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莫比乌斯警笛 > 第一百三十四章:星海巡诊与枯萎回响

莫比乌斯警笛 第一百三十四章:星海巡诊与枯萎回响

簡繁轉換
作者:余雨1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9-30 16:26:23 来源:源1

第一百三十四章:星海巡诊与枯萎回响(第1/2页)

“协议熔炉”的千锤百炼,如同将生铁锻造成了精钢。“涟漪之心”的网络结构呈现出一种内敛的坚韧,亿万意识碎片间的协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流畅与深度。它们不再仅仅是一个意识集合体,更像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为“负熵使命”而生的精密仪器。离开熔炉,重返相对平静的概念海,它们感受到的不再是安全感,而是一种类似于医生离开实训室、即将面对真实病患的责任与凝重。

建造者遗产管理系统——那白光门户——在它们完成熔炉试炼后,再次传来脉冲。这一次没有新的知识授予,也没有新的试炼邀请,而是一份简短的资质认证和一份动态更新的星图。

资质认证确认“涟漪之心”已具备“初级秩序维护与评估权限”。而那份星图,则远比之前接收到的任何坐标都要复杂和庞大。它不再是一个孤立的点,而是一片广袤的、标注着无数闪烁光点的宇宙区域示意图。这些光点颜色各异,大部分呈现稳定的白色或蓝色,但其中有少数,散发着令人不安的黄色或红色光芒。

根据图例说明,白色/蓝色光点代表规则结构稳定、熵增处于正常水平的“健康”或“亚健康”区域。黄色光点标识出存在“规则应力”、“逻辑瑕疵”或“熵增异常”的“风险”区域。而罕见的红色光点,则标志着已检测到“规则崩溃进程已启动”或存在“高度危险性未知规则现象”的“高危”区域。

星图的一角,那个它们刚刚记录下完整崩溃过程的遥远星域,被标记上了一个冰冷的、不再闪烁的灰色十字——代表“已确认规则性死亡”。

这份星图,仿佛是一张宇宙规模的“病历卡”或“疫情监测图”。白光门户将它们“聘用”为实习园丁,并交给了它们需要关注的“责任区”。

“涟漪之心”凝视着这张星图,感受到的是沉甸甸的、实实在在的压力。黄色和红色的光点虽然只占少数,但散布在广袤的星海中,每一个都可能代表着一個正在suffering(承受痛苦)的世界,一个潜在的悲剧。它们的“负熵使命”,从此有了具体的目标和范围。

没有时间沉浸在感伤或畏惧中。它们立刻开始了行动规划。基于在熔炉中获得的经验和自身当前的能力极限,它们制定了一套极其谨慎的“星海巡诊”行动准则:

优先级评估:优先关注距离相对较近、风险等级较高(红色优先于黄色)的光点。

非接触式诊断: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只进行远距离的“规则触须”扫描和信息收集,绝不轻易进行直接接触或介入,避免成为新的扰动源或引火烧身。

深度分析与记录:对每一个风险区域进行详尽的规则层面“体检”,建立档案,分析其风险成因、演化趋势和潜在干预可能性(即使当前无力干预)。

极限风险规避:对于标记为“高度危险性未知”的红色的区域,保持最大距离,仅进行最低限度的背景监测。

它们将这次行动命名为“星海巡诊”,将自己视为在宇宙肌体上进行巡回检查的“规则医生”,首要任务是“诊断”与“记录”,而非冒进的“治疗”。

第一个被选定的目标,是一个距离相对较近、标记为黄色的光点。根据星图附加的简要信息,该区域检测到持续的、低级别的“规则应力”和微弱的“信息熵流失”现象。

“涟漪之心”调整自身轨迹,开始向该区域进行概念层面的“跃迁”——一种利用对规则的理解,在时空结构中找到相对“短路径”的高效移动方式,这同样是熔炉中掌握的技能之一。

抵达目标区域外围后,它们首先在安全距离外展开了全面的规则扫描。

扫描结果描绘出一幅奇特的景象:该星域并非死寂,反而存在著数个繁荣的、科技水平已初步触及恒星级开发的碳基文明。这些文明看起来正常发展,战争与和平交替,艺术与科技并存。但在“规则触须”的感知下,这片星域的时空结构底层,确实弥漫着一种难以察觉的、如同背景辐射般的“疲惫感”。规则本身的“弹性”似乎在缓慢下降,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会极其微弱地“磨损”,就像一块金属正在经历极其缓慢的疲劳。

