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至圣先师他太稳重了 > 第106章 102我不寻机缘,机缘来寻我

至圣先师他太稳重了 第106章 102我不寻机缘,机缘来寻我

簡繁轉換
作者:八月飞鹰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8-26 15:43:33 来源:源1

第106章102.我不寻机缘,机缘来寻我

徐永生静静观察神兵图。

随着光辉闪现,对方确实离他越来越近。

到夜色渐深时,这靠近的姿态,忽然放缓,乃至于停下。

不过相较于最初,距离自己又靠近了不少。

徐永生心中猜测,这是巴蜀那里掌握了这条神兵图线索的人,带着东西赶路。

其目的地可能是东都也可能是别的地方,但大致方向在巴蜀到东都这条连线上。

当前停下,可能是到了预期中的目的地,也可能是入夜后单纯休息。

徐永生再观察片刻,见对方确实没有重新移动的迹象后,他不急不躁,也躺下安歇,预计待明早醒来后再观察。

除了虚幻谛听打卡上下班,一夜无事。

谛听今夜带回的消息无足轻重,乃是家长里短鸡毛蒜皮。

等第二天一早,徐永生起床后正常洗漱,然后翻开脑海中神秘书册的第二页。

神兵图依旧在闪烁光芒,相较于昨晚徐永生临睡前没有更多变化。

徐永生正根据昨日变化再次估算对方和自己当前的距离,忽然神兵图闪动光辉再次出现变化。

仿佛对方经过一晚休息后,也重新上路一般。

徐永生感觉那相关线索,并没有改变昨日的方向,依旧沿着通往河洛东都的路线,朝他不断靠近,速度还非常快。

徐永生结合对方昨天和今天的速度,再预估一下,应该就在三丶两日内便可以到东都附近。

他宁定心神,没有时刻关注相关变化,而是继续自己每天的生活,该去义塾内给童子们讲课便讲课,该自己修行便专心练武。

包括当初第一次凭止戈为武在芳华楼镇住袁通在内,徐永生每次和人动手后,都会加以总结。

既总结交锋过程,也总结交锋前后。

先前藉助天枭坑了武魁向旭自不必说。

回东都后,遇上邓氏兄弟找茬,叫徐永生另有一番体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他早就明白。

这也是此方世界武者三观五相修行的必然。

儒家三才阁里位置有限,每个境界都是五常五选三的情况下,仁丶义丶礼丶智丶信必然有多有少。

此前徐永生其实也隐约有感应,但这次同是止戈为武正面碰撞,他更清晰感受到一点:

差之毫厘,可能便是相去千里。

暂不考虑灵性天赋层次是否存在差距,邓与三把「义」之古剑支撑的止戈为武,就稳稳压过两把「义」之古剑的徐永生。

只是后来被徐永生的螣蛇武帝图破解于无形。

徐永生倒没有因此改变自己优先「仁」丶「智」的打算。

若非「仁」丶「智」较高,他先前也发现不了有人跟踪自己,发现不了邓同的小伎俩。

徐永生当下在思考的是,通过别的手段,或是脑海中的神秘书册,或是某些灵物宝贝,可以帮助自身进一步补齐短板。

或者说,将没那麽长的长板进一步加长,不仅不是劣势,甚至可以作为优势。

正如同当日参与围攻枪王聂鹏的右镇魔卫将军齐蝶泉一样。

用徐永生来到这个世界前,在蓝星时玩游戏的说法,这里纯武夫修行,实战中,意气关系到武者的基本数值水平以及招式变化的丰富程度,而煞气则关系到本人速度丶出招速度,隐蔽性乃至于「穿甲」丶「暴击」这样的特殊属性。

齐蝶泉出手,变化莫测的同时速度奇快,还杀伤力惊人。

基本可以肯定五常五相五气之中,她是以修持意气和煞气为主。

如此一来,至少她的防御和恢复相较于进攻之迅捷犀利,多半是弱项。

那麽,齐蝶泉如何弥补呢?

