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青海没有羊眼汤 > 第一百一十四章 宝地暗谋

青海没有羊眼汤 第一百一十四章 宝地暗谋

簡繁轉換
作者:肖雨平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10-11 04:42:38 来源:源1

第一百一十四章宝地暗谋(第1/2页)

大明建文四年,仲夏六月,福建建宁府。

时值梅雨季节,湿热的空气裹挟着泥土与草木的混合气息,沉甸甸地压在山峦叠翠的丘陵地带。连日阴雨初歇,阳光勉力穿透云层,在林间投下斑驳光影。山路泥泞难行,偶有樵夫或农人踩着草鞋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过,裤脚溅满泥点。

杨家村便坐落在这片山水环绕之中。村中约莫百来户人家,白墙灰瓦的屋舍依着地势错落分布,多数略显陈旧,却收拾得整洁。村民多以种茶、伐竹、采药为生,日子清贫,却也安宁。村东头有座颇为气派的宅院,青砖高墙,黑漆大门,门楣上悬着“杨府”匾额,这便是村中大户杨承宗的宅邸。

时近黄昏,杨承宗独坐书房,眉头紧锁。他年近五旬,面容清癯,下颌留着修剪整齐的灰白短须,穿着靛蓝色直裰,头戴方巾,一副乡绅打扮。手中虽捧着本《朱子语类》,目光却久久未翻一页。

窗外,雨声淅沥,敲打着芭蕉叶,更添烦闷。

父亲杨老太公去世已三载,灵柩仍厝于宗祠偏厢,未能入土为安。并非杨家无力操办丧事,而是作为孝子的杨承宗,执意要寻一处上佳吉穴安葬父亲,以保佑杨家子孙昌盛,福泽绵长。

三年来,他请过不下十位风水先生,踏遍了周边山岭,却始终未能找到令各方先生一致称道、也令他自家心安的好地。有的先生指了地,却被旁人批得一无是处;有的地看似不错,却与他家生辰八字有所冲克。此事一拖再拖,已成他心头一块沉甸甸的病,夜不能寐,食不知味。

“唉……”杨承宗长叹一声,放下书卷,揉了揉眉心。窗外天色愈发阴沉,一场夜雨似乎又在酝酿。

与此同时,村口那棵百年大榕树下,来了个外乡人。

此人约莫四十上下年纪,身形瘦高,像根晾衣竿子套了件半旧不新的靛蓝道袍。面皮焦黄,颧骨高耸,一双眼睛不大,却滴溜溜透着一股精明与市侩。几根稀疏的山羊须在下巴上勉强维系着,随着他说话一翘一翘。背上搭着个鼓鼓囊囊的褡裢,手里晃着一面布幡,上书两行墨迹淋漓的大字:“铁口直断鲁地理,堪天舆地定乾坤”。

这便是游方风水先生,鲁地理。

他显然是赶了不少路,道袍下摆沾满泥浆,鞋袜湿透,但精神头却足。见榕树下有几个躲雨的村妇正在闲聊,便抖擞精神,将布幡往树旁一插,清了清嗓子,朗声道:“各位大娘、大嫂,贫道鲁地理,云游至此。观贵地山环水抱,隐隐有灵光透出,想必是块风水宝地,人才辈出啊!”

村妇们被他的嗓门吸引,好奇地望过来。一个胆大的妇人笑道:“这位道长,你说我们这儿是宝地?我们怎么只晓得种茶砍竹,日子过得紧巴巴哩!”

鲁地理捻着那几根山羊须,摇头晃脑:“诶~此言差矣。风水之道,玄之又玄,岂是肉眼凡胎所能尽观?贫道师承龙虎山,得授寻龙点穴秘术,一双慧眼,能观地气,能辨吉凶。”他目光在几个妇人脸上扫过,忽地指向其中一位面色略显憔悴的中年妇人,“这位大嫂,可是家中有久病之人?且是阴症,白日稍安,入夜则重?”

