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末日求生:我靠农场系统堆满粮仓 > 第15章 打水

末日求生:我靠农场系统堆满粮仓 第15章 打水

簡繁轉換
作者:秦了明明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9-03 15:54:09 来源:源1

第15章打水(第1/2页)

烙饼的热气裹着葱花的香,从灶房破窗飘出去,混着晨雾里的土腥味,在农舍上空漫开。

林砚咬了口烙饼,外皮脆得掉渣,里面的葱花还带着点焦香,混着新鲜麦粉的清甜。

张梅蹲在灶膛边,正往里面添干燥的玉米芯,火光照得她侧脸发红,指尖还沾着点面粉,是刚才揉面时蹭上的。

“挑水的桶我刷了三遍,桶底的泥都刮干净了。”苏野把最后一块烙饼塞进嘴里,抹了把嘴,转身去墙角扛木桶。

两只木桶是从废料堆捡的,桶沿缺了个口,她用铁皮补过,现在还能看见补丁边缘的铁丝。

“绳子也检查了,没断股,就是有点磨手,我找了块破布缠了缠。”她晃了晃桶上的麻绳,布片在晨光里晃出细碎的影。

张梅赶紧把剩下的两张烙饼包进油纸,油纸是从粮仓带回来的,还能看见上面印着模糊的“公社”字样。

她把油纸包塞进林砚的帆布包,指尖在布面上按了按,像是怕漏风:“路上饿了就吃,别省着——麦种地里的杂草我看过了,就冒了点小芽,我拔得过来。”

她摸了摸猎枪的枪管,锈迹被擦得淡了些,“电网的电压我也瞅了,指针在‘中等’上没动,要是有动静,我先开枪,你们听见就往回跑。”

林砚点头,把军刀往腰后挪了挪,刀鞘蹭过粗布腰带,发出轻响。

她往灶房门口瞥了眼,赤雾还没完全散,远处的断墙浸在淡白的雾里,像蒙着层薄纱。

“走吧,早去早回。”

两人出了农舍,顺着断墙根往北边的井走。苏野走在前面,每走几步就停下来,蹲下身看一眼地面。

“昨天的霜化得快,土还潮,爪印留得清楚。”她指着一处浅痕,五个趾头的印子边缘沾着黑血,“这只应该不壮,爪印浅,没带多少力气。”

林砚蹲下身,指尖轻轻碰了碰血渍,发黏,却已经半干:“大概是半个时辰前留下的,方向往水塔那边去了,没往农舍来。”

她眼角扫过虚空中的面板【检测到30米外有1个腐行者信号,移动速度<1m/s,无攻击性】

于是便顺着苏野的话补充,“咱们再绕远点,别惊着它——水塔底下就是腐行者窝,万一引出来一群就麻烦了。”

两人绕了条更偏的路,贴着塌了大半的红砖房走。

墙面上还留着褪色的标语,“发展就要踏实走好每一步!”的字样模糊不清,风一吹,墙皮簌簌往下掉渣。

路过一处废墟时,林砚看见断墙下躺着辆生锈的自行车,车架扭曲,车轮早没了,却在车座底下发现个破水壶——壶身没漏,就是壶盖没了。

“这个能拿回去装水。”

她弯腰把水壶捡起来,晃了晃,里面还剩点浑浊的水,倒在地上,很快渗进土缝。

苏野回头看了眼,点头:“多装个容器总是好的,下次挑水不一定这么顺。”

再往前走,终于看见井的轮廓。

井栏是用青石头砌的,比人还高,上面爬满了深绿色的藤蔓,藤蔓间还缠着些干枯的杂草。

苏野先往井里扔了块小石头,听着“扑通”的水声,确认井水没干涸,才俯身往下看:“水挺深,看着也干净,就是井壁的砖松了,你扶着我点,别让我掉下去。”

林砚赶紧扶住井栏,看着苏野把木桶的绳子往手腕上缠了两圈——缠得很紧,指节都泛白了。

苏野深吸一口气,胳膊发力,木桶“哗啦”一声沉进水里,溅起的水珠落在井栏上,被藤蔓迅速吸走。

拉上来时,满桶的水晃得厉害,苏野赶紧用手按住桶沿:“这桶水够沉,两桶肯定不够——麦种得浇透,土豆地也得补点水,还得留一桶存着,万一后面几天没水挑,也能撑撑。”

