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至圣先师他太稳重了 > 第220章 216正心典仪,武道四品

至圣先师他太稳重了 第220章 216正心典仪,武道四品

簡繁轉換
作者:八月飞鹰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10-13 04:45:03 来源:源1

第220章216.正心典仪,武道四品

护送骆文武一家,暗中筹备典仪所需物品的同时,徐永生少有地给林成煊去了一封密信。

这渠道自林成煊告诉他后,他还是第一次使用。

林成煊当前不在河洛东都,而是在这个夏天返乡,回到汝州。

谢初然,跟他在一起。

去年冬至期间,他们便曾经外出,设法预先铺垫,暗中筹备,帮助谢初然完成自己第二层“礼”的相关历练。

只是后来因为东都冬至一场大乱,罗毅出事,林成煊方才带着谢初然一同返回。

原本一些先期布置,不得不因此半途而废。

虽然有些可惜,但林成煊、谢初然都没有放在心上。

一来他们本就关心罗毅,二来以林成煊同罗毅一贯的交情,在外恋栈不回,反而引人注目惹人怀疑。

到了今年夏天,半年多时间过去,罗毅被贬岭南赴任也在徐永生、王阐、越青云等人护送下安然抵达,林成煊就可以带着自己的“侄女”再次行动起来。

徐永生早前公开行程在道门南宗山门做客期间,便有耳闻,林成煊叔侄二人在汝州,颇为安逸顺利。

关于谢初然第二层“礼”的相关准备,暗中也有所进展。

因此徐永生当前就先把自己从骆文武那里听来的儒家四品晋升典仪内容,通过密信传递给谢初然。

如此一来,对方有机会在今年秋天便成功更上一层楼,晋升儒家四品宗师境界。

如果她和林成煊那边已经准备妥当,当真赶得及先完成第二层“礼”的相关历练,那么便有时间再完成儒家晋升典仪。

虽说谢初然表现出不同于少年时代沉稳和耐心,但徐永生清楚对方心中的迫切。

随着时间推移,仇恨和愤怒不仅没有被淡忘,反而在人心底更加炽烈和浓郁。

谢今朝如此。

谢初然也是一样。

她迫切想要更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实力与修为。

既然如此,徐永生便成全对方一臂之力。

至于说他本人,在成功晋升四品之后,还没打算立即返回江北河洛中原。

拓跋锋和常杰都到了江南。

“墨龙”项一夫即将出关,拓跋锋打伤了其子项鼎。

而“碧龙”童霄也来了江南姑苏一带。

双方冲突,眼看着一触即发。

因此徐永生有心继续留在江南一段时间,观察情况,晚些时候再返回河洛东都。

既如此,他本人不返回江北,又希望谢初然同样能在今年秋天晋升四品,那自然只好先将晋升典仪相关内容送过去。

同时,一事不烦二主,徐永生趁机请托谢初然模仿冒充他的身形,在江北活动一番。

上个月在江州期间,他是请托常杰代劳。

如今常杰也已经来江南了,于是徐永生又请谢初然帮自己再做第二次掩饰。

谢初然有青龙谱相助,虽不及常杰专业,但小范围变化身形相貌,瞒过普通人和低境界武者不成问题,尤其她格外熟悉徐永生本人的情况下。

唯一少许碍难,是她的青龙谱长期变化一个模样后,再改变会有些困难,也影响她始终沉浸在“林倏华”的身份中。

只是徐永生这趟从河洛中原出来时间较久,因此还是辛苦对方一趟,以策万全。

哪怕回了汝州故乡,并开始在人前不断增多露面的机会,“林倏华”本人总体而言,依然深居简出,如此便给了她远离汝州前往其他地方仿冒徐永生的机会。

