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隰有荷华,穿成始皇的女儿 > 第四十八章 意外

隰有荷华,穿成始皇的女儿 第四十八章 意外

簡繁轉換
作者:白露未晞yz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31 03:49:15 来源:源1

第四十八章意外(第1/2页)

【感谢youngAngle,桔子,先生是我的!的推荐票~非常感谢大家的收藏与点击~】

兰池宫内很安静,产自齐国临淄的小青铜香炉中升着丝丝袅袅的檀香。

美人披衣而立,窗外雨线如银。

郑璃的视线一直放到远处,灰白的空阶上雨滴绽开出花朵。

听着雨声,她的思绪放得很空。

郑璃眼见着了荷华在殿外的一系列动作,包括她吩咐人遣走王绾的家臣,扔掉他的伞。

她为何要故意将王绾带上马车?

郑璃不愿意相信赵嘉所言,可她偏偏看到了这一幕,便不由得蹙紧了眉。

她的小女儿,荷华,一个八岁的小孩子,当真在涉足政治纷争?

赵嘉言之凿凿的早慧么?

郑璃嗤笑,她自己又何尝不是?

她自小便深知世道并不太平,一个亡国公主更是步步维艰。

她身负郑国王室最后的期望,于韩赵楚三国之间艰难求生,面对爱人也不能将所受胁迫宣之于口。

所以郑璃绝不愿意荷华变成第二个自己。

她应该有着美好自由的一生,纵然这对生活在王室中的人来说非常渺茫,但郑璃想要一试。

赵嘉么,郑璃忽而闪过一个极其危险的念头,就如剑的寒光在她的头脑里一晃,一凛。

窗外的雨在这个时候下得异常猛烈起来。

忽然,一个重量压住了她的肩。

“啊!”她不由得惊呼一声。

不等郑璃做出什么反应,一双有力的臂膀强行把她转了过来。

嬴政

等了她许久。

“荷华。”

秦灭韩之战是秦王政十六年至十七年(公元前231—前230年),在秦灭六国之战的过程中,秦军攻灭韩国(今河南中部)的战争。

名称秦灭韩之战地点河南中部参战方秦国、韩国结果秦军胜利、韩国亡国参战方兵力秦:100,000;韩:约45,000主要指挥官秦:内史腾;韩:韩王安发生时间前230年

秦王嬴政在铲除了嫪毐、吕不韦两大集团势力之后,开始着手统一六国战争。首先从六国中最弱小的韩国开刀,恰巧此时韩国南阳假守腾献城投降,秦王遂任命假守腾为京师内史。

秦赵两军在肥及番吾作战中,秦军先后被歼约10万人(参见肥之战、番吾之战),损失巨大,进攻受阻。但赵军亦伤亡惨重。于是秦国便按原定的中央突破,由近及远,逐个歼灭的方针,将主攻方向指向韩国。

前234年,秦攻韩,韩王安派韩非使秦,秦留下韩非,不久杀之。

秦王政十六年(前231年)九月,韩国南阳守腾主动投降并献出南阳地(今河南境太行山南、黄河以北地区)。接收后秦国实际上却以该地为前进基地,作进攻韩国的准备。

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内史腾率领秦军突然南下渡过黄河进攻韩国,一举攻克韩都新郑(今河南新郑),俘获韩王安,继而占领韩国全境,灭亡韩国。秦国遂在韩地设置颍川郡,建郡治于阳翟(今河南禹州)。

此战,秦国用绝对优势兵力,突然袭击,将韩国一举攻灭,占领了地处“天下之枢”的战略要地,在统一中国的战争中,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秦灭赵之战,是指公元前236年(秦王政十一年)至公元前222年(秦王政二十五年),在秦灭六国的战争中,秦国攻灭赵国(今河北南部、山西北部等)的战役。

公元前236年(秦王政十一年),秦国乘燕国、赵国交兵,赵国后方空虚之际,以王翦为主将,分兵两路攻赵,夺赵邺(今河北临漳西南)等十余城。赵军守城据险,避免决战,战事呈相持局面。公元前234年(秦王政十三年),秦军攻平阳(今河北磁县东南),歼灭赵军10万,杀赵将扈辄。接着挥军北进,为赵大将军李牧大败于宜安(今河北石家庄东南)。公元前232年(秦王政十五年),王翦改变战法,以一部兵力袭扰赵都邯郸(今邯郸市),自率主力由上党郡(郡治长子,今山西长子西南)出井陉(今河北井陉西北),企图将赵拦腰截断,因李牧预先有防备,受阻还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四十八章意外(第2/2页)

