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红楼之平阳赋 > 第七百七十五章 奏折存了死志

红楼之平阳赋 第七百七十五章 奏折存了死志

簡繁轉換
作者:东辰缘修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8-20 15:32:49 来源:源1

午门前的吵闹,

登闻鼓的响声,也传到了含元殿内,

大殿入口,张瑾瑜陪着三位殿下喝茶吃糕点,算是惬意无比,刚刚和大皇子晋王谈的事,也故意忘记,只说些闲散的话语,

正高兴的时候,听到宫门那边,敲鼓和吹号的声音,张瑾瑜也没在意,

只有三皇子好奇,问道;

“洛云侯,怎么会有鼓声和号角声,可是出了什么事?”

还在喝着茶水的张瑾瑜,也没太怎么听,什么号声鼓声,

“三殿下,臣还真不知道,这个时候敲鼓吹号,难不成是禁军大营在训练。”

想到昨夜御书房谈话,说不得保宁侯认真,今日就开始整训兵马了,至于其他的,尤其是登闻鼓的事,谁能想到这一茬,

“那道也是,禁军训练的时候,孤也跟随过父皇,一起看过,操练起来威武雄壮,尤其是拿着盾牌那个,排成一排,气势斐然。”

二皇子周崇,边讲话边比划,手舞足蹈的描述一番。

连带着三皇子周隆,也随之一起,双手举盾牌,看的张瑾瑜直楞眼,开口道,

“殿下说的,那就是练得盾牌阵,防止敌方冲阵用的,并且对付骑兵冲锋,也有相当的防护,”

散漫的话音响起,张瑾瑜也没有仔细解释,大体插了一句话,惹得二皇子大呼小叫的,

“对对,就是这个什么盾牌阵,记得那时候在军营,孤自己瞧得眼都直了,当时候,孤最喜欢看的就是这个。”

瞧着二皇子的傻样,张瑾瑜并未多说话,练兵练兵,就是练得阵法以及武器的使用,要不然到了战场,连武器军械都不会用,那就算草莽流寇,不对,连草莽流寇都不如,毕竟那些匪寇,刀口舔血的人,是敢拼命的,

京城这些兵丁,要是没了朝廷的供给,比之府军,也就差不多了。

可就在这时,

殿内,

沈中新沈大人急匆匆走了出来,脸色焦急不说,就连官袍的下摆,都没有扎紧,刚到了殿门处,就看见洛云侯和三位皇子闲聊,

快步走了过来,拱手一拜,

“臣,沈中新,见过三位殿下,见过洛云侯,”

正说着起劲的二皇子,被打断了话语,脸色瞬间不喜,但是一瞧见是沈大人,倒也把呵斥的话语咽下,毕竟沈中新的大名,在朝廷的可谓是响当当的,文官新贵,后起之秀,

所以,到嘴边的话,努努嘴就没了。

张瑾瑜也知道,沈中新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开口问询,

“沈大人,又是出了何事?难不成,最后的时候,还有人闹事!”

都这个时候了,忍一忍就要交卷了,再忍一忍就要出考场了,眼下的天色,都快到晌午时候,这么近的时间,除非是哪个考生“少脑子”,会出来闹事。

“侯爷误会了,殿内考试一切如常,下官来是要告诉侯爷,刚刚的鼓声还有号声极为不寻常。”

沈中新只算是猜测,具体是不是还不知道,不过听得声音,好似和之前严从敲响的时候一模一样,尤其是鼓声响了之后,沈中新急速寻找严从,瞧见严从的神色一变,知道有异样。

所以,未免朝廷那边,出了意外之事,亦或者老师顾一臣那里,遇上措手不及的事,还是要问一问为好,实在不成,可随着考生一起出龙门,阅卷的事,寄希望于侯爷宽宏大量了。

张瑾瑜打量一下眼前的沈大人,鼓声有异样,能有什么异样,不是禁军大营那边传来的,能在宫里面听到的,那只有之前的登闻鼓了,

想到这,

张瑾瑜不禁感慨,果然是有了开头,有一就有二,但是,沈中新能过来说这事,能有此心思的官员,还真没几个能比上他的,满屋子言官,除了之前敲鼓的当事人严从,能听出来异样的,怕是没几个知道,