届时具体细节如何处置,自有她同林成煊安排。

如果实在没有机会帮助徐永生在江北“现身”,那自然就算了,以谢初然自身当前安危为准。

徐永生给林成煊、谢初然那边投递密信之后,便正式着手开展自己五品晋升四品的儒家正心典仪。

时间来到八月末。

一天深夜里,雾气正浓。

徐永生首先来到一条水势相对湍急的河流中。

这段时间里,他行走四方,专门注意到这条河流,注意到河流此段的地形。

在湍流中心处,有一小块岩石凸起。

水面下,当是更庞大的岩石,令来往船只都需留神,避免触碰以至于沉船。

而在水面上,只有少许立足之地。

徐永生濯缨沧浪,凌波渡水,轻而易举来到湍流中心,踩在那凸出水面的石柱上。

他手中,捧着一只青瓷碗。

徐永生捧碗立在石柱上,但没有用碗舀水,只是在浓雾中默默静立。

他体内五层三才阁中,茫茫浩然气流转,没有呈现任何激烈的姿态,也没有惊动外界。

只是随着徐永生浩然气流转,他捧着的青瓷大碗中,渐渐开始有水流凝聚,并且越来越快。

这些水流,皆是雾气所凝聚。

正常而言难有这么快的速度,但受徐永生浩然气影响,很快便盛满一碗清水。

待手中青瓷碗盛满水,水面将要向外溢出之际,徐永生飘然离开湍流中心。

夜色下,雾气里,他一路疾行,碗中水不洒点滴。

来到自己早就侦查好地形,物色好方位的另一条河中,徐永生捧着盛满清水的青瓷大碗,登上自己那条专门置办的无篷舟,轻舟顺水而下,在浓雾中静静行驶。

当无篷舟载着徐永生驶过一片因为两岸茂密芦苇而河道骤然收紧不少的河口时,他耳边这时像是忽然响起莫名的靡靡之声,令人昏昏欲睡。

徐永生目光澄净,心灵宁定。

他知道自己当下将要面对五朦考验。

眼下是第一朦,声朦。

稍后还将有光朦。

明明夜雾浓重,月色星光稀疏,可是无篷舟前方水面上却突然现出倒影幻象,金玉楼台,光彩熠熠,惑人心神眼目。

第三朦是欲朦。

无篷舟行驶过程中,河面上遇见漩涡,而漩涡里隐约可见沉舟宝箱,诱人心神。

到第四朦,是权朦,隐约可见前朝玺印,另有断碑沉于河底,上刻“受命于天”那等字样。

于一般根基牢固的儒家修行者而言,这一番考验都不足道哉,甚至只要始终心中提醒自己都是虚假幻觉即可。

但五朦最后一关,名为生朦。

就见浓雾突然散开,一片平静无澜仿佛镜面般的湖泊,展现在徐永生眼前。

自己似乎已经抵达预期的目标。

徐永生见状不为所动。

除了那本就盛满清水的第一只大碗外,徐永生此刻手里还有第二只青瓷大碗。

这个青瓷大碗中,当前看上去也盛满了水。

但徐永生微微一笑,屈指在碗沿上轻轻一弹。

第二只青瓷大碗里的水面微微摇晃,转眼间像是凭空少了五分之一。

或者说,真实情况是碗中本就只有五分之四的水。

随着第二只青瓷大碗里的河水发生变化,徐永生眼前景象也为之一变。

波光如镜的都大湖消失,眼前当下无篷舟仍然行驶在小河河道上。

徐永生淡定取水,在这里将第二只青瓷大碗彻底装满。

按照典仪描述,第二只大碗中的河水,又称惑津水。

五处惑津水,分别对应声、光、欲、权、生五朦。

各自称为芦荡水、倒影水、沉宝水、断碑水和渊心水。

五处惑津水合一,都落在第二只青瓷大碗中。

徐永生一手端一只大碗,立在无篷舟上,继续静静顺水而下。

接下来,出现在他眼前的是真正的平静湖泊。

正常情况下,因为轻舟到来,水纹荡漾,自然会打破湖面平静。

