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仙侠武侠 > 穿越六九住牛棚,意外修成遁地术 > 第59章 时代特色车队

穿越六九住牛棚,意外修成遁地术 第59章 时代特色车队

簡繁轉換
作者:都退后让贫道来 分类:仙侠武侠 更新时间:2025-09-01 15:10:29 来源:源1

第59章时代特色车队(第1/2页)

罗家栋几个哥哥和大嫂都去上班了,只有他父母、妹妹和几个侄儿侄女在家。这样也好,不用受人白眼。

罗家栋是想要在临走前和父母好好聊聊告个别的,可几个小的一会儿哭、一会儿闹,罗家栋父母压根就顾不上他。

无奈之下,罗家栋简单说了一下要走的事儿,拿上几样东西然后就出了门,沉默着跟在路平安身后朝着公交站牌走去。

这会儿不是上下班高峰期,公交电车上难得有座,罗家栋一边和路平安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话,一边看着窗外略过的京城风景。

"路哥,你觉得京城好吗?"

路平安不是那种特别有上进心的人,无忧无虑且安逸的生活才是他的追求。

若是按照路平安的真实想法,这个年代的京城不仅不好,反而很差劲。

未来改开以后倒是可以置些房产,当个包租公,可若是让他常年生活在这座城市里,他打心眼里依然是不乐意的。

生活在京郊还差不多,那里有山有水,不比在城里呼吸汽车尾气强啊?

京城人多、车多、企业多、机会多,适合那些努力奋斗的人,自己到时候可以把房子租给他们,让他们给自己创造价值,想想就美滋滋。

罗家栋见路平安没有回答,自顾自的接着说道:

"我是很想留在这座城市的,奈何人家却打定主意不要我了。

即便如此,这里总归是我的家,也不知道啥时候才能回城。或许,我要在乡下种一辈子地了。

唉……说出来都是泪啊!"

"不用那么悲观吧?我觉得未来政策肯定会变,而且还是朝着好的方向变。说不定将来还能放开,让大家参加高考、进入大学深造学习呢。"

"呵呵,我可不敢像你这么乐观,做梦都不敢想那好事儿。能按时让我回城,再安排个旱涝保收的工作,我就谢天谢地了。"

虽说下乡的时候有政策说是知青插队六年就能回城,但谁敢打包票?

万一到时候出现啥变动,还真有可能回不来了,毕竟知青的户口都要落在当地。

路平安和罗家栋不同,他知道在未来别管是户口还是工作,亦或是年节福利什么的,最终都会变得不再那么重要。

衡量一个人有没有能耐的标准,不再是他当没当过劳模或生产标兵,也不是他为厂里做过多少贡献,而是变成了这人一年能挣多少钱。

经济发展为首要任务的年代,挣得多了是好汉,拿死工资是孬蛋!

这几年人人喊打的做小买卖的、黑五类和那些回城以后没有工作、走投无路的知青,反而成为第一批吃到蛋糕的人,被尊称为——款爷!

………………………………………………

"咚得咙咚锵,咚得咙咚锵,咚锵咚锵咚咚锵……"

"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胸怀朝阳何所惧,敢将青春献人民。"

"扎根农村干事业,广阔天地练红心~"

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几辆卡车排成车队,打头那辆卡车的车头上架着两个广播大喇叭,激昂的广播声响彻云霄。

几辆卡车车厢上都拉着横幅,扎着大红花和彩旗,一个个背着行囊的小青年们身穿绿色仿军装,胸口别着代表着无上荣光的大红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59章时代特色车队(第2/2页)

有的小青年很兴奋,有的小青年偷偷抹眼泪,有的小青年跟送行的家长挥手告别,更多的小青年迷茫而又失措,显得呆呆的。

路平安和罗家栋乘坐的无轨电车公交行驶到路口,突然被这个车队和送行的人群拦住了去路,只能停下略做等待。

窗外,只见卡车上站满了即将要下乡的知青,他们在学校集合坐上了知青办准备的卡车,由车队统一送往火车站坐车。

这个法子能避免某些人心存侥幸、逃避下乡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体现知青办的工作成绩,顺便还能在路上好好宣传一下,让小青年都不要抗拒,积极的下乡去。

卡车后面跟着孩子家长,有的跑着,有的骑着自行车,尽最大努力送孩子一程。

儿行千里母担忧,这些半大孩子不过十五六岁,就要离开家去一个陌生到听都没听过的地方插队,孩子父母怎能不担心?

可担心又如何?不舍又能怎样?风暴来临,没有哪片叶子能独善其身。

送行的父母反而还得把那份不舍和担忧藏起来,转头对着缓缓向前开动的卡车强颜欢笑,以免让孩子看见自己的脆弱;

此外更要避免那些知青办的领队干部发现,给孩子脸上抹黑,连累孩子受批评。

"儿子,到了那边记得寄信回来,听大队领导的话,别淘气。"

"闺女,照顾好自己,你从小身子骨就弱,一定要多喝水,吃饱饭。别因为不合胃口就不吃饭,要不然干活顶不住的。"

"车上看好自己的东西,要是需要啥了,没钱了就给妈写信。"

"回去吧妈!别送了,我可以的,您别担心。"

"放心吧爸,我一定不给咱家丢人。"

"妈……"

面对这一份化不开的亲情,带队的知青办领导可不会觉得感动,反而无比窝火,眼前这副场景明显不符合他的心意。

按照他的理解,此时别管是即将下乡的知青、还是他们的父母,都应该正气凛然,积极主动,气势如虹,口号喊的震天响,激动的满脸通红,感动的热泪盈眶。

一副我们就是想要去乡下受苦,谁不让我去/让我家孩子去,我就死给他看的场景。

"草踏马的,锣鼓队,你们没吃饭么?给我使劲敲,把他们的声音压下去。

上山下乡是多光荣的事儿啊!

一个个思想觉悟低下,眼里只有自己的小家自己的娃,丝毫不知顾全大局,哭哭啼啼的丢人现眼,真应该拉回去给他们上上课!

敲,给我敲,大力点儿。广播,把声音开到最大……"

"咚咚锵,咚咚锵,咚咚咚咚锵咚锵……"

""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光荣属于你们……"

路平安和罗家栋看着窗外那一幕十分具有时代特色的潮流运动,白眼都快翻到天上了。

别看这场面十分热闹,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与参军入伍时送兵的场面十分相似…

可这毕竟不是入伍参军,两者压根没有可比性。

一个激动的泪水,一个是难过的泪水,一个是光荣的奔向前程,一个是悲催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修理地球,其中的差距犹如云泥之别。

一个在天,一个外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