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重活一次我要选择自己的人生 > 第 155 章 意见一致

重活一次我要选择自己的人生 第 155 章 意见一致

簡繁轉換
作者:提笔圈地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8-27 03:42:58 来源:源1

第155章意见一致(第1/2页)

一个多月,车轮碾过了阳兴县大半的土地。

李毅飞感觉自己像一头扎进了冰窟窿,浑身都透着凉气。

调研笔记本早已写得密密麻麻,这一段时间他看到了太多触目惊心的景象:

海洋重工那死气沉沉的车间依旧盘踞在记忆里。

刘海虽然在他的高压命令下,勉强组织起了技术练兵,新设备也象征性地动了起来,但工人们眼神深处那层根深蒂固的麻木和“混日子”的惯性,并未彻底消散。

整个厂子像一架锈蚀严重、强行启动的破旧机器,每一步都伴随着刺耳的摩擦声,随时可能再次熄火。

财务兜底资金的审计报告初稿已经压在李毅飞案头,那些模糊不清、指向不明的开支项,如同黑暗中窥伺的眼睛,让他心头警铃大作。

深海造船厂表面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下,缪俊杰那瞬间惨白的脸色和急于辩解的神情,如同烙印。

李毅飞私下安排秘书张浦,利用其环保专业背景和局内人脉,不动声色地收集船厂周边水质、土壤的初步样本(当然,是极其谨慎的)。

反馈回来的零星信息,都隐隐指向污水处理环节可能存在“猫腻”。

而缪俊杰抱怨的本地配套产业链断裂,更是阳兴工业衰败的缩影——没有健康的下游支撑,龙头也舞不起来。

其他几家老牌纺织厂设备老化得如同古董,产品积压如山,工人工资拖欠严重;

一家曾经的明星化工厂,浓烟虽然有所收敛,但空气中残留的刺鼻气味和周边农田里泛黄的庄稼,无声地控诉着历史遗留的污染创伤。

更普遍的是,几乎所有的企业主都在抱怨同一个问题:“办事难!”跑不完的衙门,盖不完的公章,说不清的流程,还有那应运而生的“黄牛”产业链。

一个想扩大生产的小老板苦笑着告诉李毅飞:“李县长,不怕您笑话,我办个扩建环评,跑了三个月,最后还是花了两千块找‘熟人’才搞定。

时间成本?伤不起啊!”

唯一能让他紧绷的神经稍微舒缓一点的,是阳兴县四通八达、保养良好的路网。

柏油路面平整开阔,标线清晰,在阳光下泛着光。

这算是前任班子留下的为数不多的、真正惠及长远的“遗产”。

“至少,想把外面的凤凰引进来,窝巢的门槛是修平了。”李毅飞揉着发胀的太阳穴,自嘲地想。

这大概是他这一个月焦头烂额中,唯一能聊以慰藉的“好消息”,让他少了一桩“要想富先修路”的头疼事。

但路通了,人却未必愿意进来。营商环境,才是扼住阳兴喉咙的那只无形之手!

县政务服务中心,那个本应代表政府形象提升服务效率的窗口,在李毅飞几次暗访中,看到的却是令人心寒的景象:宽敞明亮的大厅里,办事窗口不少,真正高效运转的却寥寥无几。

办事群众排着长队,脸上写满焦灼与无奈。工作人员或面无表情地敲着键盘,或三三两两低声闲聊。

角落里,几个眼神飘忽的“热心人”低声招揽着生意:“办证?加急?找我,包过!”——这便是滋生在低效土壤上的“黄牛”。

李毅飞亲眼看到一个外地客商,因为一项并不复杂的备案手续,被几个窗口像皮球一样踢来踢去,最后气得拂袖而去,丢下一句:“这地方,神仙来了也难做买卖!”

这一幕幕,像冰冷的钢针,扎在李毅飞的心上,也最终凝聚成他破局的决心:万事开头难,但再难,也得有人去劈开这第一刀!否则,阳兴永远在死水里打转!

李毅飞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整整两天。窗外暮色四合,华灯初上,他浑然不觉。

桌上是堆积如山的调研笔记、数据报表、企业反馈。

他像一个精密的仪器,将这些杂乱无章的信息进行梳理、归类、分析、提炼。

指尖在键盘上敲击出密集的声响,屏幕上逐渐形成一份名为《阳兴县现状剖析与发展振兴初步行动计划》的文档。

这份计划书,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空洞的口号,有的只是刀刀见血的问题剖析和清晰可行的破局路径:

1.刀刃向内,重塑营商环境:以政务服务中心为突破口,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限时办结”改革,建立“好差评”制度,引入第三方暗访评估,向“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和“黄牛”乱象开刀!

