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红楼之平阳赋 > 第967章 谷内伏杀激战

红楼之平阳赋 第967章 谷内伏杀激战

簡繁轉換
作者:东辰缘修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8-20 15:32:49 来源:源1

第967章谷内伏杀激战

随着战事落幕,

谷底一片狼藉,刺鼻的血腥味不断涌来,马梦泉带着人走到谷地西头,望着此处的山洞,走了进去,见到不少粮食还有水囊遗落在此,那本该填埋一半的洞口,已经被扒开,带着人走出去,上了一个土坡,果然,王府狩猎行宫就在眼前,

人算不如天算,还真是如此,

“报,大人,谷底残兵全部斩杀殆尽,只有少数人仓皇逃离安阳山脉深处,弟兄们着重甲追不上,让他们逃了!”

千户张涛跪拜在地,脸色有些难看,事已至此竟然未尽全功,

马梦泉并不在意,挥手便让人起来,自己走出洞口,四下张望,东侧,轰隆隆马蹄声传来,想必是路上的元清领着战马前来的,

“起来吧,总算也是解决了心头大患,你把此处留档,回去就写折子,今夜剿灭太平教北上行军五千余,贼首就地授首,功劳本记好,本指挥使呈报督公阅览,不过此地,还要留人盯着,万不能再出现贼人身影。”

话中有话,张涛如何听不出来,赶紧应下,

“是大人,卑职谨记,这几处营寨卑职就留下,每日派兵来巡视,定然不会让一个贼人从山里出来,”

“嗯,你记着就好,南镇抚司一直无所建树,今日一战,也够咱们交差了,还有,官道上也留下暗哨,不能在等京城周边发生事过后,咱们才知道,太迟了,”

马梦泉眼神阴郁,本以为登上高位就能高枕无忧,没曾想,越往上,越能感觉受到的节制越多,而且知道的越多,越明白朝廷的艰难,四王八公不必说,关内那些藩王,蠢蠢欲动,甚至于关外传来情报,洛云侯的实力,急剧膨胀,虽不清楚到底有多少人马,但关内内务府尽数送去的流民,竟然能全部吃下,实在是不可置信,

可整个朝廷,乃至于皇城司,却没有一人敢上奏此事,实在是诡异,

“收兵回城,”

“是,大人,”

张涛心底一松,立即回了山洞,就此收兵,

一炷香的时间,

皇城司大军全部上了马,匆匆回撤京城,

一路上马不停蹄,就在快入城门的时候,

前头的城门处早已经洞开,隐约有些话音传来,好似是捷报!

皇宫大内,

养心殿,

灯火通明,照的院内明亮如昼,

庭院四周,有着皇城禁军把守,衣甲锃亮,手持长枪,如荣雕塑一般,一动不动,其余各处暗藏之地,还有皇城司的人在院内巡逻,守卫密不透风,

内侍太监云公公,则是在养心殿门内之地,搬来躺椅就在门口那小酣起来,四周,则是有内殿太监管事,带着一群太监,在养心殿内四下探查,

皇上这几日睡不安稳,

所以,

养心殿要时常保持亮堂状态,这也是干爹交代的,不知过了多久,小云子睁开眼,问道;

“什么时辰了?”

“回云公公的话,如今已经过了三更,还有两个时辰,天就亮了,”

身边伺候的太监管事,小心地回着话,生怕出了一点差错,这几日,可有不少伺候的人,吃了板子,

“嗯,今夜你们几个辛苦一些,等天亮后,换了值守的人,再回去好好歇一歇,另外,这几日值夜的人,每人赏五两银子。”

“谢云公公赏,奴才替他们先行谢过,”

管事太监满脸喜色,还好是云公公在此管着他们,要是换成老祖宗,怕是要多挨板子了,

“嗯。”

摆了摆手,

复又躺下,盖上毯子再眯一会,估摸着明日里,干爹就能从内务府那边回来了,

正想着,

却不知皇宫午门前,来了几个传令信使,奔赴皇城下了马,立刻喊道,

“大梁城捷报,八百里加急,”

