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毕业后,我成了私人男护士 > 第1277章

毕业后,我成了私人男护士 第1277章

簡繁轉換
作者:佚名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08 05:17:28 来源:源1

卖五金配件的王老板,送来了钉子、螺丝等小零件。

甚至连之前参加文化沙龙的年轻人,也利用周末赶来帮忙,陈萌萌带着同学来刷墙,学服装设计的女生帮忙整理布料,学摄影的男生则协助林晓雨拍摄。

“看到你们为传承老手艺这么用心,我们也想出份力。”陈萌萌一边给墙面刷漆一边说,她还发动同学收集了很多老物件。

奶奶传下来的绣花绷、爷爷用过的木工刨子、太奶奶的针线笸箩,都捐给工作室做展示。

改造过程中,充满了温暖的小插曲。

有一次,徐佳莹在清理阁楼时,发现了一个老式的绣花绷,木质已经泛黑,却依旧结实。

姨婆看到后,笑着说:“这绣花绷是你外婆年轻时用的,没想到还在这里。”

徐佳莹立刻决定把它放在展示区,旁边配上外婆学苏绣的故事。

江源在画壁画时,特意加入了李奶奶教大家做点心的场景,李奶奶看到后,感动得眼眶泛红:“没想到我这老太婆也能画进画里。”

随着改造工作推进,徐佳莹的苏州话也越来越流利。

她能熟练地用苏州话和手艺人交流工艺细节,比如问沈师傅“这块刻丝面料要织多少天”问赵姨“‘双花合香’要放多少蜂蜜”。

听评弹时,她已经能不用看字幕,就能听懂《玉蜻蜓》《珍珠塔》等经典唱段的内容,还能跟着哼唱几句。

甚至在给来帮忙的年轻人讲解工艺时,也能用苏州话穿插几句方言俗语,让讲解更接地气。

“倷看,这块苏绣面料的针脚要匀,就像苏州话的调子,不能忽高忽低。”徐佳莹一边教陈萌萌绣雏菊,一边用苏州话讲解。

“‘打籽针’要绕三圈,就像说‘难为倷’(谢谢)时,尾音要拖三下,这样才够味。”

陈萌萌跟着她的节奏,不仅学会了基本针法,还记住了几句实用的苏州话,开心地说:“以后再参加活动,我就能用苏州话和手艺人交流了!”

江源的《江南工艺十二时辰》系列画作也在改造期间完成了最后一幅。

每一幅画都充满了丰富的文化细节:子时画的是林师傅在月下调试古琴,琴旁放着苏州话版的《琴谱》。

丑时画的是赵姨在灯下整理老香方,纸上写着苏州话的香材名称。

寅时画的是李奶奶在厨房准备点心馅料,嘴里念叨着苏州话的食谱。

卯时画的是沈师傅在晨光中检查缂丝经线,指尖划过丝线时还在用苏州话默念“匀一点,再匀一点”。

江源将这十二幅画整齐摆放在临时搭建的画架上,请众人提意见。

沈师傅看着申时那幅画,指着画中徒弟的笔记本笑道:“这里的‘水浪纹’苏州话标注得真准,连我平时常说的‘织的时候要跟着纹路走’都画进去了,就像把我平日里教徒弟的场景搬上了画纸。”

赵姨则偏爱卯时的画:“这画里的晨光,和我每天早起整理香方时的光线一模一样,连我用的青花瓷罐都画得分毫不差。”

林晓雨的“老宅变身记”短视频也更新到了第五期,视频记录了从老宅破旧的初始状态,到众人一起清理、刷墙、搭建织机的全过程。

最新一期视频的结尾,是江源在墙上勾勒壁画轮廓的场景,配上林师傅轻柔的古琴曲和徐佳莹的苏州话旁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