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至圣先师他太稳重了 > 第154章 150六品三才阁全满 三更万

至圣先师他太稳重了 第154章 150六品三才阁全满 三更万

簡繁轉換
作者:八月飞鹰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10-13 04:45:03 来源:源1

第154章150.六品三才阁全满(三更万字到!)

驯养灵兽,正是学宫牧学的专项教学特长,甚至他们在东都城外西边神都苑一带还有专属于自身的牧场。

大批驯养灵兽,自然不会全部都由自身来驾驭。

当中绝大部分,都稳定向外输出。

这自然包括帮别人驯兽。

驯养出来的灵兽,当然要听从新主人的命令。

白隼熟悉道路后,飞在半空中,鸣声嘹亮,时不时提示宁山。

虽有些显眼招摇,不符合宁山性格,但对宁山来说,这部分解决了他的问题,当前实用最重要。

不过,私下里宁山也向徐永生表达了自己的好奇:

「先生,借灵禽丶灵兽帮忙向导自然是好,但为何是飞在天空中的鸟类,而不是在地上的走兽?相对而言,鸟类鸣叫,终究是显眼了些,也容易引旁人注意。」

徐永生:「灵禽毕竟视野更宽广,遍布四方。」

另一方面原因,当前不好直接宣之于口。

徐老师自己此前一直在研究风鸢工艺,并且不断推敲自身修习的种种绝学。

灵犀诀,如今也在他的修炼日程表上。

于徐永生而言,他希望能将类似鹰眸丶灵犀诀这样的武学结合起来,融会贯通,创造一门绝学,令武者联系灵兽丶灵禽,单方面共享其视野。

于徐永生而言,这样的绝学如果要共享,天上灵禽最合适。

高空视野下,很多事情都变得更方便。

而最终目标,就是能在无生命的「小飞机」上,也能起到相同效果。

只是短时间内暂时还不得要领。

不过可以一步一步来。

有初步成果后,如果创造出的是一门儒家绝学,那宁山也能跟着受益。

高空俯视之下,就算还可能左右不分,也比当前情形要强些。

当然,眼下这些法门,都是治标不治本。

关键还是在于宁山自身。

徐永生现在其实有些猜想,推测宁山的情形可能类似于韩振。

如此反常的情形或者说「怪病」,该有其缘由。

三品大宗师,东都学宫司业罗毅,一时间而言拿不出明确的说法。

河洛东都这里目前坐镇的武圣,唯有东都留守殷雄,但一来和对方不熟,二来其人是纯武夫路线的修行者,实战强横但日常修行细节不及儒丶释丶道精细。

所以徐永生和宁山都计划将来有时间去见见学宫祭酒江南云,请他帮忙推敲诊断一番。

当前,先用治标的方法帮宁山缓解一时之急。

宁山可以静下心来,为晋升八品境界做准备。

而徐永生本人的修行,也在继续。

进入盛景十二年二月,他胸口人阁震动,原本空置的第四层中,浩然之气交织,最终凝聚为实质,化作他的第二方「信」之印章。

修炼这方「信」之印章期间,徐永生没有收集或者获取用于辅助加速积累五常之信的相关宝物。

但第二层五常,较之第三丶第四层难度无疑低不少。

而徐永生自己和从前相比,灵性天赋层次已经提升到上乘,同时还拥有四枚「仁」之玉璧。

如此基础下,纵使没有辅助宝物,徐永生还是在约莫一个月出头的时间里,成功温养积累出自己的第二方「信」之印章。

凭良心讲,这还是他前往关中帝京游上元夜,之后返回河洛东都又分出些心神考虑学宫入学试。

若非如此,他甚至有机会在一月底的时候就完成第二层「信」的积累。

而眼下,徐永生六品境界四层三才阁,至此全部圆满!

