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青海没有羊眼汤 > 第一百零五章 观音迁像

青海没有羊眼汤 第一百零五章 观音迁像

簡繁轉換
作者:肖雨平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10-11 04:42:38 来源:源1

第一百零五章观音迁像(第1/2页)

(六月十三)

暴雨肆虐了一整夜,直至寅卯之交,方才意犹未尽地渐次收势。天色灰蒙,铅云低垂,依旧是一副憋闷欲哭的晦暗模样。台州府城内,积水成洼,四处泥泞,街巷间弥漫着雨水冲刷出的土腥气、垃圾腐臭味,以及那无处不在的、令人心头沉甸甸的海藻咸腥。昨日上官飞葬礼上那惊天动地的天火薄棺,已如同插上了翅膀,裹挟着无数添油加醋的惊恐细节,疯传于大街小巷、茶楼酒肆。人心惶惶,皆窃窃私语,谓此乃上天震怒,降罚于台州,恐有更大的灾殃祸事接踵而至。

赵清真于借宿的简陋道观中睁开双眼,一夜打坐调息,虽未沉睡,却神清气爽,眸中精光内蕴,周身气息圆融无碍,与外界那污浊沉闷的气息格格不入。炼气化神巅峰之境,已使他能于纷扰混沌中保持灵台一点清明,如莲出淤泥而不染。

他信步走出道观,青衫拂动,步履从容,积水污泥竟不能近其身周尺许,仿佛有一层无形的气墙将其与这浊世隔开。街道上行人面色多带惶惑,或步履匆匆,或聚堆低语,所言不外乎“天罚”、“报应”、“倭寇”、“海龙王发怒”之类。种种焦虑、恐惧、猜疑的念头如同无形的烟瘴,弥漫在潮湿的空气里,寻常人虽不可见,但在赵清真敏锐的神念感知中,却如同翻滚的浊浪,不断侵蚀着这座城池的生机与和气。

“人心自乱,则外邪易侵。”他心中暗叹,全真修行,重在降伏心魔,红尘俗世诸多烦恼灾劫,多半起于内心无明,贪嗔痴慢疑炽盛,方才感召外邪。上官飞之事,可谓典型。

他并无特定目的,只是随心而行,以脚步丈量这座被恐慌笼罩的城池,同时神念如细腻的蛛网,悄然铺散开去,捕捉着空气中任何一丝不寻常的波动。行至城西时,忽见前方一处坍塌的院落前围了不少人,对着里面指指点点,议论声比别处更显惊异。

走近一看,却是一座名为“白塔观音院”的小庙。只见院墙倾颓,屋舍尽数垮塌,椽梁折断,瓦砾堆积如山,显是昨夜暴雨雷击所致,一片狼藉。然而,诡异的是,在这片废墟之中,院中央一座砖石结构的白塔虽显残破,却顽强地屹立未倒。更令人称奇的是,在那断壁残垣之间,一尊檀木雕刻的观音菩萨圣像,竟完好无损地伫立着!

那观音像高约五尺,雕工精湛,宝相庄严慈悲,衣袂飘飘似有流动之感。经此大劫,它非但未曾损毁,反而通体润泽,纤尘不染,甚至在灰暗的天光下,隐隐有一层温润微光自行流转,与周遭的破败凄惨景象形成极其鲜明、乃至令人心悸的对比。仿佛这场毁灭性的灾难,独独绕开了它。

一位浑身湿透、沾满泥污的老僧,正跪在观音像前,不住地叩首悲泣,声音沙哑哽咽:“菩萨显灵…菩萨显灵啊…弟子无能,护持不周,罪过罪过…”

周围百姓亦是议论纷纷,脸上交织着敬畏、好奇与恐惧。

“这白塔观音院可是有些年头了,听说灵验得很!”一个提着菜篮的老妪煞有介事地说道,“早年是有位行脚僧,在灵江边上看见一段乌沉木随水漂来,香气扑鼻,觉得有缘,便费力捞起。劈开一看,你们猜怎么着?那木头里面的纹理,天然就像一尊观音菩萨的影子!这才请了最好的师傅,顺着那纹理雕成了这尊菩萨像!自从建院供奉,可是保佑了一方平安呢!”

