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穿在1977 > 第740章 门票钱

穿在1977 第740章 门票钱

簡繁轉換
作者:狸猫换银子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29 11:33:34 来源:源1

第740章门票钱

做完开观仪式,才上午十点多钟。

不管是道友还是善信,都是拿着请帖过来的宾客,自然要招待一顿膳食。

进了道观,当然要吃道家菜。

道家菜分素宴和荤宴,朝阳观虽然分属全真,但今天开的却是荤宴。

毕竟来的宾客里面,有二三十位老拳师,还有跟他们人数相当的门人弟子,这就占了一半,练武之人都特别能吃,单开素宴可不容易吃饱。

另外一半的宾客里面,几位老军人不用说,也是能吃的,就连最后一批大大小小的道长,也有不少是荤素不忌的正一派。

如此一来,只能开荤宴。

后院的厨房里,刘娟和马岚在几位小道长的协助下,忙得不可开交,前面的仪式结束后,姜甜甜和姜丽丽也跑过来帮忙。

今天总共准备了十三桌宴席,都要靠刘娟丶马岚两个主厨整治出来,尽管从三天前就开始做准备,但陈凡的要求高,还特意教了她们道家菜的做法,自然格外上心。

学之前还没觉得,跟着陈凡学了这桌道家荤宴之后,刘娟两人才后知后觉,自己学到了什麽样的本事。

这可是能传家立业的手艺,以后等各家道观都再次开放丶兴盛起来,说不得自己能凭着这份本事,谋个正经的差事。

最不济也能和有些厨师一样,找街道办开个证明,自己弄个小饭馆。

不过两人暂时还没有跳槽的想法,先把今天这顿宴席做好再说。

后世道家菜名目众多,有徐州道家菜丶茅山道家养生宴丶龙虎山天师八卦宴丶武当太极宴丶青城长生宴等等。

其实这些道家宴席,一个个自称传自什麽时代的什麽人,大多都是在编故事,除了少数几个菜,更多的还是后世厨师为了配合旅游文宣,从道家故事里创新出来的。

那时候全国各地文旅大战,道家菜也成了宣传噱头之一,陈凡没钱出去浪,便喜欢关注旅游和美食节目,连这些也没错过。

现在搜寻记忆,哪怕没多少做菜的过程,也被他复原了几十种道家菜,然后精心挑选了一十三道,暗合五行八卦之数,拼成今天的宴席。

陈凡有信心,从今日起,道教各派提到吃饭,就要想到今天朝阳观的五行八卦宴。

有了这桌宴席打底,以后朝阳观的香火应该很快就能旺起来!