其眉心天阁中,第一层丶第二层丶第四层各有一块「智」之龟甲,第三层中则有一组「礼」之编钟。

胸口人阁内,第一层和第三层各有一把「义」之古剑,第二层和第四层各有一方「信」之印章。

腰椎地阁处,一如既往,四层全部收藏「仁」之玉璧。

徐永生长长呼出一口气。

接下来,便是筹备和完成儒家修行的相关历练,为通往五品境界做准备。

第四层「仁」的相关历练,栽培挽救行将枯死草木千株,怜天地生意不拘于人。

徐永生这个冬天已经完成相关准备工作,现在开春,是时候正式开始。

第三层「智」的相关历练,徒步丈量十里山川并绘图。

他现在六品境界,完成这个相关历练,肯定比谢初然七品时要简单,省时省力,但仍然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精力。

考虑到自己还有学宫教学上课的事情,因此徐永生计划先完成第四层「仁」的历练,然后等今年五月或七月的田假时,集中完成第三层「智」的丈量绘图历练。

至于第二层「信」的相关历练,依诺代邻看管门户三日无所失,说难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

乍看简单,不需要多长时间,可一旦走漏风声,又有敌人对头的话,非常容易遭到干扰甚至破坏。

不过对眼下的徐永生来说,仔细筹谋一番,倒是不用担心,六品境界三项历练中,这一项最轻快省时。

心中计较妥当后,徐永生一边继续修习熟稔,归纳推演自身所学的武学,一边化身园丁,开始拾掇先前收集的一些枯萎花草。

预先准备好的药物乃至于灵物,连续投入。

有些枯萎的花草立竿见影焕发生机,有些则仍然回天乏术。

徐永生并不气馁,坚持稳步推进。

每日里生活看似枯燥,但他乐在其中,只觉颇为充实。

先前积累三块「智」之龟甲后,徐永生成功掌握儒家绝学豳风箭。

而现在,累计已经养成四枚「仁」之玉璧,两把「义」之古剑和两方「信」之印章后,徐永生开始修习另一门儒家绝学,五噫歌。

这门绝学,是当初从朔方回来,他获准进入学宫典籍厅书阁四楼时挑选的。

徐永生经过一段时间的修炼,渐渐掌握其中窍门。

和止戈为武丶正气歌等儒家绝学相似,五噫歌这门绝技,看起来不那麽武学。

所谓「噫」,乃是发声感叹。

施展这门绝学,儒家武者脚下迈步的同时,配合诗歌咏诵,并不直接出手。

脚下浩然气入大地。

歌咏浩然气振长空。

如此一来,上下相合,直接引动周围土地震荡起伏。

徐永生练习之下,身体周围四方大地微震,顿时有土石一同隆起,向外如墙可以拒敌,向内掩埋可以陷敌。

他初学乍练,五步走完,只起一层土石。

如果继续修行,越发熟练,那就是一步一陷,一噫一陷,五步走完,歌咏结束,里外五层土石一同阻挡敌人或者包围敌人。

而随着武者个人修为提升,相关规模会越来越大。

徐永生一边修习这门绝学,一边也不停思索自己掌握的其他武学如何与之配合。

他默默修炼,在这个春天,大乾皇朝整体环境看上去也相对平稳少许。

「河东丶平卢那两位,突破至武圣境界了啊!」

一日,学宫博士厅里,四门学公房内,王阐感慨:「距当初,大约一年出头的时间吧,看来先前早准备妥当,到了一步之遥的阶段,只等最后时机。」

徐永生微微点头。

此前幽州郡王张慕华和平洲郡王李崇文身死后,递补上来的人,便是他们各自的副手。

李崇文的副手调任河东成为节度使。

张慕华的副手调任平卢成为节度使。

云州郡王林修转任河北节度使,同时以武圣之身,隐约节制尚未成为武圣的新任平卢节度使。

灵州郡王谢峦则同样节制尚未成为武圣的新任河东节度使。

眼下河东丶平卢新人都更向上一步,成功臻至二品境界,北疆连同东北方向,如今看上去又是四位武圣坐镇的局面。

谢峦丶林修不复先前那般强势,不过这一年多以来,朝廷诸般赏赐都不曾少过,仍然可算荣宠之至的模样。

不过自张慕华丶李崇文死后,到现在,异姓郡王人数仍然保持在八个。

