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红楼之平阳赋 > 第九百四十六章 谁都藏着心事

红楼之平阳赋 第九百四十六章 谁都藏着心事

簡繁轉換
作者:东辰缘修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8-20 15:32:49 来源:源1

第946章谁都藏着心事

京城,

荣国府,

暮霭沉沉,夕阳的余辉透过荣庆堂雕花的窗棂,洒下一片片金色的光斑,将堂内的一切,都染上一层温暖的柔和的光晕,

荣庆堂内,

灯火已经悄然燃起,一盏盏精致的宫灯,散发出柔和光芒,印在众人的笑脸上,更加添上了几分温馨,

鸳鸯正在堂屋内花厅中,指挥着伺候的小丫鬟,收拾屋子,并且在屋中,摆上了一大桌酒席,都是从下面庄子上供的野味,恰逢今日,主子都在,贾母高兴,就没让众人离开,一块在屋中摆了宴,

不一会,

桌椅板凳,联通后院柳嫂子那边,已经把饭菜端了过来,冒着腾腾热气,遂喊道;

“老太太,宴席已经摆好了,”

“好好,走,今晚,好好吃一顿,也算为宝玉庆祝一下,”

随着贾母一声吆喝,众人挪动脚步,到了花厅之内,鸳鸯搀扶着贾母,在主位上落了座,一袭华丽的锦袍,衬托她的端庄威严,虽已年近古稀,头发花白,却依旧精神矍铄,目光中透露出一不一样的神采。

二太太王夫人,和大太太邢夫人,则是分坐贾母身边两侧,二人年过半百,但在荣国府养出的气度,熠熠生辉,如今的座位,也是老太太调的,原本东首位子乃是二太太的,如今也换成大太太邢夫人,二人虽不至于说什么,但邢夫人心中,早就乐开了花,或许是因为这几日所说的话,合了老太太心意。

三春丫头,迎春,探春,惜春,依次而坐,宛如三朵含苞待放的花朵,各有风姿,再往下,则是惜春身边的林黛玉,今个竟然回去换了一身紫色罗裙,身资灵动,眉眼间透露出一股恬静和出神的神韵,薛宝钗似是黏住黛玉一般,紧紧陪坐身侧,一身粉白色的锦衫,举止端庄,神态安宁,那一丝商家的人情世故,早已经没了踪迹,

倒是史湘云,也不知从哪里寻来一身大红色的长衫马裤,尽显豪迈性子,俏皮活泼,就连刚刚还有些郁闷的贾宝玉,早已经是喜笑颜开,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在众人之间穿梭往来,说一些在学堂听来的笑话,

大太太身边的位子,则是留给尤夫人,还有珠家媳妇,并着王熙凤三人,至于两位老爷,各自在各院里用过饭了,

“老太太,大太太,二太太,尤夫人和大奶奶来了,”

帘子外,一个伺候的丫鬟传话进了屋,就瞧见门帘攒动,尤夫人与大奶奶李纨,款步入内,尤夫人从宁国府东苑赶过来,一袭月白色绫罗长裙,裙子上几乎毫无装饰,要不是料子上乘,还以为是普通人家的小姐,倒是大奶奶李纨,穿着蜀锦裁剪的锦衣袍服,显得身子有些重,但领口的金丝牡丹,华丽端庄,配上光彩照人的面目,反而更显得威严,

二人一进屋,就给贾母福了身,尤夫人轻声道;

“老太太,让您久等了,路上施工,走得慢,还望老太太恕罪,”

贾母笑着抬手,回道;

“都是自家人,说这些见外的话做什么,今日难得聚一聚,就图的开心。”

大奶奶李纨,则是微微一笑,心里也不似以往,有些无所谓,坦然处置,

“老太太慈悲,还想着等明日过来给老太太请安,合着众多姐妹,早就先来了,”

