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科研系学霸 > 第75章 答辩(×)上课(√)

科研系学霸 第75章 答辩(×)上课(√)

簡繁轉換
作者:我是躺赢狗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8-30 15:49:15 来源:源1

第75章答辩(×)上课(√)(第1/2页)

说实话,如果按照严格的要求来看,车伟强的标准其实并不算过分,甚至还能说十分合理,

因为研究生嘛,就是需要熟知自己的研究内容,其中也包括最为底层的理论框架。

但是高中大家都学过,看问题需要站在当前的背景下,当前的背景是什么?研究生大量扩招,学历不断贬值,

这就注定了研究生的质量是参差不齐的,再加上毕业要求需要小论文/专利,毕业论文又要有工作量,然后又要上课,

甚至有的老师还会给学生安排横向的项目,这样一套连招下来,留给学生沉下心来认真学习搞科研的时间其实真的不多,

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很多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并没有那么充分,其他学科可能还好,但是像计算机这个学科,

随着AI的发展,本就是一个黑盒的东西,让所谓的理论变的不是那么重要了,大家只要能看懂代码,能跑起实验,剩下的就是编故事了。

这一点大部分的老师,教授其实也知道,所以对学生们的考察重点也不太一样了。

你要说孙乐驹有问题吗?其实是没有的,大家都是这么做的,只是他运气不好,遇上了车伟强这样的‘老古董’。

所谓‘良药苦口’,也难怪没什么学生喜欢这样的老师。

不过周昀也在思考一个问题,大家都这样做,就代表这是正确的吗?

他觉得并不是,但是如果要细究这个问题,所牵扯的东西实在太多,稍微想想就能知道——为什么学历贬值?因为大家都去读研究生了;

为什么大家都去读研究生?因为就业市场太卷了;为什么太卷了?问题一环接一环,再深入下去就没法说了。

如果日后周昀的地位达到了一定高度,他可能会试着改变一下现状,但是现在?先管好自己吧。

等到两个外校老师也点评完后,这名学生也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和孙乐驹一样,接下来的几位学生表现都差不多。

老师基本问点简单的,只要论文是自己写的,基本都能回答出来,但是每次一轮到车伟强提问的时候,周昀都能很明显地感受到台上学生的不安。

用四个字来形容就是——汗流浃背。

不过好在,车伟强提的问题刁钻归刁钻,但也并不会太过刁难你,答不出来顶多也就被他说两句,毕竟现场也不可能真的把你怎么样。

终于,轮到了周昀,他是今天上午的倒数第二个答辩的学生。

念叨这个名字的时候,在场的很多老师都不由地看向座位上的周昀,因为很多老师来旁听就是为了这个他。

也许这个名字现在在学术界并不算出名,毕竟也不过就是发表了一篇NeurIPS而已,而且还没拿到今年的最佳论文,

这样的学生别说全球了,就算是在全国范围内都有不少,但是,在钱塘大学的计算机系里,大部分的老师对这个名字并不陌生。

研一,NeurIPS,这两个词放到一所双非学校,还不是像杭电这样的计算机强校里,那就跟在非洲看到野生大熊猫没什么两样。

更别说周昀还让学校为他破例提前毕业,所以不论如何,大家也都想来看看这样的学生的毕业论文到底是怎么样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75章答辩(×)上课(√)(第2/2页)

周昀也没多紧张,毕竟都在NeurIPS上做过报告了,区区一个毕业答辩还不是轻松拿捏?

“大家好,我叫周昀,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基于最优传输理论的多模态语义对齐与融合方法研究》。”

看到这个标题,除了原本就看过论文的林院长、邓永华和答辩组老师之外,在座的其他老师都不由地挑了挑眉。

如果是其他学生取这个题目,他们可能会想:这学生疯了?

但如果是周昀的话:有点意思,先看看怎么个事。

“这个选题倒是有点意思啊?”一位坐在后排的老师点了点头,“很大胆的选题,看题目应该是偏理论研究。”

“是啊,很久没看到过这样的毕业论文了,不愧是研一就能发NeurIPS还能申请提前毕业的学生。”

还没开始讲,几位老师就小声讨论了一下,不过很快他们就停止了讨论,因为周昀开始了他的报告。

“我的研究主要是多模态的语义对齐与融合,主要的想法是将多模态特征分布视为概率测度,

利用OT框架实现对齐,具体包括分层OT来处理数据簇结构,以及OT变体来适应高维嵌入的性质。

为了方便理解,我会模拟两类数据的对齐过程,分别是:视觉μ和语言ν。

以下是其的基本原理.......

然后,在对其阶段,我将视觉μ和语言ν分布建模为经验测度,通过Kantorovich双对偶形式求解Wasserstein距离:

W(μ,ν)=sup_{f,g:f(x) g(y)≤c(x,y)}∫fdμ ∫gdν,

其中c(x,y)=||x-y||^2/2对应Brenier势的梯度映射

......”

大多数人一开始还能跟的上,因为没有涉及到什么具体的数学公式,都是一些思路,

就像你在学微积分的时候,老师一开始告诉你微积分的主要思想是‘分割求极限’,因为你知道极限是什么,所以听上去多少能领悟一点,

但是一旦老师开始讲到具体的题目的时候,部分学生就开始听不懂了,等更加深入地运用到一些实际问题的时候,就只有少数学生能跟上了。

现在的答辩现场大概就是这么个情况,从原本好好的答辩,变成了周昀在给各位老师上课的感觉,

更重要的是,下面大多数老师都表现出一种小学生上高数课的清澈的愚蠢,至于那些旁听的研一研二学生就更别说了,听到现在估计就只会啊吧啊吧了。

周昀的报告透露着一种‘老艺术家’的从容不迫,在谈到复杂数学公式的时候也是信手捏来,

而且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理论,他也尽可能用相对通俗一点的语言解释,

但是数学这东西,就算再通俗,也是有一定门槛在这的,显然,现在这道门槛已经卡住了在座的大多数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