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科研系学霸 > 第74章 答辩答辩,只答不辩

科研系学霸 第74章 答辩答辩,只答不辩

簡繁轉換
作者:我是躺赢狗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8-30 15:49:15 来源:源1

第74章答辩答辩,只答不辩(第1/2页)

过了一会儿,又有学生陆陆续续到了。

除了参加答辩的同学之外,还有一些研一研二的学生坐在后排旁听。

“时间还没到,到了的同学可以先把自己PPT拷到电脑上。”答辩秘书走到周昀几人身边提醒了一下。

九点整,答辩正式开始。

其中一位答辩老师看了眼手表,随后抽出名单:“时间到了,应该都到齐了吧?”

他快速扫了一眼,便把身子转了回去:“好,那我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本届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现在开始,第一位,孙乐驹同学。”

被点到名字的学生正坐在最后一排,看着手里提前准备好的稿子不断小声念叨。

听到老师点他的名字,他扶了扶鼻子上的黑框眼镜,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衬衫,略带紧张地走上讲台。

迅速在桌面上找到自己的PPT,然后和下方的五位答辩老师对视了一眼。

“开始吧。”

孙乐驹清了清嗓子:“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早上好!我是孙乐驹,我的论文题目是《基于扩散模型与自适应推理的图像超分辨率方法研究》........”

他一口气讲了十几分钟,从研究背景到方法再到最后的实验结果,条理倒是很清晰,也没出现什么意外,但也就条理清晰了,

语速很快,生怕老师听懂他在讲什么,虽然没有照着PPT念,但也能听得出来,他是在背稿子。

台下的答辩老师基本也就是偶尔抬头看一下PPT上的内容,大部分的时间还是在低头翻着手里的论文,拿着笔在上面圈圈画画。

讲完后,孙乐驹停下来,朝台下鞠了个躬。

几位答辩老师交换了一下眼神。

坐在最左边的老师微微点头:“孙同学,我看你没有发表过文章,而是发表了一篇专利?”

听到老师的问题,孙乐驹的身体下意识地绷紧了一下:“额,是的老师。”

“那你的专利具体解决了什么问题?跟你的论文研究内容有什么直接关联吗?能不能展开讲讲?”

“这个专利主要是针对超分辨率方法中的一个优化点,嗯,就是我在论文里提到的那个特征提取的部分,

相比于之前的方法,我对它做了一些改进......”讲到了自己的研究领域,他稍稍有些自信起来了,毕竟是自己耗了这么长时间做出来的东西。

讲完后他又看了眼提问的老师,只见对方眉头一皱,微微摇了摇头。

布豪!!

孙乐驹心中警铃大作。

那位老师翻开论文,拿笔指着说道:“我看到了,你论文第3.2节声称改进了特征提取网络,

我看到下面有两张对比图片,虽然有标注两张图片的得分不一样,但是我肉眼看上去,两者之间并没有显著差异,

能讲一下这个评分是怎么得出来的吗?或者说是怎么计算的吗?”

“老师,这个指标论文的实验部分有写,主要是用了.......”

答辩老师听完翻了翻论文,点了点头:“我看你使用了PSNR,那你有没有计算过LPIPS或者其他的指标?”

“嗯......不好意思老师,我没测过。”

答辩老师也只是点点头:“我建议把这些指标加上,否则光一个PSNR,说服力还是有些不太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74章答辩答辩,只答不辩(第2/2页)

孙乐驹连忙点头躬身一气呵成:“好的老师。”

这位老师也没再刁难他,点点头,表示自己问完了。

轮到下一个老师也只是问了一些不痛不痒的问题,并不算深入,孙乐驹答得倒也从容。

不过轮到第三个老师的时候,他的心就不由地一紧。

这位老师他虽然没见过,但是每个答辩老师前面都放了个牌子,上面有写他们的名字。

车伟强这三个字他可谓是如雷贯耳,上过他课的,没一个说他好话的,历届毕业答辩,只要有他在的组,挂掉的人数都是最多的。

光是对上他的眼神,孙乐驹手心就直冒冷汗。

车伟强皱着眉头,声音带着一股压迫感:“你的摘要里有写到,你论文的创新点之一是你提出的‘自适应推理机制’,

在显著降低扩散模型采样步数的同时,保持了与基准模型相当的PSNR性能,甚至略有提升。

我的第一个问题,你的基线对比模型是标准的、需要1000步采样的扩散模型,但是我们都知道,

业界为了加速扩散模型,早已有UniformSubsampling这样的方法,在你的实验结果里我并没有看到相关的对比实验,

如果你的性能甚至不如UniformSubsampling,那你这项工作的意义又在哪里。

第二个问题,关于收敛性与理论保证,扩散模型的理论基础建立在Tweedie公式和随机微分方程的推导之上,

但是你的‘自适应推理’动态地修改了采样链,这实质上破坏了原扩散模型预设的采样过程,

你有没有通过实验来观测采样过程中的特征分布变化,比如用t-SNE可视化一下不同步数的特征?

或者对其从理论上进行证明?但是在你的论文里我并没有看到其中任何一种?”

第一个问题孙乐驹还能听得懂,毕竟UniformSubsampling他也知道,他也确实没有做这部分的实验,他认了,

但是第二个问题他就有点听天书了,做过深度学习的都知道,

他们这些研究生哪会对这些数学公式有很深的了解?基本都是找一个模块安到自己的模型上试试,如果涨点了,那就是好,没涨那就是不好。

所以才会有‘炼丹’这种说法。

至于更加深层的理论,一般都是博士生或者一些名校研究生才会干的事情。

“不好意思老师,确实是我没考虑到,回去后我一定尽快把这部分补上!”然后就是猛地一个鞠躬。

主打的就是一个:答辩答辩,只答不辩,评委提问,疯狂道歉,如若不行,那就装傻充愣。

现在的孙乐驹用出了最后一招——笑就完了。

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人学生态度都这样诚恳了,哪怕是车伟强这样‘难搞’的老师也不好说什么。

不过最重要的还是他这篇论文并没有什么重大的错误,不管是创新点还是工作量都达到要求了,否则就算是把脸笑烂了,老师也不可能让他通过的。

“你这样是不行的,太不严谨了,方法缺乏理论支撑和充分的对比实验,我暂时保留意见。”

对于车伟强的批评,孙乐驹疯狂道歉——是是是,老师您说对,我一定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