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红楼之平阳赋 > 第九百五十七章 无非报团取暖

红楼之平阳赋 第九百五十七章 无非报团取暖

簡繁轉換
作者:东辰缘修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8-20 15:32:49 来源:源1

第957章无非报团取暖

江南,

金陵城知府衙门内,

贾雨村已经在厅堂设下宴席,宴请了巡阅使景大人,还有同殿为官的马通判,以及胡同知,桌上火光摇曳,宛如一盏孤灯在黑暗中,

也不知等了多久,

殿门前传来一阵脚步声,

“老爷,奴才拿了拜帖,去了巡阅使府上,谁知府上管家说,景大人今日不得闲,不能赴宴,”

一位身穿锦衣的老管家,恭敬的立在那,脸上多有一丝忧虑之色夹杂在里面,说完话之后,又道,

“老爷,要不要奴才再去一趟,”

小心的陪着话,生怕老爷怪罪。

贾雨村冷笑一声,摆了摆手,

“明摆着不来,再去也是无用,就算是景大人想来,现在也不能来了,朝廷又派了一位监察使,江南那么大点的地方,朝廷是来了一位又一位,头上的主子太多,哪个能伺候好,马大人来了没有?”

幽幽几句话,贾雨村眼神阴郁,好好地江南之地,怎会变得如此之乱,本想靠着杨公公的关系更进一步,谁曾想,宫里来的人果真是心狠手辣,毁堤淹田的事,瞒不住就要捅上去,虽然朝廷紧着京南民乱的事轻轻放下,未必过后不会追究,顶罪的又会是何人呢,只能是他们知府衙门里的人,是三人还是两人,就不得知了,

“回老爷,通判大人不在府上,奴才问了其府上管事,说是马大人这几日,天天在江南春酒楼,陪着杨公公身边伺候。”

老管家低着头,想了想,现在各府衙的风声紧,不似以往好打听了,

“嗯,是啊,都在各自巴结上官,知府衙门的事,那都要往后靠靠,可是有些人终归不知道的事,越多的人插手进来,有些事越不能糊里糊涂的终了,既然大佛请不动,只有咱们这些散佛商量吧,胡大人什么时候来?”

贾雨村露出丝丝冷笑,现在慌了,忙着找后路,早干什么去了,一个巡阅使,一个织造局的杨公公,现在加上一个还未到的苏监察使,未必不会再来一人,这江南反正是越来越热闹了,

“老爷,胡大人随后就到,奴才去胡大人府上的时候,胡大人从江北归来后,一直在府上足不出户,奴才拿了拜帖,说明来意,送进去不久,胡大人府上的管家回话,说是胡大人随后就到,并且还给奴才说了一件事,说是胡大人会拿一个极为重要的东西过来,”

身子微微弯了一下,想来也只有胡大人需要依靠大人做事,这样一来,大人在衙门里,还能与之共进退,

“哦,极为重要的东西,可是说了什么?”

贾雨村眼神一亮,能被胡文玄称之为极为重要的东西,必定是牵扯重大,

“回老爷,那管事未说,小的也不知晓,”

老管家摇摇头,此等机密的事,不是他一个奴才能听得,

正在二人叙话的时候,门外传来小厮的话语,

“老爷,胡大人来了,”

“快请,”

贾雨村嘴角微微翘起,想来也是,既然重要,必然不会给奴才们说的,给老管家一个眼神,让其下去安排,管家点点头,悄悄退下,

只等了片刻时间,

屋门打开,

同知胡文玄,风尘仆仆走了进来,

“贾兄,弟来迟了,”

胡文玄竟然穿着一身深色的袍服,头上还带上了一副斗笠,遮住脸面,走了进来之后,把斗笠卸下,露出一脸的沧桑出来,

贾雨村一愣,没成想多日不见,竟然变化那么大,怎会如此?

“来的不晚,胡兄,快快请坐,不知胡兄变化怎会如此之大?”