咳咳,至于其他道观卷不卷,那就跟陈观主没关系了。

反正修道之人,主打一个逍遥自在丶随心所欲,爱卷不卷的,随他们去吧。

距离开席还有段时间,陈凡便在中院正殿开坛**。

三拨人里面,李尚德陪着那八位老兵,在偏殿闲聊,张玄松和林远祥则在前院,与京城地界的各派武林人士作陪,由于他们人多,便占了整个前院。

剩下的道教各方高功,除了在后院帮忙打杂的年轻道士,其他人都集中在中院正殿。

既然是道观开观,少不得要辩经论道一番,让各方道长们验一验观主的道功成色,看看有何本事能做得了这一观之主。

若是道功一般,倒也无伤大雅,但在京城道界的地位,就别想有多高。

反过来,要是能被众多高功认可,即便这座朝阳观只是个三进三出的小院,却依然能熠熠闪光,成为京城丶乃至全国道界的一颗明珠。

甚至无需自我宣扬,便有无数道友为其歌功颂德。

这个功可不是功劳的功,而是道功的功。

简而言之,就是吹捧。

此时陈凡盘腿端坐在神像前的蒲团上,眼睛半睁半闭,呼吸若有若无,脸上神光湛然丶肌肤温润如玉,好一副有道全真的模样。

在场的众多道士,大多都是修行多年,有的念经丶有的打坐,也有行走各方积累功德的,修行方式各不相同。

虽然他们不一定自身修为有多高,可见多识广丶一双眼睛好似火眼金睛一般,哪能看不出陈凡道功精湛,而且是道家修行中最上乘的性命双修。

众道士都不由得暗暗称奇,在心里猜测这位青莲道长是怎麽修炼的。就算从娘胎里开始练起,想要修得这身道功也不容易呐。

这等天资,若是在古代,恐怕是要出一尊真人。

真人既是境界丶也是封号。但不是自封,而是要当朝天子亲封,与天师相当。是明朝洪武时期,正一派天师张宇初朝觐天子,洪武帝大喝:「天岂有师乎?改号真人。」

从此以后,真人就是道教修士在人间的最高境界。

此时在众多高功眼中,青莲道长就算没到丶也已经非常接近这个地步。

**开始后,陈凡也不多说,先照本宣科念了一段嵛山派的经典,阐述全真教义。

其实全真教并不是纯粹的道教流派,而是讲究「三教圆融」,也就是集合了道丶佛丶儒三家,连本教经义都是从三家经典里面拿过来的,包括道德经》丶《清静经》丶《孝经》丶《心经》,最后才是王重阳编撰的《全真立教十五论》。

不过这方面的内容,陈凡就没有拿出来,那里面的规矩他自己都没遵守,还念他干嘛?便只从几部本经里面挑挑拣拣念了一些。

照本宣科的部分过去,接下来便是讲自己的体悟心得。

相对于修持己身的道功,这一部分可以称为「道理」,也就是对道家经义的理解和感悟。

相比前面的部分,这才是重头戏,于是众多高功纷纷打起精神,目不转睛盯着这位现世真人。

陈凡睁开眼睛,扫了一眼众人,正色说道,「道人以修持己身求超脱,敬天法祖丶求逍遥物外,亦有积功累德,方得清静,各门各派秘藏修持秘法无数。然天地有变丶世事无常,今日不讲出世,只讲入世……」

其实就是讲一讲,怎麽把道教和社会主流结合起来,放在古代,是怎麽攀附朝廷,到了现在,就是怎麽服务社会丶服务人民。

这个话题在几十年后,那是老生常谈,但是现在,虽然不新鲜,可内容新奇啊。

早在建国的时候,有关领导就对宗教界提出了要求,新时代就要有新的任务,说的就是这个。

让那些道长们搞修行都还可以,但这种新任务,他们完全摸不着头脑。

于是很多人就践行朴素的「做好人丶行好事」的原则,比如刘高功,当年他在京城道界几乎有求必应,经常帮助小道观修缮房屋丶翻新神像,在社会上济贫救危。

还有一些道士义务行医丶治病救人。

都是在响应领导的倡议。

所以陈凡讲到这里时,他们都全神贯注倾听。

而陈凡讲的观点就新颖多了,「道教作为我国最正统的宗教,历史源远流长,与我国核心文化价值观紧密相连,从哲学思想丶道德规范,到文化艺术丶社会风俗,都与社会相融合。

我辈修道之人,便可以从此处着手,导人向善丶兴盛文化丶……」

一番言论,让刘道长等众多道门高功大开眼界,宛如茅塞顿开。

原来还能这样?!

陈凡又说道,「如今恰逢改革,郑玄曰:『革,改也。水火相息而更用事,犹王者受命,改正朔,易服色,故谓之革也。已日乃孚,元亨丶利贞,悔亡。』

说的是『几天以后就有了信任,很顺利,利于坚持下去,悔恨消失。』

我道门自古遵从上善若水丶无为而为,既然如此,那社会改革,道门是否也应该如水自流丶随形就势?……」

这段说的是,道友们不能做高高在上的泥胎神像,应该深入到社会中去,积善行德丶践行道义,将道家的思想观念和社会的新要求结合起来,等等等等。

而且改革是符合卦辞的,坚持下去就能看见利处,以后也不会后悔。

只是这个比较难,明明是道士,一个个却比和尚还佛系,结果后世佛庙一座比一座兴盛,道观却一个比一个清净。

就不能改改?

