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乱世龙渊:青铜罗盘震三国 > 第十四章寒院谋略,晋升都尉

乱世龙渊:青铜罗盘震三国 第十四章寒院谋略,晋升都尉

簡繁轉換
作者:浪子烟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9-01 15:52:34 来源:源1

第十四章寒院谋略,晋升都尉(第1/2页)

当林渊终于找到那座小院时,夕阳的余晖正透过竹叶的缝隙洒落,在青石板上织就一片斑驳光影。夏日的蝉鸣在竹林间此起彼伏,却掩不住院中传来的悠扬琴声。那琴声时而如高山巍峨,雄浑厚重,似有千军万马奔腾之势;时而如流水潺潺,空灵婉转,又如泣如诉,仿佛在诉说着天下苍生的苦难。林渊驻足倾听,心中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共鸣,战火纷飞的岁月里,这琴声竟似一剂良药,抚平了他连日征战的疲惫与焦虑。他不禁想起长社之战的惨烈,护城河上浮尸累累,鲜血染红了河水,而此刻这琴声中的悲悯,恰似对那些亡魂的哀悼。

他深吸一口气,抬手轻叩柴门,心中暗暗想着:“无论如何,也要请动这位奇才!若能得戏先生相助,定能在这乱世中闯出一番天地,还百姓一个太平盛世。”他的手在柴门上停留片刻,感受着指尖传来的粗糙质感,那是岁月侵蚀留下的痕迹,就如同这乱世给天下百姓带来的伤痛。随后,他坚定地叩了下去。叩门声在寂静的小院外回荡,惊起了竹林间几只归巢的鸟儿,扑棱棱的振翅声更添了几分紧张的氛围。林渊不自觉地握紧了腰间的剑柄,既是习惯性的动作,也暗含着他内心的忐忑。

许久,柴门“吱呀”一声缓缓打开,一位身形消瘦、面色苍白的青年出现在门后。他身着一袭素色长衫,衣角处有些许补丁,却难掩其身上散发的儒雅气质。青年目光温和,只是眼底藏着一丝久病的倦怠,他上下打量了一番林渊,轻声问道:“阁下何人?所为何事?”说话间,一阵微风拂过,他轻轻咳嗽了几声,用手帕捂住嘴,苍白的脸色更添了几分病态。

林渊连忙抱拳行礼,态度恭敬:“在下林渊,久闻戏志才先生大名,今日特来拜访,还望先生勿怪叨扰。”说话间,他偷偷观察着青年的反应,生怕一个不慎便惹得对方不快。他注意到青年手中的手帕上似乎有淡淡的血迹,心中不禁涌起一丝担忧,这样的身体状况,不知能否承受乱世的奔波?

青年微微一愣,随即露出一抹浅笑:“原来是林将军,快请进。荀文若已差人告知我将军要来,只是没想到来得这般快。”说罢,侧身让出一条路,引林渊进院。他的动作轻柔缓慢,仿佛每一个动作都要耗费不少力气。

林渊心中一喜,没想到荀彧如此周到,竟提前修书告知。踏入小院,只见院中布置极为雅致,青石小径蜿蜒通向一间茅屋,小径两侧种满了各类花草,虽已入夏,仍有几株不知名的小花在风中摇曳。花丛间,几只蝴蝶翩翩起舞,为这宁静的小院增添了一丝生机。茅屋前摆放着一张石桌,桌上放着一卷竹简和一把古琴,想必方才的琴声便是出自此处。石桌上还散落着一些草药,散发着淡淡的清香,看来这位戏先生确实身体欠佳。石臼里残留着捣碎的药渣,旁边的陶碗盛着半凉的药汁,无不昭示着主人与病痛抗争的日常。

两人在石桌旁相对而坐,青年为林渊斟上一杯清茶,茶香袅袅升起,萦绕在鼻尖。“在下听闻林将军在长社之战中献火攻之计的大名,当真是足智多谋。”戏志才端起茶杯,轻抿一口,声音轻柔却字字清晰。他说话时,手指轻轻摩挲着茶杯边缘,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赞赏。杯沿上还沾着几片细小的茶叶,随着他的动作微微晃动。

就在林渊准备开口回应时,袖中的青铜罗盘突然微微发烫,传来细微的震动。林渊心中一惊,表面却不动声色。他深知这是罗盘感知到特殊人物时的反应,在与荀彧见面时,罗盘也曾有过类似异动。随着热度与震动加剧,一缕只有他能看见的微光从袖中溢出,罗盘上浮现出戏志才的属性信息:“戏志才,当前武力:28、统率:76、智力:95、政治:82、魅力:78;巅峰时期武力:40、统率:80、智力:98、政治:90、魅力:82”。林渊心中掀起惊涛骇浪,如此高的智力属性,即便放眼整个三国时代,也是顶尖谋士的水准,而那尚未完全展现的巅峰数值,更是让他对戏志才的潜力充满期待。他强压下内心的震撼,继续与戏志才交谈,仿佛什么都没发生。