此外,就算听出来,能说出来前因后果的,更没几人,

“沈大人,不着急,喝口茶水,坐下歇歇,什么鼓声,什么吹号,那也不关咱们考场的事,就算他真有天大的事,也要等考试完了再说,送完考生,余下的官员,必须阅完卷,方能离开。”

张瑾瑜虽不知沈大人的意思,但是考场为重,按规矩来,文人八百个心眼,不是说笑的,只能以全局压人,在手下当一天和尚,就要撞一天钟,想其他的,就不能起那个心思。

洛云侯的话,让沈中新有些犹豫,看来侯爷应该是早有预料,这是给自己的提醒,出宫怕是不成了,

微微躬着身,解释道,

“侯爷莫怪,下官刚刚着急了,就是忽然听到鼓声传来,未免多想了一些,这几日朝堂不稳,此时候还有人添乱,不知什么人那么胆大,竟然在这关口,敲了登闻鼓,意欲何为?”

三位殿下坐在那听得云里雾里,什么鼓声,号声,不就是禁军那边训练用的吗,

说的跟出了什么大事一般,怎会又成了有人敲响登闻鼓,寻朝廷麻烦?

还想出口问询,却被张瑾瑜所阻拦,

“沈大人,俗话说在其位谋其政,你管的太宽了,就那个破鼓,换谁都能敲,只要当官的,他想怎么敲,就怎么敲,总不能有人敲得,有人敲不得,至于说朝廷那边,有着阁老们和首辅大人具在,轮不到咱们操心,沈大人只管把握好,恩科卷子审阅就成。”

也没客气,提醒了一番,

让沈中新呐呐不语,侯爷警告之意,他是明白的,无法,只能抱拳,说道;

“侯爷说的在理,下官多言了。”

也没上座,

转身就回了殿内,三皇子还有些不明所以,二皇子若有所思,只有大皇子低声问道;

“侯爷,刚刚那个鼓声,是登闻鼓,难不成又有人敲了。”

“嘘,殿下,切莫多言,万事等恩科结束后再议。”

“呃,倒也是。”

好奇心虽有,却也知道洛云侯用心良苦,关键时候,不能出意外,忍了又忍,实在忍不住,只能猛地喝水。

养心殿,

武皇倒也没了刚刚紧张的样子,登闻鼓敲了一次,难保没有第二次,今个倒是要好好瞧瞧,谁的事,能让人敲登闻鼓,

再寻思瞧着李首辅,波澜不惊的样子,问道;

“李首辅,你猜猜,御史送来的是何人的折子?”

听见皇上故意问之,李崇厚笑了笑,摸了摸胡须,

“陛下说笑了,谁送的,老臣哪里知道,无非是受了委屈的官员,实在是没地方说理,这才豁出去,来敲登闻鼓,话说,会是谁呢?”

歪着头,一脸的疑惑,

只有武皇,在心中感慨,果真老狐狸啊,一身道袍来敲的人,除了宁国府那位,还能有谁,也没有理会倚老卖老的李崇厚,喊了一声,

“让他滚进来,”

心情不好,自然是没有好话,小云子赶紧退下,对着门外的御史钟玉谷喊道;

“着御史钟大人滚进来,”

门外候着的御史大人,本就战战兢兢有些害怕,一听皇上的话,吓得腿下一软,人就跪倒在地,爬着进了御书房,刚入了门口,直接趴在地上,滚了一圈又一圈,竟然真的滚了进来,

这动静可不小,李首辅回头一瞧,随即又把脸挪了回来,不嫌丢人的东西,也不知怎么想的。

这样子,朝廷官员,可有一人能做的出来的,

就算是武皇周世宏,也有些不可思议,立刻给戴权使了眼色,戴权接到信,急忙走下去,在堂内中央地方,扶起钟大人,

“钟大人,何至于此,就算是再有人敲鼓,也是朝廷的事,与你无关。”