这一刻,陈凡忽然想写小说了。没有那部电影《少林寺》,佛寺还真不一定有那麽火,那自己写个《道士下山》怎麽样?

唔,原型就用张师父,再做点戏剧改编,最后拍成电影,应该会有人看吧?

不过这种功夫片内地可能拍不好,可能需要从香港那边找人。

这时候陈凡忽然发现,好像给自己定的任务有点多。

之前去外贸学院找黄莺的时候,见了门卫老大爷,就说要写一本战争小说,可到现在连大纲都没出来。

前些天去边疆,又攒了十几本故事概要,现在又想写道士下山。

这什麽时候能写得完?

陈凡忽然想到了姜甜甜,……是时候培养几个好的工具人了!

讲经结束,刘道长等人纷纷行礼致谢。

正所谓修道修心,活到他们这把年纪,每个人都对道经有自己的理解,对于陈凡的解读,有些人赞同丶有些人不以为然,都很正常。

但是没人会再怀疑这位青莲道人在道经方面的造诣,能从经义里面悟出自己的道理,便可称为「高功」。

再加上几近真人境界的道功,若是较真起来,放眼全国道界,别说超过他,哪怕与之相当的,一只巴掌都能数得过来。

从这时起,朝阳观才算是在道界站稳了脚跟,而不是靠之前陈凡送的那笔钱和500斤粮票的人情。

中午时分,道宴开席。

宴席设在后院,这里本来就是给住院道士生活的地方,有经堂丶宿舍和食堂,给各方道长的用餐地方,就在小食堂里面,摆了四张八仙桌,稍微挤一挤刚好。

李尚德则陪着八位老兵,在经堂里单独摆了一桌。

剩下的京城武林人士,就在院子里吃露天宴,这里也有八桌。

亏得陈凡兜里有外汇,直接去了使馆区的菜市场买菜,才能凑齐这顿宴席,换成普通人家,最多只能保证馒头管饱,再一张桌上配四个菜一个汤,就算得上隆重。

陈凡穿着黄色法袍,在刘道长的陪同下一一招待众人入座。

道家菜不同于普通宴席,是要先将菜式上齐之后,再请宾客入席。

所以此时客人们看见的,便是一张八仙桌上,有迭了两层丶摆成一个圆形的席面。桌子是方形,菜碟摆成圆形,正合天圆地方。

若是大圆桌,那就要摆成八卦形,这些摆盘都有讲究。

在桌子正中间的,便是一盆用银鱼丶鸡肉丶荠菜丶蛋清等为原料,再用历经四个多小时熬煮的高汤做底,精心烹饪而成的太极羹。

今天来的宾客,不是苦了好多年的老道士,就是不在意菜式的大老粗,哪见过这种精细的道家菜?!

也就刘道长小时候见过世面,可那过去多少年了?

所以几乎所有人都第一时间就被镇住,一个个看着精美的太极羹,都不敢动筷子。

陈凡坐在主桌,同桌的都是京城各大道观的观主,也是道协的重要人物,其中刘道长赫然在列。

他先对着同桌人拱手一礼,随即站起来,说了几句场面话,然后拿起汤勺,在太极羹里搅和了一下,朗声高诵,「打破太极复混元。诸位,请。」

本来太极羹有两种吃法,第一种是将阴阳眼挑出来,给主宾和副主宾,阴阳相交的那条线,给主陪,其他两色则单吃。

另一种就是陈凡这样,将两色汤搅匀,混在一起吃。

前一种适合单席,后一种适合群宴。

见观主拿了勺子,众人才纷纷拿起筷子,正式开席。

吃席嘛,当然是热热闹闹丶吃吃笑笑,可今天这顿道家宴,宾客们是一吃一个不吱声。

经堂里面,一位老兵喝了一口太极羹,又赶紧夹了一块神仙鸡,抽空问了一句,「老李,你们从哪儿找的厨子?」

对面一人也连连点头,将嘴里的鱼肉咽下,看着桌上一张写着菜名的卡片,跟着说道,「太极羹丶神仙鸡丶八仙过海,嘿,八仙过海就是这个鱼头豆腐吧,里面那个莲子是不是蓝采和?起个这麽好听的名字,请这个厨子应该不便宜吧?」

