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穿在1977 > 第766章 良心有限

穿在1977 第766章 良心有限

簡繁轉換
作者:狸猫换银子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26 00:28:38 来源:源1

第766章良心有限

回到新安酒家,陈凡几人便回房去休息。

至于王建国等人,他们住的地方可不是这里。

倒不是陈老板付不起房费,也是来了这里才知道,新安酒家原来就是一家单一经营餐饮的餐馆,目前还没有旅店业务。

只是由于这里位于深港边境,经常会有领导或香港方面的客人过来,为了方便,才在酒楼内部安置了几个房间,供特殊的客人休息。

如果不是廖广志拿着省里开的介绍信过来,单凭陈凡自己,……嗯,多半也能住进去。

别的不说,走遍全国,敢不给如今声名正盛丶深入到丛林中去采风,并顺便救人和战斗的陈作家面子的,估计一个巴掌都数得过来。

总而言之,这里不是随便什麽人都能入住的,要到后来新安酒家改革,新增了酒店业务,才发展成一家集餐饮丶住宿丶会务丶商务丶旅游丶康乐丶娱乐等业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准四星级酒店公司。

现在就算酒店方面肯给陈作家面子,也没有足够的房间给王建国他们住。

还好有地头蛇蔡国强,他在镇上很顺利就租到两套原本不对外出租的房子,将王建国九人安排进去。

而且地方还距离新安酒家不远,方便陈老板随时召唤。

回到房间,陈凡先冲了个澡。

话说在广东这边,他每出去一次回来,就忍不住冲个澡,热感倒是没那麽重,可这里水汽太浓了,身上一天到晚都是湿漉漉的,不冲洗一下总觉得不舒服。

洗完澡出来,吹了会儿电扇,……嗯,如今的豪华房间里竟然没有空调,也是这时候的一大特色,就是不知道几年后重新装修,那时候会不会有。

不过有没有都没关系了,等厂房丶宿舍建好,会专门留个套房出来,那里肯定是会安装空调地。

对着电风扇吹了一会儿,房门就被敲响。

走过去开门,敲门的是周亚丽。

她头发上还挂着水珠,身上的衣服也换了一套,一看就是刚才也洗过澡。

侧身让她进来,陈凡往外看了看。

没等他说话,周亚丽便一边往里走,一边说道,「我刚去她们房间看了,丽丽还没洗完,甜甜在排队。」

陈凡眉头轻挑,索性将门敞开,再转过身,就看见某人将自己的位置占住,对着电风扇狂吹。

他面无表情走过去,将电风扇侧了一下,「不要对着吹,容易着凉,尤其头发还是湿的。」

周亚丽幽幽叹了口气,「连个空调都没有,真是憋死我了。」

随后看着陈凡,「考察完了吧,什麽时候走?」

陈凡满脸无语地看着她,「大小姐,实地考察是你要来的,来了以后你是一句话不发,现在又急着走,怎麽,是不是忘了后天还要参加开工仪式啊?」

至于没有空调的问题,嗯,对他来说确实没什麽影响,之前就说过,他现在体温能自动适应外部环境,冰天雪地和火焰沙漠对他来说,感觉差不多。

就连身上流汗,都是看其他人一身汗,他才逼出一身汗来。

看看现在,身上就清清爽爽,一点汗都没有。

好像没有也不行?

