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红楼之平阳赋 > 第六百八十八章 南昆曲水磨腔

红楼之平阳赋 第六百八十八章 南昆曲水磨腔

簡繁轉換
作者:东辰缘修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8-20 15:32:49 来源:源1

第688章南昆曲水磨腔

李家宅院,

经过刚刚的那一幕,显得有些冷场了,来的宾客,都不敢大声说话,只有外间的宾客,才敢聚在一起,小声的低咕着。

这样情况,里面的人自然是知道,身为首辅大人入门的弟子,杨少师见此,心有不悦,大公子大婚的日子,怎能死气沉沉的,立刻想到了之前的安排,转头招呼了一个管事,附耳吩咐道,

“去,把那些戏班子,都给叫进来,快一些,让外面的人热闹起来。”

“是,杨大人!”

管事知道杨大人说的是何事,就是今个早就请来的,京城有名的梅园戏班子,那是花了大价钱的,因为要准备的东西多,所以来得晚一些。

管事下去后,

身边的孙伯延,看着杨少师神神秘秘的,好奇的问道;

“少师,你这悄悄的说什么话呢。”

杨少师抬眼看了一圈,其他人都在默默用膳,也没关注这边,就低着头小声回道,

“还能做什么,没看外面有些冷场,正好请来梅园的戏班子,在院子唱两曲,这一会就热闹了,大公子大喜的日子,来几个彩头也好。”

这样一说,孙伯延神色有些复杂,倒还是少师有心了。

“你啊你,还是想的那么周到。”

不一会,

外堂的院子,竟然还来了一个戏班子,在大堂中庭院落搭建了台子,然后有不少戏班的人在那准备着,台面刚刚搭建好,就有老生先上了台面,清唱起来,那嘹亮的嗓音一起,外堂立刻轰然热闹起来,叫好声不断,

喧嚣的气氛立马就传了进来,这动静热闹的,里屋的人,谁没听到,可见,杨少师的苦心没有白费,只是老师没有多说什么,继续吃着菜。

片刻过后,

内堂,

李首辅坐在主位上,放下碗筷,如今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加上心情大好,还多吃了几口,如今心气顺了,是该说点正事了,

杨少师身为李首辅弟子,招人接待,办事礼数周全,李崇厚看在眼中,虽说几弟子不成器,但也是可用忠心之人,没有吃里扒外,忠义是做的,不是说的,遂和颜悦色的问道;

“少师,你府上还可好?”

杨少师见到老师问询,内心大喜,赶紧放下筷子,捋了捋衣袖,起身拱手拜道;

“老师,弟子府上一切安好,并无不妥,让老师挂念了。”

表面上,众人看着杨少师说话中肯,但是细心之人会发现,说话间的手,不自觉的抖了一下,可见内里不平静,

这表里不一的样子,如何看不见,李首辅笑着摇了摇头,

“你啊,挺好是挺好,但是你要记住,惯子如杀子,你读书读的那么多,当知道这个道理,前些日子,老夫听说,你府上那小子,惹出了不少事,还在燕春楼大打出手,应当知道那是什么地方。”

说完,不知从哪掏出一个书信,狠狠摔在桌子上,不知是不是警告之意,那封书信又是什么。

杨少师冷汗直流,他当然知道那是什么地方,虽说是青楼妓院,但也是月如长公主的产业,虽然此事隐蔽,但是在有心人那里,早就知道了,达官显贵几乎只去喝酒,朝臣上三品的,哪有留在那过夜的,无非是那些小官,和外地进京述职的官员敢留宿,

想到这,冷汗渗出,

又是躬身一拜,

“老师,是学生管教不严,以至于丢了恩师的脸面,回去,定然严家管教。”

“糊涂,是丢我的脸吗,老夫这个年岁,都是进棺材的人了,能活几年还不知道,还在乎这些,你是丢了朝廷的脸,这书信是燕春楼的账单,你府上的夫人,把燕春楼管事轰了出来,人家转头就把这些送到老夫这里了,砸了人家青楼,怎能不赔银子,留下借口,此事,老夫丢不起这个脸,先给你抹平了!”