答案是,从头顶武装到脚趾的明神铠,大乾官方在宗师层次配置的最优铠甲,放眼天下也只有禁军和边塞的大将军丶将军得以配备。

如此一来,齐蝶泉自然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发挥自己进攻和身法上的优势。

曹禀清丶白雀挨了聂鹏一枪,前者直到现在都还在养伤,后者更是被同样受伤的碧龙了结。

而齐蝶泉挨了一枪后,还可以继续追击受伤的聂鹏。

话说回来,曹氏多年经营积累,未必没有暗藏这等宝甲,只是曹禀清不敢大庭广众之下穿出来……

对徐永生来说,虽然他的修行宗旨是不让自己有太明显的短板,但当前只有一层的「信」和「礼」,相较于其他三相,客观上确实有所不如。

换言之,对比之下他当前在实战中的短板也是防御丶耐力和恢复力。

感谢这次欧阳树的慷慨。

等八月底的夜市,他除了要拿下那本《惊龙》之外,便有心针对自身薄弱处,尝试寻觅购置一些宝物,将来以备不时之需辅助自身。

眼下,徐永生便继续自己生活和修行,只每晚临睡前检查一下神兵图的变化,比对一下对方的行程进展。

直到神兵图光辉闪烁越来越剧烈,对方离自己越来越近。

徐永生仍然没有主动迎出去,只继续耐心等待,到了第二天白天也多关注神兵图变化。

这一日午后,给义塾里童子们宣布下课后,徐永生观察神兵图,感应到对方已经来到东都城内。

他终于动身,向对方迎过去。

随着双方渐渐靠近,乃至于感应到对方已经进了一处里坊,徐永生当即心中有底:

来者,并非途经东都,其目的地正是在这里。

徐永生从另一个方向的坊门,径自步入这处里坊。

他大约分辨方向,远远望着里坊内远处有一座安国观,心中不禁微动。

徐永生从安国观外经过,就见一列车队,有人正从马车上下来,乃是个身着羽衣星冠的中年道人。

其身旁一众道士,此刻正从车队里拆卸行李,往安国观中搬运。

其中几人口音,听来正是巴蜀那边无疑。

徐永生和其他路边民众一样,目光好奇,光明正大从道士们的众多行李上扫过。

参考先前《蜀中圣水志》和《赤城王图》的经验,徐永生猜测这次可能也是书画。

只是不知这些道人是否知道其中奥秘,还是只当做寻常道经携带,方便众人来到东都后,手边仍然随时有道书可供翻阅。

听周围有人提及,来者是一位名叫秦池东的道家高人。

徐永生虽然光明正大扫了两眼,但脚步并未停下,转回头目视前方,便径自离去。

回到学宫,徐永生大大方方去见王阐:

「先生,我刚才在外面街上,看见有一位道长,带着些道童携不少行李新抵达东都,听口音是巴蜀那边的……」

光是如此,专门询问,自然显得突兀,但徐永生有他的原因:

「听别人称呼那位道长姓秦名池东,不知道是巧合还是与皇室贵胄有关?」

除了女帝临朝时期,大乾皇朝一直道在佛先,尤其道门主要走高层路线,乃至于不少秦氏皇族都有在道门修行,故此徐永生好奇,分所应当。

果然,王阐言道:「嗯,我之前有耳闻,秦池东秦道长也确实跟皇室沾边,不过是皇族远支……若非如此,反倒说不定了。」

徐永生明白王阐意思。

女帝临朝期间,曾大肆屠戮旁支大乾秦氏皇族,只有最中央的嫡支和已经极为疏远的远支方才有人幸存。

秦道长及其长辈,如果不是血裔关系距离中枢太远,恐怕还未必能躲过女帝治下的屠刀。

不过,王阐早先已经知道秦池东要要来东都,听其语气并非私交,而是出于公事。

「道门南宗,终于又有宗师层次的高功长老来东都了。」

王阐简单介绍道:「秦道长所学,也算是道门南宗传承,不过他常年在巴蜀自己建道观修行,平日里同北宗一些长老私交不错,这次可能是应邀前来,居中调解道门两宗的长老高层。」

徐永生若有所思:「去年千秋节大乱过去一年时间了,道门南宗虽然没有抓到时玉河,但一直非常下力气,天子迁怒之意渐渐消了,道门南宗有心重新舒张,东都这里是重中之重……」

王阐颔首:「正是如此,正常而言,已经占尽优势的北宗连谈都不会谈,眼下之所以态度软化,想来还有旁的原因。」

存在共同的敌人,佛门……徐永生心底帮王阐将后面半句话补全。

从王阐这边得到消息,徐永生没有进一步动作,先安心等候。

按照秦池东的来意,他短时间内不会离开东都。

徐永生脑海中神兵图的指引,也始终指向安国观。

过了几天,学宫这边受邀请者,不只那位出身道门北宗的新任崇玄学博士,还有其他六学中很多人。

王阐甚至还问了问徐永生有无兴趣前往。

这次由道门南宗长老召开的盛会,设置在东都内另一座宏大道观鹿林观,而非安国观。

那里,是重新来东都的道门南宗长老当前休憩的地方。

徐永生闻讯,自然是婉拒。

而等到宴会召开的那一天到来,徐永生夜里悄然换了衣服,戴上自己的玄黑方相面具,前往安国观。

果然,这里除了安国观原先的道人丶道童外,只有随秦池东来此的少数几个道童。

身为道门武魁的秦池东本人不在,也去鹿林观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