陈凡看了看周亚丽红扑扑的脸蛋,还有额头上一层细汗,抿了抿嘴,几乎是眨眼的功夫,他头上也冒出一层汗来。

嗯,应景了。倒是身上一直乾爽,不用出汗。

周亚丽吐了几句槽,她也只是吐槽而已,倒不至于真的受不了。

见陈凡有些不耐,便立刻转移话题,对着他打了个手势。

陈凡一看就明白是什麽意思,笑着小声说道,「我检查过了,里面没有窃听装置,你们的房间也没有。」

他们在这里住了三间房,陈凡和周亚丽一人一间,两姐妹一起住一间。廖广志跟着沾光,也住了一间小的,不过没和他们在一起。

从入住那天开始,陈凡每天都要将房间检查一遍。

小心驶得万年船嘛。

听陈凡这麽说,周亚丽便直接说道,「考虑好没有,办什麽厂?」

陈凡老脸一黑,「这个不是应该由你做决定吗?你有哪方面的需求,就办什麽样的工厂呗。」

周亚丽又叹了口气,「需求很多啊。」

她说着掰起了手指,「我给你算算啊。我决定将千帆出版社的业务扩大化,将一部分图书自行印刷,所以前两个月收购了几家印刷厂,印刷厂需要纸,你说我们要不要弄个造纸厂?」

陈凡毫不犹豫地说道,「千万别,造纸厂是重污染工厂,你要投资可以,直接开到大马去,就靠近新加坡的地方,那里不仅树多,又靠海,原料丶运输都方便。

你要开在深圳,别说蛇口工业区里面有没有污水处理能力,就算有估计也不大,如果不经处理直接排放,我是干不出这种缺德事来的。」

周亚丽眨眨眼,「那在大马……」

陈凡瞟了她一眼,「要是建污水处理系统,还用得着去国外吗?」

他的良心有,但不多,仅仅够对自己国家使用,分不了一点给外面。

周亚丽瞬间了然,「那这事儿以后再说。」

随后又掰起了手指,「印刷厂就不说了。万木春公司那边,现在已经完成了对你说的那个多协议路由器的研发,不过根据恩格尔巴特博士的推测,短时期以内,生产量应该不会太大。

一方面现在的电脑设备不是太多,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和大学校园里面,那样只需要一家小型电子工厂就可以生产。

另一方面,这种设备对生产工艺和科技含量的要求都比较高,除了美国之外,只有英法德和小本等几个国家能生产,所以不适合放在这里。」

陈凡听了有些不置可否,但也没有反驳她的话。

我国现在在电子科技方面确实还比较薄弱,但是要说这种产品的科技含量有多高,也不至于高到天上去,否则的话,原来的发明人也不会只用了小半年的时间,就发明出这种东西。

不过正如周亚丽所说,现在这种设备还没有被推广开,产量确实不高,要等再过几年,尤其是IBM开放了技术标准之后,个人计算机开始兴起丶并走入千家万户,然后到了90年代,宽带技术开始普及,多协议路由器才真正有了用武之地。

所以,不急。

陈凡眨眨眼,倒是想到另一个问题,「巴特尔恩格博士目前的重点工作是什麽?」

周亚丽耸耸肩,笑道,「还能是什麽,推广多协议路由器呗。早在十年前他就认为计算机应该降低使用门槛,更加普及,而这个路由器很明显为将全世界的计算机联系起来提供了可能性,他不主抓这个才怪。」