那妇人一愣,脱口而出:“你咋晓得?我家男人咳嗽大半年了,夜里尤其厉害!”

鲁地理面露高深莫测之色:“此乃地气偏阴,侵扰家门之兆。想必家宅东南方有积水或杂物堆积,阻塞气脉。”

妇人仔细一想,拍腿道:“哎呀!可不是嘛!东南角有个破水缸,漏了,一直没顾上收拾!”

鲁地理从褡裢里摸出一张黄符,递过去:“将此符焚化,灰烬撒于积水处。三日内清理干净,再于院中东方种上一棵向阳花木,令夫君之症或有转机。切记,要心诚。”

妇人半信半疑地接过符,旁边有人催促:“快谢谢道长啊!鲁道长真是活神仙!”

鲁地理摆摆手,一副世外高人的模样:“举手之劳,结个善缘。”眼睛却瞟着那妇人。妇人会意,连忙从怀里摸出几枚铜钱,塞到他手里。

开了张,接下来的生意便顺了些。鲁地理又模棱两可地说了几桩家长里短,唬得几个村妇连连称奇,各自给了些谢礼。但他志不在此,这点小钱不过是投石问路。他一边应付着村妇,一双眼睛却滴溜溜乱转,暗自观瞧起杨家村周遭的山形水势。

远处群山起伏,如龙蛇奔走;近处溪流蜿蜒,环绕村落。他的目光掠过田野,扫过屋舍,最后定格在村后那一片名为“卧牛岗”的山坡上。

那卧牛岗形势看似寻常,不高不陡,草木葱茏,与周边山岭并无二致。但在鲁地理这等精通形峦理气的人眼中,细看之下,却隐隐察觉一丝异样。此时雨势暂歇,夕阳余晖艰难地穿透云隙,洒落山间。就在那光暗交替的刹那,鲁地理瞳孔猛地一缩!

他隐约看到,那卧牛岗上空,竟有一丝极淡的、若有若无的紫气氤氲不散,如灵蛇吐信,潜藏于地脉之下,与周遭寻常地气迥然不同!那紫气虽微弱,却纯正祥和,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灵韵。

鲁地理心头剧震,面上却不动声色,甚至故意转向别处,与村妇又扯了几句闲篇,以免被人瞧出端倪。但宽大道袍下的手,却因激动而微微颤抖。他深吸几口气,强压下心中翻腾的惊涛骇浪。

“眠牛望月,紫气南来…这、这难道是古籍中记载的‘潜龙吐珠’之穴?!”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判断。

此等吉穴,据传乃天地灵气所钟,藏风聚气,形势完美。若点中正穴安葬先人,主后代官运亨通,文星辈出,富贵不可限量,乃可遇不可求的大地!福泽可绵延数代而不衰!

一个念头如同毒藤般在他心中迅速滋生、蔓延。此等宝地,若能被自己所用…那便是翻天覆地的机缘!

他迅速收敛心神,眼中闪过一丝贪婪与决绝。此地,必须拿下!但绝不能以“潜龙吐珠”的真实价值示人。

他匆匆结束与村妇的交谈,收起那点微薄的铜钱谢礼,看似随意地打听道:“多谢各位大嫂。贫道云游四方,欲寻一处善地结庐清修数日,不知村中可有清净院落可租?另外,贫道观村中气象,似有积善之家,不知可否拜会一番,结个善缘?”

村妇们热情地指点了村西头一处无人居住的僻静小院,主人去了外地,可找里长租用。又七嘴八舌地说起村东头杨府杨承宗杨老爷如何乐善好施,如何为父寻吉穴多年未果。

鲁地理仔细听着,心中暗喜,真是天助我也!他打听到足够信息,便拱手告辞,背着褡裢,晃着布幡,朝着杨府方向不紧不慢地走去。一路上,他看似目不斜视,实则已将村中道路、水流、屋舍布局暗暗记在心中,与那卧牛岗的方位相互印证,越发肯定自己的判断。

来到杨府门前,只见黑漆大门紧闭,门楣上的“杨府”二字略显沧桑,门前石狮镇守,虽非豪门巨富,却也自有一股乡间士绅的气度。

鲁地理整了整道袍,清了清嗓子,上前叩动门环。

片刻,侧门吱呀一声打开,一个老门房探出头来,打量着鲁地理这身打扮:“这位道长,有何贵干?”