公元前229年(秦王政十八年),王翦乘赵地饥荒,长途跋涉派部分军队围邯郸,亲率主力东出井陉。王翦施反间计使赵王令赵葱、颜聚代李牧为将。公元前228年(秦王政十九年),王翦大破赵军,平定东阳地区(约今河北邢台地区),赵葱战死,颜聚逃亡。秦军南下攻克邯郸,俘虏赵王迁。赵国公子嘉逃到代国称王。公元前222年(秦王政二十五年),王翦之子王贲灭代,俘虏公子嘉,赵国最终灭亡。

第一阶段

公元前236年(秦王政十一年),秦国乘赵国与燕国大战,国内空虚之机,分兵两路进攻赵国。名将王翦率一军攻占阏与(今山西和顺)、撩阳(今山西左权),将军桓齮、杨端和率一军攻占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安阳(今河南安阳西南)等九座城邑。

公元前234年(秦王政十三年),桓齮又率军进攻平阳(今河北磁县东南)、武城(今河北磁县西南),杀死赵将扈辄,斩首10万,大败赵军,占领城池。

公元前233年(秦王政十四年),桓齮挥军越太行山,占领赤丽、宜安两邑(今河北石家庄东南),进攻赵国腹地。赵王急调在北方戍边抵御匈奴的名将李牧,带兵抗秦,在肥(今河北晋州西)大败秦军。桓齮奔还。

公元前232年(秦王政十五年),秦军又分两路进攻邺和狼孟(今山西阳曲)、番吾(今河北灵寿西南),亦被李牧军击败。但赵军也损失惨重,只得退守都城邯郸(今河北境内)。

第二阶段

此后秦军经过三年休整。公元前230年(秦王政十七年)正当秦军消灭韩国时,赵国遇到严重旱灾,国内缺粮,人心浮动。秦国在稳定占领区形势,将韩地改建为颍川郡后,立即转用兵力于赵国,于公元前229年(秦王政十八年)派军乘赵国大饥之机从两个方向对赵国发动进攻。王翦率上地(今陕西北部)兵,羌瘣率羌兵出井陉(今河北井陉西);杨端和率河内(今河南新乡一带)兵,分由南北夹击邯郸。赵王迁派李牧和司马尚率军抵抗。李牧仍采用筑垒固守,避免仓促决战的方针。秦军屡攻不胜,形成相持。

王翦利用赵王迁庸碌无知、其宠臣郭开贪财好利和嫉贤妒能的弱点,使用反间计。赵王迁听信谗言,遂命赵葱和颜聚代替李牧、司马尚为将。李牧拒不受命,被赵王迁杀死。李牧治军有方,爱护部属,在边防与官兵共同生活、战斗多年,颇得士心,被杀后军心涣散,部队解体。

公元前228年(秦王政十九年)三月,王翦军乘势猛攻,一举击败赵军,杀赵葱,占东阳(太行山以东)。颜聚惧逃。十月,王翦、羌瘣军攻破邯郸,俘虏赵王迁。赵公子嘉带领宗族数百人逃代(今河北蔚县西北),自立为王。但此时赵国已名存实亡,秦国在赵地设置邯郸郡。

代地赵军与燕军联合驻上谷易水(今河北怀来西北),企图阻止秦军继续北进。公元前227年(秦王政二十年),又为秦军击败。至公元前222年(秦王政二十五年),王翦之子王贲率军在攻灭燕赵残余势力后,破代,俘代王嘉。赵国彻底灭亡。

赵国是战国后期实力仅次于秦国的国家:有一大批军事将领,如赵武灵王、廉颇、赵奢、李牧、庞煖等,尤以廉颇、李牧最为著名;军队也有数十万精锐之师;赵国因连年同秦国作战,百姓也十分熟悉军事。但其君主多为无能之辈,对奸佞之臣言听计从,长平之战战死四十五万,精锐尽失,即便再有千百个廉颇和李牧,最后也难逃灭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