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红楼之平阳赋 > 第九百三十四章 贾母失望至极

红楼之平阳赋 第九百三十四章 贾母失望至极

簡繁轉換
作者:东辰缘修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8-20 15:32:49 来源:源1

第934章贾母失望至极

踏入荣国府荣庆堂的中庭院落,初夏的气息裹挟着贾府特有的富贵风华,扑面而来。

庭院正中,一座玲珑假山静立,石头纹理如喽,似岁月雕琢,石间青苔蔓生,在初夏温润的滋养下,愈发的葱绿,期间,几珠萱草从石缝中探出头,在一片硬朗中,添加几分柔美。

王熙凤领着平儿,入了角门之后,直奔着内堂走了进来,刚进了屋子,就觉得气氛不对,也不知什么时候,大老爷,二老爷,还有两位太太,并着宝玉三春,以及大嫂子尤夫人尽在此处,黛玉等人则是坐在后位,然则宝玉下面的位子,贾环和贾棕竟然也落坐于此,就连一向上不了台面的赵姨娘也站在贾环身后,

走到屏风处顿了一下,眼神一凝,在没通知她的情况下,人来的那么齐,应是老太太的意思,进了屋子,先开口道;

“老太太,院里的事都安排好了,今个人来的那么齐,不知老太太还有什么吩咐?”

北边的炕上,贾母微笑着坐在那,伸手拍了拍身边已经弄好的位子,

“府上的事,都是凤丫头费心张罗着,这里是老大和老二家给的银子,你过来收好,另外还有些事要商量。”

“呃,是,老太太,”

既然有事要说,王熙凤察言观色,走过去,把桌上的一沓银票,收起来,放入荷包内,这举动虽快,但是一旁东首落座的贾赦,嘴角一抽,里面有他出了四万两银子,

都是多年积攒的,没想到老二家的,十几万两银子拿出来,面色不改,这府上的产业,也不知他一家子吞没多少,心底如何没有怨气。

昨日,就是他向老太太私下里提的,贾府嫡脉后辈的出路在何方,今日召集他们回来,难不成母亲这么快就想明白了,贾棕的年岁也不小了,

“好,收着就好,既然人到齐了,老婆子我就说说,今个来要说的话。”

先是慈爱的目光看了一眼宝玉和黛玉,然后是三春丫头,最后才把目光平静的看向贾环和贾棕,虽然有些嫌弃,但好说歹说也是嫡脉所出,以往的时候,还是疏忽了二人,

屋里的人都默不作声,也不知老太太想要说些什么,

“今个呢,先交代下,贤德妃在宫里承恩,府上更是受了天大的恩惠,但是要戒骄戒躁,勿要随意惹事,皇亲国戚,也需要与国同休。”

这些话就是提醒,陈年旧事,宫里面可是处理了不少人,许多辛秘之事在前,如何不小心。

贾赦点点头,这是当然,往后依仗宫里的身份,多做些买卖换银子最为重要,哪里能把恩情消耗在平日里鸡毛蒜皮的小事中。

“老太太说的是,有些事,有些东西就应该用在刀刃上,平日里遵循礼法,规矩一些,万不能肆意纨绔,留下把柄。”

也不知是不是大老爷先开的口,众人的目光有些狐疑,就连贾母都撇了一眼过来,这算转性了,

“老二家的,你觉得呢?”

贾政附和着点点头,正襟危坐,回道;

“母亲和大哥说的是,家风要正,规矩要立,礼法更是要遵循,传出去,也能让别的府上,高看咱们贾家子弟一眼。”

这么迂腐的话,也只有贾政能说出来,贾赦眉头一皱,还想说上几句,但是看到老太太的眼神,又把话咽了回去,今个不是说这些话的时候,

“嗯,老二说的是好,国公府嫡脉子弟,就是要有出息,不然败坏了国公府的名声,传出去,贾家脸上无光。”

不知是训斥,还是另有他意,贾赦说的话,立马改了口,

王熙凤没听明白,府上一直都是这么过着的,也没见公子小姐出府,就算是想惹事,也没机会,难不成是宝玉那件事被发现了,也不对啊,都是她带着平儿一手操办善后的,水月庵的那些女尼不会那么不知趣。