“大梁城捷报,八百里加急,”

声音带着嘶哑和疲惫,几日奔波,换马不换人,终于到了皇城,

传令兵丁下马之后,几乎站不稳,立即被守城禁军士兵扶着,值守的校尉孙善,打着哈欠,差一点被几人喊声吓到,

赶紧走了过来,问道,

“可是洛云侯传信,”

“是大人,”

传令信使早已经累得气喘吁吁,浑身微颤着,靠墙而站,孙善见此,赶紧让人过去,把人扶进去,

“快,扶进去,让人准备茶水,”

“是,校尉,”

吵吵嚷嚷一阵,

恰巧,

今夜午门禁军守将,正是轮换于此的于定之,闻听城下动静,早早带着人下了城楼,

看着眼前的传信兵,几步上前,问道;

“可是前线急报?信呢?”

“回将军,在这,洛云侯和晋王亲笔所书,八百里加急,”

喘口气之余,把怀中密匣拿了出来,递过去,

于定之接过来仔细查验,确保无误后,立刻吩咐,

“孙善,你在此替本将守着此门,本将速去养心殿通报,”

“是,将军,卑职领命。”

孙善今日也没有打马虎眼,各皇城门守将都接到督公传令,不论何地奏报,只要接到,立刻送往养心殿,不得怠慢,原本值守还能眯一会,现如今几日几夜,都不曾睡好。

于定之并未多言,拿着密匣,带着一队禁军,匆匆入了宫内,

一阵穿行,

到了养心殿附近,

刚入院子,就被守卫禁军拦住,

“来者何人?”

“午门禁军守将于定之,请见戴公公,城门处,洛云侯和晋王殿下八百里加急,”

话毕,几乎所有人都齐刷刷的把目光看向于将军怀中,用明黄色的锦布包裹的秘闸,

值守校尉一抱拳,道;

“还请将军稍等,属下回去禀告,”

话毕,转身向着养心殿跑去,随着一阵脚步声传来,内殿的云公公岂能睡着,起身后,就带着一众太监走过去瞧瞧,

刚打开门,就看见值守禁军校尉跑到了近前,问道;

“何事那么着急?”

“回云公公,洛云侯和晋王殿下急报入京,已经被于将军送到院外,”

校尉不敢怠慢,急忙回答,

此话一出,

云公公身子一动,立刻清醒过来,脚下步子也不慢,带着人就去了院门处,果真见到于将军在此,到了近前问道;

“秘闸呢?”

“见过云公公,秘闸在此,传令信使还在午门暂且休息,他们说,大梁城捷报,八百里加急,其余话并没有说!”

于定之急忙把怀中的秘闸双手奉上,脸上也有些激动神色,这才几日就有了捷报,还是洛云侯厉害,心里念头一闪而过。

望着明黄色锦布,云公公心底一紧,这几日整个京城都有些暗流涌动,好在是捷报入京,伸手拿过来之后,借着火把光亮查验一番,确保无误这才重新用锦布包好,收了起来,

“辛苦于将军了,午门守卫,这几日还需要于将军上心,传令信使明早自有人过去赏赐,你先回吧,”

“是,谢公公,”

秘闸既已送到,于定之赶紧告辞,领着来时禁军回了午门,有些事,不是他能多问的,

小云子收了秘闸后则是有些踌躇,抱着秘闸就回了养心殿内,但并未径直走向东暖阁内,身后的几位管事太监,见到云公公并未动身前去东暖阁报喜,心有不解,但也不敢多言,只有心腹常公公,似是知道云公公所想,凑过来小声说道;

“云公公,寅时快过了,”

似是提醒一般,

小云子却未动脚步,吩咐道;

“你们几个,留在此处,不管谁来都给拦着,小常子随我进去,”

“是,云公公。”