鲁地理打了个稽首,朗声道:“福生无量天尊。贫道鲁地理,云游途经宝地,见贵府上空隐有祥瑞之气盘旋,想必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特来拜会家主,结个善缘。”

老门房见多了各种上门打秋风、卖手艺的,本有些不耐,但听他说得玄乎,又提到“祥瑞之气”,想到老爷正为老太公坟地之事烦心,或许……他迟疑一下,道:“道长请稍候,容小的通禀一声。”

不多时,老门房回来,侧身请道:“老爷请道长花厅用茶。”

鲁地理心中一定,迈步进入杨府。穿过天井,来到花厅。只见厅中布置雅洁,正中坐着一位年近五旬、面带愁容、衣着体面的乡绅,正是杨承宗。

杨承宗起身拱手,语气平淡中带着一丝疏离:“在下杨承宗,不知道长驾临,有失远迎。请坐。”他这些年见多了风水先生,心中早已疲沓,若非心中那点执念未消,几乎不想再见任何术士。

鲁地理不慌不忙,从容落座,目光快速扫过花厅布置,心中又多了几分计较。丫鬟奉上茶来,他轻轻呷了一口,赞了声“好茶”,却不急于开口。

杨承宗见他沉得住气,反倒先开了口:“听闻道长云游至此,不知在何处仙山修行?”

鲁地理放下茶盏,微微一笑:“贫道乃龙虎山外姓弟子,资质愚钝,未得真传,只得些微末小术,游走江湖,混口饭吃罢了。让杨翁见笑了。”他故意自谦,却点出“龙虎山”的名头。

杨承宗果然神色稍动:“哦?龙虎山张天师门下?失敬。”语气缓和了些。

“不敢。”鲁地理捻须,“贫道方才途经贵村,见此地山清水秀,地灵人杰,尤其贵府所在,隐隐有吉气汇聚,想必杨翁家世渊源,诗书传家。”

这话说得笼统,却搔到了杨承宗的痒处。他杨家确是村里唯一的读书人家,祖上出过秀才,他自己也读过书,只是未能进学,一直引以为憾。他面色稍霁:“道长过奖了。寒舍只是粗安罢了。”

鲁地理话锋一转,目光变得有些深远,似是观察着什么,缓缓道:“然则……贫道观此吉气之中,似有一丝滞涩不畅之处,如美玉微瑕。且府中隐隐有股未安之气盘旋不去……恕贫道直言,杨翁家中,可是有先人灵柩未曾安葬?或是安葬之处,有所疑虑?”

杨承宗心中猛地一震!此事在村中并非秘密,但一个外乡人初来乍到,竟能一口道破,却也不凡。他不由得坐直了身子,脸上的疏离之色褪去大半,叹道:“道长真乃高人!不瞒道长,先父辞世已三载,只因在下愚钝,一直未能寻得安稳吉壤,以致灵柩暂厝,不得入土为安。此事实乃杨某心中一大憾事,日夜难安啊!”说到动情处,语带哽咽。

鲁地理心中暗笑,面上却露出同情与了然之色:“原来如此。贫道就说,观杨翁面相,乃仁孝之人,为何府中却有此未安之气,原来是机缘未至。”

“机缘未至?”杨承宗忙问,“请道长明示。”