李尚德眯着眼睛嘿嘿笑了笑,说道,「老张的道观才开张,哪里请得起厨子啊。就是自己人做的,不过这些菜倒是我们那徒儿教的,他是文化人嘛,看的书多丶懂的也多,就想了这麽一大桌子菜,然后教会小刘丶小马他们闺女,请她们做的。」

另一人看了看他,忍不住说话了,「我算是听出来了,你在要礼钱。」

他身边一人说道,「张道士就在我们面前露了个脸,还好意思收礼钱?」

说是这麽说,却从兜里掏出一把信封,往桌上一拍,「就算他忙,也要说一声谁是收礼金的啊。」

李尚德摆摆手,呵呵笑道,「哪有什麽礼金,都是香火钱。其他道观的道士过来送礼,那才叫上礼。你们都是信众,就该直接上香火,现在大殿里的功德箱应该已经摆上了,待会儿你们投功德箱里就行了。」

听到这话,众人都顾不得吃了,一个个瞪大眼睛看着李尚德。

片刻后,才有一个老爷子摇头感叹,「上礼金算是人情钱,你们倒好,直接收香火钱,摆明是不想还啊。」

李尚德纹丝不动,依然笑眯眯的,「这是老张说的,上香火是积功德,他会让小凡给你们多念两遍经,祈祷道祖保佑。」

众人满脸无语,以前被张道士坑也就算了,毕竟都知道他要建道观。可现在道观都建起来了,还要坑人,是不是不太合适?

这时一位老人家眼珠一转,咧嘴笑道,「这样,念经祈福就算了,我听说你徒弟画画儿画得不错,回头给我画张画儿就行。」

听到这话,其他人都眼珠一亮。

这时李尚德两眼一翻,赶在他们前头说道,「看你长得不怎麽样,想得倒是挺美,你当我不知道他的画值钱?就你们那点礼金,还想要画?哼哼,最多也就值个门票钱。」

这话一出,所有人的脸色都垮了下来。

那人连连摇头,咬了一口不知道叫什麽的焖肉,「我现在算是明白,什麽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老李啊老李,你跟张道士搅和久了,被带坏了啊。」

其他人听着连连点头,都表示同意。

李尚德也不以为意,咧着嘴笑道,「可别说我没提醒你们,瞧见外面院子里那些人了没?」

众人扭头看去,窗外的院子里,陈凡此时脱了法袍,只穿一身道衣,一手端着酒杯,在几张桌子间穿梭,给那些人敬酒。

老爷子回过头来,说道,「不就是当年被你们几个揍过的人吗,哦,你们也没少被别人揍,反正就打来打去的。刚才我就想问,怎麽,现在一笑泯恩仇啦?」

李尚德笑着摇摇头,「都是为了切磋,哪有什麽恩仇。」

顿了一下,又意味深长地笑了笑,说道,「不过,抛开恩仇不谈,老张的朝阳观,除了是个道观,祖上也传下来几手功夫的。」

听到这里,老爷子瞬间明了,顿时眼睛一亮,「待会儿有打架看?」

另一人立刻问道,「老李,你应该打不动了吧,是林黑子还是张道士?」

李尚德摇了摇头,笑道,「人家是要考验朝阳观有没有在京城立足的本事,老林和老黑又不是朝阳观的人,打什麽打?」

听到这话,众人先是面面相觑,随后一起看向外面院子里的陈凡。

那位老爷子不禁喃喃说道,「你们这徒弟……,虽说在西南边表现不俗,可那些人看着也不好惹啊,经不经得住打哦?」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