将政府的角色定位从“管理者”彻底扭转为“服务员”。

2.激活存量,精准靶向招商:摒弃过去盲目追求“高大上”项目的思路。

结合阳兴现有产业基础(如深海造船厂的配套需求、纺织厂可能的转型方向),瞄准产业链上下游缺失环节,精准对接小而精、专而强的配套企业,实现“链式”发展,以点带面。

3.直面沉疴,推动国企改革:对海洋重工等“老大难”国企,明确问题核心在于“人”!

管理僵化、思想固化、能力弱化。提出调整部分不作为、乱作为企业领导人的强烈建议(李毅飞在这段文字下重重划了线)。

4.环保亮剑,守住绿水青山:将环保问题提升到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

对重点排污企业(尤其是深海造船厂)启动更严格的常态化监管和突击检查。

暗示将动用技术手段(如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监测),彻底查清污染底数,该关停的关停,该升级的升级,绝不手软。

这一点,他特意提到了张浦的专业背景,暗示将有针对性动作。

5.整合资源,争取上级支持:强调阳兴的问题不是孤立的,需要市一级在政策、资金、特别是人事权限上的强力支持,才能真正实现“全县一盘棋”。

打印出来的计划书还带着温度。李毅飞拿起它,迈着步伐,走向县委书记贾磊的办公室。

书记秘书施建忠看到李毅飞,立刻起身,脸上带着职业化的恭敬:“李县长,您稍等,我通报一下。”

他轻轻敲门进去,片刻后出来,笑容更盛:“李县长,书记请您进去。书记特意交代了,以后您过来,不用通报。”

李毅飞点点头,推门而入。

贾磊的办公室宽敞明亮,弥漫着淡淡的茶香。

李毅飞进来时他正从宽大的办公桌后站起身,脸上带着笑意迎了上来:“毅飞来了!快坐快坐!

这一个月跑下来,人都晒黑了一圈,辛苦了啊!”

他热情地招呼李毅飞在会客区的沙发落座,自己也坐到对面。

秘书施建忠动作麻利地泡好两杯热茶,轻轻放在两人面前,然后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带上了门。

“书记,调研虽然辛苦,但收获很大,算是把阳兴的‘家底’和‘病灶’都摸了个七七八八。”李毅飞没有过多寒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55章意见一致(第2/2页)

将手中那份还带着温度的计划书双手递了过去,“这是我根据调研情况,梳理的一些问题和初步的发展思路,请您审阅。”

贾磊接过厚厚一叠文件,脸上的笑容收敛了些,带上眼镜,认真地翻阅起来。

他翻页的速度不快,目光一行行扫过那些精准的数据、犀利的剖析、清晰的分类(将类似问题如“办事难”、“效率低”、“环保隐患”、“管理混乱”等归类得清清楚楚)、以及后面附上的具体解决方案。

越看,贾磊的眼神越是凝重,随即又透出难以掩饰的惊讶和欣赏。

这份报告,太扎实了!太有针对性了!没有空话套话,全是干货!问题一针见血,解决方案条理清晰,可操作性强。

尤其是对营商环境顽疾和国企沉疴的剖析,直指核心!

这和他印象中那些前任县长们或泛泛而谈或避重就轻以及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规划”截然不同!

李毅飞这一个月,根本不是在“接见”谁听汇报,他是真正沉到了最底层,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心在感受!

那些被层层包裹掩盖的问题,在他这种“掘地三尺”的调研方式面前,无所遁形!

贾磊心中那份对李毅飞能力的认可,瞬间拔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这个年轻人,不仅有魄力,更有超乎寻常的洞察力和执行力!

良久,贾磊合上计划书,摘下眼镜,看向李毅飞的目光充满了肯定和期许:“毅飞同志!好!非常好!这份报告,看得我既痛心又振奋!

痛心的是阳兴的问题积弊如此之深,振奋的是你找到了症结,开出了药方!

思路清晰,措施有力!放手去干!县委是你坚强的后盾!需要什么支持,我贾磊全力协调!”

得到书记的明确支持,李毅飞精神一振。他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然后组织了一下语言,抛出了计划书中最关键、也最可能触及“雷区”的一环:

“书记,您的支持给了我很大信心。要落实这些计划,尤其是盘活那几个积重难返的国企,关键在人!