鲁地理捻须沉吟,故作高深:“非是吉穴难寻,而是良穴自有其主,时辰未到,强求反而不美。杨翁孝心感天动地,然老太公迟迟不得安寝,非但于阴灵不安,更于阳世子孙有碍啊。”他顿了顿,观察着杨承宗急切的神色,才慢悠悠道,“贫道方才观望贵村气象,见村后那一片山岗……似是叫作卧牛岗?那里地气颇为活跃,似有灵光隐现。若杨翁信得过贫道这微末之术,明日可否引贫道前往一观?或有所得,亦未可知。”

杨承宗此刻已对鲁地理信了七八分,尤其是那句“于阳世子孙有碍”,更是戳中他的心窝。他连忙道:“有劳道长!有劳道长!明日一早,杨某便亲自陪道长前往卧牛岗!”

当晚,杨承宗留鲁地理在府中用膳,安排的虽是家常菜肴,却也比寻常饭食.精致许多。席间,杨承宗又请教了些风水常识,鲁地理侃侃而谈,引经据典,听得杨承宗连连点头,心中希望重燃。

鲁地理却婉拒了留宿杨府的邀请,只说自己习惯清静,已租下村西小院。杨承宗不便强留,只好吩咐下人明日一早备好车马。

是夜,鲁地理回到那处僻静小院。院中久无人居,略显荒凉,但他毫不在意。关上门,他点燃油灯,从褡裢里取出罗盘、线坠等物,仔细擦拭,脸上再无白日的淡然,而是充满了兴奋与算计。

“潜龙吐珠……竟是潜龙吐珠……”他喃喃自语,眼中闪烁着贪婪的光芒,“杨承宗啊杨承宗,你空守宝山而不自知,合该便宜了我鲁地理!此等大地,岂是你一乡绅所能消受?待我略施小计,窃了这天地造化,我鲁家后人,亦可位列朝堂,光宗耀祖!”

他仔细回想着卧牛岗的形势,谋划着明日如何说辞,如何测量,如何将那“潜龙吐珠”的吉穴,说成次一等的“金牛卧云”,又如何巧妙偏移穴口,既让杨家得些好处,不致很快败落引人怀疑,又能留下后门,方便自己日后“借运”。

想到妙处,他忍不住嘿嘿低笑起来,油灯昏黄的光线将他晃动的影子投在墙壁上,形如鬼魅。

翌日,天色微明,杨承宗便亲自带着两名健仆,赶着马车来到小院前等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百一十四章宝地暗谋(第2/2页)

鲁地理早已起身,换了一身略显正式的道袍,手持罗盘,一派高人风范。见杨承宗如此殷勤,心中更是笃定。

一行人出了村子,直奔后山卧牛岗。清晨的山间雾气氤氲,露水打湿了衣襟。山路崎岖,马车难行,到了岗下,便需步行而上。

杨承宗年纪不小,爬得有些气喘。鲁地理却步履轻快,一边走,一边看似随意地指点山水:“杨翁请看,此地来龙悠远,起伏有力;左右砂山环抱,如忠臣护主;前方溪流环抱,玉带缠腰。虽非大富大贵之局,却也是藏风聚气之所。”

杨承宗听得连连点头,虽不甚明了,却觉得很有道理。

登上卧牛岗,鲁地理神色变得郑重起来。他取出罗盘,仔细校对方位,口中念念有词,时而抓一把泥土在手中捻搓,甚至凑近鼻尖轻嗅;时而登高远眺,观察四周山势走向;时而又用线坠测量坡度角度。

杨承宗和仆从不敢打扰,屏息跟在后面。只见鲁地理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似乎在苦苦思索着什么。

其实,鲁地理心中早已锁定那“潜龙吐珠”的穴心所在。但他故意东量西测,折腾了大半日,将整个卧牛岗几乎走了个遍,显得极为认真负责,吊足了杨承宗的胃口。

日头渐高,山间湿热难当。杨承宗汗流浃背,却不敢催促。

终于,鲁地理在一片看似平平无奇、长着几棵歪脖子松树的地方停了下来。这里地势略显平缓,并非最高处,也非最显眼处。他反复用罗盘定位,抓土查看,又登上一块大石眺望良久,最终面露惊喜之色,以手杖顿地,朗声道:“就是此处!找到了!”

