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科研系学霸 > 第34章 数据融合异常

科研系学霸 第34章 数据融合异常

簡繁轉換
作者:我是躺赢狗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8-25 15:40:24 来源:源1

第34章数据融合异常(第1/2页)

几个在实验室的师兄都点开链接,打算观摩一下周昀的独门秘籍。

就连刚刚趴下的邱彦都重新坐直了身子。

几人了看了一会儿,都不由发出感叹。

“我愿称之为——研究生新手入门宝典!”

“确实,我们那时候要有这东西,得少走多少弯路,不说别的,就这装环境,那时候就卡了我一两个月,

学怎么用github又是一两周,学会怎么找文献又是一两周,各种杂七杂八的东西学下来,半个学期就过去了,

而且这玩意儿又没有系统性的教程,都是自己一点点上网找的,不过你们这倒是好了,有周昀这东西,能省下不少时间。”

“对你们有帮助就行,如果别人有需要的话直接给就好了,只是别让人拿着我的东西去收费就好,看完觉得有帮助给我点个Star呗。”

“点了,要我说,你这玩意儿迟早得火!”

“那借你吉言了。”

短暂的吵闹过后,实验室又恢复了平静。

周昀看着屏幕上的实验记录,第一次感觉有些棘手。

能够支撑模型运行的核心代码他上周就写完了,然后设置了几组实验,跑了六天,今天刚好出结果。

只是这结果,有些不尽如人意。

在选择股票相同的情况下,甚至还没有之前那个只能接受数值和文本数据的阉割版模型效果好。

这就是AI领域的问题之一,模型完全是黑盒的,你永远不知道你的数据在模型里是怎么变化传输的,可能某一行代码出了问题,就会导致各种奇奇怪怪的问题。

不过还好,周昀在写代码的时候加入了大量的调试代码,因为每跑一次实验需要的时间太长了,

甚至这次他并没有用到所有的数据,只用了其中的一部分,跑一组实验就得一周,这还是64张H100的显卡集群的情况下,

如果用上全部的数据的话,虽然时间上不会是简单的倍乘关系,但至少也得两周。

但这也就是第一次训练时候需要大量数据才要这么久,等第一次训练好了,后续的再有新的数据,就不需要从头训练,只需要利用新的数据微调就行。

现在他就在看输出日志,观察到底是在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为了衡量模型的效果好坏,

他在数据预处理,数据融合,模型训练,结果输出这几个方面设计了几个指标。

经过观察,他大概确认了最为可能的一个原因。

数据融合异常。

因为模型接受的数据是多种模态的,所以在预处理之后还有一个数据融合阶段。

根据实验日志来看,问题就出现在了这一阶段。

原本的数据融合算法在只有两种模态数据的时候,效果很好,但是当数据的模态数量逐渐上升,

一些原本没有发现的bug逐渐显现出来,这也是导致最终效果不如原来模型的最为重要的原因。

当然,也可能是因为过拟合,数据泄露,这种普遍性的问题,只不过仅根据这次的输出日志来看,可能性不大。

“嗯......特征维度贡献方差过大?”划动滚轮的手指停下,周昀敏锐地看到了一条异常的输出。

说人话就是,模型在融合信息的时候没有一个轻重缓急,对所有模态的数据都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了所有输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4章数据融合异常(第2/2页)

这在模态少的时候可能适用,因为数据输入之前,在无形之中其实是多了一个人工筛选的步骤。

比如你要预测股票的涨跌,相比于各种专家的视频分析,你可能会更加相信各种金融指标,所以你就会下意识地选择各种数字指标输入模型,而不是专家的视频分析。

这就隐含地为数据赋予了权重,虽然代码里没有,但它确实是真实存在的。

不过人工筛选终究是有一些小问题的,在金融这个反人类的领域,光凭经验很多时候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

“也就是说,在数据融合的时候,缺少了一个‘智能筛选’的步骤,让模型知道,哪些数据重要,哪些数据不重要。”

“数据筛选.......”周昀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思考着解决办法。

如果只是单纯的逻辑判断,肯定不行,这样太死板,还不如人来筛选。

置信度?

周昀想了一下,也觉得不行。

置信度其实就是模型对自己输出结果的把握大小,例如一个分类任务,最终模型的输出会在Softmax函数的作用下,变成一连串的概率,

比如分类到A的概率为80%,B任务的概率为10%以此类推。

那么置信度就是采用概率大于一定数值的结果。

这东西听上去玄乎,实际上也是一种比较死板的逻辑判断。

除了这两种,筛选数据的方法其实还有很多,不过周昀都不满意,因为这些方法从他们的底层逻辑来看,都没有达到他想要看到的“智能”。

突然,周昀手指一顿。

如果从另一方面来看,数据筛选,还可以看作是一种数据蒸馏。

数据蒸馏其实很好理解,蒸馏大家都知道,那么数据蒸馏就是通过某种手段将数据集提纯的方法。

恰好,周昀发在NeurIPS上的AgileEdge这篇论文里就有一种数据蒸馏的方法,因为想要缩小模型,就等于缩小参数量,两者之间其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直接拿过来用肯定不行,不过周昀感觉只要稍作修改,应该能达到他想要的效果,因为当初设计这种数据蒸馏方法的时候,就已经着眼于“智能”二字。

找到之前的论文代码,周昀直接将那段封装好的数据蒸馏方法copy过来,然后再根据现有的模型进行修改。

因为代码量不大,他就没有用AI,而且AI也未必能准确理解他要怎么改,不如自己动手。

直到晚上快到六点,他才靠着椅子,伸了个懒腰。

终于改完了。

划动着鼠标滚轮,看着已经成功运行的代码,他心里涌现出一股巨大的满足感。

这就是科研的爽感来源,当你解决了一个难题之后所带来的快感,是其他任何事情都不能带给你的。

等了一会儿,直到确认第一个epoch顺利开始后,周昀断开了与服务器的连接。

他在服务器上设置了几组实验,这次跑完估计得要两周,不过他也可以趁着这段时间放松一下。

如果顺利的话,之前那件事情,也差不多该迎来一个结局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