顿了一下,她左右看了看,「水呢?」

陈凡木然起身,给她倒了杯水。

周亚丽眉头一皱,「热的啊,有没有冷的?」

陈凡冷静地将热水放一旁,又拿了只杯子,将自己旅行杯里的菊花茶分给她一半,随后默默加满热水,放一边冷着。

周亚丽一口喝乾,「舒服了。」

随即乾咳两声,继续说道,「他原本就是这方面的专家,认识不少大学里计算机方面的教授,我回国的时候,他已经在斯坦福丶波士顿丶普林斯顿几所大学里成功推销了这套设备。

我也没太管这方面的事,你知道我不懂这些,反正就交给他去弄呗。我现在主要关注的还是汉卡的销售,还有中文计算机的研究工作。

有了汉卡,造中文计算机就很简单了。而且有朱邦复先生的牵头,台弯方面对这个计算机很感兴趣,我还没决定好要不要跟他们合作?」

说完看着陈凡,「你觉得呢?」

陈凡翘着二郎腿,手指在膝盖上轻轻敲了几下,沉吟两秒,说道,「可以合作,但是第一,专利必须掌握在我们手上,这点没得谈。

第二,除了台弯,你们在香港丶新加坡这些地方,也找一下合作夥伴,冲淡其他方面的影响。」

周亚丽眉头轻挑,「诶,这倒是个办法哦。」

顿了一下,她又笑道,「你都不知道,我就是在为这点心烦,虽然说是做生意,可又不能不考虑政局方面的影响,多拉几个合作夥伴,倒是能淡化这方面的痕迹。」

说完晃了晃脑袋,「果然还是我老弟聪明。」

话音刚落,她便转头看着陈凡,小声说道,「你说,要不是,跟内地也签个合作协议?」

陈凡咂咂嘴,想了想说道,「不用。」

见周亚丽面露惊讶,他笑着解释道,「一方面,现在领导们的格局很大,他们不会介意这点没有根据的小事,只希望能多交朋友。

另一方面,内地的江南大学和**,正在做个人计算机的研究,据我了解,他们已经造出模仿苹果电脑的一代机,由于很难获得跟苹果一样的晶片,只能退而求其次,在性能方面就稍微弱了一等。

现在他们在一代机的基础上,也在做中文计算机的研究,……」

说到这里,他很是无奈地耸了耸肩,摊着两手说道,「但是国内没有专利方面的法律,更没有加入国际智慧财产权组织,估计我们是收不到专利费了。」

去年周亚丽给他的电脑,一套送去了江大,一套被上交大要走,这两所大学的科研底子都不弱,几乎是前后脚,就复制出了新型个人计算机。

嗯,在复制方面,我们一直没有输过。

只是复制还不够,据江大的黄教授所说,他希望能够把汉卡固化,做一套中文计算机出来。恰好上交大也有这方面的想法,结果这都一年了,两边还在较劲,也不知道什麽时候是个头丶又是谁先胜出。

其实中文电脑说起来也不稀奇,后世商场里卖的电脑,几乎都可以称为中文电脑,无非就是可以在电脑上使用中文而已。

但对于现在国内的计算机人来说,能够在计算机上运行中文,那是石破天惊的事情。

黄教授他们更希望能够直接在电脑上运行中文,而不是通过一个拓展汉卡去实现。……虽然说这两者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陈凡就坐着慢慢看,看他们最后能拿出一个什麽样的电脑出来。

而周亚丽的聚焦点显然不在这上面。

她瞪大眼睛说道,「那我们不是要损失很多钱?」

国内的市场有多大啊,结果技术被白用了不说,等人家研发成功,中国市场还有他们的份吗?

结果陈凡很是淡然地摆了摆手,笑道,「不用担心,就算他们能研发出来,也不影响我们的产品进入国内销售。」

周亚丽很是不解,「为什麽?」

陈凡两手一摊,「原因很简单,因为巴统的限制,就决定了我国不可能量采到足够多的高端晶片,而没有这一点,就做不到建成一家计算机工厂,生产出足够多的个人计算机出来。」

他说着也感觉有些怅然,为什麽八十年代一些高端科研项目会被放弃?一方面是真缺钱,另一方面,我们被发动星际大战项目的美国在科技差距上越拉越大,又缺少高端零配件的采购渠道,很多项目只能暂时搁置。

能够得到资金支持的,只有极少数被列入「863」计划的课题。

而这个计划的基本原则,就是追着「美苏」的项目跑,他们研究什麽,我们就研究什麽,俗称「跟随战略」。

后来大约是在2010年以后,才重启了不少当年的科研项目。一个是有钱了,另一个也是哪怕采购不到最高端的晶片,次一等的也不影响研发进度。

能追一点是一点嘛。

还是要感谢这种锲而不舍的追赶精神,记得当年反恐战争的时候,我方专家悲观地预测,想要追上美国的军事技术,除非美国原地不动,等我们二十年。

然后我们奋起直追了二十年,他们也真的原地不动等了这麽久,真是令人感动。

虽然现在在某些尖端领域还是有些差距,但大部分的差距已经被抹平。

要是他们再原地不动二十年,那就好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