林砚蹲在井边,用瓢把井沿的青苔一点点刮掉——青苔滑,得清理干净。

“我去附近找找有没有其他容器,刚才看见个铁皮桶,不知道漏不漏。”

她往之前发现自行车的废墟走,没走多远就看见那只锈迹斑斑的铁皮桶,桶底没漏,就是桶沿缺了个口,里面倒也感觉还算干净。

从已经打好水的木桶里倒了点进去涮了一遍,反正最后还是要烧开水。

她费了点劲把桶拖到井边,苏野已经挑了两桶水,正往桶里倒:“这样能存三桶水,够用到下次挑水了。”

往回走时,刚靠近农舍,就看见张梅站在麦种地边,手里攥着几根杂草,眉头皱得很紧,猎枪斜挎在肩上,枪口微微朝上——她的姿势很警惕,看见林砚和苏野,才松了口气,快步跑过来。

“野鸟来啄麦种了!”张梅的声音有点发颤,她摊开手心,里面是几粒被啄破的麦种,壳裂了道缝,里面的胚乳露出来,泛着白,“我赶跑了三次,它们还是来,这几粒肯定出不了芽了。”

林砚蹲下身,往麦种地里看,土沟里有几处土被翻了,露出底下的麦种,有的还沾着鸟啄的痕迹。

苏野也凑过来看,指尖碰了碰被翻起的土:“野鸟专挑地块边缘啄,这边靠近草堆,它们容易藏。得编个网罩,把麦种地盖起来,不然剩下的麦种都得被啄坏。”

张梅眼睛亮了亮,先往断墙下跑:“那边有藤蔓,韧性足!”她跑的时候,猎枪在背后晃了晃。

苏野则去捡细树枝,专挑粗细均匀的,还得直——弯的树枝编出来有缝隙,野鸟能钻进去。

她把捡来的树枝放在地上,用石头把枝头的分叉磨平:“得磨光滑点,不然会勾破藤蔓,网罩就不结实了。”

林砚试着编了两下,藤蔓总在树枝间松脱,张梅看见,走过来帮她调整:“得绕两圈再拉紧,像这样。”她的手指灵活,藤蔓在树枝间绕圈、打结,动作熟练得不像个十五六岁的姑娘,“我哥以前教我编筐,那时候在采石场,找到土豆没地方装,就编筐装土豆。”

苏野把粗点的树枝插进麦种地的四角,当作网罩的骨架,再把细树枝横纵搭在上面,形成网格。

林砚和张梅负责用藤蔓缠绕固定,藤蔓绕得很紧,手指勒得发红也没停——她们都知道,这网罩关系到麦种能不能出芽,不能马虎。

编到一半时,远处突然传来声闷响,像是什么东西撞在石墙上,紧接着是断断续续的嘶吼,从水塔方向传来。

张梅手里的藤蔓顿了顿,指尖下意识碰了碰猎枪的扳机,眼神瞬间绷紧。

苏野瞬间握紧钢筋,往声音的方向望了望,眉头皱得更紧:“是腐行者的声音,只有一道,没其他动静。”

即便这么说,她还是把钢筋横在胸前,身体绷得像拉满的弓,“林砚,你跟张梅在这盯着网罩,我去看看情况——要是有危险,我就开枪,你们别过来。”

林砚却按住她的胳膊:“一起去,留张梅在这——她熟网罩的进度,也能盯着野鸟,咱们俩去,有个照应。”

张梅赶紧点头:“你们去吧,我会看好网罩,野鸟来了我就赶,不会让它们靠近的!”

