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仙侠武侠 > 砚心 > 第十章 剑意藏锋,笔意通剑

砚心 第十章 剑意藏锋,笔意通剑

簡繁轉換
作者:挥剑斩楼兰 分类:仙侠武侠 更新时间:2025-08-20 14:51:44 来源:源1

第十章剑意藏锋,笔意通剑(第1/2页)

魏珩练剑已有三月。

秋意渐浓时,镖队歇在临河镇外的破庙里。每日天不亮,他就抱着那柄“寸铁”在院子里劈砍,王磊教的七式基础剑招,他已练得闭眼都能使出——撩、刺、格、挡,每一个动作都刻进了骨头里,挥剑时手臂带起的风声都透着股熟稔。

可王磊总摇头。

“你这剑,是死的。”午后的阳光斜斜照进院子,王磊蹲在石阶上,看着魏珩又一次把剑招从头耍到尾,动作标准得像庙里的泥塑,“遇上活物,对方不会按你的路数动。你刺出去的剑,连只兔子都吓不住。”

魏珩垂着剑,指尖泛白。他知道自己的问题——剑招像长在身上的影子,抬手就有,可真要对着树桩刺下去,总觉得哪里不对。力道要么泄了半分,要么收不住,就像握着团抓不住的风。

“回去琢磨。”王磊起身拍了拍他的肩膀,“想不通剑是用来做什么的,练再多也没用。”

日头落西时,魏珩还在院子里发呆。手腕上的擦伤又渗了血,是今早练“格”字诀时被剑柄磨的,火辣辣地疼。他正想找块布缠上,庙门被轻轻推开,王芷若端着个药碗站在门口,浅蓝色的裙角沾了点草屑。

“练到现在?”她走近了才发现他的伤,眉头微微蹙起,“爹又罚你了?”

“不是,是我自己笨。”魏珩往后缩了缩手。

王芷若却不由分说地拉过他的手腕,用棉签沾了药汁轻轻涂抹。药汁带着点清凉的苦,渗进伤口时疼得他龇牙,却比心里的闷堵好受些。

“我哥说你总练不对路数。”她低着头,声音很轻,“其实……我也有件事,总做不好。”

魏珩抬头,见她从布包里拿出张纸,上面歪歪扭扭写着个“安”字,笔画像被狂风卷过的草,横不平竖不直,和她平日绣活里的细腻截然不同。

“你看,”王芷若的脸有点红,像是说什么丢人的事,“我爹让我学写字,说姑娘家得有点文气。可我练了半年,字还是这么丑……镖局里的婶子们总笑我,说我拿针的手,握不住笔。”

她捏着那张纸,指尖微微发颤:“我看你上次帮厨房写菜名,字写得很稳。魏珩小兄弟,你……能不能教教我?”

魏珩愣了愣,看着她眼里的恳切,忽然想起在老庙时,先生总说“字如其人,心正则笔正”。他点了点头:“我也算不上会写,就是跟着先生描过几年。”

晚饭后,破庙里点起了油灯。王芷若铺好纸,磨好墨,魏珩握着笔,却不知该从何教起。他想了想,蘸了点墨:“先写最简单的吧,比如……”

“就写‘剑’字。”王芷若忽然开口,眼里闪着点光,“你今天练了一天剑,就写这个字试试。”

魏珩握着笔的手顿了顿,笔尖落在纸上,墨汁晕开一个小点。他深吸口气,缓缓落笔——横画起笔时稍顿,像剑刃出鞘时的沉凝;竖画往下走,带着股一往无前的劲;最后那撇,收笔时陡然转锋,仿佛剑尖擦过空气的锐响。

一笔写完,“剑”字落在纸上,不算多好看,却透着股说不出的劲。

魏珩盯着那字,忽然愣住了。

方才写横画时,手腕下沉的力道,像极了练“格”字诀时压剑的巧劲;竖画收笔时的顿转,竟和“刺”招里收力回带的感觉隐隐相合。明明是笔锋的起落,却和剑招里的进退暗合,就像两条看不见的线,在墨色里缠在了一起。

“怎么了?”王芷若见他发呆,小声问道。

“没什么。”魏珩摇摇头,又写了个“剑”字。这次他刻意放慢,感受笔尖在纸上的阻力——起笔要“留”,像挥剑前的蓄力;行笔要“畅”,如剑锋破风;收笔要“敛”,似刺中后的回防。

写完抬头时,天边的最后一点霞光正从窗棂漏进来,照在字纸上,墨痕仿佛活了过来,带着剑招的影子在纸上起伏。

“好像……有点意思。”他喃喃道。

接下来的几天,魏珩总在练剑后练字。他把剑招拆成笔画,又把笔画揉进剑招——写“剑”字的竖钩时,他会想起刺出时手腕该如何拧转;练“撩”招时,又会琢磨起笔时该如何借势。

可总差了点什么。

剑招里多了几分笔锋的灵动,却少了剑该有的锐劲;字迹里有了剑的刚硬,又失了书法的圆融。就像隔着层薄纸,看得见影子,摸不到实在。

这天傍晚,他又在院子里对着树桩比划,手里没握剑,只是空练着“剑”字的笔画,眉头拧得死紧。

“你这是练剑还是跳大神?”王正叼着根草从外面晃进来,看他手舞足蹈的样子,忍不住打趣,“我妹子说你拿写字当剑谱?你写的是剑字,又不是剑祖宗,还能真教你怎么杀人?”

