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入伍被叫三爷爷?司令为我颁军功 > 第344章:我靠……苏寒,你这脑子怎么长

第344章:我靠……苏寒,你这脑子怎么长的?(第1/2页)

306宿舍四人自然围坐在一起。

李振作为军衔最高的,率先开口,语气沉稳:“地形对我们有利,但兵力劣势明显。蓝军是重装师,机动性和火力都强于我们。不能硬拼,必须充分利用地形和预设阵地。”

王涛指着沙盘上几个关键制高点和道路交叉口:“这几个地方必须守住!尤其是3号和5号高地,俯瞰整个河谷地带,是蓝军必经之路!我建议把最精锐的步兵营和反坦克分队放在这里,构筑立体火力网。”

刘斌推了推眼镜,补充道:“不能只考虑正面防御。蓝军很可能利用其机动性进行侧翼迂回。我们的预备队至少要留一个营,随时准备堵漏。另外,防空和防炮火准备必须做足,蓝军的空中优势和炮火准备肯定会非常猛烈。”

三人的分析确实老道,迅速抓住了防御作战的关键点,对地形利用、兵力分配、敌情判断都显得很有章法。

他们一边讨论,一边还不忘看向苏寒,眼神中带着一丝考校和展示的意味。

“苏寒,你觉得呢?”李振最后将目光投向一直安静倾听的苏寒。

苏寒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沙盘,手指在虚拟的沙盘图上来回比划,似乎在计算着什么。

听到李振问话,他才抬起头,缓缓开口:

“李哥,王哥,刘哥的分析都很到位。不过,我有一个初步的想法。”

三人都看向他,等待下文。

苏寒的手指指向沙盘上一条看似不起眼的、蜿蜒穿过密林的山间小路:“这里,地图标注为‘难以通行’,但根据等高线和植被显示,轻型车辆和步兵或许可以勉强通过。蓝军指挥官如果足够大胆,可能会派一支精锐的小股部队,比如特战分队,从这里渗透,直插我们旅指挥部所在的‘黑风峪’后方。”

他又指向清河镇侧翼的一片沼泽地:“这里,同样被认为是天然屏障。但如果近期降雨不多,沼泽边缘可能硬化,蓝军的轻型装甲车或许可以冒险穿越,配合正面主力,对我们侧翼发起突然袭击。”

“所以,除了巩固正面和关键节点,我们需要在这些‘不可能’通过的地方,布置少量的观察哨和警戒兵力,并制定应急预案。”

“同时,我们的预备队使用不能仅仅是被动堵漏。或许可以在战斗初期,利用夜暗或不良天候,主动派出小股精锐力量,对蓝军的后勤节点或指挥通信系统进行骚扰和破袭,打乱其进攻节奏,为我们争取更多时间。”

苏寒的语速不快,但每一个字都敲在三人心上。

李振、王涛、刘斌脸上的自信和“扬眉吐气”的表情渐渐凝固,取而代之的是惊讶和深思。

苏寒指出的那两个点,确实是他们惯性思维下的盲区!

他们更多地考虑了常规的进攻路线和战法,却忽略了对手可能出奇兵的风险。

而苏寒提出的“主动用预备队骚扰”的想法,更是跳出了单纯防御的思维,带有了积极的攻势防御色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44章:我靠……苏寒,你这脑子怎么长的?(第2/2页)

这哪里是一个缺乏战役指挥经验的新手能想到的?

这分明是对战场有着极其敏锐的洞察力和大胆创新思维的老兵,不,甚至是优秀指挥员才具备的素质!

王涛张了张嘴,半晌才憋出一句:“我靠……苏寒,你这脑子怎么长的?这种犄角旮旯都能想到?”

李振深吸一口气,重重拍了拍苏寒的肩膀,之前的“显摆”心思早已烟消云散,由衷地感叹:

“服了!老子真服了!苏寒,看来在指挥这方面,我们要跟你学的,也还多着呢!”

刘斌默默推了推眼镜,看向苏寒的眼神更加复杂,心中暗道:“看来,之前还是低估了他。他的战场嗅觉和思维层次,恐怕早已超越了我们……”

陈教授在台上看着各组的讨论,目光偶尔扫过306宿舍这边,尤其在苏寒身上停留了片刻,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

他虽然没有听到具体的讨论内容,但从那几人瞬间变化的脸色和神态来看,那个年轻的过分的学员,似乎又给了他的室友们一个不小的“惊喜”。

看来,这一期的进修班,来了个真正有意思的家伙。

陈教授嘴角微不可查地向上弯了一下。

---------------

十分钟讨论时间结束,陈教授拍了拍手,教室内的议论声迅速平息。

他锐利的目光扫过全场,没有让各组立刻上台阐述,而是直接抛出了问题:

“讨论了半天,现在我问个基础问题。”

陈教授指着沙盘上代表红军摩步旅指挥部的“黑风峪”位置,“假设你是蓝军先锋营营长,在航空火力准备后,你的装甲突击连被红军顽强阻击在3号高地前,伤亡不小,进展缓慢。而你的旅长命令你必须在两小时内打开突破口。此时,你会怎么做?”

问题抛出,立刻有学员举手回答:“报告教授!我会请求上级加强航空火力和炮兵支援,集中力量再次猛攻3号高地!”

陈教授面无表情:“支援可以给你,但红军阵地坚固,且有防炮洞。第二次强攻若再受挫,你的突击力量将损失殆尽,后续任务如何完成?”

那名学员哑口无言,讪讪坐下。

又一名学员起身:“我会派一支分队从侧翼迂回,牵制红军注意力,配合正面主力进攻。”

陈教授追问:“侧翼地形复杂,迂回需要时间,你的旅长只给你两小时。而且,红军若在侧翼早有防备,你的迂回分队很可能有去无回,白白分散兵力。这个风险,你如何评估?”

第二个学员也卡壳了,张了张嘴,没能说出更有力的对策。

接连几个学员起身回答,提出的无外乎是加强火力、侧翼迂回、小群多路等常规战术。

但都被陈教授用现实的约束条件,如时间紧迫、地形限制、敌军可能应对轻易驳倒,显得他们的想法过于理想化,缺乏在复杂困境下的应变能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