首辅大人李崇厚,当时接到这个信件的时候,想到了许多,看来,月如长公主是达成所愿了,她一回来,永诚公主必然坐不住,这两位公主可不是省油的灯,回到京城,又不知会惹出什么风波,那些朝臣公子,勋贵世家的青年才俊,又会闹出什么乱子,更为重要的是,她竟然会找到了自己府上,意欲何为。

可是杨少师听到老师,竟然出银子垫付了儿子荒唐事,脸色大变,冷汗直流,吓得跪倒在地,

“老师,都是弟子管教不严,没脸再待下去了,”

说完,脸色羞红,用衣袖遮挡,捂着脸,就要回去教训其子,刚起身,就被身边孙伯延和栾公赋拉着,哪里能让少师这样离去,那还不知会有什么传言。

杨少师的这个样子,更是气的李重厚,用手一拍桌子,骂道;

“糊涂,教训其子,什么时候都可以,现在说是什么时候,为师是给你个忠告,让那你谨记于心,一点读书人的体谅都没有,为官者,不动声色,你都这个年纪了,还学不会。”

“是,老师,弟子惭愧。”

杨少师羞红的脸,低着头落座,没成想府上的事,还给老师添麻烦。

同在一桌的常佐,立刻出言,劝慰道;

“老师勿恼,此事也不怪杨师兄,老师不必太过苛责,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总归是没出大错,学生也知道,老师是为了师兄好。”

“是啊,老师,杨师兄也有难言之隐。”

孙伯延也开口给杨师兄解说,栾公赋还想开口的时候,府外,又是唱喏;

“巡盐御史汪梦善,特献上戏班一组,江南巡阅使史景存量,奉礼品江南五艺,白银五千两。”

这一声高呼,听得堂内人都愣了,虽然都知道景存亮是大公子的人,可是,毕竟投靠了忠顺亲王,李党的人,尽人皆知,如何还回来。

却见李首辅不慌不忙,开口回了一句,

“算他有心了,老夫就爱听戏曲,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既然来了,就把戏班请到内堂来,都一起起听听,什么曲子,管家,你去安排。”

“是,老爷,”

身边的大管家应了声,带着人就出了内堂,不一会,就开始搬来凳子椅子,放在了西首侧面的空地,还给桌椅前面,不远处的地方,摆放了一个透明的屏风,以此遮挡视线。

而张瑾瑜那边,

虽然隔着屏风,可是只要挪动屏风,就能从一角,直接看到内堂,李首辅那桌的动静,在座的都听得到,至于刚刚贾政说荣国府上的事,三人自觉闭了口,家丑不可外扬,刚刚是贾政喝多了,

张瑾瑜也不懂什么戏班戏曲,借此转移话题,问道;

“哎,什么戏班子这么金贵,还特意奉上,不就是唱戏的吗。”

张瑾瑜端起茶水,喝了一口,感觉有些奇怪,毕竟怎么说来着,唱戏的都比听戏的人多,就是凑个热闹,

但是说完话,身边的三人都把目光看向自己,沈中新一抱拳解释道;

“侯爷有所不知,在京城唱戏的有不少,可是能唱出名曲的可没有几个,更别说是昆曲了。”

“侯爷,沈侍郎说的不错,这昆曲极为考验功底,尤其是曲子难得,昆曲最有名的,就是当年,名满京城的琴师天涯子所谱的曲子,世间留存不足二十之数,听说最后临终的时候,还有一孤本流传于世,”

襄阳侯柏广居有些感叹,当年的天涯子可是名满天下,求学琴艺之人络绎不绝,可惜,未见其收了徒弟,死后,再无人超越,

贾政也是有些惋惜,他也是好听昆曲的人,不过都是戏院里普通的唱曲,难以见到那种惊才绝艳之人。

这一解说,可把张瑾瑜听得有些愣眼,一个戏曲还有这么多道道,那什么,天涯子,好像在哪听过,对了,长公主的燕春楼,她身边的那个侍女,不就是了,我靠,徒弟都是现成的呢。

