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红楼之平阳赋 > 第七百七十八章 披麻戴孝出门

红楼之平阳赋 第七百七十八章 披麻戴孝出门

簡繁轉換
作者:东辰缘修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8-20 15:32:49 来源:源1

午门前,

有着云公公留下的交代,禁军校尉也有些拿不定主意,驱赶对面街口的百姓,还需要调动午门的禁军,牵连头上的守将,还不被骂死,

索性,不过这些人,也够用了,想了想,就走了回去。

登闻鼓前,

空旷的地方,早已经被禁军围着,让人看不清里面的情形,而后剩余的禁军,全部朝着前面走去。

到了对面的街口,围观的百姓,也遭到了禁军的驱赶,人群一散,

等了一会,

禁军的人马,又撤了回来,只是更远处的地方,围观的百姓越来越多,禁是禁不住的,索性,禁军校尉也不理会。

人群中,

乔装打扮的王熙凤,带着来旺等人,上了一处酒肆茶楼,

站在二楼窗户前,远远望去,果然,午门前的动静不同寻常,听着周边食客的谈论,敬老爷,果真是去了,

得了消息,

不敢逗留,带着几个小厮,匆匆挤下去,

上了马车,着急往回赶去,

“奶奶,可瞧见了?”

刚刚,也是平儿让来旺,花了不少银子,才买的一个阁楼位子,这才有了之前的那一幕,

“见着了,地上一滩血迹,只不过,人被盖了白布,不出错的话,就是了。”

脸上虽然有着哀伤,但是心底,还有一丝期待,敬老爷要是真的去了,宁国府,岂不是就在大嫂子手里,那自己,掌管的,可不是一府的权柄了,

“那怎么办,奶奶,府上会不会受到牵连。”

平儿真的被吓到,从没见到这样的事,宁国府的主家没了,府上的人,形同虚设,就算留着爵位,罪责可少不了,连带着,荣国府以后,富贵可还在。

王熙凤脱下披风,瞧着平儿慌乱的样子,碎了一句,

“没点出息,你个丫鬟怕什么,奶奶我还没怎么着呢,像侯爷所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就按着老太太的吩咐去办就成,我寻思着,应该是敬老爷之前就想好了的,都是为了珍大哥父子的性命。”

说着说着,有些不自在,兔死狐悲不过如此,

随着马车缓缓而动,主仆二人的话,愈发的沉重了,

“奶奶,这边的事,会不会影响二爷那边,毕竟可带着兵呢。”

平儿念叨最后一句话,声音压低了很多,就连她,心底都嘀咕,祸不单行几个字,就印在心里,

甭说王熙凤听了平儿的念叨,心都提到嗓子眼了,就是她,也知道,领兵在外的将领,就算府上做的事再出格,也不会动其分毫,

赶在这个时候,宫里面下旨意,降罪宁国府,显然不同寻常,可惜,王家那边,主事的人都不在,

想来应该不会有影响,叔父王子腾那里,要是有了动静,走之前,定会与二太太说的,

“应该会没事,要是朝廷提前安排好的,你家二爷也去不了南边,更别说带兵了,想来内里的事,咱们还没弄清楚,”

或许,是谁在里面煽动,这也是王熙凤,现在能想起来的蹊跷。

“只要奶奶没事就好。”

平儿也没有再议论,跟着奶奶那么久,平安无事就好。

“你啊,小心思就是多,府上的事,哪里轮得到你担心,就算荣国府牵扯进来,有着大嫂子在那,我那个好姑母,不会袖手旁观的,侯爷也是个怜香惜玉之人,俗话说得好,一夜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比海深,现在咱们不需要操心这些,抓紧回去报信才对。”

“是,奶奶。奴婢晓得。”

平儿答应着,点点头,想来奶奶早已经有了应对之策,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宁国府那边的布局,一切顺理成章。