旁边一个中年汉子接口道:“可不是嘛!昨夜那雷暴,吓死个人!电闪雷鸣的,我就瞧见这边天上白光一闪,轰隆一声巨响,地皮都颤!早上过来一看,果然…唉,全塌了!可您们瞧瞧,这菩萨像,嘿,连点儿灰都没沾!”

又有一书生模样的年轻人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地说:“小弟昨日还听寺里这位老师父提起,说他前几晚做了个怪梦,梦见菩萨对他言说,嫌这院子里平日太过嘈杂,香客喧哗,心不虔诚,欲要徙居到那白塔顶上,图个清净自在…当时只当是梦呓,未曾想…竟应验在此处!莫非真是菩萨自行迁居,故而显圣毁院?”

“嘶…还有这等事?”众人闻言,更是啧啧称奇,看向那观音像的目光愈发敬畏。

“怕是…菩萨嫌这庙小,配不上祂了?”有人猜测。“还是说…这是菩萨给的警示?像上官家那样,咱台州府要有大难了?”另一人忧心忡忡。

赵清真静立人群之外,目光沉静,仔细感知。那尊观音像上,确实萦绕着一股浩大、温和、纯正、慈悲的灵性力量,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绝非邪祟妖物所能伪装。这力量中正平和,带有佛门特有的愿力与净化特质,令人见之心生宁静。

然而,他的眉头却微微蹙起。神念向下延伸,穿透废墟瓦砾,触及寺院地基深处时,却感知到了一丝极其隐晦、却与昨日天罚薄棺时感应到的同源气息——一股阴冷、诡异、仿佛沉淀了无数负面情绪与暗黑念力的能量!这股能量如同潜伏在黑暗中的毒蛇,被观音像的磅礴灵光死死压制在地基之下,难以逸出,却也未曾被彻底净化驱散,仍在顽强地、极其缓慢地试图侵蚀渗透。

“观音托梦,寺院自毁,圣像独存…”赵清真心念电转,思维如电光石火,“表面看来,确是菩萨显圣,弃旧居而择清净之地。但…这地底阴寒之气从何而来?是早已存在,昨夜雷击恰巧将其激发,引动地气变动导致寺院坍塌?还是…有某种邪异力量,借昨夜天雷暴雨之威,暗中发力,故意摧毁这处供奉正神的所在,企图削弱台州府的守护力量?其目的,甚至可能巧妙地利用了菩萨灵验迁居的传说,来掩盖自身破坏的行迹?”

他倾向于后者。那地底阴气出现得太过巧合,且与上官飞墓地的异常隐隐呼应。

思忖间,赵清真排众而出,走到那跪地哭泣的老僧面前,单掌竖于胸前,稽首一礼,声音清越平和,自带一股令人心安的力量:“无量天尊。老师父,贫道有礼了。”

老僧正自悲恸,闻声抬头,见是一位青衫道士,气度超凡脱俗,眼神澄澈如古井寒潭,心知绝非寻常游方之人,忙止住悲声,挣扎着起身还礼:“道长…贫僧失礼了…不知道长有何见教?”

赵清真温言道:“老师父不必过于悲伤。观此异象,菩萨法身无恙,毫发无伤,且宝光流转,更显圣德威仪。或许,此非灾劫,反是机缘。旧院虽毁,正预示著新局将开。眼下当务之急,非沉湎伤怀,乃是为菩萨金身寻一稳妥安奉之处,免其受风雨侵扰,再徐图重建之事。”

老僧闻言,浑浊的老眼中闪过一丝光亮,但随即又被巨大的茫然和无助取代:“道长所言甚是…只是…只是贫僧无能,这寺院倾颓,重建谈何容易…香火钱早已…唉…”他望着那片废墟,又是一声长叹,显得无比萧索。

赵清真目光扫过那巍然屹立的白色砖塔,缓声道:“老师父请看,此塔历经风雨雷劫而岿然不动,根基稳固,砖石坚凝,且自成格局,正气沛然,寻常邪祟难以近身。岂非正是菩萨于梦中所示之清净暂居之所?何不先将菩萨法身请入塔中底层,设一简单香案供奉,既可免风雨之虞,亦可让四方信众不致失了礼拜之所。待日后机缘凑泊,信众感念菩萨灵验,自有善缘汇聚,重建宝刹亦非难事。”

老僧一听,眼睛顿时亮了起来,拍了一下自己光溜溜的脑门:“哎呀!贫僧真是急糊涂了!多谢道长指点!多谢道长指点!这白塔确是稳固所在!正是暂时安置菩萨的绝佳之地!”他顿时来了精神,连忙向周围围观的乡邻作揖求助。