“咳,本侯孤陋寡闻了,既然如此,那就等着听一听,是哪个大家之作,”

张瑾瑜随口附和,然后,整个内堂里的人,都抬眼看向入门帘子处,只见到,两个人影,如影相随的入了内,一老一少,一男一女,穿的粗布衣裳,还算朴实,

入了内堂后,

给各位大人行了礼,

大管家一指屏风后的桌椅,让二人过去坐下,示意可以弹奏唱曲了,

二人也不慌乱,拿出琴,还有古板出来,随后试了音色,就开始弹奏起来,

只有张瑾瑜瞪大了双眼,来人不就是顺天府衙门里,徐大人收留的那个女子,唱着北地小调的那位,如今怎么又混到首辅大人的府邸了,叫什么来着,对,梅淑,就是她,有意思,太有意思了,

随即细细听来,

悠扬婉转的唱曲响起,众人听得迷醉,

昆曲唱腔华丽婉转、念白儒雅、声音还要环绕,极为难得,就是需要反复练就嗓音,当然前提就是需要一副好嗓子。

李首辅听得频频点头,不知不觉,就闭上眼睛细细聆听,其余众人也是随着一起,

巧了,来的人那嗓音,格外的清脆环绕,

就一会的功夫,李首辅忽然睁开眼睛,身边的大公子李潮生见了,立刻大喊一声,

“停!”

“这是西厢记里,听琴的唱段,不像是原来的昆曲,天涯子谱的曲,可没有这些,什么人改的曲子,”

李重厚坐在位子上,呢喃了一句。

杨少师一脸的惊叹,

“您真是法耳啊,这是江南白鹿书院的山长,连玉明闭门一年,调用水墨改出的新昆腔,江南人都叫它水磨腔,眼下,京城还没有人能唱出来,也不知汪大人哪里寻找来的,说是特意孝敬您老的。”

“还是那些书院山长了不起啊,亏了他一年的水墨丹青,就没了烟火气,”

李首辅呢喃了一声,江南的曲子,自己最爱昆曲,尤其是江南那些大家所奏,今日能在这宴席上,听到如此正宗,甚至是惊艳的曲子,还真是难得,再看向那边演奏的女子,也不像是专门卖艺的,就问道;

“你这曲子,是何人教的你,怎么这副打扮,也不像是专门卖艺卖唱的?”

梅淑听到首辅大人问话,急忙拉着身边的人,走过来跪下,叩拜道;

“回大老爷的话,小女子本是落难之人,和父亲相依为命,身边就这一位老仆,在江南时候,父亲病故,小女子就卖身葬父,被送往江南青楼月来馆,在那里曾经苦学过一段时间,这曲子是馆主找师傅教的,后来,小女子琴艺大涨,就被一位富商看上买了过去,献给了一位大人,才来到此处,”

说完还抹了泪水,可惜,李崇厚睁开眼睛,瞪着眼前的女子,怒道;

“满口胡言,既然是买的,送于老夫,那衣服穿着,不说光鲜亮丽,也必须干净朴素,如何还能穿成这样破旧,何止这个琴声入耳,你手上的琴又是哪里来的?”

