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我的时代1979! > 第五十章 跳过本科直接读研的可能

我的时代1979! 第五十章 跳过本科直接读研的可能

簡繁轉換
作者:老牛爱吃肉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9-04 15:55:16 来源:源1

第五十章跳过本科直接读研的可能(第1/2页)

走出仙舟馆时,午后的阳光透过梧桐叶隙,在红砖路上洒下斑驳的光斑。

风里飘来隐约的蝉鸣。

他望着草坪上低头看书的学生,嘴角忍不住勾起笑意。

上辈子在暨南大学图书馆啃论文的日子还历历在目。

没想到这辈子竟要在复旦的树荫下,为另一种“入学考试”“犯愁”。

接下来,

有了图书馆和中文系资料室应该足以支撑他干件大事。

去支撑他想通过工农兵推荐实现的一点小野心。

那就是,

跳过本科阶段直接读研!

其实这念头从知道复旦有工农兵推荐制的那一刻就扎了根。

穿越者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是时间。

四十四年的时代记忆像揣在怀里的沙漏。

每一粒沙子落下都在提醒他:这黄金年代稍纵即逝!

路遥的《人生》还要等三年。

莫言还在部队写小说。

余华刚当牙医没多久。

现在不往前冲,难道等别人把文坛席位占满?

他优势在哪?

除了写东西那点老话。

不能当许成军上辈子中文系研究生白读的吧!

学术研究领先四十多年的视野!

更加成熟的学术思路。

不说别的,就水论文他都能水到这个年代的同行们“哭”!

所以嘛,

他不仅要做创作上的领航者,更要做搞汉语言学术研究的“文豪”嘛!

读四年复旦本科,对他来讲真的有些浪费时间。

不是不想听这个年代的学术大师们的思想火花,

而是读研读博依然有机会面见请教。

机会还会更多。

而且当卢新华学弟他不太乐意,但是当学长加老师不是不可以考虑~

更关键的是,

章培横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方向就是他研究生期间的研究方向!

他能不心动?

章教授马上要接替朱老担任中文系主任,再过两年就不怎么带研究生了。

这样的机会不抓住,他真的对不起穿越者的身份。

至于,怎么跳过本科读研?

这就是他选择“工农兵推荐”这条路的原因。

1979年是中国高等教育转型的关键年份。

一方面,1977年恢复高考后,本科教育逐渐回归正轨;

另一方面,工农兵学员制度尚未完全废除,存在“破格录取特殊人才”的政策弹性。

1978年第一批研究生入学,招生标准更注重“实践经验 学术潜力”,而非严格的学历门槛。

对于“有突出学术成果或特殊贡献的工农兵学员”,部分高校,尤其是文科专业,存在“直接推荐攻读研究生”的特例。

至于例子嘛,不用其他学校,复旦就有现成的!

复旦大学教授陈尚君在1977年作为工农兵大学生入学,1978年大二时直接考取研究生,成为“特例”之一。

要知道这一年,复旦也是众多允许高中生直接报考复旦研究生的学校之一!

此外,在《百家讲坛》火出圈的易中天也是跳过了本科阶段,直接读上了武汉大学的硕士。

前世刷到这些事例,还是看某乎“公知”喷中国大学教育水援引的案例。

当时看完,许成军倒是没感觉教育水,只是恨自己为啥没在78年左右高考!

结果真来了1979。

这样的机会谁不把握?

刚来的时候还不确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五十章跳过本科直接读研的可能(第2/2页)

现有了一定的创作成果,他必须要试啊!

至于为什么不直接报考研究生,理由很简单,他穿越那会,报考时间早已错过了。

因此,

最好的机会就是工农兵推荐的“特殊人才通道”!

见了教授们直接提嘛。

他摸出兜里的面试流程表,“学术能力考察”几个字被红笔圈得格外显眼。

创作实绩有了,《谷仓》《试衣镜》等内容算是硬的;

推荐人够分量,苏中和刘祖慈的推荐信能压得住场面;

可章培横教授那句“未见原作,难断深浅”怀疑的是什么?

是学术能力。

也是他想要跳本读研的一道坎。

他的思路很好,但这年头想要直接读研也不容易。

一是需两名副高级以上职称专家推荐;

二是需证明“具备等同于大学本科的学术水平”,如发表高水平论文、有重大创作成果,以及这年代很重要的英语水平;

三是需通过招生单位的专项考核。

第一和第三项和这次面试重合,英语自不用说,现在唯一的难点是学术。

“创作好不等于学术好啊”。

许成军扯了扯衬衫领口,自嘲地笑了,“总不能跟教授们说‘我上辈子读过你们的书’吧?”

文学创作靠灵气和阅历,学术研究却得有实打实的文献功底。

他那些关于传统文论现代转化的想法,在脑子里盘了千百遍,可没经过古籍考据和期刊引证,在章培横这样的大家面前,终究是空中楼阁。

“缺一篇能镇场子的论文。”他打定主意,脚步转向图书馆的方向。

快到图书馆时,突然能听见水声。

走近一看,是道浅浅的水沟,顺着坡势蜿蜒,沟边的野菊开得正旺,黄灿灿的一片。

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蹲在沟边,用树枝逗水里的蝌蚪。

再走几十步,复旦图书馆就撞进了眼里。

那是栋三层的红砖楼,墙缝里长着几丛青苔,把砖面晕成了深浅不一的红。

屋顶是青灰色的坡顶,铺着鱼鳞状的瓦片,边角翘起来,像老式棉袄的立领。

正门朝西,三级石阶被磨得圆润,两侧各立着根半人高的石柱。

柱身上刻着模糊的花纹,许是年月久了,只看得出些缠枝的轮廓。

门是两扇对开的木门,漆成暗红色,上面钉着铜制的门环,被摸得锃亮。

推开时“吱呀”作响。

管理员是个戴老花镜的老太太,见他背着帆布包进来,慢悠悠地翻着登记簿:“同学看着面生,不是本校的吧?”

许成军拿出中文系教务给的条子,双手递上,笑着应了句:“来面试的。”

老太太翻了两遍条子,到底是关切了一句,“同学找什么书?暑假好多书不外借。”

“想找些关于传统文论和现代文学的期刊,还有章培横教授的著作。”

老太太推了推眼镜,在架子间拐了两个弯,指着一排落满灰尘的书架:“这边是传统文论,小心点翻,很多孤本,其他的你自己找,都在这片。”

阳光透过高窗,在书架上投下长长的光影。

许成军抽出最上层的《文心雕龙注释》,书页边缘已经泛黄发脆,扉页上还留着前主人的钢笔批注。

他翻到“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那行。

又想起章培横的解读,嘴角忍不住上扬。

他要的参考文献终于来了。

要不,

他总不能在1979年的论文里写2024年的文献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