几位热心肠的壮汉和被菩萨显灵震撼的信徒,立刻上前帮忙。众人小心翼翼,怀着无比的虔诚,合力将那尊沉重的檀木观音像抬起,一步步挪向白塔底层的入口。赵清真在一旁静静看着,暗中默运玄功,一缕极细微却精纯无比的全真丹元悄然送出,托举在观音像底座之下,既减轻了众人的负担,更以其纯阳清气进一步隔绝了那地底可能存在的阴寒气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百零五章观音迁像(第2/2页)

就在观音像被稳稳抬入塔内,安放妥当的那一瞬间,赵清真清晰地感知到,那从地基深处渗出的阴寒气息,仿佛被彻底斩断了与上方的联系,完全被隔绝镇压了下去,再难兴风作浪。白塔本身似乎也具有某种镇邪安宅的古老力量,与观音像的灵光相辅相成。

然而,几乎是同时,他背后鞘中的归尘剑,那代表“开阳武曲”锋锐金气的银白宝石,竟毫无征兆地轻轻震颤了一下,发出一声极微弱的、唯有他能听见的清鸣!一股极其细微却尖锐的警示意味,如同冰针刺入他的灵觉,指向非常明确——城东方向!

那里,是台州府城隍庙的所在。

赵清真目光微微一凝,心中了然。此事果然还未完结。他安抚了老僧几句,承诺日后若有余力必来相助,便辞别众人,步履看似从容不迫,实则迅疾异常,径直朝着城隍庙的方向行去。

越是靠近城隍庙,那股异样的感觉便越发明显。城隍庙乃一地阴司主宰之所,掌籍亡灵,监察善恶,本该是香火鼎盛,庄严肃穆之气笼罩,寻常游魂野鬼绝不敢轻易靠近。但今日,这庙宇周遭却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冷清与萧条。并非无人烟,也有三三两两的香客进出,但那股源自神道本身的、应有的煌煌威严与勃勃生机,却仿佛被什么东西遮蔽压抑了,显得有气无力。

庙宇主体建筑似乎并无大碍,但赵清真的神念却敏锐地捕捉到,位于后殿一侧的一处偏院——当地人口中颇为灵验的“王总管祠”——气息格外紊乱。

这位王总管,据传是前朝一位极得民心的本地父母官,清正廉明,兴修水利,造福一方,死后被百姓感念,自发立祠祭祀,就附在城隍庙旁,百年來香火不绝,颇为灵验,求子、求财、求平安者多有应验。但此刻,赵清真目之所及,那祠庙矮小简陋,门庭油漆剥落,显然久未修缮,祠内光线昏暗,蛛网尘封,供桌上空空如也,冷灶凉灰,显然香火已断绝很久了,与前方城隍主殿的境况截然不同,更迥异的是供桌前方靠近墙壁的地方没有神像!整个祠庙里一尊神像也没有!

但这并非关键。关键在于,这废弃祠庙的周围空间中,残留着一种极其强烈的、新近产生的空间扭曲感与淡淡的、却品质极高的鬼气!仿佛不久前,这里发生过一场剧烈的能量冲突,或者有什么东西被强行从此处剥离了出去!这种残留的波动,与他之前感应到的阴冷能量并非同源,却更显诡异。

赵清真拦住一位在庙前慢悠悠扫地、面色愁苦的老庙祝,稽首问道:“福生无量天尊。老居士请了,贫道想打听一下,这王总管祠…为何如此冷清破败?可是发生了什么事?”

那老庙祝吓了一跳,抬头见是一位气质出尘的道长,叹了口气,左右张望一下,才压低声音,心有余悸地说道:“哎呦,道长您可别提了!这王总管祠…唉,邪门,邪门得很呐!早就没什么香火喽!”

他顿了顿,继续低声道:“不过说来也怪,就在前些日子,有个从温州来的大木材商,运了满满几船的上好杉木,本想出海贩到南洋去赚大钱,结果您猜怎么着?刚出海就遇上大风浪,差点船毁人亡,只好灰溜溜折回咱们台州港避风。那木材泡了海水,急着脱手,可一时半会儿哪找得到买主?正急得跳脚呢!”