杨承宗精神一振,连忙上前:“道长,找到了?”

“不错!”鲁地理指着脚下,语气肯定中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兴奋,“杨翁请看,此地后有靠山如屏,前有案山如几,左右护卫周全,明堂开阔,水口收紧。此乃‘金牛卧云’之穴!虽不及那些可出王侯将相的‘潜龙吐珠’之类的大地,却也是百里挑一的上佳吉壤!葬先人于此,必主家宅安宁,人丁兴旺,子孙康泰,福寿绵长!虽未必能大富大贵,但保一家平安顺遂,书香绵延,足矣!”

他刻意点出了“金牛卧云”这个次一等的名目,却绝口不提脚下实则是万金难求的“潜龙吐珠”真穴,更在测量时,暗中将穴口朝向偏移了数尺。如此一来,吉穴的灵气仍会部分滋养杨家,使其家道不至立刻衰落,甚至小有兴旺,足以掩人耳目,却无法达到“潜龙吐珠”应有的极致效果。更关键的是,这数尺的偏移,正如在完美的堤坝上凿开了一个细微的缝隙,留下了可供他人日后“借运”的通道!

杨承宗大喜过望!他对风水半懂不懂,只见鲁地理说得头头是道,引经据典,而且勘察过程如此认真耗时,地点又就在本村后山,方便省事,心中已是深信不疑。他仿佛看到父亲得以安葬,杨家子孙从此平安顺遂的美好未来,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发颤:“多谢道长!多谢道长指点迷津!此恩此德,杨某没齿难忘!”

当下,杨承宗便重金酬谢了鲁地理,并立刻下山安排,选定吉日,要将父亲灵柩风光大葬于此。

鲁地理收了厚礼,脸上却一派云淡风轻,仿佛只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他并未立刻离开杨家村,反而对杨承宗道:“杨翁,贫道观此地气虽吉,然安葬之事关乎重大,一丝马虎不得。贫道需在此盘桓数日,观察穴气流转,确保下葬无误,方可放心离去。”

杨承宗正在兴头上,自然满口答应,还觉得这位鲁道长真是认真负责,品德高尚。他却不知,鲁地理留下,正是为了开始下一步更为阴险的谋划。

数日后,杨老太公安全下葬。

鲁地理依旧住在村西小院,深居简出。但他早已借机打听清楚了杨承宗的家底:杨承宗有一结发妻子,体弱多病,常年吃斋念佛,不大管事。有一独子,名唤杨文瑾,年方十六,继承了母亲的体质,自幼多病,性子也有些怯懦,正在家中埋头苦读,准备科考,指望其光耀门楣。

而鲁地理自己,家中有一远房表妹柳氏。柳氏早年嫁与一商户,不料婚后不久丈夫便意外身亡,留下她和一个年幼的孩儿,生活甚是困顿。族中人多嫌其克夫,不肯相助。柳氏无奈,曾来信向这位据说“有些本事”的表哥鲁地理求助。

当时鲁地理并未十分上心,只随意回了封信安慰几句。此刻,一个恶毒的计划在他心中迅速成形。他眼中闪过一丝算计的光芒,当即修书一封,言辞恳切,以自己近日将在杨家村久居、需要人“照料起居”为名,邀请柳氏前来暂住,并暗示此地富庶,或可为其寻个依靠。