二人在车中也没再叙话,不到一会的功夫,马车就回了荣国府,

二人下了马车,急匆匆的往府内走去,

却见,

四下的院子里,已经开始挂着白布,大门内侧,留下的白布更多,显然,老太太那边的话,已经起了作用,

东府那边,倒是没有动静,毕竟消息还没有证实,虽然皇城司的人撤了,但也说不准谁还在那盯着,

所以,

贾赦吩咐准备白帆孝布的时候,总管赖大过来问询,宁国府那边还挂不挂,贾赦迟疑间,就让再等一等,这才没派人过去,

至于其他人,也下去帮忙准备,只有老太太一人,留在屋中,抹着眼泪,

浑浊的眼睛,看了看屋内的大梁,心中的忧虑久久不能散去,贾家经此一事,圣恩可就没了,但是人死的不明不白,怎么也要有个说话,

讨个门脸,遮挡一下,也是应该的,这里面的事,还需要北静王留下些心思在里面,

荣国府,

必定不会坐视不管,要不然,到最后,贾家别说什么门脸,遮羞布都没有,贾家也就成了笑话,

“来人啊,派个人去瞧瞧,凤丫头回来了没有?”

“是,老太太。”

门口守着的婆子,

应了一声,就急忙往外跑去,去府门前瞧瞧二奶奶回来没有,刚出了屋门,在院子里,就碰见匆匆而来的二奶奶,

“二奶奶,老太太刚刚还念叨你回来没有,让我这个老婆子过去瞧瞧呢。”

“知道了,你也别回去了,把大太太,和二太太都叫回来,”

“是,二奶奶。”

王熙凤吩咐完,也没理会于她,带着平儿还有来旺,疾步进了荣庆堂,

进了屋子,

忍着悲痛,坐在贾母身边,说道;

“老太太,宫门前,我去了,虽没见到人,可是午门前,却被大批禁军围着,上了酒肆阁楼,才瞧见,有一人影,盖了白布,想来错不了的。”

见到凤丫头这样说,贾母神情悲切,但又随之隐去,伸出手,忽然用力地拍了拍桌子,

“都说贾家男人没有出息,只有女子当家,却不知男子,也有这样的英雄气概,清晨时候,老身就感到贾敬有些不对劲,可是没想到会是这个结果,如今人死了,债也消了,留下的烂摊子,还是需要咱们这些人去讨要,”

“老太太,咱们该怎么办?”

王熙凤,没有听明白,老太太的讨要,要些什么,又该怎么要,一头雾水,

“还能怎么要,自然是去宫里面要了,做给天下人看的,敬哥儿的意思,就是保下贾珍父子性命,要就要这些。”

贾母哀叹一声,好久没说出敬哥儿这个词汇,可见心中悲凉,王熙凤张了张嘴,神情攒动,未出声,

屋外,

随之进来的就是二太太王夫人和大太太邢夫人,一进门,贾母就站起身,也没留有空闲,吩咐道;

“正巧你们来了,也不要闲着,立刻换上孝服,准备带着丫鬟婆子,还有小厮,”

顿了一下,回头看向王熙凤,继续说道;

“你也是,让三春丫头留在府上,把贾环还有贾棕叫出来,让他二人拿着挑杆子,咱们去午门,顺带给族老传个话,寻一些贾家族人女眷,披着孝服,到荣国府大门前等候。”

“是,老太太。”

虽是应了话,王熙凤还没明白老太太什么意思,却见贾母早就带着两位太太出了门,

平儿小声问道;

“奶奶,为何要叫女眷披麻戴孝?”

“还能做什么,哭丧呗,走,派人去叫人,赶紧的。”

“嗯,奴婢这就去。”

平儿急匆匆跟着出去,留下王西凤一人在屋里,端起茶碗,抿了一口茶水,倒也松了口气,看着空唠唠的客厅,不免神情有些没落。

荣国府一动,

动静就大了,

不少胡同的人,听到消息,四下赶来,帮忙的帮忙,做活的做活,就连宁国府那边,大门两侧,高高的白帆立起来,四下墙面,拉扯的白布也挂了上去,以前空荡荡的大门,如今也是安排了两排的小厮,披麻戴孝,一副哀荣的站在那,