两人贴着断墙往水塔方向走,脚步放得极轻,每走三步就停下来听动静。转过一道断墙时,终于看见那只腐行者——瘦得脱了形,身上的皮烂了大半,露出底下的骨头,肋骨根根分明,眼睛浑浊得像蒙了层灰,正用头反复撞水塔的石墙,撞得“咚咚”响,却没注意到她们。

“只有一只,但得防着它突然转头。”苏野小声说,手里的钢筋握得更紧了,“这种独行的腐行者有时候会疯,见人就扑。”

她从地上捡起块石头,轻轻扔向腐行者旁边的断墙,“砰”的一声,腐行者的动作顿了顿,却没转头,只是继续撞墙,像是没听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5章打水(第2/2页)

林砚摸向腰间的军刀,目光扫过周围的环境——水塔底下堆着些破烂的布料,还有个生锈的铁盒,像是有人在这待过,却没看见其他腐行者的影子。

“它好像没力气了,撞得越来越慢。”她观察了会儿,发现腐行者撞墙的间隔越来越长,每次撞完都要瘫在地上喘会儿,“咱们慢慢退,别惊动它。”

苏野点头,两人往后退了几步,确认腐行者没注意到,才转身往农舍走。

“还好只有一只,要是从窝里出来一群,就麻烦了。”苏野松了口气,手里的钢筋却没放下,直到看见张梅的身影,才把钢筋扛在肩上。

回到麦种地时,张梅已经把网罩的边缘编好了,正用土把藤蔓的末端压牢:“你们回来啦!我刚才又赶跑了两只野鸟,它们没啄到麦种!”她指着网罩,眼里带着点骄傲,“我把边缘压得很实,风刮不动。”

三人合力把网罩盖在麦种地上,苏野找了几块石头,压在网罩的四角,林砚则把边缘的藤蔓往土里埋了埋,避免野鸟从底下钻进去。

“这样就稳妥了。”

苏野拍了拍手上的土,看着盖好的网罩,像是放下了块心病。

接下来是浇地。苏野把存水的铁皮桶搬到麦种地头,林砚用瓢舀起水,把水慢慢倒进土沟里,看着水一点点渗进土里,才继续往下浇。

“得浇透,你看这块土,表面湿了,底下还是干的,麦种吸不到水,出不了芽。”苏野蹲在旁边,指着一处土沟说,“以前在老家,我妈浇麦子就这么浇,说‘水过地皮湿,等于白费力’。”

林砚赶紧调整动作,把瓢举得低些,让水流慢下来。浇到一半时,她发现有几粒麦种被风吹得露在土外,赶紧用手把土盖回去,指尖轻轻按了按:“可别被晒干了。”

张梅则去了土豆地,手里拿着小铲子,把土包裂缝边的杂草一点点拔出来。

杂草的根很深,她得用铲子慢慢撬,拔出来的草没扔,堆在旁边的土沟里:“我哥说,杂草埋在土里能当肥料,烂了之后,土里有养分,土豆能长得更壮。”拔到土豆地边缘时,她发现一颗小土豆从土缝里露出来,黄澄澄的,比拇指大不了多少,赶紧用土埋回去,还小声说:“快点长,长大多点,咱们就能吃了。”

等三桶水都浇完,日头已经爬到头顶,赤雾散得差不多了,阳光晒在背上,暖得人发懒。

林砚蹲在土豆地边,看着土包上的裂缝。

【第二批土豆生长状态良好,预计4天后成熟】

面板的提示在眼前闪了闪,她没说破,只是笑着跟张梅说:“你看这土豆,土包又鼓了,再过几天,咱们就能收新土豆了。”

张梅凑过来看,指尖轻轻碰了碰土包,没敢用力:“真的诶,比我在采石场见过的土豆大多了。”

苏野把空桶扛在肩上,往灶房的方向瞥了眼:“先回去做饭,下午再把土豆地的排水沟挖深点——昨天挖的太浅,也就半指深,要是下雨,水排不出去,土豆会烂在土里。”

回到农舍,张梅去菜地里摘野蒜,林砚和苏野则准备做土豆汤。

苏野生火时用的是干燥的玉米芯,是之前从废墟里捡的,容易引火,还耐烧。

林砚把之前收的小土豆拿出来,放在铁皮桶里洗干净——土豆皮上沾着泥,得用手一点点搓。

她把土豆切成块,尽量切得均匀:“切匀点,煮的时候能一起熟,不用等。”

张梅摘完野蒜回来,坐在灶膛边帮忙剥蒜——她剥得很仔细,把老根都去掉,只留嫩芯:“野蒜嫩芯香,煮在汤里好吃。”

