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红楼之平阳赋 > 第988章 谁在牢房下毒

红楼之平阳赋 第988章 谁在牢房下毒

簡繁轉換
作者:东辰缘修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8-20 15:32:49 来源:源1

烛火摇曳,

苏府门楼上的灯笼,随风摆动,气势辉煌,但落在徐长文眼中,不过是庸官一个,既然知道内里的事,为何不查,江南那么多百姓因此丧命,流离失所,罪魁祸首却逍遥法外,

“徐兄,弟心中不平,如此庸官,留之何用,”

“长文兄慎言,走,上车,”

徐东赶紧捂住徐长文的嘴,四下拉扯,这才把徐长文拉进车中,赶紧让马夫赶车,趁着四下无人,拿着官印出城为妙。

几乎是一路急行,两辆马车趁着夜色,离开了金陵城,到城外官道上,马车这才减速慢行,徐东担心的掀开车帘,往外张望,眼见四下无人,这才宽心,劝道;

“长文兄,我等来江南任职,仅仅是县令,管好一县之地就好,其余的,不是你我能过问的,今个你还没有看出来吗,江北五个县的事,根本无人敢提啊,”

徐东虽然不知内里的真实的事,但今日卖田的风声,他是知道的,一直以来都是定下金陵四个县,可卖田的时候,却把江北五个县先拿出来,而且一下子就有人买了,这里面要说没有蹊跷,谁能信,

“徐兄,那又如何,既然是为官一方,就要造福一方百姓,若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只顾着捞银子,何必读那些圣贤书呢,江北五县并不贫瘠,但百姓却不能衣食无忧,还不是那些玉矿闹得,至于那些田亩,人都去挖玉矿了,百姓怎能安心种田,”

或者说,那几位上官,早就串通一气了,

“哎呀,长文兄,诸事需要缓一缓,现在还是赈灾为先,另外就是合庄子的事,趁着年景好一些,先把住的地方收拾了,几位上官的心思,我也能猜的到,运河西岸,白莲教闹得厉害,粮饷缺额定然不少,要不然杨公公织造局也不会逼得这么急,既然步子已经迈出去,路还是要走一走的,”

徐东想的更多,朝廷历来亏空就大,缺银子在所难免,织造局既然被内阁惦记上,应该也是到了地头了,

所以,

就算是天大的困难,也不会停手,苏大人刚刚言明,新北大堤决口,人人都知晓,却人人闭口不言,若是破了口子,引起江南官场动荡,朝廷税赋凑不齐,这些事,恐怕谁都承担不了,

“长文兄,来日方长,等平定叛乱,这些事未尝不能秋后算账,”

语重心长,徐东也不是迂腐之人,如此惨烈的渎职,有何颜面坐在这个位子上,徐成长文眼神闪过一丝挣扎,若是真的如此,尚且好说,要是那些人另有其他想法,江南百姓民怨升天,万一到时候有人挑拨,那才是要出大乱子,

“徐兄的意思,弟明白,无非是忍一忍,退一步海阔天空,但兄可知江北五县那些玉矿,一但全部启封,开采玉石,这些东西价值奇高,卖于商人获利,一人获利,而众人趋之往矣,那时候,都以此不劳而获疯狂,江南离乱不远矣,”

这才是霍乱的根源,人人都想一夜暴富,哪还有心思安心种田,获利多的,还想要更多,引来士绅豪强压迫,必然会有人铤而走险,以匪徒杀人越货,这样一来,江北一乱,江南自然就安生不了,

“这,就不是你我能管的到了,府衙不管,景大人不问,庄大人和苏大人袖手旁观,你我更是管不了,长文兄,有道是如科举一般,一步一印,顺势而为吧,”

徐东眼里闪过莫名神色,江南的事,朝廷那些阁老或重臣,谁人不知,或许,只有皇上不清楚,但私下上折子,总归是对上官不敬,除非新北大堤那边,有人投案,但怎么可能呢,

“也罢,总归是有机会的,新北大堤一案,当时候走的是淳阳县的官道,也不知原先那几位差役,现在到了何处,其家人如何了?”