另外,

由于老太君亲自发了话,派了人,去寻贾代儒和贾代修两位族老,诉说厉害关系,牵扯到贾家祖宗的基业,两位族老并未阻拦,让人跟着去传话,这样一来,贾家那些闲着没事的老老少少,成群结队的,就上了宁荣街,到了荣国府门前,

大门口,

赖大带着人,裁缝孝布,反正是来者不拒,有多少人,就裁剪多少人,老老少少,人人都是白布上身,这样一来,披孝服的人,越来越多,

这动静,

来往的百姓,谁没瞧见,

议论纷飞,多数人都在猜测,是不是荣国府老太君去了。

更别提醉仙楼,白莲教的那伙人,瞧见之后,酒楼内,几个身影闪动,就出了醉仙楼,朝着不远处的宁荣街口走去,

“大哥,怎么回事,荣国府这个阵势,难不成就像刚刚那些人说的,荣国府老太君死了不成?”

小声问话的是香主任则,眼神四下里观望,前头的人越来越多,路都没法子过去,

不得已,堂主崔玉,一把拉住任则,转身进了胡同口的那处茶摊,

“乱说什么,百姓传言都是看笑话的,内里的事,那些泥腿子知道什么,要寻思着看,应该是宁国府的事。”

二人进了茶摊,在靠近里面的一张桌子坐下,任香主一抬手,冲着摊主喊道;

“店家,上两碗茶,再来个两碗皮子。”

“好嘞,两位爷,稍等片刻。”

只见摊主,随手从炉子上,拿下烧茶的水壶,对着两个茶碗倒进去,放了一丝茶叶,就算是好了,另外,又拿出两张凉皮,放入锅中涮一下,倒入碗里,浇上酱料,搅拌一番,

这才拿着托盘端了过来,把茶水和两碗皮子送了过来,

“两位爷慢用,茶水就是咱们京城北山那一片茶树上的,皮子也是昨夜做的,多给二位爷加了陈醋。”

“好,嗯,味道正,看赏,”

崔堂主品了一口,味道还是老味道,今个的香味,却道是极为醇厚,咸中带甜,还有丝丝肉香,应该是用肉汤过了一遍。

赞了一句之后,从怀里拿出几个大钱,就递了过去,

摊主急忙接过来,连连道谢,转身就要去忙着,

却被任香主伸手拉住袖子,

“店家,先别着急走,问你个事?”

摊主被人拽了衣袖之后,随即停下脚步,陪着笑脸,问道,

“这位爷,您想问什么,不是我吹牛,这边十里八街的事,大差不差我都知道,”

见到摊主大言不惭,崔堂主就来了兴趣,又从怀里掏出几个大钱放在桌边,

“好,痛快,爷最喜欢痛快的人,你来说说,眼前这些,披麻戴孝的人是做什么,我怎么听,那边路过的人说,荣国府的老太君不行了?”

然后一指桌子上的大钱,低声说了一句,

“店家,说的好,这些你拿走,说的不好,就算了。”

欲擒故纵,崔堂主是用的炉火纯青,摊主听了,双手一撮,先一步把桌子上的大钱,拿在手里,

“这位爷,要说其他地方,出了什么事我不知道,那是应该,但是宁荣街的事,瞒不过我,刚刚您问的,路人不过是造谣,荣国府老太君的身子,那是老当益壮!”

说着话,还伸出了大拇指,就算是荣国府的大老爷不行了,也不会是老太君出事,谁都知道,荣国府上的大老爷极为好色,身子骨养不好,指不定哪天就没人了!

而荣国府史老太君,那可是个老菩萨了,为人和善不说,周边的邻里族人,受其恩惠也多,虽然有个磕磕绊绊,但也没人说老太君一个不字。

崔堂主和任香主相互对视一眼,虽知道荣国府老太君厉害,没想到在民间口风那么好,还真是底蕴深厚,不愧是当年勋贵领头羊。

见到摊主略有些夸张的样子,任香主提醒了一声,

“店家,既然不是荣古府那位,怎么会有这些人。”

任香主伸手一指,街上男女老少,从胡同巷子里出来后,拿了孝布一披,人可不少。

却见摊主身子凑了过来,低声耳语道;

“两位爷,这可不是给荣国府带的孝,是给宁国府那边戴的,没看着府门前,白帆都挂起来了,据说是给主家办的,至于是谁,就猜不准了,”

说完,笑了笑,转身就离去,把二人愣在那,

“不对啊,大哥,这话不是没说吗,到底给谁带孝的。”

还想再问,却被催堂主拦着,

“你小子就不长脑子,摊主说的够明白了,就你不动脑子想想。,宁国府主家,还有几人?”