但此刻徐永生浩然气流转之下,一人一舟在这个短暂的时间,仿佛与周围大自然完美合一。

湖水表面,也波澜不兴。

徐永生这一刻将第一只大碗中的雾气凝结之水和第二只大碗中的五处惑津水,一同注入第三只原本空置的青瓷大碗中。

少顷,第三只青瓷大碗内,竟然自动闪烁微光。

仿佛夜空中点点星光,在碗底呈现北斗星图。

徐永生这时再取出一根粗针。

这粗针,是正式开始典仪前,他用收集来的旧船钉,先熔炼再研磨而成。

乍看上去,还有几分粗陋。

但随着徐永生将这枚定星针投入倒映北斗星图的第三只青瓷大碗内,这枚定星针开始微微颤动起来。

定星针没有沉入碗底,反而漂浮在第三只大碗内的水面上。

然后,这定星针也开始闪动光泽,并自动指向正北方。

不单至如此。

当青瓷大碗里的定星针指向正北之际,那个方向的浓浓雾气,竟然开始自动散开。

徐永生见状,立在船头,端正地向着浓雾散开方向做了一揖。

时间流逝下,如今时辰刚刚好,正是夜幕褪去,黎明将要到来的前夕。

随着这一揖,徐永生顿时感觉自己体内三才阁,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

除了原本完满的五层三才阁之外,赫然再多出全部空置的第六层。

与此同时,和之前一样,徐永生能感觉到自身从内到外,不论精神还是体魄,各方面都全部有所提升。

儒家武道四品境界,就此成了。

而与先前六品晋升五品时不一样的情形则是,眼下他体内天、地、人三才阁都变成六层之际,三才阁开始齐齐发光。

武者修行,不论儒、释、道还是纯武夫路线,从七品武者到六品境界,是个大坎。

三才阁或三骨堂、三宫坛、三宝塔等等,三层变四层出现质变,可称四方通达,内外贯通。

实战的时候,四层三才阁与五层三才阁内儒家浩然之气一同流转,会共同形成一座至少十二层高的全新虚幻楼阁。

在此楼阁助推之下,七品以上境界的儒家武者,便可能化虚为实,令自身浩然气化作真实的雷电水火。

徐永生在自己五品境界巅峰时,与人动手之际,便会形成十五层高的虚幻楼阁。

他文武双全,以儒家浩然气和武夫血气叠加的时候,这全新虚幻楼阁奥妙更胜同境界下的武魁高手。

而眼下,随着徐永生修为境界再次进步,臻至四品境界,有了六层三才阁,他们第六层还都空着,他体内仍然再次生出质变。

那层数众多的全新虚幻楼层,消失不见。

取而代之者,是眉心天阁、胸口人阁和腰椎地阁内同时都有大量流光散发而出不说,更汇聚为一朵看上去通体朦胧但依旧闪动光辉的云团。

徐永生内视自己体内,第一次见到这等存在。

但不难猜测,五品以上,可被称为宗师的武道高手,除了调动自身浩然气、灵气之外,更能协调周转四方天地自然之力的根基,便是这团闪动流光的祥云。

以此作为根基,沟通天地自然,可得宗师之**化境。

徐永生完成这一切后,长长呼出一口气。

习惯成自然,他先观察周围环境。

虽然此前已经三番五次检查,当前再看也没发现周围有其他人,但徐永生还是先离开这里再说。

他在这条河道中,已经待了比较久。

同时,他也将自己行使典仪所用的无篷舟、青瓷碗还有定星针都处置利落。

一边收拾东西,徐永生一边思索。

大乾朝廷那边五品晋升四品的儒家正心典仪,大致流程他也知道。

比较起来,两套晋升典仪其实也有相似之处。

朝廷学宫那边的正心典仪,同样分作四步,对应起、承、转、合。

双方起始第一步内容几乎完全相同,都是在湍流中石砥柱上开始。

只不过,朝廷学宫方面的典仪,不需要参加雾气凝聚满碗清水。

