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毕业后,我成了私人男护士 > 第1355章

毕业后,我成了私人男护士 第1355章

簡繁轉換
作者:佚名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08 05:17:28 来源:源1

每到一处,他们都认真听手艺人讲解技艺要点,仔细观察制作过程,有的设计师还亲手尝试操作,感受传统工艺的复杂与精妙。

在拜访做榫卯结构的张师傅时,张师傅用几块简单的木材,现场演示了“燕尾榫”的拼接过程。

他没有用一颗钉子、一滴胶水,只是将两块木材的榫头对准、用力一敲,就牢牢地拼接在了一起,无论怎么晃动都纹丝不动。

“榫卯结构的精髓在于‘以木克木’,利用木材的纹理和力学原理,让结构本身变得牢固耐用。”

张师傅说,“好的榫卯结构,能历经百年而不松动,这是现代工艺比不了的。”

赵磊拿着尺子,仔细测量着榫头和榫眼的尺寸,认真记录在笔记本上。

“这种结构太神奇了,如果能把榫卯结构运用到家具设计中,既环保又耐用,肯定能受到消费者喜欢。”

“不过榫卯结构对尺寸的要求太精准了,差一丝一毫都拼不上,批量生产的时候,如何保证尺寸的一致性,是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拜访做油纸伞的刘师傅时,刘师傅的一句话让大家深受启发。“油纸伞不仅是遮雨的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符号。”

刘师傅一边给伞面刷桐油,一边说,“以前的伞面会画山水、花鸟,图案复杂,制作周期长,价格也贵,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喜欢这么复杂的图案,也没那么多时间等待。”

“咱们可以把传统纹样简化,或者结合现代元素,比如卡通形象、简约几何图案,让油纸伞既好看又实用,还能成为年轻人喜欢的装饰品。”

周慧深有感触地说:“刘师傅说得太对了!传统工艺的传承不是墨守成规,不是把老物件原封不动地照搬过来,而是要在保留核心技艺和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与时俱进,贴合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和审美喜好。”

“咱们的‘苏州记忆’系列,就是要做‘有温度、有故事、有颜值、有用途’的产品,让年轻人愿意买、愿意用、愿意分享,才能真正让传统工艺活起来。”

经过一周的深度探访,联合团队对苏州的传统工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设计思路也逐渐清晰起来。

他们回到“古艺新境”,正式进入产品研发阶段。

“古艺新境”特意开辟了一个专门的设计工作室,位于中院的西侧,房间宽敞明亮,窗外就是庭院里的玉兰树。

工作室里摆放着从各个手艺人那里收集来的工具、材料和半成品。

竹丝、丝线、木材、蓝印花布面料,墙上贴满了传统纹样的打印稿、产品设计草图和工艺流程图,浓郁的创作氛围让人一进来就忍不住投入其中。

团队的第一个研发目标,是打造“工艺融合”系列产品,将两种或多种传统工艺有机结合,创造出既有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生活需求的独特产品。

在第一次研发会议上,林梦柔率先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咱们可以把缂丝和竹编结合,设计一款收纳篮。竹编做篮身,保证产品的实用性和透气性,适合存放衣物、零食、化妆品等日常用品。”

“缂丝做篮盖和提手,增加产品的美观度和文化内涵,让收纳篮不仅是工具,更是一件装饰品。”

这个想法一提出,就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这个思路很好!”陈阳立刻响应,“竹编的质朴和缂丝的精致能形成很好的对比,而且两种工艺都是苏州的代表性非遗,结合在一起,能更好地体现‘苏州记忆’的主题。”

赵磊也点头表示赞同:“从工艺落地的角度来看,竹编篮身的制作难度不大,周师傅和学员们已经能熟练掌握基础编织技法,缂丝部分有沈师傅和佳莹把关,技术上没有问题。”

“关键是要解决缂丝与竹编的衔接问题,还有成本控制,不能让产品定价太高,失去了日常用品的属性。”

徐佳莹补充道:“我觉得可以在篮盖的边缘做一圈竹制边框,把缂丝面料固定在边框上,这样既牢固又美观,提手可以做成可拆卸的,方便清洗。另外,缂丝的纹样可以设计得简约一些,减少制作时间,降低成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