土豆汤煮好时,香味飘满了整个农舍。

陶碗虽然豁了口,却盛满了热汤,土豆块浮在汤里,上面撒着点野蒜叶,油星浮在表面,闪着光。

张梅捧着陶碗,慢慢喝了一口,热汤顺着喉咙往下滑,暖得她眼眶有点红:“以前在采石场,只能喝结冰的草根汤,得放在怀里捂化了才能喝,还涩得咽不下去。这个汤……”她顿了顿,又喝了一口,“是暖的,不涩。”

林砚看着她,往她碗里又夹了块土豆:“多吃点,下午挖排水沟还得用力气。”

下午挖排水沟时,苏野教张梅用锄头。

小姑娘没怎么干过农活,锄头挥得有点歪,总是挖到旁边的土,苏野就从后面扶着她的手,一点点调整角度:“手腕用力,不是胳膊,你看,这样挥,锄头才会顺着沟的方向走。”

张梅学得很认真,练了几下,动作就熟练多了,只是手心磨出了红印,却没说疼。

苏野看见,从怀里掏出块破布,是之前缠水桶绳子剩下的,递给张梅:“包在手上,别磨破了,明天还得干活。”

林砚则在旁边捡石头,把排水沟里的碎石子捡出来——碎石子会堵着水流,得清理干净。

夕阳落在地里时,排水沟终于挖好了,深约半尺,宽够两只手并排伸进去,顺着土豆地的边缘,一直通到远处的低洼处。

苏野直起身,捶了捶腰,额角的汗滴在土里,很快渗进去:“这样就不怕下雨了——上次在采石场,就是因为排水沟浅,下了场雨,种的土豆全烂了,那时候,我们饿了三天。”

张梅也直起身,虽然累得喘气,却笑着说:“这次肯定不会烂,咱们挖的沟这么深。”

晚饭还是烙饼,这次林砚在面团里加了点土豆泥——把煮软的土豆压成泥,和在面粉里,擀得薄了些,烙出来更软和。

张梅边吃边说:“我今天拔草的时候,看见麦种地里有个小土包,比其他地方鼓一点,是不是要出芽了?”

林砚心里一动——面板早上提示“麦种已开始萌发,预计2天后出芽”,却故意说得像猜的:“说不定是,再等两天看看,要是出芽了,就说明咱们的网罩管用,水也浇够了。”

夜里,林砚躺在草堆上,听着窗外的风声——比前几天小了些,没那么刺耳了。

张梅的呼吸很匀,已经睡熟了,手里还攥着根编网罩剩下的藤蔓,大概是白天编得太投入,睡着了都没松开。苏野还在院子里巡逻,脚步比之前轻了些,大概是怕吵醒她们。

林砚悄悄爬起来,去地窖检查了雷管箱——锁得严实,铁皮也压得稳,没受潮;又去灶房看了面粉,铁盒盖得紧,里面的面粉还是干燥的。

她摸了摸帆布包里的麦种,是白天挑出来的好种子,颗粒饱满,带着点土腥味,心里踏实得很。

天快亮时,林砚又醒了一次,悄悄去了麦种地。

借着微光,能看见网罩下的土沟里,真的有几处鼓了点小芽尖——嫩得发白,大概半指长,芽尖还带着点湿润的土,像刚睡醒的小虫子,偷偷探出头。

她没敢碰,只是蹲在旁边看了会儿,指尖轻轻碰了碰旁边的土,是湿润的,心里软乎乎的——这是她们种下去的第一茬麦子,是这片废墟里,新冒出来的活气。

回到灶房时,苏野已经在烧火了,锅里的水冒着细泡,张梅也醒了,正拿着布擦猎枪,动作轻得怕碰坏了枪管。

“醒啦?”苏野回头笑了笑,眼角带着点倦,却很亮,“水烧开了,先喝点热水,等会儿再去给麦种浇水——看看那些芽尖有没有长高点。”

林砚点头,接过苏野递来的水,热水顺着喉咙往下滑,暖得人心里发颤。

窗外的晨光越来越亮,照在麦种地的网罩上,泛着点细碎的光。

今天又有新的活要干——要给麦种浇水、看看芽尖长势、把土豆地的杂草再拔一遍,或许还能把捡来的破水壶修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