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七零娇娇靠蛇语杀疯了 > 第53章 做鱼食

七零娇娇靠蛇语杀疯了 第53章 做鱼食

簡繁轉換
作者:旺财是一只好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22 15:37:42 来源:源1

第53章做鱼食(第1/2页)

时间在飞针走线和毛线团的滚动中悄然滑过。

进入十一月,第一场像模像样的大雪终于洋洋洒洒地落了下来。

作为土生土长的东北姑娘,林初夏对此眼皮都懒得抬一下。

知青点的新知青们大多数都是北方娃,大家该干啥干啥,谁也没像没见过世面似的咋咋呼呼。

林初夏给自己织的毛衣也终于完工了!

她别出心裁地织了件桃心领,中长款的宽松开衫毛衣。

为了增加点设计感,她还用白色的棉布,给毛衣接了个圆领子,做成了后世常见的“假两件”样式。

穿上身,慵懒随性的味道立刻就出来了。

她美滋滋地在镜子前转了个圈,左看右看,越看越觉得……自己像个圆滚滚、毛茸茸的小黄人!

那不算明亮的黄色,配上宽松的版型,效果实在有点喜感。

“噗嗤……”她忍不住对着镜子里的自己傻笑起来。

“哎呀!夏夏你笑啥呢?”赵红艳闻声凑过来,只看了一眼就惊叹.

“真好看啊!这黄色衬得你脸更白了,气色真好!”

她是真心实意地觉得好看,林初夏那身白皮,简直就是天生的衣服架子。

孟晓晴也凑了过来,眼睛瞬间就粘在那件新颖又温暖的毛衣上,羡慕得眼珠子都红了!

她一把抓住林初夏的胳膊:“夏夏!好夏夏!求求你,把这件卖给我吧!我出高价!”

“不卖~”林初夏拉长了调子,笑嘻嘻地拒绝。

相处久了,她们之间说话早已没了最初的拘谨和小心翼翼,多了几分熟稔的随意。

孟晓晴哪里肯放弃,立刻加码:“那你再给我织一件!一模一样的!毛线我自己出!我再给你5张工业票!”这个价码相当有诚意了。

林初夏盘算了一下,猫冬的日子漫长又无聊,织件毛衣既能打发时间又能赚点票,何乐而不为?

当下爽快地应承下来:“成交!”

孟晓晴欢天喜地的拿来了她的毛线,是眼下颇为时髦的紫色。

这颜色织出来会自带一种沉静高级感。

但林初夏接过毛线,在孟晓晴手背上比划了一下,眉头微蹙,选择实话实说:“晓晴啊,这个紫色……好看是好看,但有点挑肤色。”

她边说边指了指孟晓晴的手:“秋收晒黑的印子还没完全捂白呢,穿这个紫色可能会显得气色不太好。我建议你选酒红色或者纯白色,肯定更衬你。”

孟晓晴低头看看自己明显比林初夏深了好几个色号的手背,再想想自己晒黑的脸,整个人瞬间蔫了,哭唧唧地问:“夏夏!你老实告诉我,你到底是怎么保持这么白的啊?风吹日晒都不黑!”

林初夏:“……”她总不能说这是地府大转盘抽中的冷白皮吧?

“呃…这个…大概…是天生的?”她含糊其辞。

“也可能跟我后来不怎么下地有关系?”

眼看孟晓晴还要追问,林初夏脑中灵光一闪,想起了前世刷短视频看到的偏方。

“哎!对了!我好像听说过一个土法子!用鸡蛋清和二次发酵的淘米水混合起来敷脸,据说能美白!要是能加点珍珠粉,效果可能更好!”她赶紧把这个话题岔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53章做鱼食(第2/2页)

“真的吗?!”孟晓晴和赵红艳的眼睛同时亮得像探照灯。

美白,对任何年代的女孩子都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夏夏!真有效吗?多久能白回来?”孟晓晴激动地抓住林初夏的手。

林初夏有点心虚:“这个…我也没试过,就是听说过…效果嘛,因人而异?”她可不敢打包票。

“管它呢!先试试再说!”孟晓晴是个行动派,立刻跳下炕,舀米、淘洗、找容器浸泡,一气呵成。

美白大业刻不容缓!

三个姑娘正围在一起,头碰头地研究着淘米水该发酵多久,蛋清和水的比例是多少时,屋外传来了陈东洪亮的喊声:

“大家伙儿注意了!都到顾知青屋里集合一下!有事宣布!”

三人赶紧披上棉袄,趿拉着厚厚的棉鞋,小跑着挤进了顾云潇和邹城那间相对宽敞的屋子。其他知青也都到了,七嘴八舌地猜测着:

“啥事儿啊?这么正式?”

“是不是要分粮了?盼好久了!”

“哈哈,我今年工分能有一千五六,总算能过个肥年了!”

陈东见人到齐,清了清嗓子,提高声音:“安静一下!听我说!好消息!大队里明天组织去四道沟水库冬捕!想去的人,明天早上六点,村口集合!每人交三毛钱给大队部,这钱包括了来回坐爬犁的车费和交给四道沟大队的‘入场费’。要是自己有本事能去,不坐爬犁,就交两毛五,省下的五分是车费。不过!渔网鱼竿得咱们自己想办法!”

“冬捕?!”

“捞鱼?!可咱们哪来的渔网鱼竿啊?”

“就是啊,谁有那玩意儿?”

“没工具咋整?干看着?”

众人面面相觑,热情瞬间被浇灭了一半。

就在这时,林初夏的声音响起:“咱们去问问何木匠吧?他手巧,说不定家里有存货,或者能指点门路呢?”

这提议立刻得到了响应!一群年轻人也顾不上冷了,呼啦啦穿好厚外套,争先恐后地涌向何木匠家。

果然没白跑!何木匠家还真有几根自制的鱼竿!

林初夏、孟晓晴、赵红艳三个女知青合伙买了一根,花了五毛钱。

男知青们财大气粗一点,合伙买了两根。

何木匠还热情地分享了自制的鱼饵秘方——挖“红虫”

红虫就是蚊子的幼虫,冰封的浅水区或淤泥下就有,冬天也冻不死。

一群年轻人又兴致勃勃地跑到村口河边,顶着寒风在冻得硬邦邦的河岸附近开挖。

男知青们挥着带来的小镐头或铁锹在前面破冰刨土,女知青们拿着小棍子在后面扒拉寻找那细小的红色虫体。

不一会儿,就收获颇丰,挖了一大捧。

回去后按何木匠的方子,掺上玉米面和红薯一起蒸熟,捏成团,就等着明天大显身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