这时候,就连徐长文也想到了破局之策,可惜,那些人原本就是水匪,怎会不留后路,也只有金陵城内家小为质,求一条生路。

“长文兄,莫要私下碰触,那几位差役的家眷,听说已经下了府衙大牢了,具体如何还不知晓,某后而定吧,”

“也只能如此了,”

二人在车中叙了话,终归是归于平静,只有车马的轮毂上,吱吱作响,

金陵城内,

府衙大牢中,一处牢房内,关着的都是女子和孩童,冯三和李四二人的家小也在其中,其余的人,也是那几位差役府上的家眷,如今已经蓬头垢面,关在牢里已经有些日子了,虽然没有遭到欺凌,可阶下囚的日子如何好过,

牢房中,

锁着的几人面容憔悴,却难掩面目的容貌,此女就是冯三之妻婉娘,身侧,还依偎着一个孩童,不过五岁的光景,对面,席地而坐的女子,怀中抱着襁褓,一脸的惊慌之色,此女就是李四之妻,玉娘,

二人被抓之后,还有其余几人,认识不认识的,一直被关在此处,也不知为何,

“嫂子,是不是郎君他们出事了,都是衙门里的捕头,为何把咱们抓起来,”

玉娘不明所以,她也就是小户人家,一直在家中相夫教子,那一日刚用完午膳,就被衙门里的人带进大牢,虽然没有折磨,可心中惶恐,

“行了,怕也是无用,好像是郎君犯了事吧,”

婉娘心中早已经有了猜想,那日雨天的时候,郎君走的蹊跷,还说了许多莫名的话,想来与此有关,好在府上伺候的小六子跑了出去,也不知现在如何了,

“嫂子,万一咱们出不去又当如何,”

接连几日都没有动静,要是有人救她们,早有一丝动静,现在不闻不问,显然不合常理,玉娘心急,皆是因为襁褓中的孩童,牢里昏暗潮湿,怎可多待。

“玉娘,勿要急躁,咱们都在一起的,小心便是!”

婉娘看着四周,都是眼熟自家姐妹,好像都是郎君快班的家眷,这显然不合情理,

到了傍晚,

外面府衙后厨的谢老三,一人挑着扁担,担着饭菜走了进来,招呼道,

“来来,今日老爷赏,饭菜加了肉,还有馒头,另外这些是特意赏给那间牢里的人,别乱说,”

谢老三故意压低了语气,把头上的一个箩筐拿下,放在桌上,然后嘱咐一声,几位值守的差役笑了笑,其中一人冲着里面喊道;

“头,送饭的来了,今日还加了肉菜,”

另一人则是掀开箩筐蒙布,果真见到里面放置一块块烧好的大肉,问道;

“谢老三,没想到你也有良心,快班的家眷都在那,你有没有听说她们什么时候放回去,”

此话一出,

谢老三明显有些慌乱,眼神躲闪,

“你们啊,这些事岂能是咱们决断的,我就是送饭的,哪里知道这些,走了,”

也不等几人再问,拿着扁担,出了地牢,剩余几人也感到无趣,看着满桌肉菜,咽了咽口水,

“你说,快班弟兄们还能回来吗?”

“你小子,真是不知趣,犯下这种罪怎敢回来,来,哥几个,这框里的,一人拿一小块得了,都是同僚家眷,”

“知道了哥,来拿,哎,你也别问了,这里面的水深着呢,都说是通判马大人.”