扫了桌上一眼,除了王熙凤有些愣神,其余人都是笑容满面,这凤丫头不应该啊,

也就是此时,尤夫人拉着李纨的手,就在空位子坐下,恰巧,李纨落坐在王熙凤身侧,坐下的时候,用手轻轻碰了一下凤丫头的臂膀,

“听闻今日老太太摆了宴席,这可是稀罕着,一听消息,就匆匆赶来,合着,还是来晚了,”

尤夫人故意插了话,让一桌子人目光,落在她身上,算是不引人注意,

“瞧瞧,这满桌子菜肴,定是柳嫂子亲自做的。”

寥寥几句,也让王熙凤回了神,瞧着大嫂子担忧眼神,眼里有些感动,暗自点下头,

“你啊,心里能好一些就好,回来多吃一些,养胎要好好养,府上的事,还有她们两个,勿要劳心。”

今日这般晚宴,乃是贾母特意吩咐摆下的,为的就是众人聚在一起,顺便过问宁国府那边的事,

说到养胎,满屋子,只有她们三人身子一震,尤夫人尴尬一笑,点点头,

“老太太说的是,一天到晚,总感到有些疲惫,所以,没什么事,我只呆在自己院子里,有着李纨陪着倒也不闷。”

“嗯,那就好,宁国府上也没什么大事,你们二人在院里生活,也算清净,对了,珠家媳妇,兰哥儿可回来了?”

贾母话锋一转,就把话的由头,转向了李纨和兰哥儿身上,为的就是那国子监的推荐名额,

李纨身子微微一怔,这又是哪里的事,悄悄看了一眼凤丫头,只见其轻轻点点头,知道并无大事,笑了笑,

“托老太太的福气,兰哥儿这几日在国子监上值,早出晚归,倒也顺利,”

国子监早出晚归,或者说有时候晚上也不归,毕竟诸多监生和诸生,都是留宿的,需要官员监管,这样一来,值夜也就有了,

“嗯,那就好,说来也是你的福气,大武朝立朝以来,从未有秀才就赐予官身的,兰哥儿高中甲榜第三,文采不稍说,气运也是一等一的,日后,还要好生照顾才行,你也有了退路。”

这话说的有些重,李纨神色诧异,却不曾变化,

“老太太说的极是,孙媳妇也是没有指望的人,一心想着兰哥儿出人头地,如今心想事成,还是全了老太太大恩,定然不会忘。”

说的是诚恳意切,让王熙凤看的古怪不已,这都还没指望,那她又是如何,

“那好,这还真有一事,今日国子监放榜,说是国子监招录补录生,国子监的官员皆有推荐名额,宝玉这次没有考中,定是怯场所致,所以,宝玉读书的事,”

贾母顿了一下,把眼神落在李纨身上,二太太和邢夫人亦然,李纨心底一松,竟是这些,读书的事,想起二太太那时候的孤傲,难免有些异样想法,

“老太太,看您说的,都是一家人,如何能客气,宝玉进学那是好事,到时候,叔侄同朝为官,也是一句佳话,不过,这个事,我还不知晓,要是真的,这一个名额,非宝玉莫属,定然不会允诺给别人。”

二太太王夫人可以拦着她,但老太太和宝玉的事,万不能从中作梗,荣国府上下,她也算看的明白,无非宝玉和老太太的事,最为重要。

贾母满脸喜色,要的就是这个话,或者承诺,或许是内里的一些传言,她已有所耳闻,可不管怎么说,都是一府之人,如何会记在心上呢,

“好好,还是珠家媳妇孝顺,来来,鸳鸯,把那些菜端上来,”

贾母吩咐一声,鸳鸯就带着一众丫鬟,手里提着食盒,脚步轻盈,就入了屋内,原来,压轴的几道菜,都是最后上的,食盒打开,一股股诱人的香味,端在桌上,

首先就是几道闻名遐迩的名菜,一道是“红烧熊掌,”从关外庄子上供的,色泽红亮,油光四溢,看不出是熊掌的样子,还点缀了一些汤汁在上面,

“来,都尝尝,这可是稀罕菜,一年也寻不上两回,边关苦寒,人丁稀少,能有好猎户打到熊瞎子,那都是老天眷顾,更别说,把熊瞎子从关外运到关内,女真人拦路,甚为艰难。”

