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大导演从跟影后离婚开始 > 第66章 刘奶奶脸颊滚烫

大导演从跟影后离婚开始 第66章 刘奶奶脸颊滚烫

簡繁轉換
作者:重要嘉宾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8 03:28:15 来源:源1

第66章刘奶奶脸颊滚烫(第1/2页)

“李茂森和江姗?”

在两人离开后,刘小庆从楼梯拐角走出来,摸着手腕,脸上露出一抹惊讶。

她今天在北影厂《红楼梦》剧组拍戏,听人说年轻导演李茂森第二部电影正式立项,厂里要投资上百万来支持他拍电影。

这件事要是真的,李茂森将会创造电影厂多项纪录,包括最年轻导演执导最贵项目记录,最快通过两个电影项目记录等等。

听到这个消息后,她本想趁午休时间过来询问李茂森具体情况,在上楼时正好听到两人在说李茂森的事。

她出于好奇躲起来听了几句,没想到听出一个劲爆的内容。

“哼哼!李茂森,这下我拿到你的把柄了。”

刘小庆妩媚地笑了笑。

来到《秋菊打官司》项目办公室。

她本想找李茂森聊聊,询问他和江姗的关系,看会不会吓到李茂森。

只是走进办公室后,发现杨制片和韩参评制片也在,三人围坐在办公桌上商议组建剧组的事。

刘小庆走到李茂森旁边瞅一眼,果然没有收回去,像是揣个眼镜盒,她心里砰砰乱跳,江姗说的没错,这家伙确实很吓人。

“小庆姐,怎么了?”

李茂森感觉身边有人,下意识把文件夹拉到怀里挡住,防止被人看出来什么。

“哈哈,没什么,你们办公室挺热的。”

刘小庆扇了扇风,等了一会儿也没找到机会跟李茂森单独相处,她只能压住心里的念头,先回剧组里拍戏。

来到《红楼梦》剧组,饰演林黛玉的陶惠敏指了指导演区,说姜纹过来探班。

刘小庆抬头看过去,姜导和谢铁骊导演、赵园副导演、赵永刚制片几人坐在台阶上聊天。

她走过去听了一耳朵,发现他们在聊李茂森和他的新电影项目《秋菊打官司》。

有的感叹李茂森太厉害了,别的编剧写几十个剧本也通过不了一个,李茂森写一个通过一个,真特么叫人羡慕。

还有李茂森新电影项目通过的速度也非常快。

按照北影厂的规矩,一部电影在开拍之前,最少要过三道大关。

第一关是剧本关。

北影文学编辑部号称剧本屠宰场。

所有剧本在送到编辑部后要经过一道道审核,从题材到风格、到剧情,有一处不出彩就会被江主任等编辑‘杀掉’,还贴心地把剧本尸体退还给编剧本人。

新编剧剧本通过率更低。

第二关是资历关。

每次编辑部那里发现好剧本,或者写出来一个好剧本,厂里就会召集导演们研读。

有兴趣的导演们可以写出拍摄计划,交给制片委员会审议。

由委员会决定导演的人选。

而委员会在挑选导演时,更看重导演的资历和过去成绩,几乎不会考虑新人导演或者没有成绩的导演。

第三关是预算关。

厂里项目预算审核权主要在制片委员会手里。

北影制片委员会又以严苛著称,每年他们毙掉的电影项目有上百部,通过不到十部,其中大都是老导演们的项目。

制片委员会也因此被称作‘鬼门关’。

有这三重关卡在,一个电影项目要想在厂里通过难度极大。

而李茂森的电影项目从剧本到立项,前后用了不到半个月时间。

太快了。

即使是厂里的老导演,也没有享受过这么快的速度。

刘小庆听到这里,忍不住笑了笑。

李茂森确实很厉害,一来北影就把厂里的规矩戳得稀巴烂,创造许多叫人惊叹的记录,真了不起,也不愧是自己投资过的男人。

“谢导,我听说李茂森这个项目总投资高达一百多万,比很多老资格导演的项目投资还高,厂里把这么多资金交给他来管理,也不担心亏本?”