几人围在一起,小声在那谈论着,却不知牢头已经站在身后,骂道;

“你们几个小崽子,不知有几个脑袋,敢议论此事,”

“呃,头,这,”

几人吓得赶紧起身,连连赔罪,牢头瞪了他们几人一眼,呵斥道;

“你们先吃,吃完再去把牢饭发下去,这些饭菜,我给她们送过去,哎,”

一声叹息,

叫上两个差役跟着,就下了牢内甬道。

昏暗的灯火,照着人,宛如鬼影一般,

送饭的牢头,提着木桶,带着两个差役,摇摇晃晃的走了过来,到了地方,用勺子敲了敲牢门,喊道;

“快,快,把碗都端过来,今日府衙老爷高兴,赏了你们一份肉,两个馒头,一碗粥,快点,别墨迹,”

牢房内,

几个面容带着污垢,却依然能瞧见妙龄女子的样子,赶紧端着碗爬了过来,把碗放下,牢头也不稀罕,拿着勺子把碗给装满,然后从篮子里拿过十几个馒头,顺便是一人发了一块肉,闻着肉香,几人也有些好奇,还真的是给肉了,

“行了,看你们可怜,小孩也有,一人一块吧,”

说着,就在馒头上多放了两块肉,几个妇人赶紧磕头谢道;

“谢谢大人了,谢谢大人,”

然后爬着过去,把馒头和肉拿回来,好似饿死鬼托生一般,就往嘴里塞,只有玉娘和婉娘二人,抱着幼子靠在边上,想等人吃完再过去拿,

也就一会的功夫,

忽然,

正在分食的几人,脸色煞白,而后变得青紫一片,紧接着双手紧紧锁住自己脖子,拼命往外吐,可是已经吞入腹中食物,如何吐的出来,不一会,便身体抽搐,嘴角流出黑色液体,一会便没了气息,

这一幕,

看的玉娘和婉娘大惊失色,赶紧拉着孩童跪拜在地,口中连连求饶;

“老爷,万万开恩啊,”

“老爷,饶命啊,”

声嘶力竭的求饶声,也让牢头脸色一变,手上的饭勺也不由得松开,掉落在地,脑中立刻想到,饭菜有毒,是谁,送饭的谢老三,

又想到刚刚这些饭菜送到的时候,前面还有些弟兄们拿去分食,那几人,急忙喊道;

“快,把饭菜收拾出来一些,留作证据,你们两个把她们手上的肉拿回来,”

“呃,是,头,”

两个差役也是吓得腿软,赶紧过去把食物抢回来,牢头则是转身离去,三步并两步,回了牢房入口的位子,定睛一看,今日值守的狱卒,亦然身死道消,吓得牢头浑身打了寒颤,一股凉意,从脑门子涌入,赶紧想提着食盒要去府衙正堂禀告,

刚迈出步子,

却又一动不动停下,这手中的肉,就是县衙老爷赏赐的,心中有些胆寒,可想想也知道,若是不揭露此事,事后灭口,又有何人知晓,顺带着,从篮子中掏出十几块肉,分别藏在牢里的隐蔽之处,然后喊上两个慌张胆寒的二人,一并出了牢房,边走边喊。

“府衙后厨有人下毒.”

片刻后,

整个府衙都传遍此事,

府衙正堂内,

贾雨村脸色阴沉,看着桌上的一筐馒头和肉,隐约还有香味传出来,也不像是有毒的,盯着堂下三人厉声问道;

“刚刚你们说的可有隐瞒,”

“禀大人,小人说的句句属实,怎敢隐瞒,捕头已经去了牢房,一验便知,这些饭食,是后院谢老三送过来的,都是熟人,要不然,自己弟兄们怎会也吃了,一下就死了五个弟兄,要不是小人带着他们二人去发饭,恐怕也没了,”

牢头跪在地上,死死磕头,身后二人亦是如此,整个县衙的差役则是有些不可置信,竟然毒死自己人,但想到快班一行人去挖新北大堤,心下黯然,

“报,大人,牢内确有人中毒而亡,那快班家眷,只有冯三和李四家眷未死,职下审问过后,和牢头说的一样,至于那个谢老三,在后院柴房,已经服毒自尽了,不过他的徒弟不知所踪!”