几位太监管事,低眉垂首而立,周围的内侍太监,更是低着头一动不敢动,殿内只有匆匆的脚步声响起,

到了东暖阁外,

云公公给随行几位太监使了眼色,后者皆是停下脚步候在那,只把屋门轻轻打开,小心迈着步子进去,走到屏风门帘处,小声喊了一声,

“干爹,干爹,”

声音不大,但在寂静的屋里,显得极为刺耳,

一有响动,

屋内的戴权就睁开了双眼,摸着袍服穿在身上,听见屏风外的话音,知道是小云子,

起身后,

就小心走了出来,看到小云子鬼鬼祟祟站在那,知道是有事,并未多言,反而披上衣物就出了屋门,问道;

“什么事?”

“干爹,寅时送来的急报,洛云侯和晋王殿下所书,大梁城八百里加急捷报,秘闸儿子仔细查看过,没问题。”

小云子略显激动,把怀中包裹的秘闸递过去,戴权一愣,随之大喜,皇爷就等着这一天了,急忙把包裹打开,檀木色秘闸,用红色封漆封住,没错,就是此物,

“好,好,记你们一功,但皇上睡下没多久,不宜打扰,都小声一些,”

戴权虽然老成持重吩咐道,可是,再小声的话,在寂静的屋内,传的甚远,

“戴权,外头什么事?”

几人身子一顿,皇上竟然还未睡,戴权满眼心疼,拿着秘闸快速入内,只有小云子一人跟上,先是点燃了烛火,照亮了屋子,

“回皇上,洛云侯和晋王殿下手书,大梁城捷报,八里加急,”

说话期间,戴权激动地竟然老泪纵横,带着一丝哭腔在里面,

“什么,好,哈哈,好啊,”

几乎是瞬间,

武皇清醒过来,哈哈一笑,等了多少日子,就等他了,掀开被褥,粗催道;

“快,把秘闸拿过来,”

“是,陛下,陛下不必着急,夜里寒气重,小云子,更衣,快,”

戴权起身,把秘闸放在桌上,拿了龙袍走过去,二人手忙脚乱,先给武皇简单穿了袍服,这才扶着武皇落了座,看着眼前秘闸,武皇随即拆开,拿出密信看了起来,

陛下圣鉴,

臣洛云侯,晋王诚惶诚恐,顿首再拜。

今特向陛下乘奏捷报,自太平教民乱以来,朝廷痛失京南各郡,围困大梁城危在旦夕,陷京南百姓于水火,局势糜烂,臣张瑾瑜奉陛下天威之命,与晋王殿下先行领兵三十万京营大军南下,

现在通州城下,火烧贼军鸿运,又于一日前,在大梁城以北,安阳山脉以东,于太平教精锐主力,血战四个时辰,贼军溃败,我军大获全胜,此战直接歼灭贼军主力二十余万精锐,至此解大梁城之围,

此乃陛下洪福齐天,将士用命,方得此功,另附上各营军功战果,后续,臣已经继续起兵,直扑林山郡城,后续剿灭事宜,臣等定当精心谋划,不负陛下所托,

臣洛云侯,晋王,谨具表上奏,恭请圣安!

“好,好,好啊,洛云侯不负朕望,不负朕望啊,”

看完书信,

武皇连道了几声好字,几日里悬着的心,终归是落下,太平教主力,被削弱一半,剩下的就不足为惧,只要防着白莲教的人同太平教贼人合流就成,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洛云侯不负陛下所托,和晋王联手,果真是无所畏惧,”

戴权走过来,小心给陛下倒了一碗热茶,端在桌上,

“你个老货,竟说好的,此战都是洛云侯统领,于晋王何干,另外,派人传令北静王水溶,务必要拖住白莲教贼子,给洛云侯争取时间,”

武皇又翻开军功册,看了一眼名录,都是京营诸将,还有阵亡将校名单,只是为何那么厚,拿过来仔细一看,阵亡偏将三十余人,副将四十余人,校尉二百多人,主将伤势过半之数,禁军右卫损失过半等等,再看最后签名,是洛云侯和晋王手书,

