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至圣先师他太稳重了 > 第166章 162.自我感觉良好

至圣先师他太稳重了 第166章 162.自我感觉良好

簡繁轉換
作者:八月飞鹰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10-13 04:45:03 来源:源1

第166章162.自我感觉良好

虞国夫人姜玉鸳看着被自己持弓射杀的郑广,怒气未休。

「去找赵,到郑丰宁府上见我!」虞国夫人吩咐身边侍女一声后,便又直接命人带着郑广的户首,去城中另外一地。

那里是郑氏一族族老郑丰宁的居所。

郑丰宁原本一直在郑氏一族祖地隐居安养,乃是去年才来东都,作为长辈,收拾郑彬造成的烂摊子。

此事折腾了半年有馀,到今年夏天方才稍微缓和。

郑肃已经返回郑氏祖地,当前还留在东都的郑氏中人除了郑丰宁以外,就只有郑广等寥寥数人。

郑丰宁刚睡几天安稳觉,这就又突然被人打上门来。

来的人修为实力不高不低,五品武魁,远远比不得当初杀上郑彬庄园的河南尹赵榞。

但身份不可轻忽,乃是当朝皇后的亲姐姐。

看见对方带回姜泉丶郑广的尸身,郑丰宁刚一开始只是暗自皱眉。

但等他看清楚姜泉身上烧焦不见流血的刀伤,顿时心里咯瞪一声响。

「虞国夫人驾临,老朽有失远迎。」郑丰宁强行镇定心神:「可有捉住凶徒?」

虞国夫人冷笑:「凶徒全都在这里了,杀我侄儿阿泉的是你侄儿郑广,杀郑广的则是我,我已经报官了,咱们等河南赵令君来了后,就把我下大狱吧。」

最坏的预想应验,郑丰宁反而冷静下来,连连摇头:「虞国夫人说哪里话?这当中想必存在误会,姜家贤侄身上刀伤乍一看,确实容易引起误解,但当今之世以刀气化作火焰的刀法,并不单只我郑氏家传的王霸之辩。」

虞国夫人此刻同样不见焦躁,来时路上她又仔细检查郑广丶姜泉尸身,发现更多细节,此刻面上冷笑不减:

「郑老是在教训我头发长见识短了?我虽然见识确实不广,但也知道这世上除了郑氏的王霸之辩外,还有别的刀法,武魁施展开来,也能引动烈火,比方说,许氏的天火刀?」

听虞国夫人突然拐到许氏身上,郑丰宁心里又打了个突。

这老者刚开始有些茫然。

但等他看到虞国夫人姜玉鸳手里把玩的一张玄黑方相面具,以及郑广身上的黑衣时,郑丰宁顿时想起一件事。

早先,许氏一族曾经有嫡女许媛,神秘被杀。

动手的人,便是一个面带玄黑方相面具,全身黑衣的男子。

传闻中男子身量颇高,至少比郑广要高,

但因为朔方那边也有装扮相似的人强势斩杀宗师层次的大妖,于是后来知情者更多怀疑,那是衣着打扮相似的几个人或者说一伙人。

可是这样一来,到了郑广这边,局面可就完全说不清楚了。

见郑丰宁似是明白过来,不等对方开口,虞国夫人便抢先继续说道:

「就像当初许氏女被杀的时候一样,我姜家的阿泉,也是众目之下被人刺杀。

这玄黑方相面具,就隐约有阻断高手下算推演的功效,若非我立刻追赶上来射杀凶徒,事后怕是找都没地方找,又是一桩无头案。」

二人说话间,河南尹赵榞也来到郑丰宁府上。

听了事情始末,他面无异色:「郑兄,此事恐怕还需仔细查查。」

他与郑彬个人有仇,同整个郑氏并无私人恩怨,以其实力和出身背景也不怕郑氏记恨。

相反,郑彬之事令郑氏忙不迭整体同这个嫡系子弟切割。

不过赵榞在涉及其他郑氏子弟的事情上,充其量也就是个不偏不倚,碰上友人说情可能通融一二,但也是可通可不通。

现在另一边要找郑氏麻烦的人是姜氏,赵概就更没兴趣从中掺和。

「赵令君,虞国夫人,二位明鉴,我郑氏同姜氏之间,实无任何冲突可言。」郑丰宁言道。

「许氏同郑氏,应该也没有多大恩怨吧?早先不还是死了嫡女。」

虞国夫人姜玉鸳冷冷说道:「郑氏真是藏龙卧虎啊,除了六道堂中人,这还有其他子弟参与另一个更神秘的隐秘结社?