像海洋重工的刘海同志,观念陈旧,管理能力明显不足,甚至……可能存在一些需要深究的问题。

我建议,对这类明显不适应发展要求、甚至阻碍改革的企业主要负责人,考虑进行调整!我们需要真正懂市场、有冲劲、敢担当的人去掌舵!”

“调整?”贾磊脸上的笑容微微一滞,眉头不易察觉地蹙了起来。

他没有立刻回应,而是拿起茶杯,缓缓喝了一口,眼神变得有些复杂,似乎在权衡着什么。

办公室里的气氛,瞬间多了一丝凝重的意味。

几秒钟后,贾磊放下茶杯,发出一声带着深深无奈的叹息:“毅飞同志啊,你的想法,我完全理解,甚至……我当初刚来时,也动过这个念头。”

他身体微微前倾,压低了声音,带着一种推心置腹又透着苦涩的坦诚:“但是,难啊!这几个重点国企,虽然日常归县里协调管理,但主要领导的任命权,在市国资委和市委组织部手里!

我们县里,只有建议权,没有决定权。以前我也尝试推动过调整,阻力……非常大,最后都不了了之。

这些位置……牵涉的线,可能比我们看到的要深得多。”他话语中的未尽之意,如同房间里骤然弥漫开的一层薄雾,让空气都显得有些滞涩。

市管干部!

李毅飞心头猛地一沉!这个关键信息,是他之前未曾掌握的!

如同一盆冷水,浇在他刚刚燃起的改革之火上。

刘海、缪俊杰这些人的“稳坐钓鱼台”,原来背后还有这层关系!难怪海洋重工烂成那样,刘海还能“诉苦”;

难怪深海造船厂的环保疑云,缪俊杰似乎有恃无恐!如果动不了这些关键的“人”,再好的改革方案,到了执行层面,都可能被扭曲、被架空、被消解于无形!

一丝冰冷的锐气在李毅飞眼中闪过,但瞬间被他压下。他迅速调整思路,语气依旧沉稳:“书记,如果人事调整暂时受阻,那国企改革这盘棋,难度确实陡增。

不过,其他方面的工作,刻不容缓!”他话锋一转,指向另外两个关键点:

“第一,营商环境,必须立刻动刀!政务服务中心必须彻底整顿,流程再造,服务升级!

我们要向全县、向外界释放一个最强烈的信号:阳兴县改作风、优环境的决心是动真格的!

这不需要市里批条子,我们县里自己就能干!这是吸引投资、留住企业的生命线!”

“第二,招商引资的思路必须转变!摒弃好高骛远,立足实际,围绕现有产业链缺失环节精准发力。

利用我们相对便捷的交通优势,主攻那些‘小而美’‘专而精’的配套项目,先把经济生态的毛细血管激活!”

贾磊听着,频频点头。李毅飞没有被“市管干部”的难题吓退,反而迅速找到了突破口,这份应变能力和务实态度,让他更加欣赏。

“另外,”李毅飞眼神坚定,声音也提高了几分,“书记,虽然我们动不了人,但问题必须向上反映!

阳兴的问题,不仅仅是阳兴的问题,它关系到全市的发展大局!我建议,我们县委县政府联合向市委市政府做一次专题汇报!

把我们的调研结果、面临的困境、特别是这些市管企业存在的严重问题和可能带来的系统性风险,以及我们急需市里在政策、权限上给予的支持,原原本本、毫不遮掩地汇报上去!

我相信,只要我们的报告足够扎实,问题足够清晰,诉求足够合理,市里不会坐视不理!毕竟,阳兴这个‘老大难’,也是市领导的‘心头病’!”

“好!”贾磊猛地一拍沙发扶手,眼中精光闪烁,之前的无奈被一股决断力取代,“毅飞,你说得对!

反映问题,争取支持,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破局的关键!

就按你说的办!这份计划书,”他拿起桌上的文件,“就是最有力的‘武器’!我们一起去市里,向领导们好好汇报!”

“书记,审计局那边对全县近三年的财政收支和重点项目(尤其是那几个国企的财政兜底资金)的审计终稿应该也快出来了。

我建议等拿到这份报告,结合里面的关键数据,把我们的汇报材料做得再扎实一些,明天或者后天就去市里!”李毅飞补充道,眼神锐利。

那份审计报告,很可能藏着撕开某些黑幕的关键证据!

“没问题!”贾磊站起身,伸出手,用力地和李毅飞握在一起,“那就这么定了!完善计划,拿到审计报告,我们一起去市里!

这一次,为了阳兴,咱们就豁出去,闯一闯这‘龙潭虎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