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我的时代1979! > 第二十六章 给我开专栏?

我的时代1979! 第二十六章 给我开专栏?

簡繁轉換
作者:老牛爱吃肉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9-04 15:55:16 来源:源1

第二十六章给我开专栏?(第1/2页)

编辑部里的打字机声突然停了。

靠窗的打字员姑娘停下捏镊子的手,扭头朝这边望,麻花辫随着动作轻轻晃。

对面桌的老编辑推了推老花镜,手里的红铅笔在稿纸上顿住,喉结动了动像是想说什么。

连门口抱着报纸路过的通讯员都放慢了脚步,耳朵往这边凑。

刚才许成军说“靠力气吃饭,哪有什么主义之分”时,他手里的报纸差点滑到地上。

李主编“啪”地放下茶杯,搪瓷杯底磕在桌面上,惊得窗台上的仙人掌抖了抖土。

他摘下眼镜往衬衫上擦了擦,镜片后的眼睛发着光:“小许这话,说的..说到根上了!”

他抓起桌上的剪报,虚空挥了几下,“就冲你这几句,这访谈我亲自审!头版头条,加编者按!”

...

李主编往他杯里添了点水,眼神里带着赞许。

“你觉得青年应该怎么看待个体经营?”马胜利继续问,声音比刚才轻了些。

“我想起钱明。”

许成军转头看坐在旁边的少年,他正拿着笔在采访提纲背面写字。

“他考大学时,有人说‘知青读那么多书没用’,但他还是每天学到半夜。个体经营也一样,怕的不是别人说什么,是自己能不能把事做好。”

“钱明啃英语单词,有人说‘知青不挣工分净折腾’;瓜子摊主摆地摊,有人说‘不务正业’。可这世上的事,从来不是靠别人怎么说定的。”

他拿起桌上的《安徽青年报》样报,指着“小岗村青年争当承包带头人”的标题。

“你看这些青年,敢把地分到户,不是因为他们不怕骂,是因为他们知道,把日子过踏实了,比什么都重要。”

“个体经营不是‘走捷径’,是‘趟新路’。青年要敢趟,但不能瞎趟。既要对得起自己的力气,也得对得起政策给的那点松活气。”

马胜利手里的录音机还在“滋滋”转,他突然一拍大腿,把提纲往桌上一甩:“我就说找对人了!上次采访个体户,那小伙子跟我哭,说摆摊时总觉得背后有人戳脊梁。”

“明天见报,我让他拿着报纸去摆摊!”

钱明突然红了脸,把写满字的纸往兜里塞,却被马胜利抢了过去。“哟,这是写的啥?”

他念出声,“‘个体是星星,集体是月亮,星星多了,夜空才亮’!”

“这比喻很生动嘛!”

大家都笑了,笑声把窗外的风声都盖了过去。

-----------------

访谈结束时,暮色慢悠悠漫进编辑部。

窗台上的仙人掌影子被拉得老长,正落在李主编推过来的剪报上。

红铅笔圈出“秤星是死的,人心是活的”“政策松一寸,日子宽一尺”,墨迹还带着新痕。

“这些话打算嵌进访谈标题,小许,你看妥帖不?”

许成军笑着把剪报往他那边推了推:“您是摸了几十年笔杆子的人,政策风向掐得比谁都准。您定的,错不了。”

“那就用‘秤星里的劳动论’!”

李主编一拍桌。他指尖在“政策松一寸”那行字上敲得笃笃响,“再加个副标题‘青年许成军与他的时代观察’。下周一见报,印一万份!各县知青点、公社青年之家,一份都不能少!”

话音刚落,他突然按住许成军的肩膀。

想说什么的话到了嘴边,又被他咽了回去,喉结滚了滚:“小许,你稍等。”

不顾桌上的钢笔被带得滚出半尺,也不管周围编辑们停了笔的诧异目光,他扬声喊:“老张、小王,都来趟小会议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二十六章给我开专栏?(第2/2页)

说罢拽着张副编等人,掀开门帘钻进了里屋,门“咔嗒”落了锁。

-----------------

马胜利在一旁挠着后脑勺,冲许成军挤了挤眼睛,两手一摊:“我也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啥药。”

许成军被他逗笑了。

刚要说话,隔壁桌的女书记员端着墨水瓶凑过来,红着脸递过个笔记本:“许同志,能给我签个名不?您写的‘南瓜瓤粘招牌’太真了。”

“那首《时间》,马胜利给我们读过,我也喜欢的紧。”

许成军一愣。

这算是他在79年的粉丝?

也难怪后世那些作家都爱搞签售会。

一群青春靓丽的姑娘围着你,找你签名。

谁不乐意?

左右也是闲着,签完名。

两人就着台灯聊起稿子,从瓜子摊的红绳聊到小岗村的稻垛。

角落里,钱明忽然也学着马胜利的样子摊了摊手,嘴角却偷偷翘了起来。

“成军这人,不老实!”

-----------------

半晌,李主编带着编辑们鱼贯走出,对着许成军笑着说。

“小许,这篇访谈之后,青年报给你开个专栏如何?就把你看到的、想到的,都写下来。年轻人需要你这样的声音。”

李主编的话音刚落,编辑部里的声音停了。

...

改革开放初期,报纸是信息传播和思想交流的核心载体,尤其地方党报或青年类报纸,兼具政策宣传与社会动员功能。

专栏作家并非普通撰稿人,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媒体对其专业性和公信力的背书。

对《安青报》而言,这样的专栏是青年群体关注的思想阵地。

相应的,作者也因此可能成为当地青年文化或社会思潮中的代表性声音。

让许成军做《安青报》的专栏作家,

其分量不可谓不重。

其诚意不可谓不实。

非要许成军说,就是他喵的很有诚意!

对许成军来讲,

这个专栏。

他跟同时代的人,

有完全不一样的玩法!

这是他的机会,

也是《安青报》的机会!

-----------------

许成军捏着钢笔的手顿在半空。

“开专栏?”

他重复了一遍,声音里带着点不确定。

李主编往搪瓷缸里续了热水,水汽模糊了他的眼镜片:“小许,你先别急着拒绝。”

他从抽屉里翻出份《安徽青年报》合订本,指着其中一版,“你看这‘青年信箱’,每天收到上百封来信,一半是问‘摆摊算不算走资本主义’,一半是说‘想读书却怕人笑’。这些孩子缺的不是勇气,是能照见自己的镜子。”

他把合订本推到许成军面前,在“小岗村青年”的报道上敲了敲:“你那篇《秤星》能火,就因为你写的不是口号,是‘南瓜瓤粘招牌’的实在。老周三次换秤的故事,比咱们编十个道理都管用。”

马胜利突然插话:“李主编昨天就跟我们念叨,说要找个‘能站在青年堆里说话’的作者。你写《谷仓》藏着改革的火苗,写《秤星》透着日子的温度,不正是最合适的人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