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重活一次我要选择自己的人生 > 第 148 章 部长的考题

重活一次我要选择自己的人生 第 148 章 部长的考题

簡繁轉換
作者:提笔圈地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8-27 03:42:58 来源:源1

第148章部长的考题(第1/2页)

五月底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多水县纪委书记办公室的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李毅飞刚在一份关于村务监督的调研报告上签下名字,内线电话“嗡嗡”震响。

“李书记,省委组织部紧急通知,”办公室主任陈玉秀的声音清晰传来,“要求您下周一前往省委党校报到,参加为期一个月的青年干部培训班。”

“党校培训?”李毅飞指尖的笔微微一顿。他这个位置刚坐稳,县里的反腐倡廉工作正推向深入,省里这突如其来的调训,时机有些微妙。

是常规轮训?还是……他压下心中思虑,沉稳回应:“收到,安排一下工作交接。”

几乎同时,县委书记庄稼官也接到了通知。他捏着话筒,目光落在窗外枝繁叶茂的梧桐树上,眉头微蹙。

省里点名让李毅飞去?这小子刚和苏家办了婚礼,又发了那两篇震动不小的文章……这步棋,是什么意思了?摇摇头,甩开无谓的猜测,上面安排,执行便是。

傍晚,李毅飞开着他那辆半新不旧、洗得干净的国产SUV(这是老李买的,李毅飞拿来开的,自己那辆车给老李开了,李毅飞觉得老李的车开的舒服),驶入多水县城一个稍显破旧的小区。

这里还是他上高中时买的房子,这么多年过去了了,虽然显得破旧,但是温馨整洁。

推开家门,一股家常饭菜的香气扑面而来。父亲戴着老花镜在看本地晚报,母亲江舒兰正从厨房端出一盘热气腾腾的红烧鱼。

“回来啦?洗洗手准备吃饭。”江舒兰笑容温暖,眼角的细纹透着慈祥。家里的小超市生意不错,日子宽裕,但夫妻俩依旧保持着几十年如一日的朴素。

“爸,妈,”李毅飞换了鞋,走到餐桌边,“省里通知,下周一起去省委党校封闭学习一个月,中间回不来。”

“去省城学习?”江舒兰放下盘子,立刻关切地问,“得住党校宿舍?那伙食能合口吗?

妈给你装点自己晒的笋干、腌的酱菜带去?省城的饭油水重,对身体不好……”她絮叨着,转身就去翻柜子找玻璃罐。

儿子在省城有房子她知道,但党校有规矩,她更关心儿子的身体能不能吃好睡好。

老李从报纸上抬起眼,沉稳地说:“学习是组织培养。认真学,注意身体。”简短的话语,是父亲无声的信任和支持。

李毅飞心头暖意流淌,接过母亲递来的玻璃罐:“妈,够了够了,党校伙食肯定不差。您别操心,我能照顾好自己。”

他从未在父母面前显露那特别丰厚的身家,只是告诉父母有钱,父母也享受着这份平凡踏实的亲情。

李毅飞拨通远在京城苏舒的电话“舒舒,省里安排党校封闭培训一个月,白天可能联系不上。”

苏舒在那边噗嗤一笑:“知道啦,李大书记要深造啦!跟我爸当年一个样。安心去吧,我正好在家多陪陪我妈。

记住啊,按时吃饭,不许熬夜,少喝酒!”语气轻松,透着理解和熟稔。

周一清晨,省城空气中已浮动着初夏的燥热。

李毅飞只拎了一个深色款式简洁的旅行袋,驾车驶入省委党校庄重的大门。

报到点很是热闹。办理流程非常高效,李毅飞领到的宿舍钥匙显示的是302。

推开302的房门,一股新刷墙面和消毒水混合的气息。

一个四十岁上下、身材敦实、穿着半旧POLO衫的汉子,正满头大汗地和一套不太听话的被套“搏斗”,背心洇湿了一片。

“哎哟,小兄弟!”汉子听见动静,扭过头,抹了把汗,带着北方口音爽朗一笑,“是来帮哪位领导收拾铺盖的吧?辛苦辛苦!

这次培训上头可盯得紧,点名说了不能缺勤,你可得提醒你领导别不当回事儿!”他显然把面容年轻的李毅飞当成了随行人员。

李毅飞放下旅行袋,神情自若地伸出手:“您好,我是多水县纪委书记,李毅飞,这期学员。”

“啥?!”汉子郭兵手里的被角“啪”地掉下,眼睛瞬间瞪圆,嘴巴微张,像被定住了一样,上下打量着李毅飞,“多…多水县纪委书记?