这个秘密结社先在朔方帮过谢氏的忙,很可能同谢氏馀孽息息相关啊。」

郑丰宁面色微变:「或有人栽赃陷害!」

虞国夫人针锋相对:「所以这要好好查一查啊,不过郑广杀阿泉,证据确凿,官司就算打到御前,我为阿泉报仇也是天公地道!」

郑丰宁心中纵使不甘,这时而言只能说道:「这些事,老朽皆不知情,郑氏子弟众多,但大都是心怀社稷忠于陛下的,郑彬丶郑一山还有郑广,私人如何行事,老朽等长辈也无法尽数知晓。」

虞国夫人:「这种事,谁说的准呢?」

郑丰宁还待再说什麽,河南尹赵榞这时言道:「相关事,确实需要查清楚,如果这是郑广个人所为,郑兄自不必担忧,如果是有人栽赃嫁祸,那就更要查清楚,还郑氏以清白,郑兄,请吧。」

郑丰宁仰天长叹,终究是没有当场拒捕突围。

去年是他从祖地来东都捞郑肃等人,今年轮到他被人捞了。

国相姜志邦的四弟姜振国,闻讯专门从关中赶来河洛。

「四哥,大哥那边怎麽说?」虞国夫人姜玉鸳问道。

姜振国徐徐摇头:「割肉放血可以,连根拔起不行。」

姜玉鸳微微沉默。

这不是自家大哥的作风。

如此态度,恐怕是关系到那位高高在上的九五至尊。

姜振国问道:「你这边的情况呢?」

姜玉鸳答道:「有嫌疑的几个人,都被盯着,看上去不像是他们。

至于卜算推演的结果,一片模糊,现在明面上来讲这个凶手必须是郑广。

如果郑广没杀姜泉,那反过来的问题就是她确确实实射死郑广。

姜玉鸳身旁有年轻姜氏子弟忽然开口:「姑母,会不会是那个林成煊?他毕竟是宗师,没那麽容易盯住,而且咱们刚要去找他,阿泉就被杀了———.」

姜玉鸳转头,用一种很奇异的目光打量对方,半响后开口问道:「你告诉的他,我们要去找他?」

那姜氏子弟然:「侄儿怎麽会—」

姜玉鸳:「我们昨晚才刚刚说定去找他,只是三丶两人之间说嘴几句,我没宣扬,阿泉死了,

不是你告诉他,他怎麽知道?」

那姜氏子弟连忙摇头:「姑母明鉴,绝无此事!」

「林成煊不是没有嫌疑,但不是你考虑的那种原因。」姜玉鸳言道:「不知道我们要去找他,

谢氏馀党也可能动手。」

姜振国若有所思:「我现在倒觉得,未必是谢氏馀党,已死的人,有几个愿意为他们招魂?更值得提防的是活人浑水摸鱼,藉机生事———」

姜玉鸳奇道:「四哥的意思,根本就是郑广?你说我没杀错人,我很高兴,可是郑广和阿泉此前素未谋面,专门出手暗杀他,说不通。」

姜振国:「不错,所以不是郑广个人,而这次郑氏的事情,郑氏本身如何也无所谓,其他几家的反应,很值得玩味啊!」

因为事情涉及当初许媛之死,许氏一族闻讯,立刻赶来关注。

不过,作为许氏一族在东都的代表,东都学宫国子学博士许书明的态度非常暖味。

对于郑广,他非常愤怒和痛恨,但对于进一步扩大到郑氏一族本身,态度则非常克制。

甚至可以说,他排斥将事态扩大到整个郑氏一族。

曹氏在东都的代表曹禀清,基本也表达了相同的态度。

馀下邓氏丶陈氏丶蔡氏,大同小异。

作为赵氏代表的河南尹赵榞,态度中立,没有相助许氏,但也没有落井下石的意思。

馀下魏氏丶燕氏丶韩氏丶齐氏丶越氏丶吴氏丶楚氏丶宋氏等大小世家,亦表现出相同的姿态。

「这些门户,还是看不起咱们姜氏,看不起皇后娘娘啊,他们都想干什麽?他们这是连陛下都看不起,想要替陛下清理宫闱啊!」虞国夫人姜玉鸳措辞愤慨,但神情和语气都较为平静。