“结果就在前天夜里,那商人做了个怪梦!梦见一个穿着旧官袍、看着就很威严正派的老者,自称姓王,对他说:‘台州府衙仓库年久失修,近日连雨,库藏危急,府尊正暗中焦急寻购良木,汝速将木材运至府衙后门,自有管事接应,必不致亏本。’那商人将信将疑,但想着死马当活马医,便依梦中所言,天不亮就把木材运去了。嘿!您猜怎么着?那府库的官儿正为此事急得上火,一见这么多现成的好木材,喜出望外,立马高价全部买下了!那商人可是因祸得福,发了一笔不小的横财!”

老庙祝说得口沫横飞:“那商人觉得是神明保佑,赶紧来城隍庙烧香还愿。四下打听,才知这旁边还有个王总管祠,进来一看那塑像,嚯!竟跟他梦里那老者一模一样!他以为是王总管显灵指点他,感激得不得了,当场就许下大愿,要出资把这破祠修葺一新,再塑金身!”

“这不是天大好事吗?”赵清真适时问道。

“好事?唉,祸事这才开头呢!”老庙祝一拍大腿,脸上恐惧之色更浓,“就在昨天…对,就是上官老爷下葬被雷劈的那天下午!工匠们都请来了,家伙事都备好了,刚把旧祠的破门烂窗拆掉,准备清理地基动工…突然!就毫无征兆地,平地刮起一股子邪风!那风啊,阴冷刺骨,吹得飞沙走石,天昏地暗,人都站不稳,眼睛都睁不开!怪的是,就围着这祠庙巴掌大地方刮,别处一点儿事没有!”

“等那阵邪风过去,大家伙惊魂未定地一看…您猜怎么着?刚运来的青砖木料乱七八糟滚了一地,而那尊…那尊王总管的旧塑像…它…它不见了!就这么凭空消失了!干干净净,连点儿渣都没留下!”

老庙祝声音发颤:“大家都吓傻了!有人说这是王总管显灵,不乐意让人动他的老地方…可更多人私下说,怕是惹恼了什么东西…或是…或是被什么更凶的‘东西’给…给借走了?!现在谁还敢沾这地方?都躲着走呢!那温州商人钱都没敢要回去,当天就吓得跑回温州去了!”

赵清真听罢,眉头彻底锁紧。此事听起来似是一桩带着些温馨色彩的神异轶事,但那最后的“阴风”、“塑像失踪”,却透着一股浓浓的鬼祟邪异之气!这与白塔观音院的倒塌、上官飞墓地的异常,在时间上紧密衔接,背后似乎有一条若隐若现的线在串联!

那“王总管”托梦指引商人,其目的当真只是为了重修祠庙,享受香火?还是另有所图?比如…需要那批木材?或者需要商人“重修祠庙”这个行为本身来达成某种条件?而塑像的失踪,是王总管神念自行离去,还是…被另一股强大的、能够驾驭“阴风”的邪异力量强行“借”走,乃至…“吞噬”了?

他运转神念,仔细探查那废弃的祠基残砖断瓦。果然!在那些破碎的砖石和泥土中,再次捕捉到了那一丝极其微弱、却本质阴冷诡异的能量残留!虽然这丝能量被一股淡淡的、新近产生的香火愿力(来自那商人的感激和还愿)努力掩盖着,但又怎能逃过他炼气化神巅峰境的敏锐感知?

“天火薄棺…观音迁像…王祠灵异…”赵清真将这些散碎的线索在脑中飞快地拼接、推演,“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彼此孤立,实则背后似有一张无形的黑手在暗中拨弄,巧妙地借助天灾人怨,一步步试探、削弱、乃至窃取台州府本地的各种守护力量!其目的,绝非简单作祟吓人,所图必然极大!”

他猛地想起沿海愈演愈烈的倭寇威胁,心中警兆骤升,如擂战鼓!邪祟妖鬼,往往与兵灾**相伴而生,彼此滋养!莫非…

当下,他不再迟疑。夜探城隍庙,仔细搜寻那“王总管”塑像下落,查明那“阴风”来源,已成为解开这一切谜团的关键步骤。或许,这一切诡异事件的最终答案,就隐藏在这台州府地下的幽暗之处,与那些被遗忘的角落和蠢蠢欲动的野心交织在一起。

他辞别老庙祝,目光再次投向那破败的王总管祠,眼神变得锐利起来。夜幕,即将成为最好的掩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