想起之前办的事,长安县节度使云光,还回了一封书信,话里话外,收了银子还埋怨,哪有这般道理,

眼神一瞄,就不自觉的看向贾宝玉,一直以为贾宝玉不过是府上半大的孩子,没想到荒唐起来,竟然堪比贾琏,一次就是两个女子,毫不避讳,话说回来,在府上的时候怎么就没发现呢,果真是贾家的种,应句话怎么说来着,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再仔细打量一下,

却见贾宝玉痴痴傻傻的,盯着对面的林姑娘看去,那样子说不出的腻味,心下也有些警醒,侯爷领兵南下,万不能出什么差错,好在林丫头院子有侯府亲兵守卫,只是这般模样,如何能让人放心,也不知孟家丫头那边,婚事怎么考虑的,找机会和老太太商议一番,把婚事定下来,让宝玉收收心。

倒是落在末尾而坐的林黛玉,素衣轻衫,俏丽红润的面庞,带着徐徐生气,眉眼之间的那一点常年淤积的病气,竟然已经散开,熠熠生辉,显然积攒已久的病症,快要药到病除了,

转头看了一眼惜春丫头,也不像以往的时候一般模样,精灵古怪,如今老实的陪坐在黛玉身边,倒反而像是大家闺秀,迎春还是那般安静的样子,不问世事,只有探春,眼里多是许多无奈还有忐忑,眼神不断地朝着贾环,还有赵姨娘身上看去,或许有心事藏在里面。

这一幕,

都被李纨瞧在眼里,肚子虽然没有显怀,但也藏不住多久,

所以,往东苑居住,也不能拖延了,就是不知老太太今个把人叫来,所为何事?

“好,说得好,家风就是门面,既然都来了,老婆子就说道说道,先说宁国府上,贾蓉已经分家出去了,暂且不提,贾琏自从去了京营,自有一股威风,如今还在疆场厮杀,没有辱没贾家门风。”

说到这,把目光落在身旁而坐的王熙凤,眼里有些怜惜,却不知这一眼瞧得,凤丫头哪里忍得住,揪心贾琏,彻夜无眠,这一提出来,眼泪止不住的落下,平儿赶紧拿出手绢递过去,小心的安抚,就连一旁的贾赦,心底也有些闷气,好死不死的,那个孽畜,怎么就相信王家的人,跟着一块去了,现在可好,陷在大梁城里,也不知是死是活。

众人一见,都上前劝慰,好一会,这才止住了眼泪,

贾母叹口气,继续开口,

“其他的,我先不说,但是咱们两府嫡脉子弟,不管是不是庶出,总归要有一个出路,兰哥争气,高中恩科,宫里加了恩裳,有了正九品的官身,如今已经在国子监任职,继而还能读书,对了,珠家的,兰哥儿可是上值去了?”

眨眼间,

把目光看向李纨的方向,尤夫人回过头望一眼李纨,不知老太太什么意思,

“是啊老太太,如今国子监开了学堂,兰哥儿今个一早就去上值了,”

李纨眉宇间有些喜色,不管如何,贾兰算是圆了她的心愿,出人头地不过如此,这一问一答,让二太太王夫人的脸色阴沉下来,里面的事多有她阻拦,谁能想到,贾兰竟然高中,宝玉却名落孙山,难不成是老太太给的手段,

“嗯,那就好,既然国子监开学了,那在族里的学堂,也要抓紧时间才对,尤夫人,珠家的,你们这几日就上心过问一下,三日内,就把族里面还能上学的人,吆喝一声,找个夫子先教着,不等空闲。”

“是,老太太,院子早就收拾出来了,笔墨纸砚也都备好,只要名册登记,就可开学,钱夫子要准备科举,辞了之后,倒是有几个闲散的秀才过来教书,先用着就是。”

这点事,是尤夫人安排的,院子是现成的,教书的先生好的没有,但是秀才一抓一大把,早就备好了,但是举子反而不多,会试在秋后,有没有把握的,都想考一下,谁还有那个心思教书呢,

贾母也知晓这些,好些先生都在书院了,要不然把宝玉送到青莲书院读书,但是这个念头一出,立刻掐灭,要是去了外面,还不知要吃多少苦。

“嗯,学堂的事,你们二人盯着就是,宝玉这边,瞅着时间,也接着去读书,至于贾环还有贾棕,你们二人有何看法?”