柳氏正走投无路,接到信后,如同抓到救命稻草,连忙收拾简单行李,带着幼子,千里迢迢从老家赶来建宁府杨家村。

数日后,柳氏风尘仆仆地赶到。她年约三十,虽荆钗布裙,不施粉黛,却难掩秀丽容颜,眉宇间带着一股丧夫后的凄楚与柔弱,更添几分惹人怜惜的风韵。

鲁地理亲自到村口迎接,表现得十分热情周到,安排她住下,口中说着:“表妹一路辛苦,先安心住下,凡事有表哥在。”却绝口不提如何为其“寻个依靠”的具体事宜。

起初,鲁地理对柳氏并无僭越之举,反而礼数周全,只让她负责洗衣做饭,料理些简单家务。他自己则常常借着讨论风水和安葬事宜的由头,邀请杨承宗过府饮茶闲坐。

每次杨承宗来时,鲁地理必会让柳氏出来奉茶。那柳氏本是商户之妻,见识过些场面,并非全然无知村妇,加之命运多舛,深知寄人篱下需小心谨慎的道理,因此每次奉茶都是低眉顺眼,举止温婉,言语轻柔。

杨承宗家中正妻体弱寡言,何曾见过这般成熟温婉、又带几分柔弱风情的女子?一来二去,他竟对这柳氏起了些微妙心思。每次来鲁地理处,总忍不住多看她几眼,喝茶的时间也无形中延长了。

鲁地理将这一切看在眼里,暗喜于心,却故作不知,只与杨承宗谈天说地,论说风水。

一日,鲁地理找到杨承宗,声称在邻县发现一处疑似古墓的遗迹,需前往勘察印证一些风水要诀,需数日方归,托杨承宗得空时代为照看一下家中表妹,以免她孤儿寡母受人欺侮。

杨承宗正愁没有机会多接近柳氏,闻言自是满口应允,觉得鲁地理真是信任自己。

当夜,鲁地理却并未远行,而是悄然潜回村西,于自家小院的院墙外一处极为隐蔽的角落,小心翼翼地埋下了一枚他早已准备好的、用特殊药水浸泡过的桃花符。此符邪异,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心绪,放大其内心的**。

是夜,杨承宗在府中书房读书,却莫名觉得心神不宁,眼前总晃动着柳氏那温婉的身影和低眉顺眼的模样。鬼使神差地,他找了个借口,说是忽然想起鲁地理临走前交代的一件小事需询问柳氏,便只身一人来到了村西小院。

一踏入院门,他便觉心中那股躁动愈发强烈,仿佛有股无形的力量在推着他。院内,柳氏正在灯下缝补衣物,昏黄的灯光映照着她侧脸,显得格外柔美。

见到杨承宗深夜前来,柳氏有些惊讶,连忙起身相迎。杨承宗支吾着问了句无关紧要的话,眼睛却离不开柳氏。柳氏何等聪慧,见杨承宗神色有异,心中顿时忐忑起来,却又不敢得罪这位家主,只得小心翼翼地应答着。

那桃花符的效力,杨承宗内心的妄念,柳氏的柔弱无依,在这寂静的夜晚交织在一起。杨承宗终究未能把持住,上前拉住了柳氏的手。柳氏又惊又怕,挣扎了几下,却怎敌得过男子的力气?加之她孤儿寡母无所依靠,潜意识里或许也觉得这或许是一条出路,半推半就之下……

数日后,鲁地理“风尘仆仆”地归来。他一进院子,便敏锐地察觉到气氛有异,再见柳氏神色躲闪,眼圈泛红,心中便明白了**分。他当即勃然作色,拍案而起,厉声质问柳氏。

柳氏羞愧难当,泣不成声,只得将那夜之事和盘托出。

鲁地理听罢,表现得怒发冲冠,痛心疾首:“岂有此理!我好心请托,他竟做出如此禽兽之行!辱我表妹,毁她名节!此事断不能罢休!我这就去衙门告官,请县尊老爷主持公道!”说罢作势便要往外冲。

柳氏吓得魂飞魄散,连忙跪地抱住他的腿,哭求道:“表哥不可!不可啊!他是一家之主,有功名在身,我们如何告得倒他?若是闹将开来,我…我还有何颜面活在世上?我那孩儿又该如何是好?求表哥息怒!”

