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仙侠武侠 > 读书无用?我言出法随你跪什么? > 第136章 兴隆政变

读书无用?我言出法随你跪什么? 第136章 兴隆政变

簡繁轉換
作者:余老九 分类:仙侠武侠 更新时间:2025-08-20 02:51:19 来源:源1

第136章兴隆政变(第1/2页)

武道真气就像是一件强大的武器,能够直接对敌人产生巨大的伤害。

拥有强大的爆发力。

而浩然正气严格来说更像是一种精神力量,一种媒介。

拥有浩然正气的文道修行者,能够借着这份力量调动天地之力,规则之力等等。

两者的性质截然不同。

不能说孰强孰弱,关键在于如何运用。

浩然正气若没有相匹配的文道神通,威力便会大打折扣。

而武道真气则不同,无须神通,只要一拳一脚便能成为最强大的武器。

能练出武道真气,陆承安自然是开心的。

谁说读书人就一定要身体孱弱?

谁说读书人就不能孔武有力?

他陆承安偏要做一个能文能武的读书人。

将来他的弟子也一样,若有余力,也要尝试武道或者其他修行类别的修炼。

因为文道修行有成之后,能够极大的增加悟性和智慧,借此来参悟其他修行之道,无疑是事半功倍。

“咚咚咚...”

敲门声打断了陆承安的思绪。

申启反应很快,第一时间跑了过去,打开了院门。

见到门口的女子,连忙恭敬行礼道:

“见过师姐。”

公孙玥拱手还礼,笑道:

“申启,新年好啊!先生起来了吗?”

申启侧过身笑道:

“先生早就起来了,在院子里练拳呢。”

公孙玥走进去后,便向陆承安拜年。

没过多久,乔装打扮的公孙家父子三人也都来了。

都是来给陆承安拜年的。

小院里立即热闹了起来。

令申启母子俩局促不已,毕竟他们一眼就能看得出来,公孙辅三人并非寻常百姓,身上有一股寻常人所没有的威严。

所以生怕自己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对,得罪了这些人。

但让他们意外的是,这三人对他们竟然客气非常,言语之间没有丝毫身为上位者的傲气。

申启稍稍一想便明白,这一切都是因为陆承安。

但他没有太多复杂的想法,他现在想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跟陆承安好好读书认字,等再过几年,有了能力便去找个账房先生的工作,好好奉养老母。

如果到时候陆承安也还在申州城的话,他便尽自己所能,好好报答先生的再造之恩。

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

世事变迁,无边无际。

不同于陆承安在申州城内的平静,天都城在除夕过后这段时间却是波涛起伏,风云剧变。

而这份剧变的源头,却是城外那最不起眼最无人关注的混乱之地——外郭。

去年刚上任的巡按御史李仲明,每日在各个部门混来混去,流窜于街头巷尾,城里城外。

就在朝中百官渐渐开始忽略这个京都有名的废体少将军时,在兴隆三十二年最后一场大朝会上,这位废体少将军连续上奏十二奏疏,弹劾京中大小官员三十二位。

引得朝野震动,百官大惊。

三十二位官员,正好与北齐天子姜寿继位的年限一致。

但这三十二名官员却并不是全部,之所以因为弹劾他们,只因为这三十二名官员全都是朝廷五品以上的高官。

李仲明这一番举动,立即引起诸位大臣不满,纷纷在朝堂斥骂,有将近一半朝官跪请天子,治罪李仲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36章兴隆政变(第2/2页)

然而年仅十六岁的李仲明没有丝毫慌张。

在朝堂之上舌战百官,指名道姓将他所弹劾的那三十二位官员所犯之事一一列举了出来。

杀人灭口、强取豪夺、贪赃枉法、结党营私等等等等....

每一条都有实证佐证,每一个被他弹劾的官员没有一个是被冤枉的。

三十二位官员有强词夺理者,也有面如死灰者。

但当他们听到李仲明竟然早已派遣天子暗卫趁着他们上朝的功夫到他们各自的府中搜查罪证的时候,所有人全都是一片绝望。

因为他们自己知道他们究竟做过一些什么事。

这个时候辩解已经无用,只能认罪求情。

而且这次的事主要是因为外郭而起,外郭那个地方,本就是一个混乱之地,都是一帮贱民,是死是活天子并不会在意。

或许他们能够逃过一劫。

然而这次他们想错了。

天子没有多看一眼那些不断求饶的大臣,只是将他手边的天子剑甩给了李仲明,对他说出了两个字:彻查。

李仲明领命,手持天子剑,命禁军将三十二位大臣打入天牢。

随后大军出动,皇族超品供奉相随。

将所有有关人员关押收监。

兴隆三十二年最后一场大朝会,北齐震动,朝堂剧变。

受牵连的官员多达数百位,那些连官都算不上的小吏更是数不胜数。

李仲明以绝对的雷霆手段,按北齐律法一个个判了下去。

这一年除夕那一天,皇城南门法场,血流成河。

一颗颗人头滚滚。

法场刽子手从上午砍到傍晚,眼睛都杀红了。

后来有人说,那天天都城里,始终弥漫着一股血腥味。

而这么做的后果便是这件事过后不到半个月,北齐各地出现各种各样的暴乱。

有江湖势力作乱,有一州刺史举兵谋反,有人煽动灾地民众反抗官府。

然而这场烽烟四起的暴乱刚刚开始便被镇压了下去。

因为他们不过是刚刚起兵造反,身边便立即有人出现平乱。

东南西北各地精锐边军竟不知何时早已隐藏在他们身边,趁他们暴乱时便直接大军压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平息了暴乱。

直到此时天下人才明白,这场朝堂剧变虽然是由天策少将军李仲明掀开的,但真正下这一手的棋手却是那位坐在龙椅上的至尊。

所有的一切都早已准备妥当,就等着他们暴乱,等着他们冒头。

一时间,北齐官场人人自危,有些屁股不干净的,开始慌忙扫清隐患,正打算做一些什么伤天害理之事的,也纷纷收敛起了手脚,不敢在轻举妄动。

这一场被后世称之为兴隆政变的朝堂变动,从开启到结局,仅仅只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

所有隐患消除之后,天子登祭台诰天,改元弘德。

并出台了关于外郭管理的政令以及法度。

征调资源和人才,在外郭兴建衙门,成立了户曹司,工造司等等部门。

开始对外郭大兴土木,兴修房舍街道。

而查抄那些犯事官员所得的钱财正好填补这个空缺。

不仅如此,民间还有商贾捐赠。

其中冯掌柜便是最积极的那个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