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七零后吃瓜美人:科研暴富养崽记 > 第42章 正 科研缺玻璃,教育局批 20

七零后吃瓜美人:科研暴富养崽记 第42章 正 科研缺玻璃,教育局批 20

簡繁轉換
作者:月亮邮递局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16 04:48:49 来源:源1

第42章正科研缺玻璃,教育局批20元(第1/2页)

村小学后院空地上,几个半大孩子围着木箱蹲成圈,脑袋凑一起盯着里面刚冒芽的黄豆。陆星辰攥着小本子,眉头皱得紧——豆芽刚冒头就蔫了好几根,缺玻璃做恒温箱,温度控不住。

“星辰,再这么蔫下去,下周没法跟老师交差了。”小胖挠挠头,手指戳了戳木箱里的湿纱布,“昨天还好好的,今天就软了,是不是天太冷?”

陆星辰点头,翻开本子指给大家看:“查资料说豆芽发芽要25度左右,现在早晚温差大,没恒温箱不行,温度忽高忽低长不好。”

“可玻璃要凭票买,咱们哪有票?”另一个同学小声说,“我娘上次补窗户买玻璃,跑三趟供销社都没买到,说要单位证明。”

几个孩子瞬间没了精神。这“小小科研小组”是陆星辰牵头的,本想培育豆芽送学校食堂省黄豆,现在就差玻璃做恒温箱盖子,眼看要半途而废,谁都不甘心。

放学路上,陆星辰磨磨蹭蹭,满脑子都是玻璃的事。回到家见苏瑶在院子晒药材,赶紧跑过去:“娘,我们科研小组培育豆芽,缺玻璃做恒温箱,没玻璃豆芽长不好,可玻璃要凭票,能买到吗?”

苏瑶停下活,蹲下来看儿子急红的脸:“玻璃不好买,得有单位证明。你们要多少?做恒温箱有啥用?”

“大概这么大。”陆星辰用手比划,“裁成10厘米见方的小块,盖在木箱上做恒温箱,豆芽发芽快还不容易蔫。我们想送食堂,能省10斤黄豆呢!”

苏瑶心里一动——孩子有想法还实干,不能让他们因为缺玻璃放弃。她琢磨着,县教育局说不定能批专款,毕竟是给学校搞科研还能省粮食,是正经事。

“走,娘带你去县教育局问问。”苏瑶擦干手,进屋换了件干净褂子,从抽屉拿张纸写了简单申请,“跟局长说说,说不定能批钱买玻璃。”

母子俩第二天一早就去县城。教育局在栋旧办公楼里,走廊飘着墨水味。苏瑶找到局长办公室,敲了敲门。

“进来。”里面传来洪亮的声音。

苏瑶推开门,见张局长坐在桌前看文件,赶紧递上申请:“张局长您好,我是红旗村苏瑶,这是我儿子陆星辰。他们学校成立‘小小科研小组’,想培育豆芽送食堂省粮食,缺玻璃做恒温箱,想申请专款买玻璃。”

张局长放下笔,接过申请看了看,又看向陆星辰:“小朋友,你们培育豆芽能省多少粮食?恒温箱一定要用玻璃吗?”

陆星辰赶紧答:“张爷爷,我们算过,每次能培育5斤豆芽,够食堂做一顿汤,省10斤黄豆。不用玻璃温度控不好,豆芽长不好还容易烂,更浪费黄豆。”

“哦?还会算账。”张局长笑了,“想法很好,既锻炼动手能力又省粮食,该支持。但局里经费也紧张,你说说,为啥非要批这钱?”

苏瑶接过话:“张局长,孩子搞科研不容易,这不光是培育豆芽,更是培养责任心。现在国家号召节约粮食,孩子能用自己的办法省粮食,因缺玻璃放弃太可惜。而且玻璃买回来,以后还能做其他实验,不是一次性的。”

张局长点头想了会儿,拿笔在申请上签字:“行,批20元专款,去财务科领钱开证明,去供销社买玻璃。记住钱要花在刀刃上,别浪费。”

陆星辰高兴得跳起来:“谢谢张爷爷!我们肯定好好做实验,培育最好的豆芽!”

领了钱,苏瑶带陆星辰去供销社。拿着教育局的证明,王主任很痛快地给了玻璃,还让师傅裁成10厘米见方的小块,20块花了18元,剩下的2元,苏瑶给孩子买了铅笔和作业本。

回到村,陆星辰赶紧叫科研小组的同学,把玻璃搬到学校后院。几个孩子看着亮晶晶的玻璃,都兴奋得不行。

“有玻璃了,赶紧做恒温箱!”小胖搓着手跃跃欲试。

陆星辰点头,从家搬来几块废木板——是之前药厂装修剩下的,他特意留着做实验架。“先用废木板做框架,再把玻璃粘上面当盖子。”他说,“问过我娘,七零年代没胶水,用稠米汤就能粘玻璃,还结实。”

孩子们分工干活,有的锯木板,有的熬米汤,有的擦玻璃。陆星辰负责量尺寸,用铅笔在木板上画线让大家照着锯。小胖力气大,锯木板时脸憋红了,木屑飞一脸也不在乎。

“星辰,米汤熬好了,够稠不?”一个女同学端着锅跑过来,锅里的米汤冒着热气,黏糊糊的。

陆星辰用筷子搅了搅:“够了,在木板框架上抹层米汤,把玻璃粘上去,干了就结实。”