鲁地理等的就是她这句话。他长叹一声,仿佛极度无奈与痛心,搀起柳氏,颓然道:“罢了罢了…你说得也有理。事已至此,闹将开来,于你名节有损,杨翁声名扫地,于我…唉!贫道日后也无颜再行走此地了。”

他沉吟良久,才似下了极大决心般说道:“那杨承宗虽是…但观其平日言行,也非大奸大恶之人,或许是一时糊涂。若是…若是他尚有几分良心,肯负起责任…表妹,你命苦,若杨翁不弃,便…便跟了他,纳做一房妾室,也好全你名节,给孩子找个依靠。只是此事万万不可声张,需得悄悄进行,以免惹人非议。你看如何?”

柳氏早已六神无主,听表哥如此安排,似乎也是眼下唯一的出路,只得含泪点头。

于是,鲁地理立刻去找杨承宗。杨承宗这几日正自悔恨交加,生怕鲁地理回来无法交代,见鲁地理果然怒气冲冲而来,顿时吓得面色如土,连连作揖道歉,苦苦哀求。

鲁地理先是义正辞严地斥责了一番,见杨承宗确实怕了,才话锋一转,将“纳为妾室,秘密安置”的方案提了出来,并叹道:“杨翁,贫道此举,并非贪图你什么,实是为了保全我表妹那一点微末名节和她幼子的前程,也是保全你杨翁的声誉!此事若传扬出去,于你杨家颜面何存?于你日后乡评如何?还望杨翁好自为之!”

杨承宗正愧悔交加,无地自容,闻言如同溺水之人抓到浮木,简直是恩同再造,哪有不允之理?当即指天誓日,保证一定好生对待柳氏,绝不让她受委屈。

于是,柳氏便被悄悄接入了杨府后宅一处僻静小院安置,对外只说是杨承宗一门远房亲戚,前来投靠。杨府上下虽觉突然,但主人家的私事,也不敢多问。

杨承宗对柳氏倒也确有几分怜惜之情,加之内心有愧,各种用度供给都是最好的,时常前去探望安抚。那柳氏本是无奈顺从,见杨承宗如此对待,也逐渐安下心来。

数月后,惊人的消息传来——柳氏竟被诊出有了身孕!

杨承宗老年得子,虽不敢声张,内心却欣喜若狂,对柳氏更是呵护备至,各种补品源源不断地送去小院,几乎有求必应。

鲁地理见计划一步步得逞,心中狂喜,知道那“借胎转运”的关键一步已然实现。那“潜龙吐珠”的吉穴之气,已通过他暗中布下的手段,开始潜移默化地滋养柳氏腹中的胎儿——他鲁地理的血脉!

他不再久留,以免节外生枝。便以“云游四海,寻龙点穴”为名,向杨承宗告辞离去。

临行前,他特意对杨承宗叮嘱道:“杨翁,老太公所葬之穴,地气非凡,然需时日融合。切记,此穴之气,需得三年后方能稳固见效。期间切不可妄动土石,亦不可对外人详言穴情。杨翁只需静待佳音即可。”这番话看似叮嘱,实则是为将来杨家可能出现的“兴旺”埋下伏笔,并给自己日后的回归留下借口。

实则,他是要避开众人视线,让那“借运”的果实安然成熟。他需要等待,等待那孩子长大,等待那被窃取的吉穴气运完全显现。

杨承宗此刻对鲁地理已是感恩戴德,深信不疑,连忙应下,又奉上一笔丰厚的程仪。

鲁地理飘然离去,仿佛真是一位功成身退的世外高人。

而他种下的因果,才刚刚开始萌芽。卧牛岗上,杨老太公的坟茔静静矗立,下方的地气却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因那一道偏移的穴口和悄然注入的异种血脉,而发生着微妙而危险的变化。

一场由贪婪引发的劫难,已然悄然注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