贾雨村起身相迎,来到近前,这才瞧得更为清楚,穿的是一身布衣,有些地方还缝了补丁,另外斗笠边缘处还有不少磨损,应该是经常带着,若不是那副熟悉的面庞,现如今消瘦的身影,这身打扮,还真的认不出来,

胡文玄斗笠放在一旁椅子上,看着熟悉的大堂,一时间百感交集,回身对着贾雨村行了大礼,

“贾兄,弟不才,今日才回来,”

好似有许多委屈,

贾雨村疾步上前,双手扶起,嘴里哪里肯受,

“贤弟怎可如此,你我同堂为官数载,早已经比亲兄弟还亲,如何还要走这些礼数,快,坐下喝一些温酒暖暖身子,”

不由分说,就把胡文玄拉到了桌前坐下,随后,屋里又开始掌灯,管家一人端着温酒走了进来,并且提着两个食盒,从里面端出三个碟子,一盘是江南特有的酥肉,一盘是金豆子,另一盘是酱牛肉,还有一壶清酒,诺大的桌子上,只有这四样菜。

看着周围空荡荡的样子,胡文玄这才反应过来,今夜的宴席,恐怕只有他们二人了,心领神会,不免有些压抑,率先拿起酒壶,就给桌上两个酒盅满上,

“贾兄,弟不才,先干为敬,”

“好,来,干。”

二人好似都知晓接下来的事,各自干了一杯,随后,还是贾雨村先开口问询,

“不知贤弟去了江北之后,这送进京城内务府的玉石,开采的如何了?”

说是开采,未必不是用了其他手段,杨公公那边催的着急,内务那边还有专门的折子递过来,这些都是过了堂的,怎么应付过去,还真难为他了,

不说此事还好,说了此事,胡同知的脸色又黑了许多,拿过酒壶,又自顾自的满上一盅酒,喝入腹中,叹道;

“贾兄,弟自去了江北,解封了许多开采的石矿,并且严令连夜开采,歇人不歇地,监狱里那些不管是何人,都送了过去,谁知到,一场大水来的凑巧,几个矿洞里的人来不及撤走,全都送了命,这就死了半数之人,”

说到此,胡文玄的脸色犹如锅底一般,谁做的事,不难打听,一府衙门办公多年,三人做的什么事,谁不清楚,这里面有何勾当,他是知道的,那几位巡捕差役,可都是通判马广诚的人,

“牵连那么多,死人尚且可以赔银钱堵嘴,但是内务府那些要的玉石,如何解决的,三船玉石,怎么敢的,江北的矿可不富,不知胡兄如何解决的。”

虽说江北玉矿多,那也都是前朝留下来的,或者说前朝的前朝留下的,都已经在此地开采几辈人,富矿变成贫矿,就是有,也需要往深处挖掘,想要凑齐内务府要的三船玉石,还不知什么时候能挖出来,如此,送进京城的那些玉石,是从何处而来?

“呵呵,解决,哪里解决,只能从死人堆里解决,这次水灾淹死那么多人,江北那地方,不少百姓就是以玉石搭建的屋子,既然水灾来了,这些都是无主的,弟只能请奏杨公公那边,调集扬州府军过去,四下搜刮,才堪堪凑齐了三船玉石,仅仅是用河水冲刷一番,就像是刚开采出来一样,”

胡文玄无奈苦笑两声,江北五县,从此以后,民不聊生啊,自己苦读圣人之学,如今做的事与所学背道而驰,呜呼哀哉,

看出胡文玄的无奈,贾雨村沉默不语,现在是想抽身,也抽不出来了,如何自保,还是要商议一番,

“胡兄,过去的事,就过去吧,今日邀你前来,就想商议一番,日后的路怎么走,马通判现在上值都不在衙门里,三五日,都伺候在江南春酒楼,人家攀了高枝,只有你我无人问津,你可明白?”