两位新晋升二品武圣可以独当一面的边帅,当前都还没有正式封王。

先前剿杀张慕华丶李崇文的功勋已经封赏,令二人修为丶职权都得以更进一步。

想要异姓封郡王,他们都还需要一场大功勋。

这也是从前谢峦丶邵乐水丶林修乃至于张慕华丶李崇文都曾经走过的道路与流程。

「类似这样只差一步的三品大宗师,应该还有?」徐永生若有所思。

王阐微微一笑:「当然有,甚至,不是一个两个。」

他似是忽然换了话题:「我也打算开始为五品到四品之间的正心典仪做准备了。」

徐永生闻言,看向对方,就见王阐一如既往神态平和。

就徐永生所知,王阐从六品到五品,已经有些年头了。

光从徐永生认识对方开始算,就已经超过四年时间,四年前王阐就是学宫五品助教。

准确说来,在那之前,王阐修成五品境界其实便有段日子。

曹朗之前,王阐便是东都学宫近年来最年轻的五品助教。

他在五品停留的有些久。

公房内当前只得他们二人,王阐迎着徐永生的视线,微微一笑:「相关历练,我前几年已经完成,之所以没参加学宫的正心晋升典仪,是因为我想在外面找找看有无其他收获,可惜,没有找到。」

徐永生闻言,心中霎时波浪起伏,但却没有特别意外,更多的感触是:

果然如此……果然如此!

「五品到四品,三品到二品,是两个大坎?」徐永生轻声道。

五品到四品意味着宗师层次,三品到二品意味着武圣层次,这一点世人皆知。

徐永生言下之意自然不在这里。

联系先前和王阐谈论两位边帅新晋为武圣,他此刻印证的猜测在于,江湖上打滚的人不提,朝廷体制内的人晋升,与朝廷乃至于乾皇有很大关联。

此前其实便知道,几位封疆大吏很难当真作反,他们晋升武圣都同乾皇息息相关,是乾皇以自身和山河国运帮助他们分担走火入魔的风险。

如果作反,不说一定不行,但后果和风险都需要自己承担。

而现在看来,不只是高境界,只要是走军方或官方的路线,连低境界武者都受影响。

同时,通过县学丶州学丶武学宫一路走来的儒家修行者,分明也要受影响。

所谓忠君报国。

天下英才,尽入吾彀中……

「四品以下都罢了,从四品宗师境界开始,走朝廷规制内正统培养路线,参加一道道晋升典仪,那条条框框会越来越多,想要违背,代价越来越大。」

王阐笑笑:「我自然没有当反贼叛逆当今陛下的念头,只是生来讨厌类似条条框框,所以这几年一直在寻找跳出圈外的儒家晋升典仪,可惜到现在都只有一鳞半爪,不成章法。

大好时光,总不能就这样一直蹉跎,所以就还是在学宫这边晋升好了。」

徐永生闻言,面不改色,心中却响起警铃。

对王阐来说,或许还可以回来学宫这边,但对他来说,相关事却至关重要。

「世家大族有自己的祖地文脉,所以这方面受制很小?」徐永生轻声问道。

王阐颔首:「是啊,哪怕是在学宫求学的世家子弟,这方面受限也远小于我们。」

徐永生:「大乾武学宫和世家传承之外的方法,肯定是有的?否则别人不说,唐影丶严芷君等人日子就不好过。」

王阐:「有当然是有的,只是难寻找,不过……唐影具体如何却不好说,她本是学宫出身,但如今看来已经颇为自在,可能是另有机缘,从而抹消了相关制约。」

徐永生轻轻颔首。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类似少数特例倒也不算出奇。

但自己不能将希望寄托在这种先上车后赖票的方式上。

因为必须考虑到,如果一直找不到抹消朝廷制约和隐患的方式,赖票不成功呢?

所以,应该像王阐那般先寻找打从一开始就不上车的办法,自家另找私家车。

只是这样的办法肯定也稀少,王阐停在五品专门找了几年没有收获,如今终于不打算再继续拖了。

「河北,山东,还有江南,有兴趣的话主要去这三片地方找找看吧。」王阐笑道:「我那里有些相关资料,晚些时候带给你。」

面对王阐,徐永生没有否认自己的心思。

虽然已经同是学宫讲师,但他此刻仍然向王阐一礼:「多谢先生。」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