“这还用问,宁国府历来都是嫡脉单传,到现如今,也就是贾珍,和贾蓉父子,关在诏狱呢,难不成他们死在里面了,嘶,这算是麻烦了哦。”

脸色变了又变,而后一脸的坏笑,勋贵没定罪,就死在了诏狱,但凡武勋闹起来,够皇城司喝一壶的。

“还算动点脑子,不过也没说对,宁国府,可不止就是贾珍父子二人,可还记得当年那个惊才绝艳的贾敬,前太子的陪读之人。”

崔玉眯着眼睛,回头瞧了一眼宁国府,当年可谓是叱咤风云的人物。

任香主噤声,不可置信的看向东面,

“大哥,您是说,贾敬进京城了,还死了,不会吧。”

一声常问,二人也不再说话,边喝茶,边盯着荣国府门前看,到底贾家葫芦里卖的什么名堂。

含元殿内,

陪着三位皇子吃喝的张瑾瑜,忽然心中一动,眼皮子跳了一下,总觉得有事发生,抬头看了下四周,并无异样,而且自己的亲兵,已经开始架锅烧火,准备做饭了,

回头看了一下殿内,一切如常,静悄悄的一片,该答题的答题,该巡考的巡考,

侯爷警觉摸样,自然引得宁边怀疑,也跟着四下张望,并无发现,小声问道;

“侯爷,可是有何不妥?”

“嗯,不妥没有发现,只是突然心慌,眼皮子跳了一下,也不知什么缘故。”

张瑾瑜并未隐瞒,把心中的疑惑说了出来,有道是一人智短,众人智长,万一能说出一二,或许也能猜测出来,

听见侯爷这样说来,三位皇子均有些诧异,二皇子抹了一下嘴角糕点残渣,笑着说道;

“侯爷,你还有什么觉得不舒服的事,会不会临到晌午,腹中饥饿导致,孤也会这样,一饿,就心中发慌,不自觉的难受不已,等会,用了膳,应该会好些,嗝!”

话还没说完,就打了声饱嗝,

张瑾瑜颇为无语,瞧着桌上几碟糕点,就数二皇子吃得最多,再说了,自己刚刚用膳的时候,吃了一大碗饭,又喝了茶,吃了这些,能饿才怪,

“也有可能,不过殿下,早膳刚刚用过没多久,饥饿之说,并无,”

眼见洛云侯不承认,大皇子也来了兴趣,问道;

“侯爷,是突然有的,还是之前就感觉到了?”

晋王周鼎也好奇,什么事还有让侯爷担心的,难道是殿内的考生,抬首一观,并无疏漏,

“那倒没有,喝茶的时候还好好的,就是放下茶碗的时候,有些恍惚罢了。”

张瑾瑜摸了摸茶碗的边缘,有些不确定的回了一句,眼见着阳光照了进来,或许还真的是恍惚不成。

“哎,孤当是什么事,应该是头上太阳照的,这一会,浑身热气腾腾,难受的紧。”

二皇子周隆故意扭了扭身子,也不知真难受还是假难受,

见此,

张瑾瑜招了招手,让亲兵,把桌子椅子挪一挪,到了长廊的里面,这才好受了许多,刚刚不如意也没了踪影,或许就如二皇子所言,太阳晒得,

“侯爷,你看,现在是不是舒服了许多,刚刚孤都流汗了,”

二皇子动了下身子,拉着衣袖擦了擦额头,也不知出汗是真是假,

“哈哈,还是二殿下爽快!”

张瑾瑜哈哈一笑,心中的疑惑一扫而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