然后,民间典仪第二步是经由五惑津,破除五朦。

朝廷学宫典仪第二步是穿过五门。

所谓五门者,迷情香之香门,靡靡乐之声门,霓裳舞之色门,珍馐宴之味门,以及金玉山之欲门。

双方相似度极高,让徐永生很难不怀疑有参考甚至传承改良的关系。

至于朝廷学宫典仪的第三步,同样要用到磁针,不过,如果是通过朝廷武学宫参加典仪,只需要直接将磁针悬挂在学宫里一处风幡下即可。

而最后一步,则是悬挂铜镜于学宫内中央文宫的正门背后。

总体来说,要比民间典仪更加简便省事。

但其中代价,自然不必多言。

正如同禁军中走武夫路线的武道高手,走火入魔概率远小于江湖中人,原因正是在于朝廷体系帮他们分担。

而朝廷学宫体系下的儒家晋升典仪,每每有修为境界更高的人帮助主持,当中想来有异曲同工之妙。

既然有了师生君臣之实,那么,在整套体制框架没有大幅动荡倾颓之前,框架就自然会对个人有影响。

似林成煊修习中庸剑城那样的特例,毕竟是少数。

至于依托各家祖地文脉晋升的世家子弟后裔来说,后人对祖宗,晚辈对长辈,同样不那么容易硬起腰杆来,想必也是相同原因。

还是那句话,不至于到完全不能反,不能忤逆的地步。

但困难要自己克服,代价要自己承担。

而南朝覆灭后,虽然是其后裔子孙传承下来的晋升典仪,仍然有了另一个方向的变化。

不依赖朝廷文宫与祖地文脉之流,而是更借重自然天时和地利。

徐永生大致码了码自己从骆文武那里听来的四个典仪。

不入品到九品的开蒙典仪,天时乃是春雷乍响之际。

九品到八品的养气典仪,天时需要是春雨初晴的时候。

七品到六品的致知典仪,则需要在秋火燎原之后。

再加上五品到四品的这个正心典仪,需要是秋雾锁湖之时。

一年下来,错过了就只能等明年。

所需地理环境也比较复杂,局限在一地,很难全部满足。

不过,终究是个好的开始……徐永生心道。

他基本可以确定,学宫同僚曹朗手上有六品晋升五品的儒家诚意入品典仪。

对方当初就是暗地里晋升五品境界,没有通过学宫。

只是,此后曹朗继续留在学宫,相关典仪有没有提供给朝廷,尚是个未知数。

如果提供给朝廷了,接下来其他人还能否再用,就要挂个大大的问号。

徐永生当初是自己私下里从九品晋升八品。

事后因为林成煊、王阐的缘故,学宫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

但那也可能是因为境界相对较低的缘故。

当初谛听带回来的那门九品到八品的晋升典仪,倒是对天时、地利环境没有严格要求。

可当中后患也较为明显,灵性天赋层次不足的人,会直接因此断绝八品通往七品的可能。

这条路,终究还是崎岖难行。

但徐永生没有动摇。

暂时将对未来的进一步筹谋先放下,改换地点,另找个隐蔽僻静地方的徐永生,转而开始熟悉自己晋升四品境界后的变化。

虽然当前体内第六层天阁、地阁、人阁都还空空如也,但徐永生此刻再周转自身浩然气,那团闪动光辉祥云出现后,一切便全然不同。

尚不需他动手,只是施展濯缨沧浪踏水而行,情况便和先前全然不同。

早先五品境界,也只是足下生水,在没水的地方施展濯缨沧浪仍然能效果最大化。

而现在到了四品境界,徐永生踏水而行,脚下流水仿佛主动支撑他一般,自行起起伏伏,托着他乘风破浪。

徐永生不强行加力压榨的情况下,此刻健步如飞,自身浩然气流失消耗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