“怎会如此,不是说景大人那边,可还要仰仗你我二人改田为桑呢?”

胡文玄不明所以,马广诚靠近杨公公是尽人皆知,织造局的沈大人,多次和马大人同进同出,他在江北也略有耳闻,但是景大人,为何现在不动了,要知道改田为桑的事,在江南闹得风风雨雨,可是他领头的,现在出了事,就想要缩回去,那可不容易啊,

“哼,仰仗你我,就算他不开口,这都是朝廷国策,你我岂可推脱,告诉你一件事,朝廷那边又来了一位菩萨,任职江南监察使,至于要监察谁,不言而喻,”

贾雨村摸了摸胡须,总归是见到变数了,拿起筷子,夹了一块酱牛肉送入嘴中,轻轻咀嚼,

“来,贤弟,尝尝这江南街口的老味,当年你我二人第一顿酒,就是如此简单,可还记得。”

胡文玄还在那细细思索贾兄的话,朝廷又派人来了,还是监察使,那会是谁的人呢,不会是布政使庄大人出手了吧,这简直,一波三折,听到贾兄话语,他这才把视线落在眼前桌上,三样菜,一壶酒,还真是当年他们二人在街角酒肆里点的,

回想到这些,心中微微一动,拿起筷子,也夹了一块酱牛肉送入嘴中,咸中带甜,带有浓郁的酱味,还真是原来的那个老味,

“贾兄有心了,还真是当年的味道,既如此,不知来的这位监察使是何人,能让景大人都收敛了许多,”

许是有些好笑,风水轮流转,景大人到了江南,处处受庄大人压制,以至于处处为难,杨公公从京城来了金陵,庄大人又被压了下去,没了声息,乃至于景大人和杨公公联手做出了许多“大事,”

现在京城又来了一位监察使,这又会是谁呢,

“哈哈,哎呀,还是贤弟问的好啊,再尝尝这个酥肉,炸的酥脆不说,现在又在外面抹了蜂蜜,口味可比以往好多了,至于你问的,来者是何人,”

贾雨村微微一笑,低下头凑过来,附耳道;

“来的人有些蹊跷,是个言官,名叫苏崇,为兄借着京城的关系,打探一番,这苏崇,乃是吏部卢阁老的门生,”

贾雨村倒没说假话,知道消息后,第一时间派人联系了荣国府二老爷贾政,打探此人的来历,并且还给荣国府添上一份贺礼,谁能想到,荣国府竟然成了皇亲国戚,这才有了今日这一幕,和胡同知密谈,

“什么,言官,卢阁老的人,这可是真的难了,庄大人加上这位来的苏大人,如若对上景大人和杨公公,听谁的,江南官场怕是大乱了,”

胡文玄瞪大眼睛,有些不可置信,内阁竟然会这样安排,

“胡兄,听谁的咱们管不着,以后再办事,都要留下折子文书,改田为桑的事一波三折,现如今新北大堤缺口已经堵上了,而且冷将军那里说,直接填埋加宽一倍有余,其他堤坝,还需要上报朝廷,最好能在江南设立河道总督,这样一来,运河上的事和运河两边的事,就与咱们无关了,”

“什么,贾兄,这可是得罪人的大事,要知道朝廷自从设立漕运总督之后,就把修河道的事划给漕运衙门,地方协助,你这要提起河道官署衙门,那运河两岸的官员知府,还有漕运总督这些人,怕是要弹劾贾兄了,”

胡文玄刚想劝说,忽然话音停罢,弹劾,难不成贾兄想借此机会离开,

眼神直愣愣的盯着贾雨村面目看去,只见贾兄拿起手里的酒盅,小心品了一口,点点头,

“这个折子上,不光有我的名字,为兄擅自做主,把贤弟的名字也写在上面,另外还有一个,那四位恩科新贵,其中两位是洛云侯的门生,剩下两位是武英殿南大人的门生,他们可是需要好好利用的,当然,把握分寸,胡贤弟,今后你我同进退,”

