的心沉得像块浸了水的靛蓝布。周大人是当年为沈砚翻案的关键人物,如今他骤逝,南京织造府又突然查账,这绝非巧合。她瞥了眼案角的《砚微染谱》,“烟霞色”那页夹着的小纸条露了半截,是沈墨当年写给靖王的密信残片,沈砚一直留着,说“是警醒,也是了断”。

两个穿着官服的人走进账房,为首的面生得很,三角眼扫过案上的祭文,嘴角撇出点冷笑:“沈大人倒是清闲,周大人尸骨未寒,您还在这儿舞文弄墨?”他从袖中掏出份文书,“织造府有令,周大人涉嫌贪墨,其关联商户需彻查账目,还请沈大人配合。”

沈砚没看文书,左手缓缓按住案上的染谱,指腹抵着那道藏着密信的折痕:“周大人清廉一生,何来贪墨?”

“有没有,查过便知。”三角眼挥了挥手,身后的人立刻扑向账册柜,哗啦啦翻找的声响像在撕布,“听说沈大人与周大人过从甚密,连南京分号的铺子,都是周大人帮忙寻的?”

苏微的指尖掐进掌心。南京的铺子确实是周大人引荐的,当时只当是长辈照拂,如今却成了“关联”的证据。她看见沈明寄来的南京账册被翻了出来,陈小姐特意标注的“周大人代付的铺面定金”那页,正被那人用手指点着,像发现了什么了不得的赃物。

“这些账目都有明细,定金早已还清。”沈砚的声音很稳,右手却在袖中攥成了拳,旧伤的疤痕在官服下突突直跳,“若各位是来查账的,我让账房先生陪你们核;若是来寻衅的,恕不奉陪。”

三角眼被噎了下,忽然转向苏微,目光在她鬓边的金步摇上打了个转:“苏掌柜倒是沉得住气。只是不知,沈大人当年在京城的旧案,苏掌柜还记得多少?”

沈砚猛地站起,官帽上的珠串撞出脆响:“我与苏微清清白白,轮不到你置喙!”他的右肩撞在案角,疼得他倒抽口冷气,却仍挡在苏微身前,像株被狂风压弯却不肯折的竹。

苏微扶住他的胳膊,指尖触到他袖中发烫的密信残片——他竟一直揣着这个。她对三角眼道:“账目可以查,但需按规矩来。苏州知府是周大人的门生,我已让人去报官,想必他会给染坊一个公道。”

三角眼的脸色变了变,许是没想到她会搬知府出来。他狠狠瞪了眼翻账册的人:“收队!”临出门时,却又回头,目光在沈砚的右肩扫过,“沈大人的旧伤,还没好利索?也是,有些人有些事,哪那么容易好。”

账房里终于静了,只剩下散落的账册和沈砚粗重的喘息。苏微替他揉着发颤的右肩,听见他从牙缝里挤出句话:“是冲着我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四十八章暗流染霜(第2/2页)

“是冲着《砚微染谱》,还是冲着沈墨的旧案?”苏微的声音压得很低,指尖抚过他袖中的密信,“这东西,该烧了。”

沈砚却按住她的手,掌心的冷汗沾在她的腕上:“不能烧。这是证据,也是他们的软肋。”他忽然抬头,眼里闪过丝狠劲,“周大人的死,定不简单。南京分号刚站稳脚跟,他们就动了手,是怕我们查出什么。”

傍晚,苏州知府果然来了,带来了周大人的验尸格目,上面写着“暴疾而亡”,却在“七窍”栏画了个模糊的圈。知府是个白面书生,对着沈砚叹了口气:“周大人临终前,让我转交一样东西给您。”

他从袖中取出个紫檀木盒,打开时,里面是半块染坏的“雨过天青”,布角绣着个极小的“砚”字——是元启七年沈砚在苏州染的第一匹镇坊之宝,当年周大人借去观赏,竟一直留着。

“周大人说,若他出事,让您看这布的背面。”知府的声音压得极低。

沈砚颤抖着翻过布料,背面用朱砂写着三个字:“墨未干”。

苏微的心脏骤然缩紧。墨未干——是说沈墨的旧案还有隐情?还是说,当年构陷沈砚的人,仍在暗处?

暮色漫进账房时,知府带着账册走了,留下满地狼藉和那半块染布。沈砚靠在竹椅上,右手死死攥着紫檀木盒,指节泛白得像染坏的“月白色”。苏微点燃油灯,看着他鬓边新添的白发,忽然觉得这端午的艾草香里,藏着股挥不去的血腥气。

“南京不能再等了。”沈砚忽然开口,声音沙哑得像被砂纸磨过,“我得亲自去一趟。”

苏微的心猛地一跳。南京如今是漩涡中心,他这身子,这身份,去了无异于羊入虎口。可她看着他眼里的决绝,知道劝不住——有些事,躲不过,只能迎上去,像当年他在牢里用铜丝缠笔头,明知难,也要写出个清白。

“我跟你去。”苏微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稳,“染坊有李大叔照看着,出不了事。”

沈砚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温度烫得人发疼。窗外的龙舟鼓声还在响,却像敲在两人的心尖上,急促,慌乱,带着山雨欲来的沉。

元启十四年的端午夜,染坊的灯亮到天明。苏微在收拾行囊时,把那半块“雨过天青”和沈墨的密信残片一起塞进了沈砚的贴身荷包,又在他的药箱里多放了两贴止痛膏。沈砚则在染谱的最后一页,用左手写下:“若我不归,让明儿守好南京,莫回头。”

字迹深深刻进纸里,像道永远不会褪色的疤。

苏微看着那行字,忽然想起元启元年的雪夜,他也是这样,把生的希望留给她,把死的风险扛在自己肩上。她捂住他的手,不让他再写下去,泪水终于忍不住落在染谱上,晕开那行字的墨,像朵骤然绽放的黑花。

“你得归。”她的声音带着哭腔,却异常清晰,“染坊的兰草还等着浇水,南京的孩子还等着教方子,我……还等着和你去落霞镇看老槐树。”

沈砚的眼眶红了,反手将她紧紧抱住,右肩的旧伤在用力中发出细微的疼,却抵不过此刻心口的潮。窗外的鼓声渐渐歇了,只有风卷着艾草的香,在染坊里打着旋,像在为即将远行的人,唱一支苍凉的送别曲。

南京的路,注定不平。而他们知道,这一去,或许是新的生机,或许,是旧的劫难。但无论如何,总得有人走这一趟,像当年那半块染坏的“雨过天青”,哪怕沉在缸底,也要透出点光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