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仙侠武侠 > 穿越六九住牛棚,意外修成遁地术 > 第17章 忙时为农闲时盗

穿越六九住牛棚,意外修成遁地术 第17章 忙时为农闲时盗

簡繁轉換
作者:都退后让贫道来 分类:仙侠武侠 更新时间:2025-09-01 15:10:29 来源:源1

第17章忙时为农闲时盗(第1/2页)

"还能因为啥?打不着呗!俺们要是能打着,还用你娃说?早卖皮子卖肉挣了钱咧。"

"大队里没枪?不应该啊~"

"呵呵,一听就知道你娃是个半吊子,有枪又咋咧?

那些野物都在山里的沟沟坎坎藏着呢,哪能轻易让你看见?

而且野物精的很,比你娃精多了,都是黑里天出来,白天不见影。

偶尔能瞧见一两个的,一看见人就跑了,翻山越岭不在话下,哪怕在山梁和悬崖上也能跑的跟飞一般。

你想打它们,难着呢。"

"我想试试,之前跟人学过一点儿,就看看好打不好打吧,打不着再想其他法子。"

"想试试也行,要不了多长时间你娃自然而然就死心了。"

"那,我要用枪的话怎么说呢?"

支书不怕路平安逃跑,路平安跑了对他来说正好,大队还能少个负担。

"你要是领着大队上的人一起去打野物,我倒是可以做主给你用用,不过队上的枪和子弹不能白用,要交钱,这是规矩。

而且你身份特殊,一次只能给你三发子弹,打完了再领。"

支书与某些古板的领导不同,他对于打猎并不排斥,并不认为这是不务正业。

主要还是地里那点儿收成实在不足以养家糊口,支书作为大队的领头羊,这些年能想的办法他都想了,也包括打猎,甚至包括一些不那么光明的手段。

陕北地界贫瘠,老百姓穷,偏偏这地方自古以来还多兵灾匪患,活不下去的老百姓不搞点儿‘副业‘,怎么糊口?

关中的刀客,东北的胡子,鲁省的响马,豫省的闯将,湘省的土匪……

哪个不是因为穷,才开始玩儿命的?

这些都是手段比较激烈的,放到这个年代显然是不可能再做,但不妨碍支书他们从地下找补地上收成的不足啊。

南方才子北方将,关中黄土埋皇上,没胆子朝王陵下手,但是朝一些达官贵人、地主老财的墓葬下手嘛,支书他们还是有胆子的,而且很大。

社员凑巧发现某个地方有墓,支书领头,正大光明的开搞,压根没人能管。

用支书的话来说,就是水库工地那边被打死的三个盗墓贼是个啥东西嘛?整个一群二杆子货么!

公家眼皮子底下还敢下手,生怕自己不死么?

村子里的社员就没那么蠢的,他们只要金银和铜器,这些都是可以拿去卖钱。

像什么瓷器、书画之类的四旧物件儿通通不要,卖不了钱不说,还容易惹事儿。

老百姓活不下去,道德底线相对就灵活很多,被人说什么品行不端,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做些刀口舔血的买卖,也就显得很无所谓了。

更别提支书他们根本就不以为去地里刨些值钱的东西拿出来偷偷卖了有什么不可以的,他们换了钱也是买粮食,维持生活所需。

这些都是支书正大光明说出来的,他压根就不怕路平安去举报他们,或者说,这也是考验,一种对于路平安是否和村子一条心的测试。

反正这都是些小事,上面就算知道了也不会管,收拾支书或是某个社员很容易,架不住六道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他们还怕支书带着社员围着他们要粮食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7章忙时为农闲时盗(第2/2页)

路平安对这些无感,他如今都混到朝不保夕的地步了,就连拿来睡觉的一床被褥都要求人家施舍,还能管的了别人爱不爱护文物?

这和那些对着橱窗里挂着的奢侈品皮草一顿拍,然后告诉我们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有啥区别?

哦……纸醉金迷不带我,地球变暖全赖我么?

在支书家吃了一顿饭,把支书媳妇心疼的嘴角直抽抽,嘟囔了几句,却被支书一个眼神制止了。

支书很看好路平安,觉得这小子不是一般人,施些小恩小惠笼络一下怎么了?自己没本事带着社员们过上好日子,说不定还得让人家路平安帮着想个法子呢。

吃过饭后支书领着路平安去了所谓的仓库,这是两孔相连的窑洞,顶部已经开裂,有些地方还有小规模坍塌。

这里面放的都是一些杂物,瘸腿桌子烂凳子,破瓦罐、裂水缸,锈的不像样子的锄头和铲子,以及一些箩筐和木质农具。

里面那间窑洞靠着窗户有个火炕,火炕旁边是一个灶台,就是灶台上的锅已经被人搬走了,只剩一个窟窿,露出里面被熏的乌黑的灶膛。

路平安看了看,感觉还行。

这窑洞不像是一时半会儿就会塌下来的样子,短时间内将就一下没啥大问题。

"这炕是好的,你打扫打扫,我去给你弄一套被褥,再给你提点儿粮食,剩下的就看你的了。"

牛棚都住了,路平安还有什么不能将就的?

出门折了一把蒿草充当笤帚,路平安就忙活开了,灰尘四起,弥漫了整个窑洞。

路平安把炕上的灰尘清理了,地上老厚一层的沙土也收拾了一番,就在这时,支书领着几个人扛着东西过来了。

一套补丁摞补丁的破被褥,一个大陶锅,一个木头勺子,一根扁担和两个水桶,一袋子玉米面,一小袋子高粱面,一把花椒、一串辣椒和一小捆蒜头,一大块儿盐,一卷窗户纸,一盒火柴,一把锈迹斑斑的柴刀。

这就是路平安的全部家当了,接下来他要玩儿命干活,用他的辛勤劳动,换取这些生活所需。

"来,签个字。"

支书让路平安在借条上签了个字,然后让村里干惯了活儿老爷们儿帮着路平安收拾了一下屋子。

尤其是哪个炉灶,得先把陶锅安置在灶台上,用泥糊边儿,再试着烧一下,看看火炕有没有漏烟的地方,烟囱有没有堵住。

其次是窗户纸要换一下,原先的窗户纸早已腐朽,被风吹成了一个个小旗子。

一切收拾妥当后,支书他们就不管了,剩下的全靠路平安自己。

以后是吃香的喝辣的,还是吃糠咽菜,亦或是要饭,全凭个人能耐。

路平安此时很有种改造农家小院的既视感,不仅不觉得苦,反而乐在其中。

眼见屋里收拾的差不多了,路平安挑着水桶,朝着坡下走去,他要去挑水了。

顺着山坡下的河道朝着上游走个三百多米,那里有个小泉眼,殷殷清泉从一处石崖下渗出,虽然水流量很小,却常年不休,足够供应全大队人生活所需的。

路平安猜测之所以会有六道湾村,应该就是因为这个泉眼,毕竟在这干旱贫瘠之地,一个常年不干的泉水就显得相当难能可贵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