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红楼之平阳赋 > 第九百四十二章 国子监的名额

红楼之平阳赋 第九百四十二章 国子监的名额

簡繁轉換
作者:东辰缘修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8-20 15:32:49 来源:源1

第942章国子监的名额

京城,

皇宫大内,

养心殿御书房,

一尊造型古朴青铜香炉,炉身雕刻着栩栩如生的瑞兽图案,似在云雾间奔腾游走,也不知何时,被搬到了东侧窗下。

炉内,

上等西域金香的香料,正缓缓燃烧,青烟从炉盖的镂空处袅袅升起,如丝如缕,轻盈曼妙,相互缠绕、交织,徐徐升腾,逐渐弥漫在整个御书房内。

青烟悠悠,如轻纱曼舞,似薄雾笼罩,给御书房的寂静,更添加一丝紧张。

武皇坐在御案之后,微眯着眼睛,似乎是在假寐,少倾,屋里许些有了响动,戴权转过头,抬眼看了一眼御书房门帘处,只见小云子手里拿着密信,急匆匆快步入了殿内,跪下后,双手捧在头顶,

“启禀陛下,洛云侯南下大军的动向,还有北静王两万兵马,已经穿过南山,直奔着西河郡而去,北地平安州节度使齐云,已经领兵在漕运卫军楼船的护送下入了运河,东平王预计两日后到苏州江南大营,”

喘口气,微微抬头,看了干爹一眼,给自己使了眼色,又道;

“汝南城已经被白莲教贼人攻下,目前魏太守已经率领残兵,撤回西河郡石洲,重整大军继续坚守,但是据暗卫来报,白莲教教主白水月,已经确认向西河郡各门派发出英雄帖,号召各门派来汝南城共襄大义,并且又遣大军,准备北上石州。”

小云子说的胆战心惊,颤颤巍巍的,总算把连日来各处情报送了过来,也不知京南皇城司是死绝了,还是一块投敌了,至今毫无音讯,只能重新从京城抽调人马,随军南下,干爹更是在府上大发雷霆,增派人手去查。

御书房内,还是静悄悄的一片,武皇微眯的眼,始终没有睁开,戴权依旧是在身旁低眉垂首,候在那,

小云子跪在地上,头也不敢抬,只有那双手,高举着,

“嗯,都动起来就是好的,朕还以为那些贼人,已经打到京城了,”

幽幽一句话,从武皇嘴里说出,戴权吓得脸色一白,跪倒在地,

“陛下,贼人如今已成瓮中之鳖,只等朝廷大军部署完毕,定然会一网打尽。”

“呵呵,一网打尽,十年前,朕记得,就在此书房内,有朝臣在此呐喊,说白莲教已经尽数被除去,如今十年后的今天,不光有白莲教,还又出来一个太平教,那再等十年,会不会又多一个黑莲教什么的,对了,刚刚说什么,白莲教那些妖女还要发英雄帖,邀请江湖各大门派共襄大义,什么大义说得这么隆重,商议准备怎么推翻朝廷,是也不是?”

武皇周世宏睁开双眸,闪着危险的凶光,皇城司就是负责江湖的事,大武朝廷,自从立朝以来,太上皇的时候,就和江湖那些名门正派约法三章,

可惜,

一个白莲教就打破了这种平衡,如今白莲教不光蛊惑百姓,又开始搅乱江湖,民乱,不过是镇压百姓,但是那些江湖人,仗着自己习过武,何曾把朝廷放在眼里,

侠以武乱禁,决不能开这张口子,

“启禀陛下,白莲教教主不过是异想天开,如今洛云侯大军已经开拔三日,只要到了京南,解决太平教主力,那白莲教所谓的共襄大义,不过是痴人说梦,

另外,江湖门派多是自私自利之人,没有好处,那些忘恩负义之辈,怎会落入圈套,老奴早已经安排妥当,给各门各派去了密信,如有敢从贼者,杀无赦!”

戴权这一次动了真怒,邪教那些贼子杀不完,但江湖上那些小门小派,如果真的敢从贼作乱,说不得要杀鸡儆猴了,

“好,说得好,信就不看了,每日三报,还有,只要有洛云侯的消息,不管什么时候,都要送到朕的手里,朝廷需要一场大胜,来提振士气…!”

像是出了一口气,武皇精神好了许多,坐起身,端起御案一角的茶碗,轻轻抿了一口,

“是,陛下,侯爷那边,都有暗卫的人盯着,想来明日,差不多就能遥望大梁城了,只要朝廷大军一到,必定能解大梁城之围。”

提到大梁城,屋里片刻又安静下来,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大梁城内,一众将校都还被围在城里,尤其是王子腾的安危,牵扯朝中许多事,今日朝会的时候,还有不少老国公问起此事,就连文官,话里话外都是想保住城内官员性命,

“嗯,固守大梁城,是生是死,就看他们造化了,想来洛云侯会有解围之法,另外,准备传旨,朕念太上皇六十寿诞乃是国家盛事,关内诸王皆为皇室宗亲,理应共襄盛举,同沐天恩,今日恩旨,令关内藩王,齐聚宫闱,共贺太上皇万寿之宴,不得有误,朕想看看,是谁在背后伸的手。”