话语一推,

把问题推到贾赦和贾政二人身上,二人一愣,这事不应该是老太太安排的,怎么让他们想法,

屋里,

众人也是摸不着头脑,贾环年岁也不大,贾棕年岁尚小,如何安排?

只有站在贾环身后的赵姨娘,满脸喜色,看来老爷是想给环儿谋个前程,

等了好一会,也不见两位老爷说话,急的赵姨娘就想撒泼开口,却被对面的探春,用眼神狠狠止住,

“一切听母亲的,儿子这边,也拿不准主意。”

贾赦没想明白老太太如何安排,只能顺着话回了一句,贾棕年岁小,就算是安排,也只能读个书,至于能读成什么样,还不是明摆着吗。

“老二家的,你怎么看?”

贾母闻言,目光回转,又看向贾政问询,贾政看了一眼大哥,随口回道;

“母亲,儿子觉得,贾环和贾棕,年岁尚小,一并去族学读书即可,贾兰能考了功名,未必他人没机会,都说天下之事,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儿子以为科举,还是要的。”

这话从贾政嘴里说出来,也算正常,有了先例,后面的路就能瞧见,却不知这一番话,惹得大太太和赵姨娘她们皱着眉,说得好听,科举历来都是走独木桥,有几个能高中的,再说,邢夫人倒是无所谓,斜眼一瞧,想着二太太那里,贾宝玉没有高中之前,能让贾环读书,痴心妄想,

“你说的也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想要得功名,还需要读书,但是,大武立国,勋贵根本,还是以习武为主,咱们贾家门风,也算是武勋当中的翘数,家传武功也都在老身这里收着,老婆子想着,要是贾环和贾棕书读的不行,与其浪费时间,不如现在开始习武,以后入了军中,也好谋个前程,”

此话一出口,

屋里顿时变得鸦雀无声,不说几位当家太太,就算是贾赦和贾政,也从未想过让那嫡脉子弟习武入军中,贾琏不过是个意外,也不能说是意外,毕竟贾琏那时候,还真的练过武,虽然不怎么样,但总归吃了苦受了罪,有了一些底子在,

但是贾环和贾棕,二人都是庶子,性格跳脱,这练武之事,不是凭嘴上说说,那可是花银子的大户,最主要那种苦楚,能坚持下来?

贾棕和贾环,早已经在下面听得面如土色,二人年岁虽然不大,但小时候,可曾寻见贾琏那时候练武场景,早起晚睡,极尽哀嚎,还有那痛苦的呼喊,印在心底,如何能去做那劳什子武夫,还是要读书的,读书不光能偷懒,还能领不少银子,谁还想着和贾琏一般,落得生死不知,

身后的赵姨娘,眼见着老太太的意思,要把自己的环儿送去练武,如何能同意,贾琏那么大的本事,在前面打仗看着威风,还不是围在城里生死不知,贾环从小就机灵,以后最起码也是科举老爷,怎能去那些地方,早就按耐不住,走出来欠了身,道,

“老太太,看您说的,练武那也是需要看天分的,二老爷如今做了文官,这一家子,都是读书的料,贾环虽然不成器,但胜在安稳机灵,现在用心读书,等以后,也考个官身回来,和兰哥儿一般,那也是长脸的事,练武虽说也不差,应该从小就开始养身子,打熬筋骨,贾棕身子骨硬朗,习武的事,他一人就够了。”

嘴里的话不可谓不巧,说的也不无道理,二房文气鼎盛,或许贾环也有机会,贾政点头微笑,毕竟是自己儿子,读书可比武夫好多了,但是贾赦面目有些不好看,算来算去,自己两个儿子,只能习武打仗,万一有个三长两短,这爵位,不是自己送出去了吗。

还好邢夫人替贾赦解了围,笑道;