梅淑把怀中的琴放在一边,言语中带着哭声,

“大老爷,小女子可没有骗您,这琴,是月来馆的侍女琴,仅有三个,这是其中之一,另外大老爷说的衣物,都在包裹里,小女子身上的,是阿娘还在的时候,给小女子裁缝的,不敢扔掉,还请大老爷明鉴。”

这一番哭诉,也让桌子上的人略显得迟疑,大公子李潮生脸色一凝,知道父亲有所怀疑,起身走过去,把那把古琴拿在手中,细细观摩,上好的楠木,加上精雕细琢的纹饰,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再看背面落款,月来馆侍女琴,倒也没说谎话。

再把落在一旁的包裹打开,里面果然有上好江南锦布做的衣衫,还有不少罗裙,虽是女子衣物,李潮生竟然伸手翻了翻,除了散碎的几两银子,别无他物,随手又塞进去,把包裹系上,回了座位,

“父亲,那个琴是上好楠木雕刻,纹饰华美,必然出自大家之手,背面的落款,确有月来馆侍女琴几个字,包裹里也是上好江南锦布,裁缝好的衣衫罗裙,还有一些散碎银子,别无他物。”

“嗯,知道了。”

李首辅抬眼看了那女子一眼,说道;

“起来吧,卖身葬父是为孝,能有初心,是为忠,如此一位女子,极为难得,既然来了,就安心住下,府上由李管家安排,继续唱吧。”

“谢大老爷。”

梅淑起身谢道,然后拿着古琴又开始“咿咿呀呀”唱了起来。

这样子,

让内里屏风内的张瑾瑜,看的不可思议,好家伙,北地逃亡女,直接变成江南卖身葬父女,长公主安排的好手段,鼻子比狗还灵敏,本侯自己还没打探出什么情况,她直接打入内部了,这手段,厉害啊。

“侯爷,侯爷,怎么了?”

襄阳侯柏广居在一旁听得自在,这种水磨腔,在京城可是难以听到的,他自己也喜欢听,可惜侯府如今钱财寡淡,不想浪费于此,

看着洛云侯眼睛,直勾勾盯着那边,心中想到,不会是洛云侯看上人家了吧,这才出声问道。

“咳咳,没什么,本侯觉得这个曲子,和北地小调差不多,一个柔,一个哀怨,就是不知道买一个这样唱曲的,需要多少银子?”

张瑾瑜咳嗽了两声,赶紧转移了话题,毕竟一想起这些,就想起来杨寒玉给自己画的大饼,什么宫廷舞蹈,什么曲子了,如今毛都没见着,

刚问完,周围三人都把头看向自己,沈中新笑了一声,

“侯爷莫非也想要一个唱曲的,京城可有不少戏班子,算上名角的,一个戏班子至少也要十万两银子,像这样调教出来的女子,有潜力的,一个人就是五万两银子,有名声的,一人就顶一个戏班子的银钱,一般人买不起啊。”

“噗嗤,”

张瑾瑜听完这话,刚喝入口的水直接喷了出来,简直不敢相信,还十万两银子,难不成都是镶着金子不成,有这个钱,哪里不能去,瞬间,就没了喜欢听曲的想法,回去,让杨寒玉学学,最起码哼两句也成,娘的,十万两银子,

“侯爷,沈大人说的没错,就是京城的戏班子,去听一曲都需要十个大钱,算下来也不贵。”

贾政此时脸色,有些好看了许多,一说到听曲子,竟然也来了精神,在府上,也和那些清客谈论江南昆曲,时不时还去听上一段,倒也舒心。

直到现在,看三人不像是说谎,张瑾瑜这才明白,从古至今,娱乐都不便宜啊,十个大钱,都够在外边摊子上,吃上一顿好的了。

在回头看向内堂主位上,

首辅李大人也喝了酒,吃了菜,

周围的那些李党之人,顺势过来,排着队想给首辅大人端酒,可是被大公子李潮生,拦着,

“诸位师兄,家父身体刚好,不宜喝酒,剩下的这些,本公子代劳,”

说完,端起酒盅一饮而尽,

周围的人脸色涨红,立刻大声喊了一声好,

气氛顿时有热闹起来,

“恩师,大公子现在,是越来越像您老人家了,你看看大公子,如今在朝堂,口碑那是好样的。”

还是杨少师,拍马屁就停不下来,常佐坐在对面,眼神有些狐疑的看着杨少师,这是在唱哪门子戏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