姜振国冷笑:「一贯如此。」

河洛名门望族彼此之间,同样常有争执甚至摩擦,大多数时候都不是共进共退宛若一体。

要不然,此前拓跋锋丶常杰杀了郑氏子弟,不会只是郑氏一族单独展开通缉追杀,而其他几大家都只是嘴上声援一番实际行动上冷眼旁观。

直到拓跋锋跟隐武帝丶枪王扯上关系后,其他几大世家才多加了些关心。

此次连死了嫡女的许氏,都不主张大肆牵连郑氏,原因并非他们跟郑氏联姻沾亲带故又或者关系多麽好,而是因为对面是姜家。

姜家近些年气焰已经极为嚣张,令众多累世名门侧目。

先前姜志邦取代燕文桢为相时,乃是巅峰。

这次同燕氏来往密切,同姜志邦又有私人恩怨的谢氏倒台,更令四方震动,

眼下再触及河洛名门郑氏,终于开始引发反弹。

与其说是郑氏人缘多好,倒不如说是此前种种事端引发的后续反应。

「谢峦都被我们搞倒,何况郑氏?」随姜振国一同来东都的年轻子弟肆无忌惮开口。

姑母姜玉鸳同叔父姜振国静静扫了那年轻人一眼。

「瞎说什麽呢?」姜玉鸳淡淡斥责道:「秦太,谢峦谋逆,背叛陛下,不管我们还是别的什麽人,都是为陛下分忧,为大乾除逆平叛。」

那姜氏子弟汕汕然:「姑母教训的对,是侄儿方才听说他们胆敢蔑视陛下和皇后娘娘,因而心生愤慨。」

「正因为先前西北外患内乱一起席卷,朝廷平叛之馀还要注意西南的动向,所以陛下不希望中原内地再乱起来,我们当体会陛下慈心仁意,为陛下分忧,而不是添乱。」姜玉鸳言道。

她眸子里寒光闪烁:「稍微缓一缓的,算帐,要一个一个来,急不得。

不过就算是眼前,这一关也不能让郑氏轻易过去。」

姜振国言道:「不错,所以你这次干得漂亮,当场拿下郑广没让他走脱,可以敲山震虎,让他们接下来不敢再肆意妄为,就是可惜了阿泉。」

姜玉鸳:「当然要给阿泉讨回本。」

顿了顿之后,她又说道:「谢氏馀党那边,也不能就此放过,万一呢?」

姜振国:「谢峦丶谢华年,包括谢初然那小娘在内谢氏其他嫡亲都已经被了断,只剩下一个谢今朝,他是重中之重,关键是要把他找出来。

不妨就趁这次阿泉的事情,我们专心找郑氏算帐,林成煊丶徐永生丶鹿婷那些人,明面上稍微放松些,看能不能用他们钓出谢今朝。」

姜玉驾徐徐颌首。

由着郑广被虞国夫人姜玉鸳射死,徐永生没有留下来观察后续,径自第一时间返回自己居住的永宁坊。

实力上的误判,使得盯他梢的人完全不够格,对他的离开一无所知。

徐永生悄然离开,悄然回来,安心继续躺倒。

晚些时候,他耳中甚至能听见外围那些监视者起了小小骚动,想必是为姜泉丶郑广之事惊动。

徐永生置若罔闻,安然入睡,一觉到天明,第二天起来,如常生活和修行。

随着时间推移,他脑海中神兵图的指引,再次发生变化。

东南方的李二郎相关图谱,失去感应。

反倒是西北方向,重新出现指引提示。

先前被人带去西域的那副李二郎图谱,终于又被重新带回来了,与徐永生之间距离,重新变得更近。

徐永生再观察几天后发现,彼此距离还在缩短,

自西域返回后,这幅李二郎图谱在不断靠近大乾中原内地。

见状,徐永生更不操心了,只安心等对方彻底停下来,确定最终方位。

周围监视的暗桩,随着时间推移,只会越来越懈怠,越来越无力。

学宫里,林成煊辞官归家,四门学博土之位出缺。

最终学宫司业罗毅力排众议,奔走请旨。

这个位置,最终由四门学助教王阐补上。

王阐同林成煊的关系人尽皆知,同谢今朝丶谢初然兄妹有过来往,同样不是秘密。

西北丶朔方事变之际,他也不在东都。

但问题是,他当时在江南。

既然朝廷已经明确不进一步扩大牵连的宗旨,王阐处境自然没有大碍。

准确来说,明面上也挑不出林成煊任何问题,在他主动请辞,又有学宫祭酒江南云和东都学宫司业罗毅一同做保举荐的情况下,王阐最终成功继任东都学宫四门学博士之位,成为当前东都学宫这边最年轻的博士。

「只是如此一来,我也需要小心,不好做些什麽了。」王阐轻叹:「否则连同江祭酒和罗司业都一起牵累。」

徐永生:「博士能延续林先生在四门学的学风,已经是当下最好不过的结果。」

王阐看着徐永生,主动向他拱手:「共勉。」

徐永生郑重回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