“赵姨娘说的哪里话,你家环儿聪慧,我怎么不知道,后院那几个丫鬟,听说可都被你家环儿碰了不少,学还没上成,这就惦记那些文人的风流,这书读的也不怎么样,不如习武强身,日后宝玉做了官,身边不也是有个帮手。”

这话没头没尾,但是最后一句,说的极为悦耳,宝玉要是做了官,身边还真的不能没有人帮衬,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有些事,有些话,就该自己人做,所以,二太太心底,已经有些意动,

可是赵姨娘如何能同意,那些真正的习武之人,不光要练武,还要练什么气劲,要开筋脉,那都是伤身的大凶之事,开脉成功的尚好,没有开脉成功的,伤了身子都是一辈子的事,这道理,她怎会不懂,

心头一急,

直接跪下,哀嚎一声;

“哎呀,心黑的人那可是换着法子要人命,明明读书的料子,偏偏要去习武,以后的理,谁来说,老爷,你说句话啊。”

一哭二闹三上吊,赵姨娘在屋里的绝活,就在堂内演了出来,闹哄哄的样子,让众人脸上多了难堪,却不知贾赦心中,竟有些舒畅之意,

贾政面色一红,怒道;

“起来,成何体统,还不滚回去,我又如何说让他去习武了,”

看着二老爷发火,赵姨娘擦擦眼泪,爬起来委屈的站在那,就是不回去,

贾母坐在炕上,看着一屋子人都是瞧着热闹,在那事不关己的样子,忽而觉得心中有气,

“堂堂国公府,小辈的事还未定下,就开始闹起来,练武怎么不好,修的一身武艺,有些事自然迎刃而解,贾环和贾棕,真要练出一身本事,老婆子就是豁出去这张老脸,也要给他们谋个前程,但要是资质平平,最多也是捐个官罢了,”

这捐官一事,整个京城勋贵世家,几乎算上各家各府,哪个没有给自家庶出子弟捐个出身,某个前程的。

几乎成了惯例,但也仅仅是有个虚名,并无实缺,武勋这边最多去兵马司找个职位,要么是练武开脉的人,则是去了京营任职,文官那边捐的官更多,六七品比比皆是,只能图个名声,连个俸禄都没有,所以,这捐官,也需要大学问,

但是赵姨娘哪里管那些,官身只要有,管他是怎么来的,贾环要是穿上官服,可不比谁来的精神,

“那就多谢老太太了,”

什么话也没多说,就跪地叩首,这样子,倒是把贾母看的气乐了,烂泥扶不上墙,越是如此,越是无话可说,真要是机灵的,凑着这个机会习武,不管以后能不能练成,她定然会倾尽全力培养一番,机会给了都把握不住,去读那个书,也要需要有那个料才行啊,再看一眼贾环,明明有那份样貌,但是性格奸滑,也不知怎么养的,呵斥几声,道;

“起来,回去站着,没人问你就不要开口,老大家的,贾棕应当如何?”

训斥一番,赵姨娘低着头,走了回去,不过觉得步伐轻盈了许多,而贾赦,则是脸色一沉,合着还需要问他,

“老太太,您看这贾棕还小,多读书明事理为好,府上出了两个读书的料子,剩下的,定有文气留存,不紧着他们读书,何必去练武,如果读不成,再去练武也成不迟,都说武艺有高有低,就算江湖上的人,也不尽然人人全是高手,有个傍身武艺就够了,”

话里话外都是推脱,贾母无奈,失望至极,摇摇头,道;

“你们各说各的理,老婆子就算再想多说,也是无用,既如此,那就好好读书吧,争取读个出身,散了,都回去吧,鸳鸯,咱们回屋歇歇。”

贾母竟然未理会众人,在鸳鸯的搀扶下,去了东边暖阁,留下众人不知所措,贾赦心里有气,哪里坐得住,起身就走,邢夫人则是拉着贾棕,顺势离开,贾政也不知是不是心里不顺,瞪着眼,把赵姨娘撵回去,贾环赶紧跟在身后,

至于其他众人,相互看一眼,各自离去,只剩下二太太和贾宝玉,似有言语要说!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