你这么年轻?!”他猛地一拍脑门,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激动:“李毅飞!哎呀我的天!我想起来了!《党报》头版!《中央日报》二版!那两篇大文章的作者!是不是你?!”

李毅飞微微一笑,点头确认,手依然伸着:“幸会,郭县长。”他过目不忘,门牌名单上的“金水县县长郭兵”早已印入脑海。

郭兵慌忙在裤腿上蹭蹭手心的汗,双手用力握住李毅飞的手,脸上混合着激动、尴尬和由衷的佩服:“李书记!真是百闻不如一见!

太年轻有为了!刚才眼拙,闹笑话了,您别见怪!”宿舍里那点随意的家常气氛,瞬间被一种微妙的敬意取代。

傍晚,夕阳的余晖给党校的红砖楼镀上一层金边。宿舍楼的喇叭准时响起,声音穿透走廊:“全体学员注意!十分钟后,一号礼堂集合!薛部长做学前动员!”

楼道里顿时响起密集的脚步声以及低沉的交谈声和关门的碰撞声。

李毅飞和情绪依旧高涨的郭兵抓起笔记本,随着人流涌入宽敞明亮的一号礼堂。

前面几排木质座椅被陆续坐满,发出轻微的嘎吱声,一百位来自全省各县的实权人物汇聚一堂,空气仿佛都凝重了几分。

当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薛高宇步履沉稳地走上主席台时,全场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

薛高宇面容肃穆,双手抬起,掌心向下轻轻一压,如同按下一个无形的开关,偌大的礼堂瞬间落针可闻。

“同志们!”薛高宇的声音透过麦克风,清晰、沉稳,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青干班,是省委给你们这些县域发展的中坚骨干,搭建的‘加油站’和‘练兵场’!

未来一个月,把心沉下来,把本事提上去!这是硬任务!”

他目光如炬,扫视全场,语气陡然转严:“纪律是生命线!封闭学习一个月,非极特殊、经严格审批的情况,一律不得请假!

严禁任何形式的外出应酬!周六日可在市内活动,但晚九点前,必须归队!宿舍楼门禁系统,准时落锁!别挑战组织的管理底线!”

这斩钉截铁的要求,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水面,台下瞬间响起一片压抑的吸气声和细微的骚动,不少习惯了地方上相对宽松环境的干部,脸色都变了变。

薛高宇仿佛没看见那些变色的脸,话锋一转,语重心长,带着穿透人心的力量:“同志们!时代巨轮,一日千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48章部长的考题(第2/2页)

我们坐在县域发展的舵手位置上,眼光不远,思想不新,就会被时代浪潮远远抛下,甚至可能把航船带入险滩!

这次培训,就是要给你们更新导航图,校准罗盘!不想将来在发展的十字路口追悔莫及,现在就要心无旁骛,学深悟透!”

他略作停顿,目光似乎不经意地扫过台下某个区域,声音更加凝重:“尤其要深刻思考,如何在新时代的考卷上,答好‘发展’与‘保护’这道必答题,找到破茧重生、绿色崛起的新路径!

这是关乎一地兴衰、百姓福祉的时代命题!”

李毅飞端坐在台下靠前的位置,背脊挺直,听得全神贯注。

薛高宇的每一句话,都像重锤敲击在他敏锐的思维上,与他深厚的经济学积淀和对未来大势的精准预判产生强烈共鸣。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寻求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动态平衡——这正是他文章的核心,也是未来十几年地方发展能否破局的关键!这培训,绝非寻常。

动员讲话持续了近一个小时,字字珠玑,发人深省。

散场时,郭兵还在咂摸着薛部长的话,感叹道:“句句敲在骨头上啊!这一个月,是真得脱层皮了!”