戴权心思百变,立刻就把御史大人滚进御书房的事,说成有人敲登闻鼓,以至于御史大人自责的表现,

“谢内相,下官这是腿软,不小心碰了一下,以至于刚刚滚一圈,”

然后瞧了瞧坐在御案后的陛下,急忙跪在地上,山呼,

“臣,御史钟玉谷,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爱情平身,以后啊,走路就看着些,别急躁,”

武皇明知故问一般,出言安慰,惹得钟玉谷红了眼,

“谢陛下关心,臣以后记着了,刚刚是臣不小心摔了一跤,”

倒也只趣,御史的人要是都这样,朝廷就安稳了,

撇了一眼李首辅,依旧坐在凳上,微微闭目养神,老态龙钟的样子,也不知真假。

“说吧,谁上的折子,什么事?”

“回陛下,敲登闻鼓的人,乃是宁国府,城外玄真观的观主贾敬,此人一身道袍,扮作方外之人,臣问他有何官职,能来此敲鼓,他,他,竟然说,说。”

钟御史支支吾吾,结巴的说不出来话,

武皇坐在龙椅上抿着嘴,问道‘

“说,他说什么了?”

周世宏也好奇,登闻鼓都是有官职或者有爵位的人,才能去敲的,贾敬,修道多年,爵位也传了下去,官位,好像也没有,如何敢作敢为呢,

只有首辅李崇厚,眯着的眼半睁开,心中暗道,贾敬来了。

“回陛下,贾敬他竟然说,乃是忠义亲王的陪读,并且挂着翰林院的职位,不曾没有官职,臣查了一下,当时候贾敬陪读时候,曾经任职东宫太子洗马,翰林院主修也有登记,”

也不知是着急,还是慌乱,竟然把东宫太子也说了出来,说完好像是反应过来,立刻跪在地上叩首,请罪道;

“陛下,臣失言,请罪,请罪。”

不说武皇脸色难看,就算是看热闹的李首辅,也不由得骤起皱纹,无用之人,话都说不好,再看御史大人,额头上都见了红,无奈,李首辅只能出言拦着,

“行了,别磕头了,递个折子,哪有那么多事。”

轻声呵斥,让还在叩首的御史大人,停下动作,小心翼翼瞧着陛下,

只见武皇摸索着桌面,点点头,

“起来吧,折子呢?”

“谢陛下,谢首辅大人。”

御史钟玉谷,战战兢兢起身,把贾敬的折子双手奉上,‘戴权’走过来,把折子拿了,给陛下送了过去,瞧见熟悉而陌生的字体,心里倒有些酸涩之感,

“陛下,”

“嗯,”

周世宏倒也并未多言,接过折子,翻开,一手的好字,笔锋凌厉,但又显得温润无比,而且,更有一种韵味在里面,难道说这就是道家的灵气不成,

着眼去看,

只见贾敬所写的奏折,无非是请罪的事,虽然句句不含求情之说,但是句句在求情,最后一句,尤为感慨,

“敬呈陛下,叩谢天恩,旧臣贾敬请奏.陛下,旧臣知道,许些事是旧臣的过错,今日方才提出,曾任东宫太子洗马,无非是要说,太上皇之错,错不在忠义亲王身上,不管如何辩解,史书都会一一记载,修道无非是修心,但是旧臣的心已经为朝廷尽忠了,对得起朝廷,对得起君父,旧臣无愧于心,今日来,拜见陛下,问安太上皇,旧臣贾敬,叩首!”

武皇脸色阴沉,瞬间想到忠义亲王是不是还活着,但是想想也不对,有那一日,太子**东宫,余下的人尽人皆知,尸体都拉去下葬了,如何会还活着,至于太上皇的错,何人敢说,认了错,自己的皇位,岂不是也错了,

“哼,看来,贾敬这些年,修的道,也没修好,让他滚回去,继续修道,宁国府的事,照旧,”

“是,陛下,”

御史钟玉谷应了声,赶紧起身回去传陛下旨意,

武皇尤为气不过,想起忠顺王的话,极为警觉,把折子扔进戴权的怀里,

“看看,都看看,贾家还是那么狂妄,看完再给李首辅瞧瞧,这些,能是他一个臣子能过问的吗。”