姜导手里拿着一根树枝,边掰扯边用粗犷的声音问谢铁丽导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66章刘奶奶脸颊滚烫(第2/2页)

谢导拿着保温杯说,“李导拿过金狮奖,在拍电影上有一定的经验,这次他敢把预算提高到120万,心里肯定有谱,我们不用替他担心。”

“我觉得姜导的担心还有道理的。”

制片赵永刚说,“很多年轻导演在成功过一次后,就盲目扩大预算,想要拍大片,可最后输多赢少。李导自然是个很优秀的导演,可他太年轻了,才22岁,没有在学院里系统学习过,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都不够扎实,厂里突然让他执导这种大电影项目,他能应付过来?”

副导演赵园点点头,“我也有这种感觉,李导今年22岁,正是读书的年龄,厂里要是打算培养他,就该安排他到学校里读书,等他读几年书出来再当导演。现在厂里看到《一个都不能少》大卖,就赶紧让李导拍摄新电影,太急功近利了,也不利于李导未来的成长。”

“要我说,这种项目就该让老牌导演上,稳妥!李茂森是新人导演,状态不稳定,交给他执导风险太大。”

姜导把树枝丢在地上说。

谢导演拿起烟抽一口,心里也有一些担心。

厂里的电影项目在开拍前一般要经过几个月的精心打磨,确保万无一失。

可李茂森导演这个新项目从剧本到立项前后不到两周时间。

太匆忙了。

电影投资也太大。

也导致整个项目风险变大。

特别是现在厂里经济效益不好,再遭遇一次巨大亏损,这对厂里的发展很不利。

“哈哈,要我说,你们在瞎操心。”

刘小庆提着裙摆上前,笑盈盈地说,“目前《一个都不能少》观影人次突破6000万人次,李茂森导演帮厂里赚到四五百万块,厂里投资一百万给他拍电影怎么了?”

根据当前电影方面政策,每部电影观影人次超过2000万后,每多出10万人次,中影给制片厂补贴1万块。

目前《一个都不能少》观影人次超过6000万,北影厂获得补贴也超过400万。

当初厂里投资15万,赚回400多万,20多倍的收益。

姜导摆摆手,“这可不是瞎操心,从概率学上说,一个导演连续拍两部电影都能获得成功的概率极小,特别是实力不稳定的新人导演。要是他这部电影亏了,明年厂里很多项目都会受到影响。”

周围几个厂里职工点点头。

每年到了年底,北影会给城里职工们发福利,厂里赚钱的年份,他们拿到的福利更多,近两年厂里经济效益不好,职工们拿到的福利也少。

可以说厂里每部电影都跟他们有关系。

“那又怎么了,李导帮厂里拿过奖,赚过钱,就算这部电影没有成功也没关系,下一部成功就行了。再说了制片委员会那群人都是专家,他们认为李导的剧本不错,就说明这个项目确实很不错,有投资价值。连他们都不担心会亏损,我们什么都不知道在这里瞎操心什么。”

刘小庆撇着嘴唇说道。

谢铁丽导演听了哈哈大笑,指着刘小庆说,“还是凤辣子明白事理,我们确实是在瞎操心。好了,不聊了,准备开拍。”

姜导走到刘小庆跟前,“你怎么替李茂森说话?”

“什么替他说话,我说的不是实话吗?”

刘小庆瞥他一眼,转身走向片场。

“你认为他的电影还会成功?”

“这跟我们什么关系。”

刘小庆提着裙摆走进片场。

不知道为什么,在遇到李茂森后,她越来越发现身后的家伙没什么魅力了,长得没李茂森英俊,也没有李茂森有才华。

尤其是最近这两个月,在李茂森拿到金狮奖后,他似乎遭到很大打击,人也变得小气吧啦,没有从前的豪爽劲儿。

想到李茂森,她不禁想起刚才看到的轮廓,她握着手腕,脸颊也变得滚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