魏珩没理他,脑子里却像被什么东西撞了下——

剑字……不只是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十章剑意藏锋,笔意通剑(第2/2页)

在先生教的书里,“剑”是“断金裂石”的利器,是“护善除恶”的手段,是“进退有度”的权衡。书法里的“剑”,不止有笔画的起落,更有字里藏的意——那是挥剑时的决绝,收剑时的克制,是“该出手时不犹豫,该停手时不贪功”的道。

他猛地转身,抓起靠在墙上的“寸铁”。

夕阳正落在西边的山尖上,把他的影子拉得老长。魏珩握着剑,闭上眼睛,脑子里不再是一招一式的模样,而是那个“剑”字的骨——横画的稳,竖画的直,撇画的锐,点画的凝。

再睁眼时,他脚步微动,剑随身走。

没有花哨的招式,只有最简单的一刺。

剑尖离树桩还有寸许时,他手腕微沉,像写横画时的“留”;随即猛地送力,如竖画般“畅”;刺中树桩的刹那,手腕轻转,收力回带,恰如撇画收尾的“敛”。

“嗤”的一声轻响,木屑纷飞。

就在剑收回的瞬间,一阵秋风突然卷过院子,吹得地上的落叶打着旋儿飞起,直扑他的脸面。魏珩却像定住了似的,站在原地一动不动。

在他眼里,世界突然变了。

脚下不再是破庙的泥地,而是一条奔腾的长河。河水是淡青色的,泛着凛冽的光,仔细看去,竟全是凝聚的剑气。河面上挤满了人影,轮廓模糊不清,都在逆着水流往前走。有的人刚迈出几步就被浪头打翻,有的人踉跄着挪了丈许便停在原地,只有寥寥数人,能在湍急的河水中稳步前行。

魏珩低头,发现自己也站在河里,可河水却像绕着他走似的,连裤脚都没沾湿。他试着往前走,脚步竟异常轻快,那些在河水里挣扎的人影,他轻轻一绕就过去了。

他看见有个身影在河中央伫立,周身剑气几乎凝成了实质,却仍被浪头拍得身形摇晃;又看见个黑袍人,每一步都踩碎了脚下的剑气,却始终冲不破身前那道无形的水墙。这些人影都看不清样貌,只能从他们挥剑的姿态里,感受到一股撼人的锐劲。

魏珩越走越快,渐渐超过了大多数人。就在这时,身边忽然多了个身影。

那人身形同样模糊,穿着件洗得发白的粗布衫,和他并排走着,脚下的河水连一丝涟漪都没起,轻松得像在自家院子里散步。

“你来了。”那人开口,声音像风吹过剑穗,清越又温和。

“这是……哪里?”魏珩问道,喉咙发紧。

“剑气长河。”那人笑了笑,“能到这儿来的,都是世间与剑有缘的天骄。他们未必都成名,却注定要在剑道上走出一段路。你看他们——”他抬手指向那些挣扎的人影,“每往前一步,都意味着对剑的参悟深了一分,这份机缘,万中无一。”

魏珩望着无尽的长河,心里满是震撼。

“那我……”

“你能来,是因为你看破了‘对抗’二字。”那人打断他,语气里带着点了然,“旁人练剑,总想着如何‘胜’过剑气,如何‘压’住对手,可你不同。”

他侧过头,尽管看不清脸,魏珩却觉得他在注视着自己:“你心里的那点东西,是‘容’。不是躲,也不是抗,是知道什么时候该进,什么时候该退,就像你写字时,笔锋懂得‘借力’而非‘硬顶’。这份心境,与世间所有练剑者都不同。”

“它说不出,也教不会。”那人的声音轻了些,像融入了河风里,“就像你写‘剑’字时,笔锋里藏的那股劲,旁人学不来;你练剑时,手腕带的那点巧,也没法靠招式传下去。这是你的根。”

魏珩愣住了。

原来那股说不清的暖意,不是帮他发力的,是帮他懂“什么时候该用力,什么时候该不用力”的。

“剑是什么?”那人又问。

魏珩想起了王正的话,想起了“剑”字的意,脱口而出:“是……该进时不退,该止时不贪。”

话音刚落,身边的人影笑了起来,渐渐变得透明:“路还长,慢慢走。”

眼前的长河突然消失了。

魏珩猛地回过神,还站在破庙的院子里。秋风已经停了,地上的落叶静静躺着,树桩上的伤口还在往下掉木屑。

王正不知何时凑到了他身边,瞪大眼睛:“你刚才……那一下,怎么看着跟我爹刺镖靶似的?又快又准,一点多余的劲都没费。”

魏珩低头看着手里的“寸铁”,剑身还带着他的体温。他试着再刺出一剑,还是最简单的招式,却觉得浑身的力气都顺了——就像写字时,笔锋终于找对了该去的地方。

原来剑招是“形”,剑意是“骨”,而书法里的“意”,恰恰是把形和骨串起来的线。

他抬头看向天边,最后一点霞光正慢慢隐去。魏珩握紧了剑,第一次觉得,这柄沉甸甸的铁家伙,好像真的跟自己有了点联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