武皇周世宏心底有些无奈,兵事本就是凶险,寄希望于洛云侯,实属无奈,另外北静王水溶,和东平王穆莳的打算,他心中有数,本不想让他们二人前去,可惜,关内那些王爷,他们坐不住了,没想到最后,颠倒乾坤,嘴角微微一笑,既然都想来,那就来吧,是人是鬼,一见便知。

“是陛下,老奴会传旨的,这些日子,几位王府世子,一直在京城声色犬马,流连于青楼酒巷之间,并未去书院,还有士林诗会,但是其王府的不少随从幕僚,却没了踪迹,应该是暗地里有了动作,皇城司暗卫来报,发现他们去了不少朝臣的府邸,”

戴权躬身领旨,又把上一次武皇交代的事,细细说了出来,当然,几位世子爷的举动,算得上本性,兼之带有迷惑举动,故意为之,不足为虑,

倒是王府那几位贤才,应该都没闲着,四下看不到身影,却被发现在京城朝臣各府邸串联商谈,其目的不言而喻,陛下反其道而行,打乱其部署,

“嗯,你个老货,说的也对,既如此,朕的那几位王兄,想来是在封地里等着着急了,都说藩王王府的银子多,不拿就浪费了他们一番心意,与其给别人,不如冲做军费,圣旨不急着发,你想法子,会一会他们,能收多少就收多少。”

武皇也不知是不是气消了,还是故意如此,既然决定让几位王兄回京城,先收点利息也不为过。

戴权面有喜色,前几日内务府那边的王休还传来话,说是几位王府的幕僚还联系过他,说一些王府王爷有孝心的事,想来,这点可以利用下。

“是,陛下,老奴遵旨。”

话音一落,

戴权走到小云子身边,先把密信接了过来,轻轻放在御案一角,而后,给已经双手颤抖的干儿子,悄悄使了眼色,小云子一见,赶紧叩首,退出了御书房,屋内,又陷入一片寂静当中。

京城,

依旧还是那样喧嚣吵闹,京南民乱的局势,更多是百姓和文人士子嘴里的谈资,各府的公子小姐,多是聚在一起,相互谈论,颇有指点江山的意味,也有功名在身的赶考士子,索性几人一起,共同租住院落,相互探讨学习经意,以求在入秋之前的会试当中,大放光彩,

国子监里面,夫子祭酒等人,无不是多收了不少学子,日日念书,贾兰也在其中,说来也巧,国子监的祭酒,乃是圣人之后,现在是翰林苑大学士孔靖渊,孔家族长,在士林中威望极高,

那一日选调官员的时候,看到补充名录上写着荣国府贾兰,本有些好奇,又见其年龄不及弱冠,更是一位秀才,这才引起孔祭酒的关注,见到其人,长得俊秀不说,温文尔雅,遂给安排书库官吏,观察多日,才见性格沉稳,最是难得,倒是荣国府的好造化,至于为何乡试就能封官,他也不想问,

所以,

今日国子监重新开课的时候,由于候补名录的学子太多,国子监里的司业夫子,也就多调用一些,至于用哪些人,还是要考虑周全,毕竟授业恩师,情大于天,

“大人,从翰林苑候补官员当中,符合补录夫子的名单在此,下官整理成册,给您老送来了。”

屋内,

在孔靖渊愣神的时候,国子监的学政郭文,已经从外间屋子,步入堂内,双手奉上折子,

“还是你小子用心,这么快就给老夫拟定好了名单。”

孔靖渊笑了笑,看着自己教出的学生,虽然有些迂腐,但为人周正,顾念旧情,协助自己打理国子监多年,甚合心意,

“老师折煞学生了,许些事,做的熟了,怎敢忘却,不过弟子还有一事,想和老师说一声,”

迟疑片刻,郭文感到有些为难,也不知是不是今岁恩科,高中者封官的刺激,还是因为其他的,京城各世家武勋,都开始托人找关系,就连自己族中主家,都开始托人说情,希望补录国子监诸生名额,最好能换个监生的身份,可惜,老师极为瞧不起这些,一个口子都没开,录取从优,是早已经定下的规矩,

孔靖渊拿起折子,翻开看了一下名录,教授和助教,都是老人,司业兼之教授,也都是从翰林院调用的,剩下的库房典官,也未变动,

“嗯,写得好,不光是字好,人也好,名录暂且停下,说吧,想问什么事?”

