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毕业后,我成了私人男护士 > 第1274章

毕业后,我成了私人男护士 第1274章

簡繁轉換
作者:佚名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08 05:17:28 来源:源1

徐佳莹跟着姨婆的发音反复练习,可“吃饭”总被她说成“吃范”,调子生硬得像敲木鱼。

姨婆耐着性子纠正:“别急,把舌尖轻轻抵在牙齿后面,想象嘴里含着一口温水,发音时让气息慢慢流出来,别用蛮力。”

她还教了个实用的小技巧:“每天早上听半小时评弹《珍珠塔》,里面的旦角发音最软,跟着唱词学调子,比死记硬背快多了。”

从那天起,姨婆小院的清晨就多了别样的景致。

天刚蒙蒙亮,徐佳莹就坐在海棠树下,打开老式收音机调到评弹频道,跟着《珍珠塔》里“方卿唱道情”的唱段反复模仿。

“姑娘啊,倷勿要忒势利,看人不能看衣衫”,她一边跟着唱,一边对照教材标注音调,遇到拗口的词句,就用手机录下来,反复听姨婆的示范发音。

有一次,她学“桂花糖藕”的苏州话,“藕”字总读成“ǒu”,姨婆笑着让她咬着筷子练习:“把筷子横放在嘴里,舌尖抵住筷子,再发‘ngǒu’的音,就能找到软腭发音的感觉。”

苏木见徐佳莹学得认真,也主动加入了学苏州话的队伍。

他从网上淘来一套1980年版的《苏州方言词典》,还下载了苏州话学习APP,每天晚上和徐佳莹一起“互考”。

两人坐在石桌旁,一人拿着词典提问,一人用苏州话回答,答错的人要负责洗当天的碗筷。

有一回,苏木把“缂丝”(苏州话读“kèsī”)说成了“gésī”,徐佳莹立刻笑着举起碗:“罚你洗三天碗!沈师傅要是听到你这么说他的手艺,肯定要笑你不懂行。”

周末清晨,徐佳莹跟着姨婆去巷口的小菜场买菜,这成了她练习苏州话的“实战课堂”。

走到卖太湖白虾的摊位前,她深吸一口气,用刚学会的苏州话打招呼:“阿叔,倷个白虾新鲜伐?今朝啥个价钿?”(叔叔,你的白虾新鲜吗?今天什么价格?)

摊贩是个五十多岁的本地人,愣了一下后笑着应答:“新鲜个呀,今朝早浪头刚从太湖捞上来个!三十五块一斤,买两斤送一把葱!”

徐佳莹学着姨婆平时的样子,轻轻晃了晃竹篮:“阿叔,便宜眼好伐?下次我还带朋友来买。”(叔叔,便宜一点好吗?下次我还带朋友来买。)

虽然“便宜眼”的调子有点跑偏,但摊贩依旧爽快地降了价,还教她“虾”在苏州话里要读成“hā”,带着轻微的翘舌音,像虾子在水里轻轻弹跳。

从菜场回来的路上,遇到李奶奶提着菜篮迎面走来,徐佳莹立刻用苏州话打招呼:“李阿婆,倷今朝买了啥好小菜?”(李奶奶,你今天买了什么好菜?)

李奶奶惊喜地拉住她的手:“佳莹啊,侬苏州话讲得越来越好了!我买了点苋菜,晚上做苋菜炒年糕,倷来一起吃哦。”(佳莹啊,你苏州话讲得越来越好了!我买了点苋菜,晚上做苋菜炒年糕,你来一起吃呀。)

徐佳莹笑着答应,还顺势请教“年糕”的苏州话发音,两人一边走一边聊,吴侬软语的对话声,和巷子里的鸟鸣声交织在一起,满是江南的烟火气。

回到小院时,江源和林晓雨正坐在石桌旁修改画作。

江源手里拿着画笔,在《平江路早市》的画稿上添细节,林晓雨则举着相机,拍摄画纸上的笔触。

看到徐佳莹拎着菜篮回来,江源笑着抬起头:“刚才在巷口就听到你和李奶奶用苏州话聊天,‘倷’‘侬’说得有模有样,进步真快!”

他指着画稿上的一处场景,“我们把你学苏州话的样子也画进去了,你看,巷口那个和摊贩讨价还价的姑娘,就是照着你今天的样子画的,连你手里的竹篮都画出来了。”

徐佳莹凑过去细看,画纸上的姑娘穿着浅青色旗袍,手里提着竹篮,正笑着和摊贩说话,摊位上摆着新鲜的鱼虾和青菜,旁边还画着一个写着“太湖白虾”的小木牌。

“太像了!”徐佳莹忍不住赞叹,“连我讨价还价时皱眉头的样子都画出来了。”

林晓雨拿出相机,翻出最近拍的照片:“我们还拍了很多苏州话相关的素材,有你听评弹的样子,有姨婆教你发音的场景,还有沈师傅用苏州话讲解缂丝技法的片段,打算剪辑进纪录片里。”

江源的创作近期有了显著突破。他正在创作的《江南工艺十二时辰》系列画作,不再是单纯的工艺场景记录,而是融入了大量苏州文化细节。

辰时的画稿里,徐佳莹穿着新中式衣衫,用苏州话和李奶奶打招呼。

石桌上摆着刚蒸好的定胜糕,蒸笼旁放着一本翻开的苏州话教材,申时的画稿中,沈师傅正用苏州话教徒弟辨认缂丝面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