贾雨村双手举杯,眼神定定看着胡文玄,整个衙门,或者说整个金陵官场,能相互抱团的只有他们二人,最后就算有人想拿他们顶罪,那也要估量一番,手下那些知县的县令,可都在他们二人手下管着呢,

胡同知自是会意,唯有他们二人抱团取暖,才能相互扶持,毕竟衙门里出了一个马广诚,要是再来一位,衙门里可真的就完了,收了衣袖,胡文玄也双手举杯,两杯相碰,二人同时仰头一饮而尽,一切尽在不言中。

金陵城外,

北边运河之上,又是一艘楼船,扬帆在河面上飘着,如今南下的官员,吏部都是特意批了文书给漕运衙门总督府,在京城码头务必留下两艘楼船急用,所以苏崇能安稳乘坐楼船,还是依仗了吏部恩师的情谊,这一番南下舒畅,

夜色渐暗,

苏崇一人领着两个小厮走上楼船的船头,微风徐来,北方的景色逐渐被抛在身后,沿途的风光,慢慢渲染上了江南温婉的气息,两岸绿树成荫,随风摇曳,

但是心里面,早就飘到了金陵城内,江南布政使庄大人一直和恩师亲厚,并在江南任职多年,根深蒂固,这些是可以依靠,但织造局杨公公,还有江南巡阅使景大人,可是京城内务府还有忠顺王府的人,另外此次推进改田为桑的国策,也是李首辅大人推动的,内里具体如何,尚未可知,

这一次,即是调查新北大堤决口的事,另一个,就是还要推行国策,实在是难上加难,如若真是金陵通判马广诚指使,为的就是国策,这脏水,牵扯朝廷内务府,在关联到宫中,乃是大不敬之罪啊,

想来自己还真有些冲动了,

思绪随着楼船南行,河水被劈开,不断地有河水涌来,一时间心中凌乱,

忽而,身后传来一声问候话音,

“苏大人,晚膳准备好了,都是船上一些简陋食物,还请苏大人进船舱用膳,”

回头一望,

二层楼船的阁楼楼梯处,在挂着一处灯笼的照应下,一位身材魁梧的漕运卫军百户董万,从楼梯口下来,抱拳道,

见是护送的相熟之人,苏崇抱拳回了礼;

“董百户客气了,能在楼船上吃到热乎饭菜,殊为难得,哪还有挑拣之说,不知董百户可曾到过江南,那里可有什么说道。”

眼神明亮,似有所问,江南地界,除了当地官员知晓内情,剩下的,也就是漕运衙门的人,他们知道的,可比那些官员知道的多了,

“哈哈,说道倒是没有,一些熟络的事或许知道,年初的光景,和侯爷一并去了江南一趟,倒也略知一二,苏大人,里面请,咱们边吃边聊。”

董万笑了笑,苏大人如此年轻,竟然敢去江南那处龙潭虎穴,想起总督衙门里主事亲自来交代的事,董万也不敢不说,南头码头也快到了,

“好,既然董百户诚心相邀,请。”

二人相互客气,心有古怪,但还是一前一后上了楼船二层的船舱客厅,入了内,四下的宫灯灯火通明,照亮了船舱内的壁影挂饰,

前舱的客厅,靠近窗户的地方,安置了一个桌子,上面竟然已经摆放好六碟热气腾腾的小菜,还有一壶清酒,虽比不过在路上吃的,但现在此地,殊为难得,

待二人落了座,董万先行拿过酒壶,给二人桌前的酒盅满上,然后才开了口,

“苏大人,下官乃是粗人,只管着跑河路生活,走南闯北,只晓得河上的事,其余的,下官哪里比得上苏大人,说的不对的,还请苏大人多担待,”

也不等苏崇说话,端起酒盅一饮而尽,脸上有一丝畅快之意,

苏崇坐在对面有些哑然失笑,董百户还真是一个妙人。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