“老师,既然您调用那么多夫子教授,不知诸生的名额是否增加,不瞒恩师,乡试恩科过后,来寻弟子求名额者不知凡几,就连那些武勋各府,都来求取名额,临近开学,弟子已经不敢回府了,”

这也是无奈之举,谁都知道他国子监学政郭文,乃是孔祭酒的学生,要名额,除了找他还能找谁,

“啊哈哈,你啊,还真是为师肚子里的蛔虫,如今国子监监生三十人,诸生八十人,已经不少了,可以说都是打过了招呼的,为师哪里不懂人情世故,但只要开了这个口子,日后国子监又当如何自处,”

叹口气,都说做官难,做国子监的官更难,谁家没有小辈,谁家没有亲朋故旧,

“老师,弟子惭愧,不应该如此开口,”

学政郭文,满脸羞愧,抱拳一拜,仿佛自己说了不该说的话,

“错了,你说的不为过,早之前是如此,如今却是不同,当年科举人少,朝官不够用,而现在,光是六部给事候补官员,都已经那么多了,所以,国子监就该变一变,老夫可从未说一成不变呐。”

孔靖渊哈哈一笑,说不出的洒脱,把手上的折子放下,复又摸了摸已经发白的胡须,或许,是该变一变了,

“老师,您的意思是扩招诸生和监生?”

郭文猛地一抬头,大喜过望,这样一来,族里的一些小辈之人,就有机会了,话语间,却发现老师笑而不语,摇了摇头,

“对也不对,监生和诸生,已经记录在册,原本就是不动的,那些学子都是层层选拔,择优录取,要是让他们半路加进去,闹出了事可不好,”

孔靖渊笑了笑,脑中想起自己召见贾兰的情形,无意间问了此子这件事,没想到竟有急智,也不知这番话是谁教的,他母亲是李家的后生。

“老师,那您的意思,是要重新招录?”

郭文不解其意,既然不能合在一块,那还是要重新选拔?

“你啊,榆木脑袋,你说的那些人,要是能考进来,何必再去找你求情,为师也是听了今年新进恩科贾兰的建议,另开一舍,再来的人皆是入西舍读书,至于是何生源,就写道补录生吧,”

停顿一下,想到的词,也不能太过坏了规矩,既然能到国子监读书,要是学的好的,也能考进东舍,

“谢恩师,只不过这个补录生如何录取,招收多少学生,还请老师告知。”

郭文知道老师如此说,就会埋下伏笔,国子监夫子共用,但是西舍位子是有限的,只有八十个位子,所以这八十个位子,如何录取候补生,就成了重中之重,

“那你听好了,西舍有八十个位子,其中四十位,每人至少五千两银子一位,剩下四十人,只需要千两纹银,但是需要国子监官吏推荐,恰好,算上今年来的人,正好有官吏四十人,老夫不偏不倚,一人一个名额,可好?”

这也是孔靖渊参考青莲书院每年学子招录的参考,成绩优异者无需花费一两银子入学,而那些成绩不佳者,则是千两纹银才能进书院,或许,国子监可以借鉴一番,而且每人手里一个名额,想来都不会说什么的,

“谢老师大恩,如此一来,国子监既能得了名声,又能得了好处,老师,弟子就此告辞,把此事整理出来,即刻张贴出去,”

郭文想到主家族长大公子郭子仪的叮嘱,这一个名额,可是帮了大忙了,

“好,你去办吧,但是此事勿要大声嚷嚷。”

交代一番,就把人打发了出去,如今京城多事之秋,稳一些为好,又看了手里的官员名录,想起南舍的贾兰,神色犹豫间,冲着外面喊道;

“来人,去把库舍贾兰请来,”

“是,老爷。”

屋内,

伺候的小厮打了欠,应了一声,转身离去,等人走后,孔靖渊喃喃低语,这个就是过继贾敬一脉的后人,果真是琢玉一枚,京城贾家,皇亲国戚,这一步走的过了,

片刻过后,

门帘攒动,

一个瘦小的身影,穿着有些松散的官袍,走了进来,双手一拜,行了大礼,

“学生贾兰,见过祭酒大人。”

声音清脆,吐字清晰,兼之一副俊美面容,孔靖渊满意的点了点头,儒家之学,天下之人皆可学,唯独在他这里,以貌取人,他的弟子当中,无一不是容貌上佳者,而且叫自己学生,也不为过,圣人之道,还是他们孔家的。

“嗯,你可知老夫今日寻你来,所为何事?”

贾兰稍许有些紧张,又是躬身一拜回道,

“学生初来乍到,还未正式入舍,不知大人为何要找下官?”

“哈哈,还算诚实,之前你说的那些建议,老夫已经采用了,国子监扩招,算是补录生,国子监所有在册官员,皆可推荐一人,但是住学费用为一千两白银,你也可以有,”

有意无意,孔靖渊虽然说的随意,但是眼神却始终盯着贾兰,只见贾兰微微皱眉,有些不解,为何国子监会破了规矩,犹豫的时候,还是出声问道;

“大人,学生以为不妥,虽不知大人为何会突然招补录生,但这样一来,国子监历来的规矩不是破了,要是在外面传开,还不知为了名额,闲言碎语可有不少,大人岂不是难做。”

贾兰回的诚恳,脸上还有些担忧,想起母亲每每为自己如何承学担心不已,到处说情还求了二老爷,后来因为银子的事,书院都进不去,何来国子监一说,但是这番摸样,孔靖渊却满意的点了点头,刚刚一番试探,此子当真是赤城,宅心仁厚,殊为难得,

“贾兰,你可愿意拜老夫为师?”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