这是老太太的感慨,关外那些庄子,当年都是贾家的金窝窝,如今只剩下宁国府的一个庄子留在那,有当无了,

李纨眼神闪烁,不知在想些什么,不过一桌子人瞧稀奇,纷纷伸出筷子,夹了一丝肉,放入嘴里品尝。

果然美味无比,李纨尝了一口,却有些怅惘,想到京城外面学子讨论的话题,也就是兰哥儿带回来的,转头问道;

“不知林姑娘可知晓关外的事?”

这话问的突兀,林黛玉放下筷子,摇摇头,

“却是不知,但也听过侯爷所言,边关关外苦寒,生活艰辛,”

眼里不明所以,大嫂子怎会问到这些,

王熙凤也没想明白,怕大嫂子多说多错,插言道;

“哎呀,你怎么问起黛玉来了,要问也是问我,关外在北面,北面什么情况,京城谁人不知,北地苦寒,粮食不丰,常年是多有饿死之人,加之异族肆虐,哪里是人待得地,”

好似想到些什么,洛云侯不就是关外吗,赶紧闭了嘴,

“你啊,嘴里的话,就是多,”

李纨白了王熙凤一眼,她的用意,李纨如何不知,尤夫人见此,也笑了笑,

“凤丫头也是好心,北地是苦寒,这些话,我也听过,这几日,整个京城士林都传遍了,晋王殿下,和洛云侯南下之前,曾在马车内详谈一件事,引起不少人讨论,”

尤夫人虽然不善言辞,但是宁国府如今,就那么几个人,赖升又上了心,府外什么情况,一日一报,尤夫人不想听,就说给银蝶听,这样一来,尤氏怎能不清楚府上的动静,当然,许多人都是看在肚子里的金贵,才如此的,

说话的由头,也把众人好奇心吊了起来,就连王熙凤也不明所以,尤嫂子又是说什么事,府内外,她怎么没听过什么学子讨论的话,也许是这几日忙,忽略了,

“那感情好,难得尤嫂子也有开口的机会,既然大家伙都在,聚在一起,那就让尤嫂子好好说说,什么事,还能得士林学子争论,不会又是科举的事吧。”

王熙凤并未读过书,王家也没有让女子读书的习惯,都是族里学堂,偶尔过去听得几个私塾,认识几个字,再多的,她也认识不清,好在,身边的人都是机灵的,自己也多记了一些,但就是因为如此,才觉得科举这些,实在是枯燥乏味,要不是宝玉和兰哥儿科举,谁还能想着这些,

但其余人不一样,三春丫头从小慧心,女红私塾,都是学了不少,史湘云那时候,也是侯府大小姐,也念了不少书,黛玉更是不提,书香门第,从小耳目濡染,早已经堪比秀才,宝玉就算再不学,这些也不在话下,

所以桌上,除了王熙凤还有大太太,二太太不喜这些,就是宝玉有些闷闷不乐,功名利禄不过是红尘泥土,

“那尤嫂子就说说,什么事还能引起学子争论,科举不是已经过去了吗。”

说话之人乃是惜春丫头,从敬老爷走了之后,原本活泼的惜春,仿佛也长大了许多,至于后来贾母和黛玉作保,入了侯府定下名分之后,又渐渐变了回去,这一声,问的清脆,

黛玉则是抿嘴一笑,惜春的样子,她竟然颇为喜欢,

“尤嫂子,应该不是科举的事啊,放榜都那么久了,该问的都问完了,想来京城又多了什么趣事不成。”

林黛玉幽幽话语响起,一桌子人才回了神,看着有些不似人间的可人儿,身子调养,去了一些病气,彷如重获新生一般,光彩内敛,熠熠生辉,就连女子见了都有些失神,更别提宝玉,已经愣在那许久了,