刚刚大喜之色,顿时隐去,再次对比,决然没看错,竟然损失那么大,死了那么多将校,怎会如此,

再从秘闸中翻找,还有一个字条在最里面,写道,

“陛下,臣率军于贼军拼杀,发现有所不同,其中有十万兵卒的贼军,好似如朝廷兵马一般,兵甲齐备,战阵娴熟,臣和晋王商议后动用全部骑兵围歼之,臣猜测,这些兵丁不是太平教中人,乃是朝廷兵马。”

再看落款,还是洛云侯和晋王的手书,

武皇越看脸色越阴沉,动了心怒,

戴权伺候身旁有些不解,问道;

“陛下,可有什么不妥,”

“哼,不光是不妥,简直是把朕,还有朝廷玩弄于鼓掌,来,你看看,十万兵甲啊,谁有这个实力,谁在后面鼓动的,”

几乎是从牙缝里逼出来话,戴权察觉不对,立刻把桌上字条拿过来扫了一眼,脸色大惊,立刻跪在地上,

“皇上,是老奴办事不力,没有查清京南情报,若是侯爷所言不虚,能有此能力者,寥寥无几,想必只有京南布政使于仕元,有此调兵权利,但老奴查不到于士元行踪,罪该万死,”

虽然皇城司所查的密报,都指向原京南布政使于仕元,但苦于没有证据,另外,于大人一家老小与寻常无异,就连每日里府上外出采买菜品的花样,也是一般如二,真要抄家,定然会在朝廷引起动荡,恰逢太上皇寿宴将近,怎可节外生枝,

“哼,查不到,若真是他,不可能不留下蛛丝马迹,于仕元这个老家伙,当年一直要去京南,朕见其忠肝义胆,勉为其难应了他,毕竟牵扯甚多,苏家也需要他善后,没曾想,倒是养个反骨出来,朕心里明了,隐约间感到,是不是牵扯十年前的事。”

武皇收敛怒气,

心中也在理顺一些事,要说谁有这个能耐,关内几位藩王有,但真的出手,做到天衣无缝者,怕是没有几个,如此大规模运送物资和兵甲,定然瞒不住,几位王爷就算再小心,封地上暗线不少,不可能一无所获,所以现在并未传来密报,那就说明,另有其人做下的事。

另一个,

就是十年前京城秘闻,苏家为了义忠亲王,几乎举家而死,于仕元此人虽在外地,但总归是大哥的老师,他能做下这些事,倒也能理解,但这一点又为了何人呢,

只有跪在地上的戴权,额头见了细汗,义忠亲王的事在京城就是一个禁忌,牵扯人太多,再说,老亲王已经去了啊,赶紧扣首,道;

“陛下,陈年旧事早已经是过往云烟,十年前的事,知道的人寥寥无几,活到现在的,更是没有几人,不管真与假,还是他们另有目的,洛云侯承天家之恩,一路横扫,就算是真的,又有何用,终究是南柯一梦罢了,”

有些话能说,有些话不能说,时至今日,皇上就该以静制动,万不可乱了阵脚,所以才有这番话,

武皇闻言,把目光转过来,看向跪在地上的戴权,满脸笑意,

“你个老货,也只有你看得明白,起来吧,南面各地一定要劳心看着,都想来京城,朕岂能不答应,这么多年,也想着几位王兄能不能有点长进。”

微微摇了摇头,要是他们真有义忠亲王的气魄,当年的太子之位就不是他的了,郑王兄兵都带出来了,最后还不是灰溜溜的撤了回去,如此无胆魄之人,会参与京南之乱,亦或者有人串联他们,那个人,又是谁呢?

武皇左思右想,百思不得其所,当年大哥在京城死在东宫之后,就算有些余孽逃走,也无济于事,除非,武皇脸色大骇,除非,大哥未死!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