旁边有人深以为然地点着头,也有人脸上挂着不以为然的神色,小声嘟囔着“要求忒严”。

党校的学习生活,节奏快得像上了发条。

课程表排得满满当当: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解读、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与实践、公共管理创新与服务型政府建设、新时代党性修养与纪律规矩、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产业发展……内容既高屋建瓴,又紧贴基层实际。

对于拥有多个顶尖学科博士学位和过目不忘能力的李毅飞而言,课堂的理论学习更像是一次系统性的梳理、印证和深化。

他听得极为专注,手中的笔在笔记本上快速移动,记录下的并非长篇大论,而是精准提炼的关键词、逻辑链和瞬间迸发的思考火花。

李毅飞强大的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让他在教授讲述的间隙,偶尔提出的一个追问或补充的一个视角,往往能直击问题核心,甚至启发授课者进行更深入的阐述,引得几位资深教授在讲台上都忍不住向他投去赞许和探究的目光。

课间的走廊、食堂的餐桌、宿舍熄灯前的片刻,都成了思想碰撞的“第二课堂”。

李毅飞身边渐渐聚拢了一些真心求索的同窗,郭兵是最活跃的一个,还有几位同样锐意进取的县长、区委书记。

大家谈论着县里的特色产业如何突破瓶颈、招商引资如何避开环保雷区、乡村振兴如何找到可持续模式……李毅飞并非滔滔不绝之人,但每当开口,言必有物,切中肯綮。

他能用最通俗的语言拆解复杂的经济数据,能用鲜活的基层案例诠释抽象的法律政策,他的观点总能穿透表象,抓住本质,提供具有前瞻性和操作性的思路,常常让围听的同僚们眼睛一亮,豁然开朗。

“李书记,你这年纪,看问题怎么像有几十年经验的老把式?”

“刚才你点出的那个产业融合关键点,对我们县太对症了!简直醍醐灌顶!”

“李书记,务必抽时间到我们县实地看看,给我们的发展规划把把脉!”

很快,“多水县那个24岁的年轻书记李毅飞”,成了这期青干班一个无法忽视的存在。

他年轻得令人惊讶,却沉稳得令人安心;学识渊博,却毫无学究的迂腐气;

在基层纪委岗位上展现的铁腕与成效,更添几分实干家的硬朗。

那些最初因他年龄和级别而心存疑虑甚至带点轻视的“老资格”们,在亲身感受到他那份洞穿迷雾的洞察力和务实落地的思维方式后,无不收起了最初的偏见,发自内心地认可这位年轻的同僚,亲切地称一声“李书记”。

这份尊重,是李毅飞用绝对的实力和沉静如水的态度赢得的。

李毅飞的收获同样巨大。与这些经验丰富的“一线指挥官”们深度交流,极大地丰富了他对基层治理复杂性和多样性的认知图谱。

他对江省各区域的发展禀赋、痛点难点、风土人情有了更立体的了解。

一个越来越清晰的预感在他心中成形:这次培训,绝非省里随性而为,更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岗前淬火”。

这个预感,在培训进入第三周时,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得到了印证。

这天傍晚,李毅飞在食堂刚打完一份简单的两荤一素(清炒时蔬、红烧排骨、麻婆豆腐),在靠窗的位置坐下。

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在光洁的餐桌上投下光斑。就在这时,一个身影端着餐盘,自然而然地坐到了他对面的空位上。

周围几桌的交谈声瞬间低了下去,无数道惊讶或带着探究的目光悄悄聚焦过来——来人竟是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薛高宇!

“毅飞同志,”薛高宇神态平和,拿起筷子,像普通学员一样开始用餐,语气也如同闲话家常,“学习生活还适应吧?课程强度不小啊。”

李毅飞放下筷子,姿态恭敬而不失从容:“薛部长好。很适应,收获非常大,对很多问题的理解更深更透了。”

薛高宇点点头,夹起一块排骨,咀嚼着,目光平静地看向李毅飞,仿佛随口一问:“有收获就好。

明沐省长前两天和我聊起这期学员,还特意提到了你,说你是燕大走出来的杰出代表,思维敏锐,基础扎实,是棵好苗子。”

他顿了顿,话锋看似随意地一转,目光却变得深邃:“结合你这一个月的所学所思,还有你之前文章中反复强调的核心理念,对于像铜山市阳兴县这样,背负着沉重的传统产业包袱、又处在环保风暴中心的县区,该如何破局?

如何在‘高压锅’里,不仅活下去,还要活得精彩,闯出一条浴火重生的新路?你这个经济学博士、燕大的高材生,有没有一些…具体的、可以落地的思考?”

核心考题,终于来了!李毅飞心中一定。

他知道,省里为他铺就的下一段征程,其起点就在此刻,就在这张普通的食堂餐桌上。这顿晚饭,是他通向更广阔天地的第一道门槛。

李毅飞凝神静气,目光迎向薛高宇探询的视线,大脑高速运转,将这一个月来汲取的理论与同窗交流碰撞出的实践火花、前世今生的洞察,瞬间整合、推演、升华……一场无声的“答辩”,却悄然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