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毕业后,我成了私人男护士 > 第1279章

毕业后,我成了私人男护士 第1279章

簡繁轉換
作者:佚名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08 05:17:28 来源:源1

苏木握住她的手,目光落在院子里的桂花树上:“他们肯定能看到,这棵桂花树明年开花时,咱们的工作室肯定更热闹,会有更多人来学传统工艺,把老手艺传下去。”

周六上午九点,“江南匠心坊”正式开业。陈教授带着苏州大学的几位老师来了,还带来了学校赠送的书法作品。

陈萌萌和同学们早早赶来,帮忙引导客人。

社区的邻居们也纷纷前来祝贺,李奶奶的老姐妹们还带来了自己做的苏式点心。

甚至连远在学校的苏锦和沈奕舟,也通过视频连线送来祝福,说等腊梅开花时,一定要来苏州看看工作室。

体验区里,沈师傅正教几个年轻人织缂丝的基础技法,用苏州话讲解“经线要直,纬线要匀”。

制香区,赵姨带着大家揉香团,手把手教他们“三揉三醒”的技巧。

小厨房里,李奶奶的土灶前围满了人,大家跟着她学做定胜糕,笑声不断。

交流区,江源正在给客人讲解《江南工艺十二时辰》的创作理念,林晓雨则播放着“老宅变身记”的短视频,引来阵阵赞叹。

徐佳莹穿着那件融合了苏绣、缂丝的新中式衣衫,用流利的苏州话给客人介绍工作室:“欢迎大家来江南匠心坊!这里有苏绣、缂丝、制香、苏式点心,大家可以随便体验,有不懂的地方,随时问我们的手艺人。”

一位来旅游的阿姨好奇地问:“小姑娘,你不是苏州人吧?苏州话说得这么好!”

徐佳莹笑着回答:“我是来苏州学习的,跟着姨婆、李阿婆他们学苏州话,学传统工艺,现在已经把这里当成家了。”

傍晚时分,开业活动接近尾声。送走最后一批客人,众人坐在院子里,喝着碧螺春,吃着定胜糕,用苏州话聊着今天的趣事。

“今天来了五十多个人,好多人都报名了下个月的体验课。”苏木笑着说,手里拿着报名名单。

江源则说:“有几位高校老师想和咱们合作,开设传统工艺选修课,让学生来工作室实习。”

赵姨也开心地补充:“有个做文创的老板,想和咱们合作开发香丸、绣品,把传统工艺做成文创产品。”

徐佳莹看着眼前的众人,又看了看“江南匠心坊”的牌匾,忽然觉得,这不仅仅是一个工作室,更是一个承载着梦想与传承的港湾。

在这里,老手艺得以延续,新文化得以碰撞,年轻人得以成长。

未来还有很多挑战,要设计更多优质的体验课程,要邀请更多手艺人加入,要把江南传统工艺传播到更远的地方,但她并不畏惧。

因为她身边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有无数热爱传统文化的人支持着她。

月光渐渐爬上门楣,照亮了“江南匠心坊”的牌匾。

阿二蹲在徐佳莹脚边,尾巴轻轻摇晃着,远处的评弹声依旧婉转,苏州话的唱词里满是江南的柔情,院子里的桂花树上,花苞已经悄悄鼓起,等待着绽放的时刻。

徐佳莹拿起绣花针,坐在院中的石桌旁,继续绣那个未完成的腊梅香囊。

她要把这个香囊送给苏锦,告诉她,在苏州,有一座“江南匠心坊”,正带着乌镇的腊梅种子,带着江南的传统工艺,慢慢成长,绽放光芒。

而这,只是传承之路的开始,未来,会有更多人走进这座小院,拿起绣花针、梭子、研钵,成为江南传统工艺的传承者,让老手艺的温度,永远温暖着时光。

当月光漫过“江南匠心坊”的木牌,将缠枝莲纹雕饰镀上一层银辉,徐佳莹手中的腊梅香囊终于绣完最后一颗籽珠。

她举起香囊对着月光轻晃,细碎的香丸在囊中碰撞出“沙沙”轻响,混着院外传来的评弹唱词。

“唐伯虎点秋香,三笑姻缘配”,恰好构成一曲温润的江南夜韵。

“等苏锦来苏州,让她把这香囊带回乌镇,塞进蓝印花布的枕头里,也算咱们苏州苏绣与乌镇蓝染的手艺联动了。”苏木从背后轻轻环住她,指尖拂过香囊上饱满的“打籽绣”花蕊,眼底满是温柔。

次日清晨,天刚亮透,徐佳莹就拎着竹篮,跟着李奶奶去巷口的小菜场“实战”苏州话。

走到卖太湖白虾的摊位前,她正用刚学会的方言讨价:“阿叔,倷个白虾三十五块一斤太贵哉,三十块好伐?我天天来买!”(叔叔,你的白虾三十五块一斤太贵了,三十块行吗?我天天来买!

忽然听到一阵熟悉的汽车鸣笛声划破巷弄的宁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