林渊连忙摆手:“先生谬赞,渊不过是侥幸罢了。如今天下大乱,黄巾肆虐,百姓流离失所,渊虽有心报国,却深感力不从心。听闻先生有经天纬地之才,特来恳请先生出山相助,共救苍生。”他言辞恳切,眼中满是期待,身体微微前倾,显示出他对戏志才的重视。膝盖不经意间碰到石桌,发出轻微的声响,桌上的竹简也随之轻轻颤动。

戏志才放下茶杯,目光望向远方,神色平静:“林将军心怀天下,志才敬佩。只是志才身体孱弱,恐难担此重任。且这乱世之中,各方势力错综复杂,即便有心,也未必能如愿以偿。”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仿佛早已看透了这乱世的艰难。远处,传来几声乌鸦的啼叫,为这谈话增添了一抹悲凉的色彩。几只蚂蚁在石桌上缓慢爬行,仿佛也在为这乱世的命运而徘徊。

林渊闻言,心中一紧,却并未放弃:“先生过谦了!文若先生对先生推崇备至,称先生善谋奇策,观天下大势如掌上观纹。如今局势虽乱,但只要有先生相助,定能寻得破局之法。先生难道忍心看着这天下继续动荡,百姓受苦吗?”他急切地说着,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仿佛要将自己的决心传递给戏志才。说话时,他的喉结上下滚动,显示出内心的激动。

戏志才收回目光,看向林渊,眼中闪过一丝异样的光芒:“林将军可知,这乱世之根源何在?”不待林渊回答,他便自顾自地说道,“自桓灵二帝以来,宦官专权,卖官鬻爵,朝堂**不堪。地方豪强兼并土地,百姓食不果腹,这才揭竿而起。黄巾之乱不过是个引子,真正的危机,在于这摇摇欲坠的汉室根基,在于人心的涣散。”他一边说,一边轻轻敲击着石桌,每一下都仿佛敲在林渊的心上。石桌上留下了几个浅浅的指印,仿佛是历史沉重的印记。

林渊认真聆听,不住点头:“先生所言极是!渊也深知,若想平定乱世,绝非仅靠武力征战便可。但如今之计,该如何做才能扭转局势?还请先生赐教。”他的态度更加恭敬,双手抱拳,等待着戏志才的回答。拳头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显示出他对答案的迫切期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十四章寒院谋略,晋升都尉(第2/2页)

戏志才微微一笑,拾起桌上的竹简,缓缓展开:“将军请看,这天下十三州,各州皆有豪强盘踞。若想成就大业,需先寻一稳固之地,休养生息,发展民生。待根基稳固,再招揽贤才,训练精兵。同时,审时度势,利用各方矛盾,或结盟,或征伐,徐徐图之。”他的声音虽然轻柔,但每一句话都蕴含着深刻的见解,竹简上的字迹工整有力,可见他对天下局势的研究之深。

林渊眼睛一亮,凑近细看竹简,只见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对各州局势的分析,从冀州、幽州,到江东,无一遗漏。“先生果然高见!渊虽有此想法,却不知从何处着手。还望先生指点!”他的语气中充满了敬佩,仿佛在黑暗中找到了一盏明灯。身体不自觉地凑近,几乎要碰到戏志才的手臂,显示出他对知识的渴望。

戏志才却摇了摇头:“敢问将军有何志向?是欲匡扶汉室,做中兴之臣;还是想逐鹿中原,自立为王?”他的目光如炬,直直地盯着林渊,仿佛要将他的内心看穿。

林渊微微一怔,随即坚定地说道:“渊自幼饱读诗书,如今虽逢乱世,却从未敢忘忠义。但如今朝堂**,若要救百姓于水火,仅靠愚忠恐难成事。渊愿以一己之力,荡平乱世,重塑秩序。”他的话语铿锵有力,充满了豪情壮志。

戏志才闻言,眼中露出赞赏之色:“好!好一个荡平乱世!将军能有此觉悟,实乃难得。既如此,将军不嫌弃志才身体羸弱,愿为将军出谋划策,共图大业。不过,在此之前,将军需先明确第一步棋该如何走。如今各方势力环伺,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他的声音虽然依旧轻柔,但却充满了力量。

