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大导演从跟影后离婚开始 > 第37章 化险为夷,李茂森名声鹊起

大导演从跟影后离婚开始 第37章 化险为夷,李茂森名声鹊起

簡繁轉換
作者:重要嘉宾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8 03:28:15 来源:源1

第37章化险为夷,李茂森名声鹊起(第1/2页)

“李导演。”

采访现场,美联社记者站起来,大声问道,“你说到华夏电影行业发展不错,未来会成为世界电影市场最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据我了解,近些年有大量华夏著名演员移民国外,特别是美国,请问你怎么解释这个现象?”

李茂森摇摇头,又是个坑。

“我对这件事了解不多,无法给出具体解释。不过根据我身边的情况来说,当前华夏电影行业从业人员比较多,竞争太过激烈,许多演员在竞争失败后转而到国外发展,也有演员在国内发展遭遇瓶颈,试图到海外寻找突破的机会,就像欧洲演员到好莱坞发展。这种事在电影行业十分正常,也是电影国际化的趋势之一,不值得过度解读。”

“李导演,有影评人认为《一个都不能少》剧情不真实,涉嫌美化华夏政府……”

“李导演,据了解,华夏电影市场上盗版猖獗……”

见他又避开一个坑,现场的记者似乎不太服气,接二连三地举起手,抛出一个又一个敏感问题,试图把他拉进坑里埋掉。

好在李茂森在娱乐圈混过,属于久经考验的舆论斗士,嘴炮小能手。

面对这些问题,他小心应付,对于了解的内容会据理力争,对不了解的内容会耍几手太极,王顾左右而言他。

不管怎样都不能当哑巴,任由外国媒体抹黑国家形象。

采访共持续四十多分钟。

当张主任宣布采访结束时,现场记者吧唧着干燥的嘴巴,表情依依不舍。

而李茂森西装里的衬衫湿透了。

“艹,李茂森,你太厉害了。”

他刚出来,王晓帅激动地扑上来,叫嚷说,“那些记者提出的问题我听着就头疼,一个也回答不了,可你不仅回答了,还回答的那么巧妙,叫那些记者干瞪眼,你这家伙怎么就这么厉害?”

王晓帅嫉妒地拍打他的肩膀,用力甚重。

王晓帅的嫉妒是真的,从前嫉妒李茂森能当上导演,还特别受女孩子喜欢,现在又非常嫉妒李茂森的口才和打太极的能力。

有时候他也不得不承认,李茂森这家伙就是厉害,这家伙活该能早早当导演,也活该他的电影入围威尼斯电影节。

“李导,在年轻一代导演里,你是第一个叫我心服口服的人。”

滕文冀导演也凑上来捧场,“你年纪轻轻,不仅会拍电影,会外语,还有这么好的口才,太牛逼了。跟你相比,我们老一辈导演综合能力差远了,看到你我也看到了咱们华夏电影的希望。”

“滕导,过誉了过誉了,我回答的也不是特别好。”

李茂森挠挠脸,被夸的有点不好意思。

张主任哈哈一笑,亲热地拍拍他的手臂,“李导,别谦虚了,你口才了得,反应能力快,比宣传部门很多同志还厉害。李导,你有没有兴趣到我们文化部门任职,我们文化部正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李茂森愣了下,饶有兴趣地问,“张主任,我去了文化部门能当官吗,什么级别?”

张主任想了想,“副主任科员怎么样,你还年轻,未来进步空间极大。”

“副科?那算了,我做导演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要是给个副局级官职他会考虑一下,副科在文化部门都不算官,纯跑腿的。

采访结束后,王晓帅几个要去市区旅游,他们在威尼斯的时间只有三天,今天不去以后没机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7章化险为夷,李茂森名声鹊起(第2/2页)

李茂森没去,他继续在影展中心看电影。

在看过斯科塞斯导演的《基督最后的诱惑》和伊莎贝尔·于佩尔的《女人韵事》后,抽空用英文写了两篇影评,有批评有褒赞,批评的恰到好处,褒赞的也正中靶心。

他认为《基督最后的诱惑》是一部极度私人化的作品,争议太大,无法征服评审团成员,获得金狮奖概率不大。

而伊莎贝尔·于佩尔在《女人韵事》里展现出惊人的实力,无论观众还是专业电影人都被她在银幕里的表演征服,有资格荣获最佳女演员银狮奖。

他是电影节参赛选手,经过昨天的事情,他在本届电影节上也小有名气,他写的影评自然也有阅读价值。

《威尼斯早报》记者在收到他的影评后,非常乐意帮他转交给报社编辑部。

第二天在吃早餐时,餐桌上的报纸变多了,意大利当地有六份报纸报道了他接受采访的新闻。

《晚邮报》称他是一个年轻的,充满攻击性,能言善辩的华夏导演。

《共和报》称他拥有明星的外表和气质,强横的思辨能力,在电影上也有不俗的才华,但依然是个体制内的懦夫,不敢发出真实的声音。

《24小时太阳报》说李茂森以其卓越的表现成为本届电影节上的‘明星’,但他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明显有美化社会体制的嫌疑,这很难征服评审团成员。

这些报纸在评论时大都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重点是抑制和打压。

从这些报道也能看出一个问题。

当前国际态势仍然紧张,西方媒体对东方的人和事充满偏见和敌意,凡是不符合他们对华夏刻板印象的事,都会做出极为负面的报道。

这也导致他的电影要想在电影节上获奖难度加大。

李茂森忽然想到现在是1988年,苏联还没解体,冷战也没结束,东西方呈现敌对态度,特别是在文化上,进行积极压制。

《一个都不能少》还涉嫌美化国家体制,冲着这一点,恐怕真的要白跑一趟。

李茂森连忙摇头,把刚出生的焦虑甩出去。

在《威尼斯早报》上也有他写的两篇电影评论,虽然不是全文刊登,但也刊登了大部分。

评论的标题是‘华夏导演李针对斯科塞斯导演新电影的批评’,以及‘华夏导演李断言伊莎贝尔·于佩尔将会获得最佳女演员银狮奖’。

“李茂森,昨天在我们出去转街的时候,你还写了两篇影评?”

王晓帅在听到刘翻译的解读后,惊讶地看向李茂森。

“随便写写。”

李茂森吃着水煮鸡蛋笑了笑。

“你……”

王晓帅指了指李茂森,心里生出一种强烈的无力感。

在学院学习的时候,他自认为水平不错,有资格当导演,比田状状、黄建新等年轻导演也不差,北影厂不用他当导演是打压人才。

可自从遇到李茂森后,他的自信心屡屡受挫,经常觉得自己好菜,跟李茂森相比屁都不如,要想当导演恐怕还要再练十几年。

“别沮丧,你还年轻。”

旁边滕文冀导演拍拍他的肩膀,给他一个感同身受且带着鼓励的眼神。

“请问哪位是华夏来的李茂森导演,前台有人找你。”

一个服务员走到餐桌前询问几人。

李茂森放下食物离开餐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