江捕头一番话,让整个衙门鸦雀无声,还真是出了内鬼,尤其是贾雨村听后,心中发冷,要是此人在他的饭菜里下毒,说不得死的人就是他了,然而牵扯快班那几个巡捕,就会牵连新北大堤决口的事,马广诚啊马广诚,做事如此狠辣,却不知那几个水匪是好惹的,心下一动,喊道;

“贼人竟然如此歹毒,彻查后厨之人,并且张贴告示,缉拿要犯谢三徒弟,此人罪大恶极,把毒杀狱卒和犯人的事,一并写上,另外,你这个牢头,玩忽职守,罚俸一年,回去后,定要看好大牢,来人啊,给牢头一百两纹银,牢内那几个犯人吃食,你亲自负责,去吧,”

“是,大人,”

“谢大人,”

牢头赶紧又是磕头拜谢,江捕头则是拱手一拜,领命而去,心底也知晓大人为何如此举动,索性就让衙门里书吏,多写几份海捕文书,在金陵城四下市坊,街口,乃至城门处张贴告示,只是天色已晚,偶尔有一些好事的百姓过去围观,便匆匆离去,

其中就有一人,脸色惊骇,满脸的不可置信,这就是冯三和李四两位捕头留下的后手,水匪小六子,见到告示上所写,眼神一暗,想起两位嫂嫂对自己的好,还有两位大哥留下的一些密信,眼睛一红,低着头就回了巷子中,隐去了身影,这一幕,并无人发现。

只身回了藏身的屋子,然后找出一个包裹,写了状子,想起城中百姓所言,淳阳县的徐大人是个好官,若是能替大哥嫂子伸冤,自己就算死也值了,

所以收拾妥当,趁着城门还未关闭,拿了包裹,带着干粮,就匆匆出了房屋,直奔着淳阳县而去,幽幽黄昏的余晖下,尽显悲凉

京城,

荣国府荣庆堂内,

厅堂内,热闹一片。

贾母早就带着三春丫头,并着湘云在此,乐呵呵说着笑话,并且让王熙凤准备摆下宴席,今日宝玉的名帖已经送去国子监,录了名额,就等明日可以去晨读了,

老太太大喜,设下宴席庆祝一番,而且还让宝玉,去里屋换上国子监补录生的儒服,

“哎呀,还是老太太心疼宝玉,今个刚录上名字,老太太就在家中摆上宴席庆祝,我倒是没有这个好福气了,”

屋内,

坐在老太太身旁的王熙凤,故意捏着嗓子,在那委屈的吆喝着,话音刚落,屋内就传来贾母还有三春的笑声,探春学着二嫂子样子,站起身,扭着腰,也捏着嗓子回了一句,

“哎呀,还是老太太心疼宝玉,今个刚录上名字,老太太就在家中摆上宴席庆祝,二嫂子可从来没有这个福气,就只能在屋里自个摆下宴席享用了,”

学的惟妙惟肖,众人乐得又是捧腹大笑,贾母笑的眼角都流下一丝眼泪,笑的实在不行,骂道;

“竟打趣你二嫂子,好的不学,现在倒是学起这个了,”

探春则是扬起手,摇了一下,连连点头,

“哎,都是老太太惯得,哪有小姐家的样子,”

又是摆弄了一下衣袖,这样子,王熙凤哪里还坐得住,起身过去就顺带闹起痒痒来,

“好啊,现在都敢打趣二嫂子了,这个月月例先扣着了,”

王熙凤脸色微红,故意叉着腰,威胁一下,还没等其他人看完笑话,惜春回了一句,

“哎呀,二嫂子老是用这一招,怎么就那么好用呢,”

也不知是谁,先“噗嗤”笑了出来,屋里的人,就连鸳鸯都嘴角一翘,贾母更是笑的拍了大腿,这气氛,她是最喜的,要是每日如此,那该多好,

还想说上两句,

突然,

帘子外,传来赖大的话音,

“老太太,老太太,城外来了消息,琏二爷负伤回来了,就在回京的路上,”

一声轻唤,让荣庆堂内的欢声笑语,戛然而止!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