林渊大喜过望,连忙起身,对着戏志才深深一拜:“得先生相助,乃渊之幸事!还请先生教我!”这一拜,饱含着他的感激与信任。

戏志才伸手扶起林渊:“将军不必多礼。依志才之见,将军可先跟随朱儁大人剿灭黄巾,积累战功,争取一郡太守之位。当前黄巾余党仍在多地作乱,正是将军建功立业的良机。但在征战过程中,需注意收拢民心,每占一地,便开仓放粮,安抚百姓,如此方能在乱世中站稳脚跟。”

两人交谈许久,从军事谋略谈到民生治理,从用人之道聊到外交策略。林渊越听越觉得戏志才深不可测,对其敬佩之情更甚。待夕阳完全沉入西山,林渊才想起军情紧急。

林渊思索片刻,坚定道:“先生,不如我们约定两日后在军营集合。这两日留给先生收拾行装,处理些院中事务。往后还望先生随我一同征战,为这乱世早日画上休止符。”

戏志才目光闪动,轻咳两声后点头应允:“如此甚好。两日后,我必准时抵达。这小院虽有不舍,但天下苍生更需拯救。”他望向院中的古琴与竹简,眼中闪过一丝留恋,旋即又恢复坚定。

林渊心中一暖,再次抱拳:“有先生相助,如同久旱逢甘霖。若途中有任何需求,可随时告知于我。”说罢,他又叮嘱了几句,才匆匆离去。回程路上,他思绪万千,既有对即将到来战事的担忧,又为得到戏志才的相助而感到欣喜。他知道,这乱世之路才刚刚开始,未来还有无数艰难险阻在等着他,但只要有戏志才这样的贤才辅佐,他便有信心在这乱世中闯出一片天地。马队扬起的尘土在夕阳下飞扬,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激烈战斗。

三日后,长社之战的捷报快马加鞭传入洛阳。巍峨的皇宫内,汉灵帝慵懒地倚在龙榻上,身旁宦官小心翼翼地捧着战报,尖着嗓子念道:“左中郎将皇甫嵩大破黄巾,阵斩波才,解长社之围……”汉灵帝原本惺忪的睡眼瞬间亮起,拍手笑道:“好!好!皇甫嵩果然不负朕望!”一旁的十常侍之首张让谄媚地凑上前:“陛下圣明,慧眼识珠,才得此良将!”满朝文武皆随声附和。

待战报念完,汉灵帝大手一挥:“即刻封赏!皇甫嵩封都乡侯,食邑千户!”此言一出,朝堂上响起一片祝贺之声,特别是以大将军何进为首的外戚势力。二曹操凭借斩杀波才的赫赫战功,也获封“济南相”,得以主政一方,施展抱负;朱儁与孙坚虽在战场上奋勇拼杀,但因前期作战失败,功过相抵,此次不赏不罚。轮到林渊时,宦官故意拖长了声音:“军侯林渊,献火攻之计,着封为都尉,领两千人马……”话音未落,便有大臣窃窃私语。“不过是运气好罢了,哪有真才实学?”“无依无靠的,能有这等封赏,该知足了……”

当封赏旨意传来时,林渊正与戏志才在军营大帐中交流练兵事宜。昨日,他已郑重地拜戏志才为军师,帐中众人皆见证了这一时刻。听闻自己的封赏结果,林渊神色平静,轻抚着案上的兵书,眼中不见失落。

“将军,这封赏也太不公平了!您的火攻之计才是取胜关键,怎能只封个都尉?”许褚听闻后,气得暴跳如雷,手中的铁棍重重砸在地上,溅起一片尘土。他满脸通红,脖子上青筋暴起,活像一头发怒的雄狮。

赵云则相对沉稳,他微微皱眉,手按剑柄说道:“仲康莫要冲动。将军胸怀大志,这不过是起点。只要我们不断努力,何愁没有出头之日?”说罢,他向林渊投去坚定的目光,仿佛在说无论前路如何,自己都将不离不弃。

林渊摆了摆手,笑道:“子龙说得对。官职高低并非重点,如今赐我两千人马,又有志才与你们二人相助,足以做一番事情。况且,这乱世之中,实力才是根本。待我们立下更多战功,何愁没有晋升之机?”他目光坚定地望向帐外,夕阳的余晖洒在他身上,勾勒出坚毅的轮廓。

戏志才轻咳两声,缓缓说道:“将军所言极是。这两千人马虽然鱼龙混杂,但重要的是如何将其锻造为精锐之师。我已拟定了一份训练计划,从阵法演练到单兵作战,从夜袭战术到粮草调配,皆有详细安排。”说罢,他展开一卷泛黄的羊皮纸,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迹。

林渊接过细看,眼中满是赞赏:“军师果然思虑周全。明日便按此计划训练,我要让这两千人成为一支能征善战的劲旅!”此时,一阵风吹过营帐,烛火摇曳,仿佛在为他们的壮志豪情而舞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