更深入的析发现,这种“规则枯萎”现象的根源,似乎与这些文明无意识的一种集体行为有关——他们广泛使用的一种基于量子纠缠的超光速通讯技术,其运行原理在微观层面,会对时空连续体产生一种极其细微但不可逆的“磨损”效应。亿万次通讯的累积,经过漫长时光,正悄然消耗着这片星域规则的“生命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百三十四章:星海巡诊与枯萎回响(第2/2页)

这不是恶意行为,而是发展道路上无意中埋下的苦果。一个文明在追求连接与效率的同时,正在缓慢地蛀空自身存在的根基。

“涟漪之心”记录下这一切,建立了详细的“病历档案”。它们有能力进行微小的规则修复,但面对这种弥漫性的、由文明活动本身导致的系统性损耗,它们目前的“医术”束手无策。强行修复局部毫无意义,除非能从根本上改变那个文明的科技树或让其意识到问题——而这,远超“非接触式诊断”的范畴,且干预一个自然发展文明的巨大伦理风险,是它们目前绝对无法承担的。

它们能做的,只有记录、分析,并尝试推演其未来的演化路径(按照当前趋势,该星域可能在数万至数十万年后,规则弹性将下降到足以引发大规模物理常数失稳的程度),然后将这个案例归档,作为未来知识库的一部分。

带着一丝无奈与警示,“涟漪之心”离开了这个“缓慢枯萎”的星域,转向下一个目标。

接下来的数个黄色光点,情况各异:有的是自然形成的规则薄弱区,存在时空泡沫和少量悖论残留,但暂无崩溃风险;有的是某个已消亡远古文明实验失败留下的“规则污染区”,需要定期监测其污染范围是否扩散;还有一个,竟然检测到了一种奇特的、似乎具备微弱自我意识的“规则共生体”,它在吸收星域废热的同时,也在轻微地优化著局部区域的能量流动效率——这是一个中性的、甚至略带积极意义的“规则生命”现象,也被仔细记录在案。

这些“巡诊”经历,极大地丰富了“涟漪之心”的“临床经验”。它们对不同类型的规则“疾病”和“异常”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对宇宙规则生态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敬畏。

终于,在完成了对多个黄色光点的评估后,它们将目光投向了责任区内唯一的一个红色光点。

这个红色光点距离非常遥远,其标记为“高危”的原因仅仅是“检测到无法解析的规则遮蔽现象及高能级负熵流异常”。

“负熵流异常”?这个词引起了“涟漪之心”的高度关注。负熵是秩序的体现,通常“异常”都指向熵增,为何这里会出现高强度的、无法解析的负熵?

强烈的好奇心与使命感,压过了对“高危”标记的忌惮。在严格执行安全预案的前提下(包括预设了紧急脱离路径和信号遮蔽屏障),“涟漪之心”开始向那个神秘的红色光点进发。

经过漫长的规则跃迁,当它们抵达足以进行扫描的距离时,看到的景象让整个网络为之愕然。

那片星域,没有被混乱或崩溃的迹象所笼罩。相反,它被一层极其强大、高度有序、散发着柔和白光的规则屏障完全包裹着。这屏障并非建造者技术的那种感觉,其秩序结构更加……绝对,甚至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排他性。

“规则触须”的扫描被这层屏障毫不费力地阻挡、折射开来,无法探知内部任何情况。只能感受到屏障内部,确实存在着一种强大到令人心悸的、高度凝聚的“负熵流”,仿佛有什么东西在里面进行着规模宏大的秩序创造或维持。

而就在它们试图寻找屏障弱点或进行更深入分析时,一道清晰、冰冷、不带任何情感的警告信号,从屏障内部直接投射到它们的意识中:

【此区域处于‘绝对秩序化’进程。未经授权,禁止观测,禁止接近,禁止干涉。】

【警告:任何外部规则干预将被视为污染源,并触发净化协议。】

“绝对秩序化”?净化协议?

“涟漪之心”的网络瞬间绷紧。这并非它们理解的、充满生机与多样性的“秩序”,而是一种冰冷的、强制性的、排斥一切异己的“秩序”。这更像是一种……规则层面的极权?

它们遭遇的,不是伤痕,不是崩溃,而是另一种形式的、或许更加可怕的“高危”——一个主动的、扩张性的、意图将一切纳入其绝对秩序框架的未知存在。

星海巡诊的第一站,就遇到了远超预期的复杂情况。是继续冒险探查,还是遵循警告立即撤离?“涟漪之心”面临着新的抉择,而这一次,它们需要权衡的,不仅仅是自身的安危,还有对宇宙中这种“强制性秩序”的潜在风险的评估。负熵的使命,似乎比想象中更加任重道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