陛下发怒,让二人不解,既然是求情,怎会激怒陛下,戴权赶紧翻看奏疏,最后几句话,

岂料那么胆大妄言,此事不就是掀开朝廷伤疤,如何敢呢,疑惑间把奏折送到李首辅手上,

却见李崇厚,不慌不忙的打开折子,望了一眼,是贾敬的字,不过看的折子,别人都是自上而下,而李崇厚,却是从后往前看去,品读完之后,

立刻合上折子,大声喊道;

“快,派人去把贾敬带进来,如有反抗,立刻逮捕,万不能让他冲动。”

一声大喊,

让身侧戴权一愣,不明白首辅大人是何意思?

“首辅大人,这是为何,”

“哎呀,陛下,贾敬的奏折写的虽然简洁,但是内里之意极为刚烈,贾敬虽然是科举出身,但毕竟是武勋之后,血气尚在,折子上写的婉转,可是忠义亲王早已经结案,其余众将几乎死伤殆尽,就算是靖南侯苏元奎,当夜也未走脱,只有几个文官陪读存活于世,后来,这些人统统自尽于太子府,只有贾敬出城修道,如今,折子里面有了抱死之意,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李崇厚说的再明白不过,这贾敬来的不是时候,而且心存死志,万一真的闹出了大动静,惊扰勋贵,王子腾还在南边,

此事,万万不可大意,陛下下的旨意还是操之过急了,但是转念一想,洛云侯在恩科,王子腾能南下,这个空挡,卢文山和顾一臣不会放过的,他们二人联手,宁国府如何扛过去。

听闻李首辅的解说,武皇脸色大变,倒是没有想起这般的事,瞧着还在发愣的戴权,立刻吩咐道;

“还愣着做什么,快去叫人把人截住,把贾敬带进来。”

“是,陛下,老奴这就去,”

戴权心中一慌乱,一个踉跄,到了门外,急忙安排小云子带人追了上去。

却不知,

御史钟大人,因为害怕,想赶紧把事情了结,出了养心殿的院子后,

就开始一路小跑的往午门外跑去,有些圆润的身子,此时也不累了,一身朱红色朝服,绣有云龙纹饰的官袍左右摇摆,宽大的衣袖随风摆动,

一脸的汗水不说,额头上红印清晰可见,急匆匆穿过走廊,顺着台阶,直奔宫门而去,

身后,

小云子带着人,紧紧追了上去,可是出了院子,四下一望,就没了御史大人身影,身后的小黄门问道;

“公公,这人跑得那么快,一下子就没了影子,还追不追?”

“废话,当然追了,分两路去城门外,都给杂家急着,谁落在后面,就别怪本公公回来责罚了,”

小云子着急,一巴掌就扇了过去,而后,众多太监也没了形象,撒开步子,就开始追了上去,见到人都追去了,自己这才快步跟上,

说来也巧,

昨几日,雨天不停,今个却艳阳高照,

快到晌午时候,

出来吃饭喝茶的人就多了起来,午门外,虽然百姓不得入内,但是对面宽敞的街口,聚集的人越来越多,也不知是谁传的,

说是道家方士,有冤屈,前来敲鼓,又有人传言,这是皇上请的修道高人,还有人传言,说是修士带来了仙丹妙药,祈求封赏的。

反正说什么都有,看热闹的人是愈来愈多,

酒肆二楼,依旧是围着三人,坐在那吃着喝着,瞧着面色,都有些熟悉,只是一开口,就暴露了身份,

“福兄,你看那个人是谁,还真的是有仙丹上供给陛下不成。”

吴王世子周良浩,伸着脑袋往外看去,模模糊糊一个人影也看不清,不过那一身道袍可假不了。

坐在东面上首的宋王周业文,冷哼一声,念叨;

“哼,也就骗骗你,要说修道,也是太上皇,咳,那边用,怎么可能是坐着的那位,再说了,京城没新鲜事,穿道袍的那个人,是宁国府贾敬。”

眼神还有所怀疑,这事,你小子不会不知道吧,

被王兄这么盯着,吴王世子周良浩,瞬间红了脸,

好像还真不知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