“哎呀,还是玉儿知道的清楚,凤丫头,你也是的,科举都是什么时候的事,还提,这不是前些日子大军南行的时候,说是晋王府里的人,在京城张贴告示,说了一事,好像是,什么来着。”

一着急,尤夫人差点忘了,自己本就不喜欢这些,也没记得牢靠,却不知她这一番话,让贾母和两位太太竖起了耳朵,

“不着急,慢慢说,晋王府,那就是大殿下了,听说跟着洛云侯一起南下平叛,”

贾母动动嘴,这些明面上的事,她还是知晓的,

“嗯,老太太说的是,听说是王爷和洛云侯路上说的,一位边军士卒的事,边关苦寒,多为一日饭食所困,话说是.”

也不知尤夫人是不是又记了起来,把京城那位边关将士的故事复述了一遍,

“最后啊,男的死在边关城下,留下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而女子则在村中等待,有媒人上门劝诫,要求改嫁,问的就是此女子是否愿意,这女子也写了一首上阙.留下阕未写,王府出重金,问此女子选择,和上面二人对出的下阕,”

这些她能记着说出来,但诗词歌赋,却不精通,诗词虽好,但好似绝句一般,最后女子下阕,又要看女子决定,是走,是留,

整个屋里鸦雀无声,三春美目微红,感慨万千,林黛玉嘴里念叨,天若有情天亦老,好似是她和洛云侯相遇在江南烟雨中,至于其他人,沉默寡言,好似重提旧事一般,贾母也未免俗,老国公在世时,何尝不是留恋,

“好一对薄命鸳鸯,边关苦寒,众所周知,北地百姓艰苦,多于江南,异族困扰,也是前朝都没解决的问题,洛云侯就藩关外,如何不知,王爷有此问,问的是天下人的心啊。”

幽幽一叹,贾母心底闪过许多念头,难不成洛云侯已经看好晋王殿下,夺嫡之路,都是步步惊心的事,到最后,若是押错了宝,一切皆休,洛云侯怎会如此不智,毕竟魏王,和楚王,都颇有贤名,宫里的娘娘,嗯?

娘娘会不会早已经,念头一出,立刻暗自压下来,不敢再想,

“哎,终归是命数使然,”

李纨听罢,神情悲苦,想到贾珠,又想起现在侯爷,不是命数使然又是什么,

“哎呀,你看看,好好地宴席,就听这些有的没的,历来边关都是如此,就算是南边,不也打的天昏地暗,就是想替她忧心,不也是填饱肚子不是。”

这话来的突兀,众人一抬头,就寻见是王熙凤大大咧咧拿起筷子,夹了一个金银卷,乃是柳嫂子从外面学的,用的是白面和玉米一起磨出来的,里面带上一些各种蜂蜜豆类,一起包好炸出来的,一黄一白,才叫金银卷,

至于说的那些事,哪一个能比得上贾琏的安危,如今听得多了,总归是那回事,

“就你话多,好好的故事,被你一搅合,成什么了,”

贾母故意埋怨一句,招呼众人,也尝尝新上的糕点菜品,“荷叶饼夹肉,桂花糖糕,玫瑰酥饼等”

其余人收拾一下心情,顺带着吃了起来,口味清爽与众不同,刚刚郁闷之气,一扫而空,

只有贾宝玉默不作声,吃了一个糖糕之后,心情并未转好,边关的事,他向来只听个大概,如何会真的知晓边关如何,如今这个事,让宝玉深受震撼,那女子,还有边关的士卒,何尝不是一对苦命之人,冰清玉洁,混泥出身,这样看来,那女子应该坚守下去,才能流芳百世,

但宝玉心底却有不同想法,活下去才是最重要,活下去,才能去边关,可这些话,和圣人之学,如此悖论,心中慌乱不已,这顿饭,实在吃不下,

“老祖宗,孙儿回去读书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