孩子们小心抹米汤粘玻璃,怕碰碎。陆星辰一边帮忙一边说:“玻璃边缘对齐,米汤抹均匀,不然粘不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2章正科研缺玻璃,教育局批20元(第2/2页)

忙活一下午,恒温箱做好了。长方形木箱上面盖着玻璃盖,侧面开个小口方便观察。孩子们把之前蔫的豆芽移进去,铺层湿纱布,满心期待等着。

接下来几天,陆星辰每天放学都去看豆芽。恒温箱里温度稳定,豆芽长得快,几天就长到一寸长,白白胖胖的看着有食欲。

“太好了!长得这么好,肯定能送食堂!”小胖伸手想摸,被陆星辰拦住。

“别碰,没成熟碰了容易坏。”陆星辰说,“再等两天,摘下来送食堂。”

采摘那天,孩子们小心把豆芽从恒温箱里摘出来,装了满满两大竹篮。陆星辰提着篮子,带同学们找校长。

校长看着新鲜的豆芽,惊讶得不行:“你们真培育出来了?这豆芽比供销社卖的还新鲜!”

“校长,这是我们科研小组的成果,想送食堂让全校同学尝尝。”陆星辰说。

校长高兴地拍他肩膀:“好!送食堂,今天中午给大家做豆芽汤!”

中午,食堂大锅里飘出豆芽汤的香味。同学们排队打饭,每人碗里都有一勺,脆嫩的豆芽配着淡盐味,好吃极了。

“这豆芽真好吃,是咱们自己培育的?”有同学问。

“对,陆星辰他们科研小组培育的,以后还能经常吃。”老师笑着说。

同学们都看向陆星辰,眼里满是羡慕。陆星辰心里美滋滋的,觉得之前的辛苦都值了。

下午,校长写了封感谢信贴在药厂门口,上面写:“红旗村小学‘小小科研小组’,以节约粮食为己任,培育豆芽送食堂,彰显少年担当。少年强则国强,此等精神值得赞扬!”

乡亲路过都围过来看,有的还念给孩子听。李寡妇笑着说:“星辰这孩子真能干,学习好还会搞科研,以后肯定有出息。”

二柱子也说:“咱村的孩子就是不一样,从小知道节约粮食,以后能为国家做贡献。”

苏瑶看着感谢信,心里满是欣慰。晚上陆战野回来,听说这事高兴地说:“星辰这孩子,越来越像你,遇事不慌还会想办法。”

“都是孩子自己努力。”苏瑶笑,“以后多支持他们搞科研,说不定还能培育更好的东西。”

陆星辰和同学还在改进恒温箱,发现米汤粘的玻璃时间长了容易开胶,想找其他办法加固。他想起在药厂看到的树脂,问苏瑶能不能用。

苏瑶笑:“树脂是工业用品,不能随便用。不过用布条蘸米汤贴在玻璃和木板接口处,能更结实。”

孩子照苏瑶说的做,果然加固了恒温箱。他们还计划培育小青菜、蘑菇,想以后给食堂提供更多蔬菜。

这天晚上,陆星辰在日记本上写:“今天全校同学都喝到我们培育的豆芽汤,大家都开心。以后要继续努力,搞更多科研项目,帮学校省粮食,为国家做贡献。”

苏瑶走进房间,见儿子认真写字的样子,悄悄退了出去。她知道孩子的科研路才刚开始,有这份热情和坚持,以后肯定能有更大成果。她能做的,就是一直支持,给他们创造好条件。

窗外月光洒进院子,照亮药厂招牌。苏瑶站在院子里,心里满是期待。她仿佛看到多年后,这些孩子都长成有用的人,在各自岗位发光发热,为国家发展出力。而这一切,都从这个小小的豆芽科研项目,从那块来之不易的玻璃开始。

接下来的日子,“小小科研小组”成了村里的榜样。其他学校的老师特意来取经,学培育豆芽的经验。陆星辰也成了小名人,走到哪都有人夸。

但陆星辰没骄傲,知道还有很多要学。他常去公社图书馆查资料,还向张教授请教种植知识。张教授喜欢这爱钻研的孩子,常给他讲农业科研的故事,鼓励他好好学习,以后当农业科学家。

陆星辰把张教授的话记心里,更努力搞科研。他和同学又培育出小青菜,虽长得不高但鲜嫩,送食堂后也很受同学欢迎。

校长看着孩子的成果,在学校大会上表扬“小小科研小组”,号召全校同学学习,从小培养节约粮食、爱科学的习惯。

苏瑶看着儿子的成长,心里满是幸福。她知道,这20元玻璃专款,不仅解决孩子的急,更点燃了他们对科学的热情。这份热情会伴他们一生,成为前进的动力。

夜深了,药厂的灯还亮着。苏瑶坐在桌前,看着陆星辰写的科研报告,脸上露出笑容。报告里详细记了豆芽培育过程、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还有未来计划。字迹虽稚嫩,却满是认真和执着。

苏瑶相信,只要孩子保持这份热情和执着,以后肯定能创造更多奇迹。而她,会一直站在他们身后,加油鼓劲,支持他们追梦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